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5月12日,湛江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湛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及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件提出,重点依托雷州市、徐闻县等地风电和光伏企业共同打造绿色能源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研究建设绿色能源数据中心,打造智慧绿色能源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大唐火电、昊能光伏等能源企

首页 > 输配电 > 线路监测 > 政策 > 正文

广东湛江:重点推进无人机、智能视频、机器人巡检等方式开展智能监测、分析、调度和控制

2023-05-17 15:42 来源: 湛江市人民政府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5月12日,湛江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湛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及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文件提出,重点依托雷州市、徐闻县等地风电和光伏企业共同打造绿色能源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研究建设绿色能源数据中心,打造智慧绿色能源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大唐火电、昊能光伏等能源企业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源网荷储”全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加快部署智能传感器和智能仪器仪表,构建全景实时智慧新能源系统。在发电侧,重点推进设备状态实时监测预警、生产设备数据多维立体融合,支持发电企业以数据流引领和优化业务流;在输电侧和变配电侧,重点推进无人机、智能视频、机器人巡检等方式开展智能监测、分析、调度和控制。支持国家电投、粤电等风电企业建设智慧海上风电场,实现对风机控制的自动化、设备状态感知及判断智能化、运维决策智慧化。支持光伏发电企业积极引入智能光伏组件,建设智能光伏发电监控系统,引入电站系统智能清洗机器人、智能巡检无人机等产品,提升光伏系统效率、降低运维成本。(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湛江供电局,雷州市人民政府、徐闻县人民政府等)

原文如下: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湛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及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湛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湛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映。

湛江市人民政府

2023年5月8日

湛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

(2023-2025年)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落实《“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湛江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要求,推动湛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关于开展“竞标争先”行动工作部署,坚持制造业当家,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我市绿色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智能汽车、农海产品加工、智能家电、绿色造纸、羽绒纺织等11个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按照“一企一策”“一行一策”“一链一策”“一园一策”的基本思路,坚持“五位一体”协同推进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构建“两大体系”筑牢全市数字化转型基石。通过推进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分类分批实施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产业、智能硬件及装备、工业软件等数字化服务应用产业生态,打造粤西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样板,争创全省智能制造先行区。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持续完善资金、人才等配套政策,采用政府引导、企业投入、金融扶持、平台赋能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性。坚持企业主导和市场化的原则,以企业数字化转型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大中小企业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

统筹谋划,稳步推进。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做好顶层规划布局和计划安排,统筹全市各部门、各地区、各产业数字化转型要素资源的调度和规划,制定重点转型任务清单。选择数字化基础好、转型需求迫切、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制造业企业优先推进。

分类实施,协同提升。按照“一企一策”“一行一策”“一链一策”“一园一策”的基本思路,结合全市11个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发展需要与生产运营特征,分类推进。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为主要抓手,提升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形成龙头引领、中小企业联动发展的数字化转型新模式。

绿色发展,安全可靠。以双碳目标和绿色环保要求为指引,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对能源、钢铁、造纸等行业的绿色化改造,推进绿色制造。建立健全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形成覆盖终端、用户、网络、云、数据、应用的安全服务格局,实现全方位、全链条和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

(三)发展目标。

面向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需求,以试点示范为抓手,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全市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到2025年,建成粤西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样板区,实现“两新两强一领先”的发展目标,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居省内第二梯队前列,智能装备及硬件、工业软件等产业实现突破发展。

——数字化发展水平实现新突破。立足行业特点,以智能制造示范行动为关键抓手提高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培育80个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建设20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创建5个智能制造示范园区,新增超过1600台工业机器人,推动220人以上开展数据管理国家标准宣贯、11家以上企业开展DCMM贯标,积极争取省级小家电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争取建成全省智能制造先行区,智能制造示范工作引领粤西地区。

——工业互联网发展实现新局面。建成“1+N”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快速推进,形成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高效协同发展良好局面。到2025年,建成湛江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新建4个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1000家以上制造业企业“上云上平台”。

——数字化服务应用产业实现全面增强。抓住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发展机遇,加快培育与引进一批软件与硬件企业,改变“硬件不硬、软件很软”的局面。到2025年,全市数字化服务应用产业实现突破发展,重点依托“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引进培育20家以上工业智能硬件及装备生产企业、50家以上工业软件企业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硬件及装备产业、软件产业等数字化服务应用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

——数字化转型发展要素实现全面强化。以强化关键要素为先导,统筹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扶持作用,创新资金使用方式。组建湛江市制造业数字化服务联盟,增强全市数字化转型持续动力。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总投入不低于50亿元。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域领先。支撑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网络保障能力、创新发展能力、数据服务能力、安全防护能力全面提升。到2025年,建成1.8万座5G基站,重点产业园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全市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标准机架达到5万个。

表1 湛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目标

截图_20230517153106.png

(四)推进路径。

1.推进策略。

坚持场景、工厂、行业、园区、供应链“五位一体”协同推进,产业、设施“两大体系”高效支撑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策略。

“五位一体”协同推进。深入践行“一企一策”“一行一策”“一链一策”,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工业互联网培育工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工程,全面开展智能场景、智能工厂的市级试点示范工作,支持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相关试点,加快推进11个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入践行“一园一策”,实施产业载体智慧化建设工程,高标准建设、改造智慧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提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能力。

