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日,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转发市发展改革委《泰安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计划中提出加快国家级盐穴储能储气基地建设步伐,推动盐穴储气库先导工程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千万千瓦级盐穴储能项目。抓好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

首页 > 储能 > 充换电站 > 政策 > 正文

山东泰安:积极推进千万千瓦级盐穴储能项目

2022-07-08 16:42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日,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转发市发展改革委《泰安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计划中提出加快国家级盐穴储能储气基地建设步伐,推动盐穴储气库先导工程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千万千瓦级盐穴储能项目。抓好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400万千瓦以上。

新建开通5G基站3100个,打造“双千兆”城市。城区新增新能源汽车公用充电桩325个。

原文如下: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泰安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功能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省属以上驻泰各单位:

市发展改革委《泰安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7月1日

泰安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全市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更大力度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多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96.7亿元,同比增长6.1%,两年平均增长4.8%。三次产业持续向好。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9:38.9:50.2。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1%,两年平均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6.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质量效益不断改善。完成国内税收收入309.7亿元、增长6.8%;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0.5亿元、增长0.6%,其中税收收入增长4.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5.1%;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903.3亿元、3578.3亿元,较年初增长7.5%、14.1%。收入就业形势良好。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741元、21769元,分别增长7.3%、10.6%;圆满完成年度城镇新增就业目标任务,发放各类就业补贴1.94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5%。

(二)内需潜力加快释放。项目建设全力突破。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提效”行动,65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7.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5.6%;156个市级重点实施类项目完成投资422.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2.3%。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顺利开工,泰安数字鹰航空产业园、国泰大成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建设。累计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03个,债券额度89.9亿元。争取国家和省发改系统预算内无偿资金9.45亿元。市场消费加快复苏。组织举办“千年泰安·盛世老街迎春纳福”等8项促消费活动,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创新推动“无接触配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9.3%。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我市被评为“2021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泰山景区连续第六次蝉联中国旅游景区欢乐指数自然景观类榜首;“泰山秀城·老街”入选全国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道朗镇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梦泰山夜肆文旅街”入选全省首批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岱岳区入选第三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首家图书类版权交易中心落户泰山新闻出版小镇。

(三)新旧动能加速转换。聚焦“五年取得突破”目标任务,组织开展“三个坚决”、“10+1”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产业、企业、项目的梯次发展格局。“三个坚决”加速落实。97个“两高”项目全部落实分类处置措施。实施规上制造业企业技改扩规全覆盖,全市在库工业技改项目数量增长25.1%,236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19个项目入选省智能化技术改造奖补项目名单,6个项目进入省重大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支持名单。产业集群加速培强。成功举办首届“泰山产业大集”。泰安高新区机电与矿山装备、岩岩泰山·青青岱岳精品旅游2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雁阵形”产业集群库,集群总数达到6个,集群规模突破1900亿元。岱岳区绿色建筑材料、宁阳基础零部件-钢球2个产业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加速壮大。工业领军企业50强实现营业收入1680.1亿元,同比增长38.4%。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达到5家。“瞪羚”企业和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新增24家、9家和63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绿色工厂分别达到15家、19家,均居全省前列。路德工程材料、普瑞特机械制造2家企业入选第五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两化”融合持续深化,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5个,肥城市建成全省首个县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石横特钢焦化智能配煤系统创新应用”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案例。科技创新加速提升。实施“卡脖子”技术突破工程,全市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同揭榜37个市级科技创新重大专项项目。深化“科创中国”试点市建设,获批2021年全国唯一一家(全国第2家)“科创中国”创新基地。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54家,总数达到52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7.5%,较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成立知识产权协会,获批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办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90笔。质量强市战略深入推进,3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

