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无时不有,创新永无止境。企业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后天就淘汰。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胜,惟创新者强!
一、惟创新者胜
从苏州吴江七都镇濒临倒闭的乡办农机厂,发展成为全球光通信前三强的高科技国际化企业集团,亨通集团通过集成创新、合作创新、融合创新、自主创新,抢占产业制高点,赢得发展先机,形成了从光纤材料,到光纤、光网络、光器件、光芯片模块的全价值链产业集群。
回顾亨通集团30年走过的路,如果把亨通比喻成一头牛,那无疑是一头“创新发展拓荒牛”,这头牛在孜孜不倦创新劳作的同时,又不停地向滋养的土地回报与奉献。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亨通凭借自主可控、自立自强的核心技术,在光纤网络、海洋光网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在发明专利、标准制订、核心技术上形成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为中国光通信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十而立,创新的亨通再出发!
二、逼上创新之路
如今,中国每4公里光纤就有1公里是“亨通造”。
由亨通自主研发生产的光纤每天生产量可绕地球四圈多,市场覆盖全球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光纤网络全球市场占有率实现20%以上。
而在30年前,亨通面对的却是一个极其危难的生存问题:如何从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人才,四无市场的困境中走出来,找到一条企业生存之路?
那是亨通的第一次“创新”,理念模式创新。
亨通“当家人”崔根良主席思谋良久,大胆提出一个办法——“借”!
“借鸡生蛋”,通过与省通信电缆厂合作,亨通集团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当年还实现利税87万元。随后,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合作——“借梯登高”,解决技术人才问题,填补了江苏省光缆项目空白。紧接着,“借船出海”,又与日本企业合资,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实现技术装备升级换代。仅5年时间,到1995年,亨通集团的通信电缆产销量跃居全国第一。
从“借鸡生蛋”到“借梯登高”再到“借船出海”
创新让亨通成功摆脱了困境,但也让亨通迎来了新的挑战。
光缆的主要原料是光纤,光纤是由光纤预制棒拉丝而成。然而,当时光纤拉丝技术和光纤预制棒制造技术都掌控在外国人手里,因此,光纤市场也掌握在外国人手里,价格说涨就涨、说跌就跌。
必须要解决原料100%依赖进口的窘境!
1995年,亨通决策制造光纤。然而,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此前原创的“三借”办法让亨通四处碰壁,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完全封锁,不要说“借”,看一眼都不给。一腔热情和美好愿望,先后与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几家国际大公司商谈光纤拉丝技术合作,都遭受冷冰冰的技术壁垒回绝。
“既然不能通过市场获取技术,那就自力更生研发光纤的制造技术,自己生产光纤!”2001年,早已经锚定目标的亨通集团抓到了一个机遇,全球互联网经济泡沫蔓延到光通信行业,国外光纤设备价格下跌成地板价,光纤技术人才外流。亨通集团通过购买国外光纤设备,组建自己的研发人才团队,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融合创新,终于制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高于国际标准的光纤。
2006年11月,亨通光纤公司代中国企业首次参加国际电信联盟日内瓦会议,世界电信联盟第一次认可了中国企业的光纤标准。从此,在世界光通信领域,中国企业有了话语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邬贺铨点赞亨通为中国光通信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市场奇迹属于创新者
“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无时不有,创新永无止境。”
“创新永远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企业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后天就要被淘汰!”
……
这些根植于亨通人内心的亨通文化格言,无时无刻不在讲述着亨通创新故事和奇迹。
2006年,在研发出世界顶级水平的光纤产品后,亨通决心彻底摆脱“卡脖子”困局,上马研发光纤预制棒项目。
正当亨通准备购买设备来攻克光纤预制棒研发制造技术时,却发现买不到。原来光纤预制棒设备是专业设备,不是商用设备,而此时的亨通已让国外同行感受到了威胁,把亨通视为主要竞争对手。
引进消化吸收融合创新的老路走不通了,那就华山一条路,逼上自主创新险路。
面对光纤预制棒研发的重重山峦般的困难,担忧声纷起。时隔多年,时任亨通光电副总工程师肖华依然清晰记得崔根良主席那句话:“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一定能做到,光棒这个项目,亨通砸锅卖铁也要上!”
