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至5日,2023年全国两会在北京成功召开。2023年两会上,氢能成为两会热议的话题,多位人大代表建言,北极星氢能网整理如下。
张庆生:推进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庆生建议,优化国内氢能产业链布局结构、延续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氢能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统筹跨行业管理规范及标准体系,为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张庆生认为,总体来看,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政策扶持及市场培育阶段,面临着绿氢成本竞争力有待提升、氢能应用场景有待丰富、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张庆生建议,进一步优化国内氢能产业链布局结构,延续氢能交通领域支持政策,同时重点推动绿氢在工业应用方面有关鼓励及支持政策的出台,如:对于绿氢生产或消纳企业给予一定的财税支持,并在相关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方面给予激励支持政策等。
建议加快统筹建设氢能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氢能在船舶、机车等重型交通,冶金、化工等工业脱碳,储能、发电等能源电力领域标准规范覆盖,加快明确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政府监管体系,有效发挥政府和政策引导作用,进一步拓展氢能应用场景。进一步明确氢能产业链“制储运用”各环节的管理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统一高效的氢能项目审批管理制度。
建议加快氢能交通产业链发展,一是明确支持传统加油站升级为综合加能站,明确支持加油站依法依规开展加氢站、充电站、换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建设与运营,将传统加油站升级为综合加能站,满足多元化补能需求;二是进一步规范加氢站建设和管理优化流程,在国家部委层面明确归口管理部门,与加油站、加气站归口管理部门保持一致,加快制定规划、报建、竣工验收、经营许可全流程的管理办法,引导地方制定审批流程;三是进一步加快氢能示范城市群政策落地,形成多样化的氢能交通应用场景。
建议加快绿氢产业链发展,加强绿氢产业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规划一批绿电制氢、储氢、用氢重大工程,有序推动绿氢在交通、储能、发电、工业等领域应用;加速推进氢能产业化集群建设,形成一批供氢中心、氢能装备制造中心、用氢示范群。加速绿氢产业链国产化替代和示范,完善碳标签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完善氢能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以及技术规范,形成统一行业标准。
张国强: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数量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强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带来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氢能规模化发展等建议。
张国强认为,在双碳目标及国家各项政策的指引下,在我国政、产、学、用、资本等各方高效协同下,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构建了完善的产业链,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化替代,可靠性、耐久性、经济性持续提升,助推我国成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最早实现规模化推广的国家。
虽然氢能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尚处于示范应用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张国强表示,在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氢源成本较高、加氢站数量少、氢能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行业现状,张国强提出四点建议:
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数量,以示范运行提质降本。建议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将经济基础好、氢源丰富、产业配套基础好的地区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先行先试,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建立覆盖城市群的低碳、清洁交通体系,用规模化带动高质量、低成本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
探索多元化氢源供给模式,推动可再生能源绿氢发展。探索多元化氢源供给模式,统筹经济性和供应能力,保障氢能产业发展初期需求,满足多元化应用场景需求。做好工业副产氢、化石能源制氢产能整合工作,前期支撑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推动风、光、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电解水制氢项目,打造可再生能源绿氢基地。
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氢能制、储、运、加产业链发展。建议取消须在化工园区内制氢的限制,支持非化工园区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的发展。国家层面出台加氢站审批管理办法,优化相关审批、建设、验收流程,形成从项目立项到经营许可及监督管理全过程的审批办法。合理利用已有加油、加气场地,鼓励综合能源补给站建设。制定加氢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补助办法,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探索金融支持、碳交易政策措施。推进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先行先试,设立氢能产业基金,支持壮大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支持产业链相关企业开展碳汇交易试点,搭建碳交易结算平台或运行机制。
曹仁贤:关于支持燃料电池并网发电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表示,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能与氢能可共同作为绿色能源的终端形态,电氢、氢电耦合是未来能源创新发展的一种路径。氢储能具有大规模、长周期、清洁低碳、便于存放的优势,可实现与电能的相互转换,对可再生能源消纳、灰氢综合利用、电力系统稳定、移动电源供电以及分布式能源发电都具有重要作用。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具有无污染、无噪音、无排放等优点,可以将氢能转化为电能馈入电网,也可以作为用户的自备微型电厂。燃料电池发电将对中国深度脱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目前燃料电池并网发电的技术还不成熟,政策尚未出台,燃料电池发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传统煤电上网发电存在较大差异,当前技术主要用于车辆等移动场合。现有的新能源并网发电政策也不适用于燃料电池发电。此外,中国燃料电池产业仍处于早期示范阶段,缺少商业化应用。氢气制备、储运、配送及应用环节成本较高,燃料电池材料耐久性、系统效率和成本也有待进一步改善,现阶段燃料电池并网发电无经济性可言。
因此,曹仁贤提出以下建议:
1.尽快制定燃料电池并网发电管理制度。
中国燃料电池发电产业处于发展初期,政策端多集中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对发电并网领域关注较少。目前燃料电池发电仅以个别示范方式运行,缺少商业化应用。建议尽快制定燃料电池并网发电管理制度。借鉴早期扶持风光发电的成功经验,逐步建立相关制度流程、标准规范,提前出台相应政策,激发产业潜能。
2.尽快确定燃料电池并网电价形成机制。
燃料电池发电度电成本由设备初投资、氢原料和运营成本等构成。随着技术发展及产业规模化和氢源的多元化,发电效率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将大幅度降低。建议由价格主管部门根据氢燃料电池的发电成本,尽快厘定上网电价,高于各地标杆电价部分,由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给予补贴。具体政策可参照目前光热发电的政策,实行项目总量控制,并逐步扩大规模,逐步降低补贴强度。
3.完善燃料电池热电联供鼓励政策。
燃料电池发电过程中伴随大量热能产生,热电联供系统可以回收部分热能,进而大幅度提高系统效率。《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因地制宜布局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供设施”,部分地方政府规划也提及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项目的发展。但现行政策仍较粗略,多侧重于产业规模及技术的发展方向,缺乏对产业落地的细致指导。建议尽快完善关于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的扶持政策,鼓励燃料电池发电项目积极配套热电联供系统,提高系统效率和经济性。