(四)重大战略加快落实。圆满完成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我市获得全省“十四五”规划优秀成果奖,新泰市被列入全省“十四五”规划实施创新试点单位。黄河战略深入落实。《泰安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印发实施,争取大汶河东平湖生态保护修复、泰山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大汶口遗址等6大事项纳入国家规划纲要。建立全市黄河战略重点项目库,25个项目被纳入全省黄河战略集中推进,26个项目参与省集中开工,肥城化工产业园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获中央黄河专项扶持资金6513万元。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一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彻底整治。乡村振兴全面起势。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57.8万亩、总产量257.2万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实现“三连增”,十大特色优势产业总产值达到164.4亿元。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14个;拥有地理标志商标55件。成立泰安乡村振兴学院,被确定为山东乡村振兴研究院分院。肥城市入选全国第一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县。泰山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第三批省级示范园创建名单。农村饮水安全水平提升工程全面完成。肥城市被认定为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县,岱岳区、新泰市被认定为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1215”示范工程市级先行区总数达到35个。宁阳县被列入第一批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主体。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总数达到961个。东平县入选2022年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健全。省会经济圈加快融入。全面落实《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369”行动方案》,联合济南市编制济泰同城化发展建设方案,谋划8大领域27项重点任务,全面推动济泰同城化发展,为省会经济圈一体化打造样板、作出示范。济泰行政审批实行一体化服务。泰山景区面向省会经济圈七市发放优惠年卡。

(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视野,集中力量解决各类发展问题,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重点改革深入实施。设立“工作创新奖”,以“有解思维”破解各领域发展难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组建城建、产业、交通、文旅四大市属国有企业集团。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通“数据壁垒”,汇集数据26.4亿条;升级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扩展至60个行业;创新企业开办“1545”服务模式,与国内247个市县签约建立“跨省通办”协作机制;入选全国政务服务“好差评”国家标准三级联动试点,“泰好办”品牌荣获全国政务服务十大品牌和山东省知名品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信易贷”平台泰安站累计注册企业超过5万户,授信额度突破120亿元。我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位列全国261个地级市第44位、全省第5位,岱岳区“信用医保”、新泰市“信易批”案例入选全国信用应用案例。“双招双引”提速发力。大力开展精准招商,泰山国际登山节投资合作洽谈会签约重点项目59个,合同引资额868.5亿元。充分发挥“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海和青岛投资合作洽谈会等平台作用,举办线上线下签约活动7场,签约内外资项目127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41个。打响“登高望远·选择泰安”招才引智品牌,深入落实人才“金十条”,兑现各类奖补资金8459万元。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筹集和新建房源6200余套。对外开放持续深化。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打造线上一站式外商投资服务平台,实现投资项目和落地区域在线匹配定向对接。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1亿美元;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291.1亿元,增长37.2%。健全完善政策体系,支持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等新业态。启动泰安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泰山区获批国家级纺织服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六)绿色发展步伐加快。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筑牢泰安生态屏障。污染防治扎实推进。以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主战场,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一市一策”驻点跟踪城市。顺利完成省定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建设任务。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到位。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十大攻坚行动”,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以解决。能耗管控持续优化。深入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下大力气抓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积极推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成功入选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我市南四湖流域列入国家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深度落实“四水四定”,创建24家省级节水型单位、3家节水标杆单位及1家国家级水效领跑者,建成全市首个省级节水教育基地。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67个项目、326个子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4.42亿元。制定实施《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全面推进东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功打造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一个无人工渔业养殖湖区。城市重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肥城市、泰山百合水土保持示范园成功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成功创建10条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

(七)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提升泰城承载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我市被央视评为“十大秀美之城”。城市建设提档升级。编制完成《泰安市东部新城战略规划(2020-2035年)》。新建续建城区道路项目14个、45.92公里,城市路网进一步优化。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建成海绵城市100.5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廊34.07公里,新建地下管网67.37公里,老旧管线非开挖清淤304公里。泮河等13条河道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城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泰安市和新泰市、肥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高水平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测评。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新建5G基站3629个。加快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建设,实现“一屏观全市、一网管全市”。新泰市获评2021中国智慧城市百佳县市。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被列入全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京台高速泰安至枣庄段改扩建工程提前实现主线通车,泰东高速、济微高速、济广高速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S103泰楼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泰安港老湖作业区一期工程投产运营,京杭运河东平湖区主航道正式通航。全国首套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并网发电。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泰安段建设进展顺利。新改建农村公路710公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村庄覆盖率达到100%。水利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王家院水库向泰城供水、汶口坝拦河闸除险加固、3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全面完成。