“两大体系”高效支撑。实施数字化服务应用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强化政策引导,加快建设“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重点补强发展智能硬件和装备、工业软件产业,为加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技术和产品支撑。实施数字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经开区等重点园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网络通信建设,优化升级通信网络设施,围绕11个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建设一批支撑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中心,推进重点领域技术突破、工艺创新、场景集成和业务流程再造,为加速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2.推进步骤。

加快推进先行先试,积极推广优秀案例,通过“推进试点,打牢基础”“全面推进,整体提升”两个阶段有序推进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增强数字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作用。

第一阶段(2023-2024年):推进试点,打牢基础。

建设“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成湛江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和2个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推进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打造不低于40个智能制造场景、10个智能工厂、2个智能制造园区。推进350家规上企业、450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以试点示范为主要抓手全面提升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和能力。全面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服务应用产业生态发展,“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开工建设。

第二阶段(2024-2025年):全面推进,整体提升。

依托湛江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和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上云上平台”支持力度,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上云,建成基本完善的工业互联网发展体系。加大对第一阶段智能制造场景、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园区试点示范的经验总结和推广,继续推进相关试点示范工作,全市企业数字化水平全面提升。“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为支撑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筑牢基础。

二、11个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方向

按照“一行一策”,从行业、企业数字化发展实际出发,优先推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赋能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最急迫、最有效、最重要的场景和环节,逐步推进全链条、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

(一)绿色钢铁。

重点依托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在生产作业、质量管控、设备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环保管控、物流运输等环节筛选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引导宝钢湛江钢铁公司建设行业云平台,并向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平台服务,自动采集与实时监控钢铁行业生产运行系统、设备及仪表的数据,提高智能生产调控和生产管理能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在原材料管理、炼铁、铁水运输、炼钢、连铸、热轧、冷轧等过程的应用,提高钢铁质量缺陷预分析与报警、工艺在线监控、产品质量动态改进等能力,提升钢铁质量稳定性。支持建立企业级能源管控中心,开展能源综合管理,实现能源生产、输配、消耗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加快推进宝钢湛江钢铁零碳示范工厂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工程建设。支持宝钢湛江钢铁打造5G全连接工厂,建设国家级智能工厂,争创“灯塔工厂”。依托“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建设面向全省的钢铁大数据中心,提升数据共享、数据价值挖掘分析能力,推动系统、信息的互联互通,提升生产运营管理效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湛江经开区管委会等)

(二)绿色石化。

重点依托湛江经开区和行业龙头企业,建设石化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推进生产、环保、能耗、供应链等环节智能场景建设。推动中科炼化、巴斯夫等企业设备智能化改造和智能传感器部署,强化设备互联互通,提升生产环节关键设备、关键流程数据采集和应用分析能力,全面实现智能排产、生产环节智能化和无人化控制。推进智能传感、大数据等技术在污染源管理与环境监测领域集成应用,开展固废处置与循环再利用全过程监控和追溯工作。支持石化企业推进数字孪生应用,构建数字孪生工业大数据模型,开展设备健康管理与预警、在线运行分析、故障诊断与预测、工艺优化与诊断工作,实现生产设备预防性智能维护。支持应用融合条码、物联网和5G等技术开展危化品智能管控,健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湛江经开区管委会等)

(三)绿色能源。

重点依托雷州市、徐闻县等地风电和光伏企业共同打造绿色能源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研究建设绿色能源数据中心,打造智慧绿色能源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大唐火电、昊能光伏等能源企业运用数字技术开展“源网荷储”全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加快部署智能传感器和智能仪器仪表,构建全景实时智慧新能源系统。在发电侧,重点推进设备状态实时监测预警、生产设备数据多维立体融合,支持发电企业以数据流引领和优化业务流;在输电侧和变配电侧,重点推进无人机、智能视频、机器人巡检等方式开展智能监测、分析、调度和控制。支持国家电投、粤电等风电企业建设智慧海上风电场,实现对风机控制的自动化、设备状态感知及判断智能化、运维决策智慧化。支持光伏发电企业积极引入智能光伏组件,建设智能光伏发电监控系统,引入电站系统智能清洗机器人、智能巡检无人机等产品,提升光伏系统效率、降低运维成本。(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湛江供电局,雷州市人民政府、徐闻县人民政府等)

(四)先进装备制造。

面向麻章区、坡头区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区域,加快布局智能养殖装备、智能海洋装备、海上服务保障装备产业。支持德利车辆部件、恒润机械等装备制造企业构建从基础设计、详细设计到生产设计一体化的三维设计数字模型,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在装备制造业深化应用,围绕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支持装备制造企业联合市内外数字化服务企业共同开发面向特定场景的新技术与工艺结合的模块化生产单元,建设基于精益生产、柔性生产的智能车间和工厂,积极发展数字化设计、远程运维服务、个性化定制等模式。支持湛江湾实验室等机构研制海上智能养殖设备、海上智能传感器、远程智能监控以及海上维保机器人等智能装备,鼓励开展海上智能装备、智能维保等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市科技局、湛江湾实验室,麻章区人民政府、坡头区人民政府、雷州市人民政府等)

