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1》、《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1》在京发布。第一部分《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1》《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是国内首份系统总结、全面归纳抽水蓄能产业发展的报告,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牵头,集合行业内众多企业共同

首页 > 水电 > 抽水蓄能 > 报告 > 正文

PPT | 《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1》&《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1》发布

2022-06-27 09:08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6月24日,《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1》、《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1》在京发布。

1.jpg

第一部分

《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1》

《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是国内首份系统总结、全面归纳抽水蓄能产业发展的报告,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牵头,集合行业内众多企业共同参与编制完成。报告全面总结和回顾了中国抽水蓄能发展的前世今生,对今后抽水蓄能发展的前景和趋势进行了展望,是抽水蓄能产业的工具书。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副理事长赵增海在发布《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时指出:抽水蓄能产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服务对象更加多元,业态发展更加创新。

目前,我国已纳入规划的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总量约8.14亿千瓦,其中9792万千瓦项目已经实施,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把握发展机遇抽水蓄能产业将在工程技术研究、装备制造技术进步、标准体系完善等方面推动抽水蓄能产业高质量跃升式发展。

《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提出,加快抽水蓄能的建设是“十四五”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抽水蓄能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新局面。主要呈现为:

(1)建设规模大幅跃升。随着一大批建设条件优越的抽水蓄能项目将开工建设,“十四五”期间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数量将超过200个,已建和在建规模将跃升至亿千瓦级。开发建设和服务范围将实现对大陆区域的全覆盖。考虑到在建项目的合理工期,预计到2025年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6200万千瓦。

(2)多元格局基本形成。除国网新源、南网双调两家外,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江苏国信、华源电力等新的投资主体将投资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中国建筑集团、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等施工单位将加入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安能等传统电力建设队伍,央企、国企、民企等共同参与,共建设的多元化局面基本形成。

(3)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在传统的应用场景基础上,水风光蓄一体化,风光蓄一体化应用场景将逐步打开,抽水蓄能在西南水电基地和西北沙漠、胳膊、荒漠等大型新能源基地开发中储能作用凸显。在城市周边、新能源富集区域,中小抽水蓄能电站、小微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应用更加广泛,多类型、多场景的抽水蓄能应用格局将逐步显现。

(4)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链的完整度更加齐全,产业链的互动协调更加顺畅,产业配套能力显著增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更加快捷。抽水蓄能产业与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将会逐步增强,一批围绕抽水蓄能项目的特色旅游项目将逐渐兴起。

《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22年,预计安徽宁国、江苏连云港、浙江建德、广东三江口、贵州黔南、河北徐水、河南龙潭沟、湖北宝华寺、湖南安化、江西洪屏二期、辽宁大雅河、内蒙古乌海、青海哇让、陕西富平等项目将核准建设,核准规模将超过5000万千瓦。2022年,预计吉林敦化,黑龙江荒沟,浙江长龙山,山东沂蒙、文登,河北丰宁,广东梅州、阳江,福建周宁、永泰,安徽金寨,河南天池,重庆蟠龙等在建抽水蓄能电站部分机组将投产发电,投产规模约为900万千瓦。而至2022年年底,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4500万千瓦。

以下为《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1》发布PPT

27.jpg

第二部分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1》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是可再生能源行业年度旗舰产品,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集中编制,至今已编制6年。报告系统回顾了可再生能源行业过去一年的风雨历程,对行业发展的重大政策、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新一年度行业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是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的说明书。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目标,可再生能源成为全国能源发展的主力,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预计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2025年,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太阳能热利用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

为如期实现目标,将重点推动以下工作:

大力推进基地化规模化开发。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建设条件优越、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地区,加强源端多能互补研究,着力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和外送能力,重点建设新疆、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冀北、松辽、黄河下游新能源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依托既有和新增跨省区输电通道,持续推进陆上风电光伏重大基地开发建设。依托“西南”地区水电调节能力和送出通道,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基地一体化开发,完善水风光综合基地的资源开发、市场交易和调度运行机制,推进川滇黔桂、藏东南水风光综合基地开发建设。

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积极推进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推进“光伏+”综合利用行动。鼓励风电分散式开发,创新风电投资建设模式和土地利用机制,大力推进乡村风电开发。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加快发展生物天然气,大力发展非粮生物质液体燃料。积极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全面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有序推动地热能发电发展。促进新能源与新兴技术、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新基建等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新领域、新场景。

多措并举推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应用。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存储调节设施,强化多元化智能化电网基础设施支撑,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适应能力。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终端直接利用,扩大可再生能源多元化非电利用规模,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利用,促进乡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多措并举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以下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1》发布PPT


(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