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液冷储能系统产品扎堆亮相,储能企业新一轮内卷开始。风起云涌,企业竞争迭代升级十四五开局、储能战事升级,原材料价格大涨、意外之火频现、市场鱼龙混杂……当“唯成本论”成为过去,市场需求和价值成为储能行业新一轮对决焦点。回首中国储能市场发展,储能应用端市场经历了火储调配实现经济性

首页 > 储能 > 储能应用 > 发电侧 > 企业 > 正文

液冷储能当道,如何选择?

2022-06-08 15:11 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 作者: 清稚

近日,液冷储能系统产品扎堆亮相,储能企业新一轮内卷开始。

风起云涌,企业竞争迭代升级

十四五开局、储能战事升级,原材料价格大涨、意外之火频现、市场鱼龙混杂……

当“唯成本论”成为过去,市场需求和价值成为储能行业新一轮对决焦点。

回首中国储能市场发展,储能应用端市场经历了火储调配实现经济性收益、电网侧突然崛起又爆冷、电源侧被迫上马、峰谷电价机制迅速推广,短短五年多的时间,仍让我们看到了历史洪流的波荡起伏。

外部环境来看,也许是电网侧储能从短暂爆发到爆冷的前车之鉴,现如今各方都在全力为储能发展疏通障碍。

首先,海外一些分布式储能案例中,在赚取峰谷电价差之外,储能因减缓变压器的增容改造投资,还可获得容量电费补贴。国家发改委日前也曾表态,正在研究制定储能价格机制,容量电价或许是其中之一。

其次,在新一轮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规则的调整下,储能电站可作为独立主体参与市场交易,交易的品种也从调峰、AGC调频扩展到一次调频、黑启动等等,储能的收益来源也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需求更加明确的同时,也对储能产品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更懂电网需求的储能电站,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更多收益。

从VSG、黑启动技术的率先突破、集装箱的创新设计,到直流耦合技术、1500V高电压技术、“新能源+储能”融合技术的普及,储能系统每一轮技术更迭都是对市场需求的自主响应,而每一次阳光电源都走在前列。

外在环境天注定,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市场应用及政策环境的改变,储能系统供应商也在不断更新业务能力、提升产品属性,以满足市场运营。

“液冷”当道,如何找到一款“好储能”?

近两年储能产品推陈出新速度明显加快,为应对储能安全和更优性能的挑战,2020年以来,液冷储能逐渐成为行业潮流。但事实上,液冷技术并非“新”技术。

在锂电池应用中,电池反复充放电运行产生的热量积聚后可能带来起火爆炸等安全隐患,电池热管理成为保障电池稳定运行的最重要防控技术。在各类温度控制手段中,传统的自然散热冷却因时效慢效果差而被淘汰,改为目前普遍应用风冷技术,不过液冷技术因冷却效果更好、温度控制更均衡而为电动汽车领域所广泛应用,目前这项技术正被各类企业移植到储能领域继续散发魅力。

有分析认为,截至2022年底储能领域的风冷温控仍将占有70%的市场份额,但到2025年、液冷和风冷市场份额将平分秋色。

那么如何评价一款液冷储能产品?还是要回归储能的需求和价值。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守卫安全底线成为行业发展重中之重。被视作“为安全而生”的液冷产品,其安全防护技术尤其值得探讨。

1)温差小于2.5℃,电池病变主动早预警

首先,储能安全焦点话题已经从如何灭火逐步转向如何预防,电池热失控的早期预警成为关键。液冷作为温控产品,其性能首先体现在对温差控制的内卷。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液冷储能系统普遍对系统级做温度限制,部分产品可做到电池簇或模组间温差3℃以内,而最近阳光电源发布的液冷储能系统产品,则通过多级变径流道和微通道均流的设计,实现电芯温差小于2.5℃,是目前市面上温差控制最小的液冷储能产品。

而且,阳光电源还综合应用智能簇间在线诊断、内阻离散算法、析锂状态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电池病变程度的精确识别并提前主动预警。

2)毫秒级100%识别拉弧,安全优于国际权威标准

其次,在电池发生热失控甚至着火燃烧以后,“时间”真的就是“金钱”,处置和抢救速度慢一步就会带来更多经济损失。美国曾有储能项目着火案例,救援人员因担心人身安全而没有采取任何应对策略、放任其闷烧五天,若当时有采取措施尽早切断故障,或许能挽回未受影响的部分电池簇。

