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6日下午,以“燃气轮机产业化发展”为主题的青岛燃气轮机产业发展论坛在青岛航空技术研究院顺利召开,来自国内燃气轮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二百多位专家、用户、零部件制造商和投资机构代表参会。本次论坛由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核心区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青岛中科国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承办,青岛航空技术研究院、青岛能源研究院和成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旨在为燃气轮机产业链在深度融合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刘大响作题为《国之重器 飞向未来》的报告。刘院士回顾了我国两机(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工业的发展历程,并指出燃气轮机自主创新技术和产业发展水平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国防安全,对国计民生和科技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刘院士在发言中强调,大国重器的关键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必须发展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强调突破关键技术的紧迫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工程大学教授李应红就燃机部件增材制造与激光冲击强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了报告。增材制造相比于传统燃机零部件分别加工制造的优势在于可以一体化成形,无需焊接,且比传统加工减重25%,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通过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机械喷丸技术与高温防护涂层技术来大大提高燃机部件的抗疲劳、抗应力腐蚀、抗磨损等性能,其中多项技术突破美国封锁,成功研制了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设备,弥补了国内燃机产业链的弱项。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宫声凯就燃气涡轮发动机高温防护涂层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了报告,介绍了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涡轮叶片耐高温能力对发动机推力的重要影响,简要介绍了团队研发出新型金属间化合物高温结构材料和高温/超高温高隔热热障涂层、研制出超气冷单晶叶片,助力我国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与生产的工作情况。并就高温防护涂层的技术研究成果作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讲解。
中国航发涡轮院研究员/专项总师徐华胜作题为《民用航空发动机低排放燃烧室技术》的报告,他从燃气轮机燃烧室设计的角度提出了燃气轮机燃烧室研发创新技术方向。针对复杂的海洋腐蚀环境、舰船动态运行环境以及高强对抗环境下的燃气轮机服役安全性问题做了相关分析。中国船舶系统研究院副总师王建华研究员多年来率领团队解决了燃气轮机在海洋应用领域的一系列问题,他在题为《燃气轮机海洋环境下的应用》报告中,介绍了海洋领域船舶及海洋平台燃气轮机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目前应用当中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向,希望国内燃机能在海洋平台能有较大的突破。
山东省热电设计院院长刘博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处长陈骁分别作《山东省天然气发电发展分析及政策建议》和题为《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山东能源研究院)重点产业化项目》的报告,从不同层面对山东省碳排放情况与能源结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将燃气轮机用于发展天然气发电是更为经济安全电力调峰手段,发展天然气发电不仅能够满足我国电力需求,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够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先进燃机实验室主任张宏武在《中科院氢燃料燃气轮机技术研究进展》的报告中提出,氢燃料燃气轮机作为调节性电源可以为新能源电力系统提供最佳的系统平衡和稳定性。研究氢燃料、氨燃料,甚至是生物燃料替代传统化石燃料是燃气轮机燃烧技术必须要突破的目标。深圳市达晨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副总监王宗超通过《(氢气)燃气轮机产业研究》报告分析认为,在我国两机专项政策支持下,氢燃料燃气轮机技术在调峰、储能、分布式电站等领域市场将会打开,同时在社会资本推动下,两机叶片、加工制造、试验、整机等企业快速增加,产业生态快速完善,各要素驱动下,属于我国燃气轮机产业发展的舞台是巨大的。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为燃气轮机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合作创新与资源共享。与会专家和代表就燃气轮机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并对本次会议的举办给予了高度赞许,认为论坛应坚持定期举办。多位产业同仁也在会后交流中表示,在燃气轮机自主研制的道路上要不断投入研发、试验验证、最后形成完整的高效产业链,才能让我国燃气轮机产业脱离“卡脖子”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