【创业在延安】黄土高原上的那抹“新绿”——记株洲所延安分散式风电项目团队这里,在巍巍宝塔山下,跨越时空依旧弥新的延安精神照映着这片红色热土。这里,山上的积雪还未消融,吊车正在浇灌混凝土在风电场的基础部分。这里,有支团队传承红色基因,协同作战、合力攻坚,紧紧相拥着滚烫执着的信念。14

首页 > 风电 > 风电产业 > 报道 > 正文

【创业在延安】黄土高原上的那抹“新绿” ——记中车株洲所延安分散式风电项目团队

2023-09-14 10:19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作者: 徐夏晨

【创业在延安】黄土高原上的那抹“新绿”

——记株洲所延安分散式风电项目团队

这里,在巍巍宝塔山下,跨越时空依旧弥新的延安精神照映着这片红色热土。

这里,山上的积雪还未消融,吊车正在浇灌混凝土在风电场的基础部分。

这里,有支团队传承红色基因,协同作战、合力攻坚,紧紧相拥着滚烫执着的信念。

14人,五个月,要完成首个自建风场——延安分散式风电项目(以下简称:延安项目)的破土动工到实现“1230并网发电”目标,从0到1,从前期开发、风电场施工建设、风电整机项目吊装再到风电场售后运维服务,项目团队踏出的每一步是勇气、是坚定、更是拼尽全力。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即是冲刺

延安项目是中车株洲延伸风电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也是公司风电产业发展历史上的空白。如何从风电整机制造商转变为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段路程索要面临的一切未知数,是摆在项目团队及事业部的第一道课题。

延安项目从一片荒芜到风机耸立,过程涉及到风资源开发、土地征地、道路建设、工程施工、风机吊装、后期运维等方面,这对于首次全程参与且负责的全新项目团队,难度可想而知。

仲夏7月,项目团队一举将“根据地”的红旗插在了郊区的枣园村,这里没有公交线路通车,没有娱乐设施,连饭店都是“一枝独秀”。随着总承包方、监理方的进场,团队“两点一线”的冲锋号就此吹响。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即是冲刺。这只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团队,所幸拥有两位资历丰富的前辈。甘肃中车风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曲曙光,拥有将近30年的风电场建设的从业经验,累计开发的风电项目超过200万千瓦;项目经理林波,累计开发的风电项目超过50万千瓦,这些“黄金履历”,都让所有成员对延安项目志在必得。

“我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而这样的环境促使着团队必须得快速成长,每个人都在多学、多问。”项目副经理罗鑫介绍道。宿舍、办公室在同一层,这促使着大家“即使在十一点下班,回家也不算太晚”的想法频频出现。夜里,项目团队正在组织着《资源开发业务专项公文写作》、《新能源工程基建现场管控实践培训》等诸多培训,培训后,大家自发地回到工位上。有的在对照着施工图纸,反复确认着每一个微小细节;有的在核查着运输路线的道路情况,确认每个材料抵达何方;有的在整理着合同,将其分类一一归档……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由于团队每位成员都交叉承担着多个岗位角色,深夜,有时候抬头就看到了夜空中的繁星点点,林波由衷地说道,“也许这就是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吧。”

抓安全、重细节、提质增效铸精品

11月的延安,山上的气温时常在零下十度以下,黄沙弥漫,在现场盯项目进度的团队成员们时常打趣说道“喝西北风都喝饱了”。

月初,延安下起了鹅毛大雪,这对于项目部来说可算不上一条好消息。本就紧张的工期,现在可利用时间又少了一天,大家纷纷不甘心。每天中午,都自发地想去山上看看是怎样的情况,颇有“不见黄河不死心”的气魄。“每天走到路口,又垂头丧气地折返,这种滋味真的很不好受。”高涨的工作热情早已盖过了厚厚的积雪,未等白雪完全消融,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工了。

从项目管理中心来到延安支援的易盛,6年的住房建设的工作经验让他对项目的基础建设上手地格外的快。“住房基础和风电基础是相通的,都是钢筋、模板、混凝土,质量和技术都必须得符合国家标准。”而施工标准,成为了现场每个人心中的一把尺。甘谷驿项目的浇注已经到混凝土浇筑阶段,保持混凝土密时在合格范围内。常年累月的加班,让施工方的工人们疲惫不堪,甚至犯起了偷懒的念头。项目团队在工期十分紧张的条件下,也不惜停工,甚至返工重来。“如果是只有20%的概率会因为这个小动作发生安全事故的话,我们宁愿暂停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是第一位。”

赶进度,项目团队成员自发地轮流值守山上现场,即使下山已是凌晨三点,也没有任何一句抱怨和不满,是相互理解、体谅和支持。成员们会因为让新报道的伙伴多熬了几个夜班而感到抱歉、会叫刚下山的伙伴赶紧去吃饭、会提醒值夜班的伙伴穿好防寒服。“我们在没有机制、没有经验的条件下,在做着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曲曙光感慨道。

想念远方,也志在远方

延安项目部的团队成员们来自五湖四海,却都纷纷背井离乡。他们把对家人的思念化作了一往无前的勇敢;他们自称是延安创业团队,在这片革命圣地上践行着“双碳”绿色革命;他们立下“不发电,不回家”的坚定誓言,用信念彰显着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资料员张芊飞是项目部里唯一的女性,也是一名孩子刚出生1岁多的年轻母亲。家在延安,却因为项目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原因也选择住在项目部。每天的工作任务,张芊飞有条不紊地处理得井井有条,她很享受一天结束后,可以如数家珍般地说出今天完成了什么事,这样让她很有成就感。

1岁半的孩子,正是需要家长陪伴的时光,虽然孩子不会说话,却也开始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视频的时候,有时候他就会拍掉手机,选择不看我,表达不满,有时也会看到我哭,我们就隔着屏幕一起哭。”距离上次张芊飞回家,已有21天。

与家人分隔两地的不仅仅是她,有年轻的父亲,有热恋中的“准新郎”,也有新婚燕尔的丈夫。在所有“角色”前,项目团队所有成员不约而同地把“风场建设者”的身份放在了第一位。

枕戈待旦迎鏖战,秣马厉兵复前行。他们,想念远方,志在远方,他们渴望着这次尝试的成功,更迫切地期待着未来,在“一核三极多点”的业务结构下,风电产业这条道路到底能走得有多宽,他们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中车株洲所将完成从整机制造商到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华丽蜕变。

在建党100周年的关键节点上,“3060”双碳梦想在黄土高原上悄然绽放。(风电事业部 徐夏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