从此,亨通走上了中国光棒的研发之路。没有理论,没有装备,没有工艺,没有原料,一切从零开始,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创新的路远比他们每一个人想象的更为艰难。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每天投入数十万元,崔根良主席仍稳如山,一如既往在办公室处理司务,常常工作到凌晨。
1200多个日日夜夜、总投入十多亿元研发金,2010年,亨通终于成功研制出符合国际标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棒。从那以后,亨通先后完成了光棒产业化流程装备、制造工艺、软件控制的自主研发,成为中国唯一掌握光棒尖端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为中国大力发展光纤通讯奠定了雄厚技术基础。外国企业卡住中国光通信产业“脖子” 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亨通自主研发的光纤拉丝、光纤预制棒制造等核心装备,更是将拉丝速度提升了一倍以上,并开发出了直径200毫米、长度达6米的全球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单根光纤预制棒拉丝长度达1.5万公里,创下世界纪录。
光棒的成功,也开启了亨通从单一生产制造商发展成为一个集生产和服务于一体的光通信产业领域大型集团之路。
四、创新方能攀高望远
选择突破点需要一双慧眼,亨通集团为何能一次又一次敏锐地抓到创新突破点?——全力打造“以战略创新为前提、以人才创新为依托、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资本创新为纽带、以技术创新为重点”的“五位一体”的创新体系。
近年来,亨通努力抢抓与国际级、国家级大院大所合作以及校企合作机遇,积极搭建“企业家+科学家”“商业+研究”“创新+经营” 合作机制,坚持开展原创性、自主性技术的研发创新,实现“从0到1” 的突破,储备一批世界级专家和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成果,并加快产业化步伐,力争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
靠着持续不断的创新,亨通接连斩获13个省级及国家级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及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工业强基工程等荣誉,充分彰显了亨通在光通信基础研究、解决“卡脖子”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的强劲实力。
(亨通作为光纤通信行业的领跑者,得到“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院士点赞)
创新是发展动力,人才是创新源泉。
怎样留住人才,让人才在亨通发光发热,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亨通专门成立了以培养人才为重点的管理学院,根据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开设不同课程。从2004年开始,就设立了集团与公司两级重大贡献、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大奖,奖金从几万到上百万元不等;出台住房资助、利润分享等六项政策,对首席技师、各级劳模、技能选手、技能资格者奖励数千数万元不等,每年奖励超2000万元。
对于人才,亨通有着非常温情的容错包容机制。当年,在光纤预制棒研发中,试制出的光棒,不是起包,就是开裂。面对高额投入的研发经费,崔根良主席总是平静温和地说, “不用着急,慢慢来。科学研究总是要有代价的。失败了,大不了从头再来!”
在亨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技术与人才的创新外,还要在管理、运营机制、商业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每一个领域的创新,都在推动亨通集团 30 年的务实稳健发展。
五、创新征途星辰大海
“要让企业活得久活得长,你自身就要不断地创新,否则你肯定要被淘汰,要被颠覆。”这就是亨通集团的危机意识、创新文化基因。
通信工程领域,亨通拥有全球领先的光纤通信和量子保密通信全产业链及自主核心技术,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光纤光网、量子保密通信、5G通信技术及太赫兹通信技术系统解决方案及设计-施工-运维为一体的工程总包服务。
电力工程领域,亨通深耕智能电网领域,已经形成了覆盖全电压等级、全规格、全系列的产品解决方案,同时面向电力物联网发展需求,在直流配网系统、智能融合终端、智慧管廊等新产品和系统方案持续研发并推进市场应用。
海洋工程领域,亨通先后布局海洋能源、海洋跨洋通信、海底大科学观测网、海洋通信工程、海洋通信装备、智慧水利水务,海洋通信投资运营和海洋工程,拥有高压、超高压电缆、光纤复合海底电缆、海底光缆、动态缆、脐带缆等核心产品,专注于高端海缆的研发、生产制造,为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服务到总包的海洋信息与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惟有创新不断奋进,才能在历史洪流之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阔步踏上星辰大海征途。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是著名作家路遥写下的话,激荡过无数人和创业者,对于亨通这头“创新拓荒牛”来说,像牛一样勤劳,像牛一样努力工作,同时亨通又将创新与收获的果实,如同大地一样奉献与回馈给国家、社会和人民。
三十而立,从一家乡办小企业发展成为千亿级国际化企业集团,亨通每一步都留下创新发展的深深脚印。也正是经过全方位的创新,亨通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骄人业绩,自主创新的系列高技术产品铸成了铭刻亨通之名的“大国重器”。对于亨通而言,三十而立,立在不忘初心,立在坚持创新。
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说,一切过往皆是序章。30年是一个重要节点,更是新起点,是亨通集团开启新一轮创新的起点。2021年亨通光电旗下的亨通洛克利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发布面向下一代数据中心网络的400G QSFP-DD DR4、800G硅光模块,引领全球新一轮信息通信革命。未来,在亨通,创新产品年年都要有,要实现每年50%的产品是创新产品。
自带创新基因的亨通,也正用创新诠释“未来已来”。历经三十年风雨的亨通,不忘初心如青春少年,风华正茂,意气奋发,继续沿着创新道路砥砺前行,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