(五)海洋生物医药。

面向药理分析、毒理分析、化学合成分析等药物研发关键环节,支持双林生物医药、南国药业等龙头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模拟筛选、成药性评价、结构分析和对比研究等工作,缩短药物研发时间,提升新药研发效率和质量。支持恒诚制药、同德药业等企业建立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质量信息实时监控系统,推动生产和产品质量数据的自动采集、管理和可追溯,推进远程控制和智能生产,建设无人工厂。依托湛江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整合药物研发、生产制造、临床试验、售后服务等关键过程的数据,强化海洋生物医药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药物生产、流通、消费等全流程的追溯机制与监管能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霞山区人民政府、湛江经开区管委会等)

(六)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依托“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加快引进数据中心IT设备、5G终端和模组、工业机器人、半导体等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引导新引进企业重点围绕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检测、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等环节建设智能场景和智能工厂。支持企业建立适应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和主动安全防护系统,实现企业内数据可靠传输。推进电子产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的集成应用,支持部署智能检测设备与产品一体化测试平台,建设智能物流配送系统,优化生产经营决策系统。支持电子信息企业利用传感器、自适应感知、精确控制与执行等数据采集技术,开展覆盖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实时态势感知、远程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等工作,降低设备运维成本,提高电子产品质量和生产可靠性。(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麻章区人民政府、坡头区人民政府等)

(七)智能汽车。

抓住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契机,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新建企业的数字化工厂和生产线建设,支持德利、明迪、天隆机电等零部件配套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运维等环节开展协同制造、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引导新引进汽车企业围绕人、车等要素构建数据资产应用标准体系,拓展精准投保、预测性维护、智慧营销、出行服务、车联网服务等新兴业务。重点依托湛江大型产业集聚区,引进配件交易平台、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车载智能终端等领域企业,建设智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结合百度粤西运营中心Apollo Park项目开展智能汽车测试运行及示范应用,打造智能汽车产业生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局、市投资促进局,赤坎区人民政府,湛江临港大型工业园建设指挥部等)

(八)农海产品加工。

重点依托雷州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徐闻产业转移工业园、遂溪产业转移工业园等,支持恒兴、国联等水产企业部署智能检测设备、工业机器人、智能AGV小车、PDA(掌上电脑)扫码枪等智能装备,推动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仓储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培育和引进预制菜装备生产制造企业,加快预制菜生产关键装备的自主设计创新、制造工艺和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升级。支持全联集采牵头各水产企业联合打造农海产品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紫荆羽绒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在农海产品领域的推广应用,开展对产品种类、规格、批次、产地、检验检疫等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推动农海产品领域实现来源可追溯、加工过程可管控、销售服务可查询。支持品先、虹宝等水产企业推进冷链设施数字化改造,部署温度传感器、温度记录仪、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及自动识别终端、监控设备、电子围栏等设备。鼓励全联集采水产品供应链平台整合市场供需信息,提供冷链车货匹配、仓货匹配服务。推动全市水产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强冷链智慧仓储管理、运输调度管理等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按需推进数字技术在预制菜、制糖、天然橡胶、南亚热带果蔬、南药、粤式休闲食品等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打造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与智能工厂试点示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麻章区人民政府、雷州市人民政府、吴川市人民政府、遂溪县人民政府、徐闻县人民政府等)

(九)智能家电。

重点依托坡头区官渡工业园、湛江廉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小家电智能制造区域创新中心,推进微处理器、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在电饭锅、电水壶等产品中的应用,研发自感知、自适应、远程控制的家电产品。完善并推广湛江工业互联网(小家电)行业云平台,建立用户参与产品功能、外观、性能等讨论与设计模式,大力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支持威王、华强、天启等骨干小家电企业生产设备向全面感知、设备互联、数据集成、智能管控等方向升级,建设信息集成的智能车间和工厂。支持全市小家电企业“上云上平台”,实现产品研发、配件生产、产品组装、质量检测、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的协同管理。引导家电企业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服务模式。(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坡头区人民政府、廉江市人民政府等)

(十)绿色造纸。

重点依托麻章区、湛江经开区等绿色造纸产业集聚区,推动造纸业智能化升级与节能减排协同发展,推进绿色智能制造。支持晨鸣纸业、冠豪高新等骨干企业加快推进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在制浆、造纸等环节推广应用智能化控制系统,推动纸张质量智能化检测。引导造纸企业利用湛江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生产质量、产量、原料、质检、能耗等生产与管理数据,实现关键环节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推动生产质量检验、质量追溯、生产工艺等环节优化升级。推进造纸废物处理智能控制与监测,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和减量化。强化绿色造纸安全生产管理,推动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监管动态化,实时监测水、气、泥、渣等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筑牢生态环境保护防线。(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麻章区人民政府、湛江经开区管委会等)

(十一)羽绒纺织。

重点依托吴川市羽绒纺织产业聚集区,推进羽绒纺织产业数字化和信息协同。加快推广紫荆羽绒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的应用,并基于节点平台建设羽绒纺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提高库存优化管理、产品信息跟踪追溯、运输过程监视等数字化水平,强化羽绒纺织企业上下游协作能力。鼓励梦富仕、百如森等龙头企业建设自动化设备与生产线、质量管理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设施,提升羽绒纺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与质量管理能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部署智能机器人,实现产品分拣与运送等环节的智能化。支持企业建立网上用户体验中心、在线设计平台、客户数据库等数字化设施,打造实时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鼓励全市羽绒纺织企业运用互联网手段开展产品宣传推广,持续推进精准营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吴川市人民政府等)