(八)民生福祉稳步提高。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全年民生支出339.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9.2%。倾力办好民生实事。年初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顺利推进。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推出314项为民要办实事。新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32所,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市中心医院高新院区建成启用;3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泰山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列入省重点推进示范区;大汶口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承办山东省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第四届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活动。中心城区城中村供水、供气公共管网实现全覆盖。城区新能源汽车3公里充电服务圈建成。入选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成社区老年幸福食堂152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0处、残疾人康复机构50处。改造老旧小区2.3万户、棚改2148套。不动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处置,“金星十六排”改造回迁工程创造出“金星速度”。持续优化社会治理。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等重大安保维稳任务。深入推进依法治市,颁布地方性法规2部、政府规章3部,推动乡科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年终述职述法。开展城乡网格优化设置攻坚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守牢安全底线。抓紧抓牢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32类重点人群和13类重点场所的“应检尽检”工作,确保“不漏一人、不漏一次”,全年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035万剂次。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15.4%,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金融风险化解攻坚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放心消费在泰安”创建活动扎实推进。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国防动员、对口支援、人防消防、档案史志、地震气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统筹谋划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鼎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奋斗的结果。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阶段性制约因素交相叠加,经济社会稳定向好发展面临着多方面困难和挑战:对照先进地市,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偏慢、综合实力偏弱的市情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对照高质量发展任务,传统动能弱、新兴动能不足的产业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对照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源头创新能力不强、服务效能不高、开放程度不深等方面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对照人民期望要求,公共服务、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关键之年。做好2022年各项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黄河战略、文旅融合、城市提升、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抓好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优化环境和考核奖惩,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各项工作位次前移、争创一流,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量增质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粮食总产量、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0%左右,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三、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及措施

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向好”总基调,更大力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六稳”“六保”任务落实,登高望远、奋力争先,全力推动泰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一)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坚定不移走“产业兴市”“工业强市”之路,以更高定位、更大力度和更强举措,聚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努力开创泰安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是推行“链长制”管理。(1)成立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推进委员会,组建产业链(集群)工作专班,建设“产业会客厅”。(2)实施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建设行动,全面推行“链长制”,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化工四大支柱产业,提升发展新能源、医药及医疗器械、出版印刷、纺织服装四大优势产业,前瞻布局数字经济等未来产业,着力培育一批500亿级、1000亿级产业集群。(3)深入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围绕特种钢铁、输变电装备、矿山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高端化工、高性能纤维、新能源等产业,绘制产业链图谱,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引进培育一批上下游配套产业和具有产业引领作用的核心企业。二是实施“全覆盖”技改。(1)实施工业技改提级行动,以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为抓手,以“技改+”模式为路径,全力推进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技改扩规全覆盖,全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500个。(2)加强数字变革创新,大力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推动“智慧矿山”、光电科技、服务外包、大数据等在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做大做强。(3)深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引进培育数字化服务平台,提升优势产业智能制造水平,加快高耗能产业数字化改造。(4)发挥华为(肥城)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口,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场景5个以上。三是培植“领航型”企业。(1)充分释放头雁领航效应,大力实施头部企业培育行动计划,“一对一”精准制定培植计划,全力支持工业领军企业50强抓技改、上设备、引技术,努力提升规模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调整充实“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支持我市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在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成长为更多产业链领军企业。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瞪羚”企业8家、单项冠军企业5家。(3)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和成长帮扶机制,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年内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9家以上。四是建设“高能级”园区。(1)实施园区提升行动,推动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集约发展,精选确定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培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发展优势,带动园区高端化高质量发展。支持新泰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2)统筹做好园区要素配套,抓好闲置土地盘活、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广标准厂房和柔性车间,建设智慧园区和低成本园区。(3)深化化工园区提升攻坚成果,抓好4个省级化工园区建设提升,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省重要高端化工产业基地。(4)加快汶河产业园规划建设,统筹推进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项目谋划、招引、填充和建设,打造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样板区。