郭建增:进一步扶持绿氢制备产业,大力发展绿氢装备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郭建增建议国家进一步扶持绿氢制备产业,大力发展绿氢装备。
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以绿电制绿氢也已经成为氢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共识。但是,绿氢制备产业发展仍受到限制:存在资源与市场的错配难题,绿氢的生产地通常是在风光资源丰富的“三北”偏远地区,而使用地则是在人口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或工业区,目前还尚未建立完善的氢气储存和输运网络渠道;制氢成本居高不下,电力成本高昂,电解水制氢装备造价昂贵,部分关键技术还需要依赖进口。
绿氢作为纯正的零碳能源,对于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意义重大,但目前尚没有建立真正的绿氢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绿氢的下游应用。
为推动绿氢制备产业健康发展,郭建增建议,强化绿氢制备的行业意义,为绿氢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需要进一步加大绿氢项目开发支持力度,健全绿氢项目激励机制,提升绿氢市场占有率,更大程度地鼓励绿氢制备及下游应用行业的发展。”
他还建议,将氢能纳入能源管理范畴,推进氢能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明确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定位,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氢安全技术研究,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以此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催生新产业链,对促进社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鹿新弟:将氢内燃机纳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发动机装调工、高级技师、首席技能大师鹿新弟进入履职的第六年。鹿新弟今年特别关注氢内燃机产业的发展。他呼吁,应将氢内燃机纳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支持氢内燃机产业化推广。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内燃机制造大国,我国在‘双碳’背景下,传统内燃机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技术支持,可能会影响到未来内燃机产业的发展。”鹿新弟表示。
2022年以来,一汽、北汽、广汽、潍柴等国内多家商用车和零部件企业相继发布氢内燃机研发成果并推出样机,但氢内燃机的发展还处于最初始的阶段,后续还有很多艰难的工作要做。
在鹿新弟看来,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相比,氢内燃机成本低,有良好的燃料适应能力,经处理后可实现零碳零氮排放。
马新强:将武汉市牵头的城市群纳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氢能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基于武汉的优势,马新强建议,将武汉市牵头的城市群纳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已具备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与产业发展的基础、应用市场等,牵头申报示范应用城市群正当其时。”马新强建议,将武汉市牵头的城市群纳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发挥武汉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的探索作用,为氢能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马新强认为,应明确氢气的能源属性。“当前,氢气仍作为危化品进行管理。为发展氢能产业,建议将作为能源使用的氢气和作为工业原料使用的氢气区分对待,明确氢气的能源属性,将能源型氢气的制储运用项目不视为化工项目和危化品项目。”
阮英:打造西部氢能走廊,加快组建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
全国政协委员、兰石集团董事长阮英的提案聚焦氢能产业发展。他建议,按照全国一盘棋和区域点带面的布局,以甘肃为通道枢纽,利用“一带一路”通道节点城市布局特色和“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过境有利条件,点线结合、以点带面,打造西部氢能产业发展走廊,与现有燃料电池产业示范城市群差异化发展,加快形成我国氢能全产业链发展的新高地。
关于打造西部氢能走廊,阮英的建议涵盖三方面内容。
一是放大通道优势,打造全产业链示范区。充分考虑西部地区基础和条件,立足河西走廊可再生能源优势,建设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立足陇东地区多种能源富集优势,布局氢能—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区。
借力“兰白”科技创新区,支持主要企业和重点院校联合引培专业高端人才,合作建设国家工程中心或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氢能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在西部资源型企业地区建设工业副产氢提纯制氢示范工程。优先在“通道”节点大城市规划建设制氢、储运、加注等基础设施。
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发展氢能装备制造业。阮英表示,石油化工等能源装备制造业是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应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氢能装备研发制造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区域大型装备制造企业规模化发展高效电解水制氢设备、大容量高压气态储氢设备、固态储氢、70MPa车载储氢瓶、低温液氢及液氢储运装备,以及大规模甲醇反应装置、合成氨反应装置等核心设备。
阮英还提到,依托在建纯氢输送管道项目和新建天然气管道项目,大力支持研究纯氢管道输氢、天然气管道掺氢相关技术和安全标准。加快组建龙头企业牵头的氢能产业创新联合体。基于甘肃省铂族贵金属资源优势,开展氢气净化、电解水制氢及氢燃料电池高效催化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推广。
三是聚力规模效应,开展多元化应用试点。基于西部地区带状或走廊式的远距离城市分布,支持在省内及跨省份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布局建设“分布式光伏+制氢、储氢、加氢”一体化示范应用。利用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大型重工业的比较优势,重点推进化工、传统炼化、煤化工、冶金等行业开展氢能替代应用。
同时,在运营强度大、行驶路线固定的矿区、工业园区,推进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应用。支持开展城市公交、旅游、物流配送、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示范应用,以及在西部偏远地区开展氢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示范应用,加大示范应用补贴向西部倾斜力度。
景柱:在海南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建议,在海南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景柱建议在海南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首先,将海南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其认为,海南既具岛屿特点,又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具有推广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地理优势和目标人群,十分适合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开展推广。
其次,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海南本土企业积极参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全产业链的研发和生产。由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研发、制造及应用推广前期投入巨大,建议从研发端、制造端、上游氢能供给端以及下游应用端政府提供相应财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