三、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一)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

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基于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需求,建设培育一批市级智能制造示范场景、示范工厂、示范园区,积极争取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场景、示范工厂和示范园区。以点带面,有序推动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开展智能制造场景和智能工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按照“一链一策”要求,鼓励和支持全市制造业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与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智能化的生产运营模式,提炼最佳实践经验,梳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按照“一企一策”要求,支持重点行业的典型企业集成智能制造场景,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智能工厂,推进制造车间、生产工厂、制造业企业的智能化水平整体跃升。(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开展智能制造园区试点示范工作。按照“一园一策”要求,支持基础条件较好、智能制造成效显著的产业集聚区、园区分阶段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智能制造示范园区。鼓励各示范园区完善资金、基金、人才等政策,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企业的创新应用、深度融合,构建区域智能制造发展生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专栏1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

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全面提高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打造80家市级智能制造典型场景、20个市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个市级智能制造示范园区,争取建成5个以上国家级、省级智能场景、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示范园区,争创省级智能制造先行区。

绿色钢铁。重点围绕生产过程数字化、能耗管理数字化、生产现场环境监测、设备故障诊断、生产设备数字化管理等领域,开展10个智能制造场景和2个智能工厂试点示范,推进应用120台智能装备。

绿色石化。重点围绕生产过程数字化管理、设备资产管理数字化、环保智能预警与管控、安全管理数字化、产业链管理数字化、安全生产数字化等领域,开展10个智能制造场景和2个智能工厂试点示范,推进应用75台智能装备。

绿色能源。重点围绕发电设备智能维护、风场管理智能化、安全生产数字化、电力智能运维等领域,开展10个智能制造场景和2个智能工厂试点示范,推进应用90台智能装备。

先进装备制造。重点围绕装备产品智能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应用、服务型制造、远程运维等领域,开展5个智能制造场景和1个智能工厂试点示范,推进应用90台智能装备。

海洋生物医药。重点围绕医药产业研发设计、全流程、全要素医药行业数字化生产管理体系、数字化可追溯等领域,开展5个智能制造场景和2个智能工厂试点示范,推进应用150台智能装备。

智能汽车。引导新引进汽车企业高标准建设生产车间和工厂,重点围绕产品智能化、研发设计协同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等领域,打造3个智能制造场景和1个智能工厂试点示范,推进应用150台智能装备。

电子信息产业。引导新引进电子信息制造企业高标准建设生产车间和工厂,重点围绕设备健康管理数字化、电子产品质量管理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管理数字化等领域,打造3个智能制造场景和1个智能工厂试点示范,推进应用75台智能装备。

农海产品加工。重点围绕产品质量追溯管理数字化、智慧仓储与冷链物流、产业链供应链管理数字化等领域,开展10个智能制造场景和3个智能工厂试点示范,推进应用250台智能装备。

智能家电。重点围绕家电产品智能化转型、家电生产制造智能化、个性化定制等领域,开展8个智能制造场景和2个智能工厂试点示范,推进应用170台智能装备。

绿色造纸。重点围绕能耗管理数字化、环保管理数字化、企业管理数字化、个性化定制等领域,开展8个智能制造场景和2个智能工厂试点示范,推进应用150台智能装备。

羽绒纺织。重点围绕推进生产制造智能化、供应链管理数字化、智能仓库与运输、精准营销等领域,开展8个智能制造场景和2个智能工厂试点示范,推进应用60台智能装备。

(二)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工程,打造“1+N”的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强化工业APP培育,积极引导制造业企业“上云上平台”。依托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需求,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1”个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湛江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全市制造业企业积极上平台、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序接入。按照“一行一策”要求,加快推进湛江市工业互联网(小家电)行业云平台建设和推广,优先支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农海产品加工、羽绒纺织等产业优势相对显著的领域建设“N”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羽绒纺织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优先支持农海产品、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重点围绕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作业、设备管理、产供销、数据安全等领域加快培育工业APP,全面支撑湛江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和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高效运营。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大型企业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数据安全要求高的关键数字化系统。(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以全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需求为基础,积极引进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分支机构,以工业互联网应用和数字化转型关键环节为切入点,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本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标识解析、应用开发和安全服务企业。(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专栏2 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工程

到2025年,建成湛江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和4个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进、培育5家以上个工业互联网相关运营类企业。

建设湛江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湛江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各行业平台数据以及全市制造业相关数据有序接入。对于未建立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或者规划建设尚未建成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产业领域,引导企业优先接入湛江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应当至少包含设备管理、生产作业、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政策信息、人员服务、金融服务、企业生产监测、数据管理与共享等功能。