(二)纵深推进黄河战略实施。紧抓黄河国家战略重大机遇,科学谋划、系统推进、狠抓落实,推动黄河重大战略走深走实,为泰安发展释放更多战略红利。一是突出规划引领项目支撑。(1)以市委黄河战略实施决定和实施规划为统领,组织编制泰山区域生态保护专项规划、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黄河干支流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等配套规划方案,形成完善的规划政策体系。(2)研究制定推动黄河战略“十四五”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要点,聚焦防洪减灾建设、深度节水控水、生态环境治理、绿色低碳发展等重点任务,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纵深推进黄河战略落地见效。(3)建立完善市级黄河重点项目库,优选推进100个年度市级黄河战略重点推进项目实施。继续推动25个省黄河战略重点推进项目、26个省集中开工项目建设。(4)认真落实《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支持东平县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二是加快构筑黄河安澜屏障。(1)统筹推进防洪减灾体系建设,抓好东平湖综合治理水利专项工程、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确保黄河、东平湖长久安澜。(2)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防洪治理,深入开展“清四乱”工作,推进城市内涝综合整治,构建安全可靠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3)创新水权交易措施,实施水价综合改革,倒逼提升节水效果。科学调蓄利用雨洪资源,加强大汶河水资源超载区治理。(4)开工建设引黄入泰工程,加快推进大汶河砖舍拦河闸等工程,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三是打造黄河下游生态廊道。(1)巩固扩大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果,突出抓好泰山、徂徕山、东平湖、大汶河生态治理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落实“林长制”,完成造林绿化5000亩以上。(2)完善提升“引水上山”“天眼护山”工程,推进泰安航空护林站、山东省森林火灾应急救援中心、国家山岳救援泰安大队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地、林地林木监管保护。加大湿地保护与修复力度。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平方公里。(3)持续深化大气攻坚集中行动,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降低细颗粒物浓度。(4)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扎实推进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国控河流断面优良率不低于66.7%。加快推动宁阳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修复试点项目,推动国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5)开展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深化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快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四是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1)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科学编制实施“双碳”行动方案。(2)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有序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3)严格落实“四水四定”要求,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抓好重点行业节水改造、废水达标利用。

(三)强势突破新旧动能转换。聚焦“五年取得突破”目标,坚定不移实施质量、效率、动力变革,推动“10+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竞争力明显提升,为泰安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一是坚定落实“三个坚决”。(1)认真落实“四个区分”要求,严格执行“五个减量替代”,对全市“两高”行业项目,进行清单化跟踪监管,实施能耗煤耗单独核算、闭环管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深入开展用能预算管理。(3)研究实施新兴产业突破计划,推动土地、能耗等各类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聚集,超前谋划培育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搭建“雁阵形”产业集群。(1)培优培强优势产业集群,加大对建材新材料、新能源、泰山精品旅游、新闻出版文化创意、高新区机电与矿山装备、岩岩泰山·青青岱岳精品旅游6个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引导更多产业集群争创省级产业集群。(2)聚焦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抓好产业链招商、智能化技术改造、创新提升、金融资本支撑、企业梯次培育、行业联盟(协会)作用发挥等重点任务,全力培植壮大主导产业。(3)强力推进24个省优选项目、8个省“双招双引”签约项目建设,扩大新动能优质增量供给。三是全面提升创新能力。(1)规划布局“大学科创园”“科创大走廊”,打造高能级的科技成果转移地、创新要素承载地。(2)高标准推进“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建设。支持各级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建设“政产学研用”一体创新平台。(3)推动泰安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泰山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山东大学-泰安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院等加快发展。支持北航泰山科创园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品牌科创园区。(4)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程,开展“科技企业创新升级助力行动计划”,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80家以上。(5)聚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6)发挥驻泰高校优势,开展高水平校地企合作;全面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更大力度向市场“借智解题”。推进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大高价值专利扶持激励力度,做好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7)深化质量提升行动,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培育打造一批高端品牌。(8)制定“人才新政”加强版,加大政策推介宣传,优化政策落实体验,打造最优人才生态,更好服务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四是强化督导调度。对标“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目标任务,加强专项调度督导,确保重点任务紧扣时间节点实施。组织“10+1”产业专班加强谋划研究,推动各产业增速、规模快速增长,为实现“五年取得突破”目标夯实基础。