阳光电源的新品就做到了这一点。凭借多年储能集成的专业经验及25年电力电子技术经验,阳光电源在储能系统中首创的拉弧AI离群检测算法,可毫秒级100%识别拉弧、并秒级关断,实现主动安全保护;而且在电池到PCS各级连接中,阳光电源又通过电力电子+电气组合的双电分断方式,实现微秒级可靠分断,提升了保护的速度与精度。

当然,作为储能安全最后一道屏障,消防设计必不可少。阳光电源创新的将电池舱和电气舱分开设计,舱壁可耐火一个多小时,有效避免火灾蔓延、降低火灾损失。从电芯级、电池簇级、系统级等层级联动,阳光电源的储能系统设计安全能力已经高于NFPA15、NFPA855、NFPA68、NFPA69等全球权威标准,成为业界标兵。

3)更低能耗、更高价值、更优LCOS

最后,在储能系统集装箱和储能电站项目规模日益升级的当下,系统运行的辅电能耗会成为盗取储能利润的“飞贼”。作为一款产品,尤其是作为成本更为敏感的储能产品,成本、能耗控制、以及附加价值等才是液冷储能采购方更关注的焦点。

据阳光电源测算,较风冷而言,其液冷储能新品可将寿命延长2年以上,并通过4D传感技术智能调节散热能效,将辅电耗能降低40%以上。阳光电源采用首创的“MEPT能效优化算法”,还实现主动对各簇电池进行差异化功率分配,发挥每簇电池的潜力,将系统循环效率(RTE)提升3%。通过多重创新管理技术,有效节省运行成本,提升储能系统经济价值。

换汤更换药 三电融合做真集成

液冷,只是一种方法,但我们也看到了背后的技术和实力。

早期企业将动力电池和电力储能一概而论;又有一类企业将储能当做菜肴,采购“底料”模仿配置,最终产品不仅无法达到性能需求、运行质量安全更是堪忧。几轮厮杀下来,有企业甚至背负债务退出江湖。

外在的市场繁华之下,业内竞争日益激烈。储能市场翻倍式的增长,吸引了不同背景的企业前赴后继加入战场,储能系统集成商队伍日渐扩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批家电企业正跨界而来,与电池或电气设备企业不同,家电企业的杀手锏或许正是储能日益火热的“液冷”技术。

但在专业集成老兵阳光电源看来,各类跨界选手并不能称为真正的“集成商”。

从本质来说,储能是高度集成的大型电气设备,牵一发而动全身,未按要求安装的一枚螺丝可能埋下安全隐患的种子,不合理的设计集成也可能在后期运行中带来灭顶之灾。

从市场价值来说,储能是实现盈利的产品,按照目前行业一些招标条件或设计要求,供应商需要保证储能系统稳定运行七八年以上,并不是谁都能端的住这碗饭。

而且随着储能商业化不断推进,市场对储能的讨论逐渐从前期的一次性投资、逐渐转向储能的后市场,即如何持续高效运营维护,从全生命周期来考量储能成本与收益。

尤其在新的电力发展形势下,阳光电源提出:新一代储能系统需要从被动适应电网走向主动支撑电网。针对电网的弱网特性,阳光电源创新融合暂态过电压抑制、阻抗动态重塑等多项技术,自动在线诊断电网状态,实现SCR<1.018的极弱电网支撑能力;在动态电网支撑方面,阳光电源又成功实现将VSG技术从研究走向实际工程应用,解决新能源电网的不稳定难题。

由此可见,只有深谙电力电子、电化学、以及电网支撑技术,储能才能摆脱“危险品”的魔咒、而成为有价值的商品,这正是基于阳光电源“三电融合”一体化集成的设计理念。持续深耕、主动研发、颠覆创新,也是阳光电源在储能集成领域持续领先的秘诀所在。

自2006年起布局储能业务,阳光电源十六年来一直将储能作为主营业务,并不断加大储能业务投入,拓展储能投资开发,对产品设计制造更是精益求精,持续引领行业发展,在国内外打造众多经典应用案例。

应用场景、市场需求变幻莫测,考验的是企业产品和战略布局。在国内储能爆发的第一波洪流中,已经有不少企业在激流勇进中被淘汰,大浪淘沙留下的是实力傍身的精英。储能企业只有主动适应发展需求,引领行业发展潮流,才能穿梭于浪潮顶端。

( 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 作者: 清稚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