建设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湛江市工业互联网(小家电)行业云平台建设和推广。支持绿色石化、农海产品加工、羽绒纺织、绿色能源等领域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除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功能外,支持绿色石化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化工工艺数字化模拟仿真、大型机组远程诊断运维、安全环保等特色服务;支持农海产品加工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海上养殖物联网、数据库、知识库建设,拓展产品可追溯、产品营销、智能养殖、远程监控、机器人维保等特色服务;支持羽绒纺织在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基础上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个性化定制、产供销协同等特色服务;支持绿色能源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绿色节能、安全生产、作业管理、能源调度等特色服务。

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面向农海产品加工、绿色造纸、羽绒纺织、绿色能源等优势产业领域,引进2-3个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湛江设立子公司建设子平台,培育2个以上本地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支持紫荆羽绒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面向国内羽绒行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标识注册、标识解析、标识管理等服务。围绕农海产品、先进装备制造领域新引进、培育2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企业。

(三)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工程,加快带动一批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

链现代化。“一行一策”推进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采用平台让利、政府补贴方式降低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成本,打造大中小型企业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局面,全面提高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

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结合全市制造业企业特点与发展需求,制定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产品目录,“一行一策”推进中小企业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鼓励湛江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和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业务和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向中小企业提供应用设计、生产、营销、办公、财务等“小快轻准”、优质优价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引导聚焦细分行业、深耕细分领域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制定针对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的优惠措施。推动采用“云券”补贴方式降低中小企业“上云”门槛和成本,引导中小企业数据向云端迁移,按需租用存储、计算、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系统的建设、运维成本,提高应急响应、故障恢复、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基础设施资源的动态调配,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样板“小灯塔”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引导大型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坚持“一行一策”,引导大型企业开放自身技术、资本、市场,重点围绕研发设计工具和生产设备共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供应链金融等为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构建创新协同、供应链互通的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积极推广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重点支持农海产品加工、智能家电、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中小企业推进新型工业控制系统部署、生产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改造等数字化转型工作。(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村农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专栏3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工程

到2025年,全面形成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推动1000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辅导。定期组织国内数字化领域知名科研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企业上云、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培训,提升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持续在中小企业中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与认定工作,组织专家分批对全市中小企业进行现场诊断,明确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

开展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从政府财政“云券”补贴、平台企业让利等维度,完善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补贴和优惠政策,分类分平台推进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引导中小企业深度“上云上平台”,支持中小企业改造具备条件的“哑设备”,实现设备互联和数据采集功能。

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推进载体。支持大型企业建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引导大型企业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资源共享、技术方案、供需信息等服务,推进企业之间开展交流沟通。

(四)建设智慧园区和产业集聚区。

实施产业载体智慧化提升工程,按照“一园一策”要求,制定智慧园区和集聚区建设标准,支持新建园区和集聚区高标准建设智慧化基础设施,鼓励已建产业园区和集聚区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造。

统筹推进产业载体智慧化改造。完善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满足园区企业对网络服务质量和容量的要求。支持建设智慧园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园区数字化管理水平,实现园区内人流、物流、能耗、环保、消防和生产安全的高效管理。设置统一应用门户,实时、直观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实现生产资源信息集成和应用服务集成。推动“互联网+园区服务”,为入园企业提供政务代办、政策法律咨询、创业辅导、人才招聘、项目路演对接、融资、党建等公共服务,提升园区服务数字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积极打造智慧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标杆。以钢铁、石化、造纸、家电、羽绒等传统产业园区为重点,支持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园区建设5G+数字孪生园区,建设智慧园区新标杆。重点推进 5G 网络、感知网络、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底座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5G虚拟专网,推动5G+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摆渡、无人物流小车等新应用落地。鼓励小家电行业争创省级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专栏4 产业载体智慧化建设工程

到2025年,开展5个左右智慧园区试点示范,引领全市智慧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

“一园一策”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制定智慧园区和集聚区示范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和推进举措,鼓励各类园区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制定《智慧园区建设标准要素表》,选取一批市级高质量智慧园区,推荐争取国家级、省级相关试点示范,形成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示范引领、迎头赶超的建设氛围。

高规格建设“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支持“粤西数谷”优先探索“数字孪生”智慧园区建设,支持“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搭建基于CIM系统的“数字孪生”空间综合体,建立物理世界、人文世界和数字世界三位一体的空间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的全景化呈现平台,实现线下实体园区+线上数字园区深度链接和人机物事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构建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平台等智能技术群落,以智能化、信息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数字孪生”智慧园区建设提升产业链聚合效能,着力打造和谐共生的智慧绿色生态园区。

(五)发展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

实施数字化服务应用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牢牢把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历史机遇,以本地市场需求为重要抓手,强化政策引导,发展数字化服务应用产业,争取在智能硬件及装备、工业软件领域取得突破发展。