(四)全面挖掘内需市场潜力。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培育新需求、畅通内循环,有效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狠抓重大项目攻坚。(1)成立全市项目谋划专班,开展重大项目谋划推进攻坚行动,聚焦“十四五”国家和省、市重大政策、资金投向,精准谋划一批牵动性大、撬动力强、综合效益好的重大项目。(2)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管理体系,深入实施重点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提效”行动,推进89个省级重点项目、227个市级重点项目、400个县级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700亿元以上。组织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3)抓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工作,加快资金拨付使用进度,切实发挥专项债券撬动作用。持续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的谋划储备工作。(4)实施“一把手项目工程”,持续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以及日韩等重点地区,加强制造业项目、实体项目招引。办好泰山国际登山节投资合作洽谈会、“产业大集”等活动,打造“登高望远·选择泰安”金字招牌。二是狠抓“七网”行动实施。研究细化年度实施意见,明晰责任分工、敲定时间节点,强化调度督导,确保“七网”建设扎实顺利实施。(1)综合立体交通网方面,加快建设城市快速通道,全面启动泰安至东平高速公路、济微高速、济广高速改扩建项目,年内完成京台高速济南至泰安段改扩建工程和泰安西出入口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泰安阳家泉(徂徕山)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肥城仪阳通用机场。配合做好滨临高铁、鲁中高铁、济济高铁、泰新高速徂徕枢纽至新泰枢纽段、德郓高速东阿至梁山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S103东岳胜境旅游示范路建设。推进沿汶河旅游公路规划建设,打造连接泰山、徂徕山、大汶河、东平湖及周边景区的旅游廊道。抓好谢过城大街一期、环山路东延二期、双龙路改造等道路工程建设,持续打通“断头路”“卡脖子路”。(2)现代物流网方面,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全力推进泰安港临港物流产业园、韵达智慧物流产业园、泺亨国际物流产业园、速恒现代物流园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3)能源保障网方面,加快国家级盐穴储能储气基地建设步伐,推动盐穴储气库先导工程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千万千瓦级盐穴储能项目。抓好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400万千瓦以上。(4)市政公用设施网方面,加快泰城“供热一张网、污水一张网”建设。启动实施“莱热入泰”长输供热项目,完成城区西部热源建设。积极推进“引黄入泰”工程、山口净水厂、中石油9F燃机发电机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泰安段建设。全面更新城市老化燃气管道。扎实推进“两清零、一提标”,城区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5)现代水网方面,推进大汶河砖舍拦河闸、尚庄炉水库增容工程建设。配合做好京杭运河北延穿黄接小清河研究论证工作,大清河航道工程年内具备通航条件。加快推进37个农业水利项目。(6)新型基础设施网方面,新建开通5G基站3100个,打造“双千兆”城市。城区新增新能源汽车公用充电桩325个。(7)农村基础设施网方面,开展“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新改建农村公路640公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农村家庭基本具备百兆以上接入能力。三是狠抓消费扩容提档。(1)切实稳住大宗消费。用足用好上级促进汽车消费扶持政策,全链条促进汽车消费。深入开展“家电消费节”“家电服务节”,持续扩大家电更新消费。(2)促进老幼两端消费。落实养老服务资金补助政策,改造提升敬老院10处以上,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3.1个。(3)加快推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在线文娱、智慧旅游、智能体育等新业态。实施网络零售倍增行动,打造一批特色产业电商供应链基地。(4)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快递服务体系,强化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共配中心服务功能,在打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通道上探索成熟可复制的泰安模式。加快招引一批有影响力的直播平台企业和直播企业总部落户泰安;依托我市农产品、纺织服装、日化用品、工艺品、健康器械等产业,打造一批龙头电商平台;评选认定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直播基地。(5)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扩大社区商业有效供给,打通城市消费的“毛细血管”。推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乡镇布点,实现商贸中心乡镇、办事处全覆盖。实施新零售“十百千”工程,促进新零售与旅游、影视、文创等产业融合发展。

