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行业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的具体承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十四五”乃至中长期我国电力行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的核心抓手之一。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 刘世宇
2023年2月17日,2022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暨2022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本次大会和年会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引领零碳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探讨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如何促进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对我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北极星电力网将进行全程直播。更多直播请联系:13693626116
会上,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有限公司院长助理,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世宇作了《“双碳”战略下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展望》主题报告。
以下为演讲摘录:
安全、绿色、高效始终是电力行业发展的三个本质要求,不能偏重偏废。双碳战略下, 要在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基础上,维持用电成本与价格经济合理的同时,实现清洁低碳 转型,本质上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行业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的具体承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十四五”乃至中长期我国电力行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的核心抓手之一。
从大脉络上讲,我们初步测算电源方面“十四五”期间能够实现一件事,就是新能源发电的增量在所有发电量增量中超过一半,成为发电量增量的主体。从现在开始十年间,我们定义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建设期,这个时期电力行业的核心任务、主线任务就是要实现电力行业的碳达峰。
大力推动源网荷储协同高效运行 我国将加大力度规划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新能源开发 规模达到4.55亿千瓦,约2/3新能源将以新型储能和其周边煤电为支撑,通过多能互补方式实 现跨省跨区外送消纳。其余1/3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方式实现就地或就近消纳。
加强技术攻关和体制机制创新 通过破除不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支撑构 建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支持政策,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战略性关 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支撑以创新驱动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加速变革。
目前至2030年——基础建设期,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 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7亿 千瓦,成为电力系统第一大电源,常规电源仍是电量供应主体。储能规模1.7亿千瓦,以日内 调节为主,电力系统保持实时平衡的传统运行模式。区域互联电网仍是电力系统的基本形态, 分布式电网逐步成为大电网重要补充。发展动力来源于现有技术挖潜和体制机制创新。
2030年至2040年——加速形成期,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成 新能源装机规模上成为 电力系统主体电源,达到30亿千瓦,常规电源逐步转为调节性电源。日调节以上时间尺度的 新型储能大规模应用,规模超过3亿千瓦,电力系统由实时平衡模式向动态平衡过渡。电网形 态呈现大电网与分布式并重,电力流规模达峰。发展动力来源于关键技术装备的创新突破。
2040年至2060年——完善期,电力系统全面实现“碳中和” 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均成为主体电源,装机达到48亿千瓦。跨季节平衡的长时储能大规模应用,规模超过10亿千瓦,电力系统发用电解耦,实现动态平衡。电能与氢能等二次能源兼容并举、互相转化。发展动力来源于颠覆性技术的跨越式突破。
(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