智能硬件及装备产业。支持制造业领先发展的重点县(市、区)和“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积极发展支撑本地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智能硬件及装备产业,建立以“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为主体、重点县(市、区)有序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面向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装备应用需求,发挥绿色钢铁、绿色能源产业链优势,重点推动芯片/模组、数据采集设备、工业传感器等基础零部件和装置的研发及产业化。积极引进可穿戴智能终端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检测装备、工业机器人等通用及专用智能产品研发生产企业。积极推动5G、人工智能、北斗等与装备制造产业融合发展,发展5G+智能海洋装备、5G+北斗+智能农机装备、5G+工业机器人等新型智能制造装备。(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工业软件产业。以“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为主要载体,以湛江经开区、赤坎区为重点区域,以工业应用软件为核心方向,引进、培育一批工业软件企业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提升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软件支撑能力。重点围绕工业设计、产品研发、生产管理与控制、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等智能制造场景建设软件需求,推进“云化”新业态,重点发展设计类、管理类、控制类的工业应用软件产品,积极引进、培育针对工业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和分析应用的数据服务类软件企业。建立湛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供应商资源池,优化工业软件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助力软件产业在我市集聚发展。(责任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专栏5 数字化服务应用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到2025年,引进培育20家以上工业智能硬件及装备生产企业、50家以上工业软件企业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全市数字化服务应用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

加快推进智能硬件及装备产业研发与产业化。梳理全市工业智能硬件及装备应用需求,支持智能硬件及装备龙头企业、市内外科研院所开展对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密切相关的基础零部件和装置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用及专用智能产品的个性化功能开发和新型智能制造装备研发。

实施工业软件培育计划。梳理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支持市内软件企业、研究单位、信息化团队与我市制造业企业联合开发软件产品。支持本地有实力的企业信息化部门对外提供软件服务,引导本地软件服务机构“变分为子”。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研究并积极开放本地市场,重点瞄准深圳、广州、东莞、佛山、惠州等珠江东岸、西岸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带核心城市推进“定向招商”、“以产招商”,引导智能硬件及装备、工业软件产业在“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集中布局。

优化招商环境。制定智能硬件及装备、工业软件企业引进招商引资政策,建设湛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供应商资源池,开展制造业企业“上云上平台”产品目录和标准制定、工业软件“首版次”应用认定、优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评价。

(六)优化提升数字基础设施。

实施数字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工程,优化升级通信网络设施,加快建设重点行业制造业大数据中心,谋划建设制造业数字化创新平台,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网络保障能力、创新发展能力、数据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优化升级通信网络设施。深入落实全国“双千兆”示范城市建设要求,加快推进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工厂、重点车间的千兆光纤和5G网络建设,筑牢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地基”。支持市内企业推进高质量内外网建设,开展现有工厂骨干网络、专线网络升级和工业现场“哑设备”的网络互联能力改造,提升多元工业数据采集、异构工业网络互通能力,推动信息技术(IT)网络与生产控制(OT)网络融合。探索部署公专并举、云网融合、确定性网络、IPv6、室分共享等新技术新模式,推动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节点、安全设施等接入高质量外网。鼓励电信运营商创新5G商业模式,制定面向工业应用的5G资费减免政策,降低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和使用成本。(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

加快建设新技术基础设施。支持建设提供弹性计算、存储空间和软件服务的重点制造业行业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智能计算中心,为工业企业提供数据存储、数据加工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安全、网络分发、数据资产与算法库管理等数据服务业务。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建设一批支撑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中心,开展产学研用协同技术创新、标准研制、试验验证与产业化推广工作,壮大跨界协同创新生态,推进11个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行业技术突破、工艺创新、场景集成和业务流程再造。(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专栏6 数字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工程

到2025年,全市重点园区、集聚区、重点制造业企业实现“双千兆”覆盖,建成2个以上5G行业虚拟专网、5个以上重点行业大数据中心,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网络保障能力、创新发展能力、数据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开展“双千兆”建设。推进全市重点工业园区、制造业集聚区开展10G-PON 光线路终端(OLT)设备规模部署、光纤到户薄弱区域光分配网(ODN)改造升级和按需开展支持千兆业务的企业终端升级。加快在延时、带宽要求较高的智能制造场景部署5G网络,支持智能汽车、智能家电、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智能装备等对网络条件要求较高的行业率先建设5G行业虚拟专网。

建设制造业服务平台。依托“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重点围绕农海产品加工、羽绒纺织、海洋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优势制造业行业,建设行业级的制造业大数据中心,面向市内企业、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提供数据中心业务。面向数据中心高速互联的需求,开展400Gbps光传输系统的部署应用,推进建设数据中心直联网络、定向网络直联等,提升数据中心互联(DCI)能力和云网协同承载能力。围绕全市11个重点制造业行业,有序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5G融合应用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提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创新能力。支持宝钢、中科炼化、晨鸣纸业、广东恒兴等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立本行业的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牵头制定数据资源共享、产品设备标识、管理运维服务、信息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地方标准,争取向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湛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工作小组,建设湛江市数字经济发展监测与分析预警平台,统筹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依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五电子研究所等智库单位,开展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按照本行动计划的要求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坚持主要领导负责制,围绕本行动计划部署的工作任务,亲自研究部署、亲自协调解决、亲自督促落实,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逐项落实。(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二)加大资金引导。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市财政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创新资金使用方式。统筹技改、民营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发展、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科技、人才等专项资金,支持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应用智能装备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要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三)强化人才支撑。

建立数字化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对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参照湛江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及人才卡实施办法给予相应优惠便利服务。积极引导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以及其他在湛高校、中职学校(含技工院校)等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领域相关学科和专业设置,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培养本地信息化专业人才。加强数字化人才政策宣传解读和社会舆论引导,营造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建设数字化转型创新联盟。发挥好国家、省级高新区以及各类数字化科研机构等创新平台作用,与国内外专业机构合作在数字化转型整体规划、实施标准、量化统计、产品检测认证等方面开展产学研用协同技术创新、标准研制、试验验证与产业化推广,设立湛江市数字化转型创新联盟,提供规划咨询、工业设计、产业监测、金融服务、信息安全、诊断评估、项目管理等公共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加强金融支撑。