(五)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紧抓泰山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重要机遇,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彰显泰山魅力的国际著名文化旅游胜地。一是扬起泰山文旅龙头。(1)创新做好泰山文化保护传承文章,加大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研究力度,阐释好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实施研究阐发、传播交流、资源保护利用、普及融入、项目引领“五大工程”,推进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泰安段)建设。实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建设项目。(2)高水平举办第二届泰山国际文化论坛,深入挖掘泰山精神价值,促进泰山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3)加快推进泰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实施大汶口遗址文明探源和泰山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加快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泰山博物院、方志馆等项目建设。(4)加强红色文化研究、保护、开放、利用,实施烈士纪念设施提升改造工程。争创泰山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5)探索实行“一票制”,推进旅游景点“串珠成链”,破解“留不住人”问题。(6)持续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全方位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升现有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7)推进旅游数字化转型,推动景区智慧化建设。(8)用好央视“品牌强国工程”传播平台,强化“中华泰山·天下泰安”品牌形象宣传。二是提升产业发展能级。(1)做优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抓好泰山新闻出版小镇、国际文化大数据产业城、泰山石敢当文化园等文旅项目建设。支持泰山国家图书版权交易中心线上线下平台建设。(2)加快打造以大汶河为主线的文化旅游产业走廊,推进东平湖、九女峰、泰山·桃花源等旅游片区提档升级。(3)加强省会经济圈区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完善泰山周边等重点区域精品民宿、高端度假设施建设。(4)办好泰山国际登山节、泰山国际新闻出版合作大会等节会活动。(5)培育打造一批主题鲜明、要素完善的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支持泰安旅游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是打造文旅多元业态。(1)适应文化旅游消费个性化、品质化、高端化需求,大力实施“文旅+”战略,开发研学游、民俗游、祈福游、文化游、康养游等新线路新产品,大力推动会展业扩规提档升级,积极发展文创、美食、演艺等产业,打造一批“必游”“必看”“必购”旅游消费新场景。(2)完善自驾游、自助游服务体系,引导激活本地居民、周边客源休闲消费。(3)办好泰安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系列活动,创新消费券发放模式。(4)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提升泰山秀城·老街、梦泰山夜肆文化街等街区知名度、吸引力,打造夜间消费文化IP。(5)提升改造一批特色商业街。

(六)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高点定位、高质高效,用心用力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康养的现代化新泰城。一是科学规划空间布局。(1)加快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深化完善“三区三线”划定,科学调整泰城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片区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拉开城市大框架。(2)充分发挥泰城依山而建、山城一体的优势,融合泰山、徂徕山、大汶河“两山一水”独特魅力,打造“两山相映、一河镶嵌”的城市发展格局。(3)强化政府对土地资源的调控管理,运用市场化手段,进一步盘活城市资源。东部新城,加强文旅、康养、科教等产业布局,打造城市新增长极;西部新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新业态,打造现代旅游新亮点;南部高新区,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北部山城结合部,严控“山体线”“水岸线”“天际线”,坚决保护好泰山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资源。二是全面提升功能品质。(1)深入实施古城区保护,编制实施《泰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2)加快建设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建成运营“城市大脑”,打造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打造一批惠民应用场景。大力发展智慧公交、智慧停车。积极筹办全国性“泰山论道·网络安全大会”,塑造泰安新型智慧城市新名片。(3)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统筹抓好雨污分流、园林绿化、城市亮化、垃圾分类、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一体推进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推动道路深度保洁,抓好道路灯光提质增亮行动,完善提升环卫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街角游园,打造“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园林公园城市。(4)进一步盘活城市资源资产,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领域。(5)加快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工作,提前谋划部署优化电力燃气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年度建设任务。(6)推进建筑节能与科技创新,新增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90%以上。(7)巩固拓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三是加速推动济泰同城。(1)主动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落实《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纵深推进“633工程”,与济南市共同出台《济泰同城化发展建设方案》,构建区域融合发展战略支点。(2)统筹各领域融合对接,全面落实《泰安市<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369”行动方案>重点任务清单》,高标准做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产业协同融合发展、民生事项共建共享等工作,全方位推进济泰同城化发展。