完善金融长效支持机制。鼓励各类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应用企业,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倾斜,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进一步完善支持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投融资发展的长效机制。

强化政银企合作。加强信息交流,持续加大金融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力度,不断优化提升金融服务供给水平, 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探索产融合作新模式,设计有针对性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五)优化发展环境。

组织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走进制造业企业、工业园区开展交流、咨询、宣贯活动,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知识培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扩大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市场范围,营造规范有序、包容审慎、鼓励创新的发展环境。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新技术融合应用,构建完善区域智能制造发展生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市税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六)强化安全保障。

落实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支持湛江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生产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及评估体系,建立风险特征库、失效数据库、安全生产评估模型和工具集,分阶段、分层次推进数字化安全体系协同提升。完善覆盖市、企业的多级工控信息安全监测预警网络,加快构建“大数据、大支撑、大安全”安全生产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动态化、实时化,以及事故预判和风险防控自动化、智能化。落实企业安全防护主体责任,明确企业法人代表、经营负责人第一责任者的责任,引导企业建立完善技术防护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支持重点企业建设安全态势感知和综合防护系统。深入开展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安全宣标贯标、达标示范,定期开展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安全培训。全面开展工控安全自查工作。(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本计划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本计划中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具有普遍约束力且反复适用的内容,由责任单位另行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作为对外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

附件1:

截图_20230517153454.png

截图_20230517153535.png

截图_20230517153636.png

附件2:

名词解释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聚焦制造业企业以及产业链、供应链,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以数据为驱动,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销售服务等业务环节,进行软硬结合的数字化改造,推动制造业企业生产方式、企业形态、业务模式、就业方式的全方位变革,重构传统工业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和资源配置优化,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11个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包括绿色钢铁、绿色石化、智能汽车、绿色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农海产品加工、智能家电、绿色造纸、羽绒纺织。

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支撑广东经济稳定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领带动广东经济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包括: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等。

智能制造场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智能制造场景是指依托工厂或车间,面向单个或者多个制造环节,提炼关键需求,通过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核心制造环节的深度融合。

智能工厂: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智能工厂是指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流程,带动实现制造技术突破、工艺创新、场景集成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智能化工厂。

灯塔工厂:由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共同遴选“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的示范者。它的判断标准包括是否拥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所必备的特征,具体包括自动化、工业物联网、数字化、大数据分析、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技术。

中央工厂:汇聚各类生产要素资源,基于同一底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把所有的设备、人、信息化系统、自动化系统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连通,实现制造资源和数字资源高度统一、集约高效的新型现代化工厂。

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产业和应用生态,是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其本质是以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以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联为基础,通过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

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其本质是在传统云平台的基础上叠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通过构建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体系,建设包括存储、集成、访问、分析、管理功能的使能平台,实现工业技术、经验、知识的模型化、软件化、复用化。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工业互联网标识通过赋予每一个产品、零部件、机器设备唯一的“身份证”,实现全网资源的灵活区分和信息管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类似于互联网域名解析,可以通过产品标识查询储存产品信息的服务器地址,或者查询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服务。

上云上平台:围绕研发设计、生产管控、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核心业务环节,利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工具、新模式,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排放、优化产业协同等。

数字化服务应用产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数字化服务应用产业生态链是指支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硬件制造企业、信息通信技术集成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生态链。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数据采集、工业软件、行业解决方案、系统集成等各类解决方案服务,以及咨询、诊断、评估、培训、对接、金融等专业服务的企业或单位。

大中小企业融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的《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企业围绕供应链协同的纵向融通发展、依托区域生态的块状融通发展、基于创新能力共享的专业能力重构式融通发展、基于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转型融通发展四种典型模式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感知网络:指通信网络能够感知现存的网络环境,通过对所处环境的理解,实时调整通信网络的配置,智能地适应专业环境的变化。

协同制造: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将传统的串行工作方式转变成并行工作方式,实现供应链内及跨供应链间的企业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和商务等的合作,最终通过改变业务经营模式与方式达到资源最充分利用的目的。

共享制造: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打破行业壁垒、打通行业信息不对称,将多种类型和规模的制造业企业联系起来,合理匹配、共享闲置设备、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形成有效的制造资源共享机制,提升产能匹配效率。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以移动性、时延、用户感知速率、峰值速率、连接数密度、流量密度、能效为关键性能指标,支持eMBB(增强移动宽带)、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和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等三大应用场景,是构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型基础设施。

大数据: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数据规模海量、数据流转快速、数据类型多样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工业大数据:工业领域产品和服务全生命周期数据的总称,包括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环节中生成和使用的数据,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的数据等。

云计算:分布式计算、效用计算、负载均衡、并行计算、网络存储、热备份冗杂和虚拟化等计算机技术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

边缘计算:将计算能力延伸到生产现场,实现数据的分布式计算分析,形成本地的实时优化决策。其应用程序在网络边缘侧发起,产生更快的网络服务响应,满足行业在实时业务、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需求。

人工智能: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技术科学,其内涵包括脑认知基础、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知识工程等方面。

区块链: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记账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种在不可信的竞争环境中低成本建立信任的新型计算范式和协作模式。

数字孪生:以数字化方式创建物理实体的虚拟模型,借助历史数据、实时数据以及算法模型等,模拟、验证、预测、控制物理实体全生命周期过程的技术手段。从本质上来看,数字孪生是一个对物理实体或流程的数字化镜像。

虚拟现实:借助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一种模拟环境,通过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仿真,用户借助必要的装备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产生交互,从而获得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增强现实: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通过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到现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现实感官体验的一种技术,与虚拟现实最大的不同是其中多了现实世界的东西,现实与虚拟融合。

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

五位一体:指场景、工厂、行业、园区、供应链五位协同推进。

两大体系:指产业、设施两大体系。

湛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府〔2021〕45号)有关要求,为落实《湛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加快推进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工业互联网

(一)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支持建设湛江市数字经济发展监测与分析预警平台、湛江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以及钢铁、石化、农海产品加工、羽绒纺织、绿色能源等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推广湛江工业互联网(小家电)行业云平台,对入选市级以上(含市级)标杆示范的予以奖补。

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应用推广。重点围绕全生命周期优化、产品可追溯、产品精益化管理、产品服务化延伸、远程计量与核验、供应链金融等方面,支持推广一批标识应用,支持企业应用标识解析服务。对使用湛江本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的企业,且标识注册总量达到10万个以上、日均解析量不少于1000次和具备 1 个以上标识创新应用案例的予以奖补。

支持“双跨”平台公司落户湛江,对总部落户湛江或在湛江设立控股子公司的予以奖补。

二、智能制造

(二)积极推进应用智能装备。

用好技术改造资金,持续推动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全面提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关键指标水平。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购置新设备项目,按照购置新设备投入总额的一定比例予以奖补。

(三)精心培育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和智能工厂。

支持企业运用5G等网络技术开展内网改造,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构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与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智能化的生产运营模式,提炼最佳实践经验,梳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对获评市级以上(含市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予以奖补。

支持重点企业集成智能制造场景,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智能工厂。对获评市级以上(含市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予以奖补。

(四)大力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

结合全市制造业特点与发展需求,采用平台让利、政府补贴方式,降低“上云”门槛和成本,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全市统一制定“上云上平台”产品目录和奖补标准并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对企业购买“上云上平台”产品目录的按标准予以奖补。

(五)推进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

开展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DCMM)工作,定期开展(DCMM)宣贯,支持重点企业开展DCMM贯标,对通过2级、3级、4级、5级贯标认定的企业分类予以奖补,并优先享受本政策中其他支持。

三、数字化应用服务产业

(六)大力支持工业软件发展。

支持湛江市本地企业面向企业管理、计划调度、生产作业、仓储配送、质量管控、设备管理等数字化转型需求,开发工业互联网软件与工业APP,推动工业APP向平台汇聚。对获评国家级、省级工业APP优秀解决方案的项目予以奖补。

引进、培育一批工业软件企业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对服务10家以上本地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湛江市工业软件企业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按照服务合同总额的一定比例予以研发补贴。

建立湛江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由市制定遴选标准并组织开展项目申报,按照“成熟一个认定一个”思路,对首次入选企业、评价为优秀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纳入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的服务商分别予以奖补。

(七)攻坚开展智能装备研发与应用。

支持湛江市发展芯片/模组、数据采集设备、工业传感器、可穿戴智能终端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检测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智能硬件及装备产业。对采用本地企业生产的智能硬件和装备产品的数字化类项目,按其采用的智能装备投资金额的一定比例予以补贴。

引进、培育一批智能硬件及装备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万元(不含土建)的智能硬件及装备企业在湛江落户的,按照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的一定比例予以补贴。对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百强企业、行业市场占有率前10名在湛江落地子公司的,按照“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支持。

四、公共服务

(八)大力实施人才培育与引进工作。

鼓励在湛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加强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支持其与湛江市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大数据企业等加强合作,建立数字化转型所需人才培训基地。按照《广东省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方案》(粤人社规〔2019〕25号)文件要求,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学徒培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人才认定,培训费用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补贴标准按照《广东省企业新型学徒培训补贴标准》执行。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人才引进培育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数字化转型人才的相关补贴参照《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北部湾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执行。

(九)加大企业融资力度。

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融资贷款的支持力度,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针对中小企业使用金融机构贷款或其他金融产品,用于本企业数字化转型(包括购买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及其配套软件系统等)的项目,予以一定额度贴息。

(十)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园区。

支持基础条件较好、智能制造成效显著的产业集聚区、园区分阶段创建市级、省级、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园区、数字经济示范园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先进制造业集群,对获得市级以上(含市级)相关园区评定的予以奖补。

推进工业园区/集群智慧化建设,建设一批智慧园区标杆。开展智慧园区试点示范认定申报,单个项目按照项目建设投入总额一定比例予以扶持。

本政策措施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本政策措施中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具有普遍约束力且反复适用的内容,由责任单位另行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作为对外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