(七)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编制新一轮乡村振兴规划,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泰安篇章。一是提升农业供给能力。(1)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入推行“田长制”,坚决守牢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557万亩、50亿斤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19万亩。(2)积极推广林下经济。推进绿色种养循环,推广减肥减药节水等关键技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3)稳定生猪生产,加快无疫区建设,支持规模化养殖场改造提升。(4)实施奶业振兴计划,推动奶业产业扩规升级和奶业基地建设,加大对生态乳企业发展支持力度。(5)深入实施种业提升工程,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3个以上。抓好国家级区域性蔬菜良繁基地和省级小麦、蔬菜、大豆良繁基地建设及品牌培育。(6)强化粮油、畜牧、水产、设施农业等关键环节农机装备应用,大力提升农业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二是打造特色现代产业。(1)坚持以工业化思维举措抓农业,实施“粮头食尾”工程,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引进培育一批食品加工制造“链主”企业,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3)继续实施优势产业提升工程,做大做强泰山茶、有机蔬菜、优质奶业等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抓好肥城桃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泰山板栗、东平湖鲤鱼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全面振兴泰山黄精、泰山灵芝等泰山道地中药材产业,实现种植面积9万亩以上,总产值达到6亿元。(4)实施农业经营主体“上规纳统”工程,鼓励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0家、家庭农场示范场40家以上。抓好肥城市国家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新泰市省级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整县提升试点县建设。(5)打造提升乡村产业平台,年内新增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5家,新建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3个。(6)巩固提升粮食生产“十统一”成果,建立起覆盖全程全域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7)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新培育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5个以上。三是建设宜居美丽乡村。(1)有序开展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进一步完善村庄分类和布局,继续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让城乡生活不再有明显品质落差。(3)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纵深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绿化美化五大攻坚行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的投建管运。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省、市、县三级联创,新建省级、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7个、50个以上,“美丽庭院”建成率达到30%以上。(4)继续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新建市级示范区12个以上。继续抓好“十百千”示范工程,争取第二批创建单位成功认定,泰山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争创第三批省级示范园。(5)大力发展农村新型住房,全面完成城镇开发边界外安置区建设。四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1)加快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争创国家和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扎实推进东平县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宁阳县省级改革试验区工作。(2)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质押贷款,推广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3)实施村集体经济“转型倍增”行动,发展壮大产业清晰、路径多元、管理高效、利益共享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全市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稳定巩固在90%以上,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00个。(4)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加快乡村民安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5)加强乡村文化体系建设,推进乡村文明创建行动,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八)全面激发改革开放活力。一是激发改革牵引力。(1)深化推进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障重点支出需要。(2)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做强做优做大四大市属国有企业集团。(3)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业一证”“三减一并”改革,提升“联、通、办”效能。深入推进“一门集中、一窗深化”,推动更多服务事项进驻市民之家。(4)探索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破土地、用能、排污等要素配置瓶颈,提升协同配置效率。二是提升开放拉动力。(1)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用好RCEP优惠政策和便利化规则,扩大国际合作,推动更高水平开放。(2)实施外贸固稳提质行动,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3)加快“跨境电商+海外仓”融合发展,支持相关企业做大做强公共海外仓。(4)推动“互联网+外贸”转型,培育招引头部电商企业,提升跨境电商企业能级。提升公共海外仓服务功能和运营能力,争创一批外贸新业态企业。(5)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支持泰安高新区建设国际合作园区。(6)成立市级综合保税区建设运营平台,力争综合保税区尽早获批设立。(7)发挥泰山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岱岳区进口贸易创新区带动作用,引进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出口导向型先进制造业集群。(8)引导有需求企业做好出口转内销工作,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争创一批“双循环示范企业”。三是增强环境吸引力。(1)坚持“有解思维”,抓好“头号工程”,大力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推进“双全双百”提升工程,推行“无感审批”。(2)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快政务服务2.0平台融合建设,推进“一件事”主题式集成服务。(3)开展“我为企业办实事”活动,建立企业诉求受理平台。(4)认真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快“政策通”“银企通”平台建设,确保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兑现。(5)健全完善“绿卡”服务制度,继续为符合条件的重大投资项目赋予“绿卡”身份。健全拿地即开工、模拟审批等模式。对需跨县(市、区)办理相关业务的项目,实行“市县联动、接力代办”。(6)实施“央行资金+普惠金融”推进金融“助企惠民”工程、金融畅通工程,让更多小微企业、经营业户享受到优惠金融服务。(7)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

(九)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一是全面促进居民增收。(1)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重点面向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长期失业人员,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21200个。(2)落实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推进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3)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三支一扶”招募计划,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泰、回泰、留泰就业创业。(4)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健全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二是全面加强社会保障。(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做好东平湖库区移民避险解困、易地搬迁、黄河滩区迁建后续帮扶工作。(2)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九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再提高10%。(3)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等制度,提升医疗保障服务水平。(4)重视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扩大民生服务供给。(5)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2000张以上,推动社区老年“幸福食堂”提质扩面;完善落实“三孩”配套政策,开展市级家庭托育试点。(6)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深化整治房地产开发历史遗留问题,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7)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1072套、基本建成1438套。改造老旧小区项目82个、60769户,居民小区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三是全面推动社会事业。(1)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市级财政教育投入再增长10%,新改扩建幼儿园15所、中小学12所,新增学位1.4万个。实施98个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推动核心高中外迁。巩固“双减”阶段性成果。支持驻泰高校、市属高职院校改革发展。(2)推进健康泰安建设,深入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加快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省级示范卫生室、中心村卫生室设备配置,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档升级。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医疗能力“攀登计划”。加快市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二期建设。继续开展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等工作。(3)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行动和文明创建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抓好“善行义举四德榜”建设,统筹抓好文明村镇创建、文化惠民、移风易俗等工作。(4)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数字三馆”建设,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3万余场次。坚持“文化润城”,打造“书香泰安”,建设城乡书房20个。优化布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积极推动城乡流动文化,鼓励演出走出剧场、图书走出书屋、展览办到村头,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5)办好泰山国际登山节系列体育赛事。加快新体育中心等体育场所建设。开展“最美全民健身社区”“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最美体育志愿者”选树活动,打造“泰山三美”体育服务品牌。(6)抓好《山东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认真做好爱国卫生、妇女儿童、档案事业、志愿服务等其他工作。

(十)坚决筑牢发展安全屏障。一是守牢安全生产底线。(1)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2)推进城市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3)提升防汛抗旱、抢险救援、应急处置和综合保障能力。全面做好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4)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二是守牢生态环保底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重大风险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三是守牢疫情防控底线。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科学防控、精准防控,严把外防输入、人物同防、院感防控、应急准备、疫苗接种“五个关口”,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牢牢守住疫情不反弹的底线。四是守牢重大风险底线。(1)健全多层次统一监管体系,保持对违规举债行为的高压态势。全力做好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加大土地储备出让力度,努力拓宽偿债资金来源。(2)实施金融风险化解攻坚行动,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加大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风险化解力度,确保银行贷款不良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深入推进“增信贷、降不良、打逃债、树诚信”专项活动,坚决遏制逃废金融债务的不法行为。(3)抓好能源安全,全力保障煤炭、天然气供应。五是守牢社会稳定底线。(1)全面推进依法治市,高水平建设法治泰安、平安泰安,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2)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信访问题面对面,干群关系心连心”工作模式,深化“治重化积”专项行动。(3)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强化视频前端集约建设和智能化应用,深化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水平。(4)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