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双碳目标战略下,2030年我国风电、光伏累计装机要从当前的5.8亿千瓦上升至12亿千瓦以上,风、光装机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存量资产的大幅扩容,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作为产业发展基础与支撑的人力资源却长期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

首页 > 风电 > 风电工程 > 市场 > 正文

发电企业如何培养人才?这个培训基地给行业“探路”!

2021-12-06 12:18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整理 作者: 冉小冉

在国家双碳目标战略下,2030年我国风电、光伏累计装机要从当前的5.8亿千瓦上升至12亿千瓦以上,风、光装机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存量资产的大幅扩容,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作为产业发展基础与支撑的人力资源却长期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

这意味着,以往我国风电三十余年发展所形成人才积累与培养方式将远远赶不上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一方面,“招人难、留人难、育人难”很可能成为未来我国风、光后市场发展的桎梏;另一方面,在各发电集团践行绿色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发电业务调整与人才结构不匹配的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困扰企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之一。

那么,如何为企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运维人才、如何为行业发展构筑灵活、坚强的人才保障?已成为支撑未来新能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1.jpg

企业级实训基地成人才培养利器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得以和国家电投衡水新能源培训基地培训部赵宗锋副主任详聊,对于当前的新能源人才培养现状,他提出个人观点:“新能源人才需求矛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发电企业由传统火电向新能源领域发展,加大了新能源专业人才的需求;二是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产业链企业对于高素质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短缺,也给行业发展带来挑战。”

从五大发电集团“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中,我们也可以预测其对新能源人才的大量需求。

据公开数字显示,国家能源集团当前风电装机4724万千瓦,稳居世界第一;华能集团2020年新增新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并计划未来5年投产新能源装机8000万千瓦;大唐集团到2025年大唐非化石能源装机将超过50%;华电集团预计5年内新增新能源装机7500万千瓦;截至2021年11月底,国家电投集团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超38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规模超75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1亿千瓦,均位居世界第一。

如此庞大的装机体量之下,风、光发电资产的运维管理和提质增效成为发电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新能源培训基地也成为发电企业应对新能源大发展下人才危机的首要解决方案。

2018年12月,国家电投东方能源(河北公司、雄安公司)的国家电投衡水新能源培训基地揭牌。据官方数据显示,国家电投东方能源(河北公司、雄安公司)新能源装机突破50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88%,旗下新能源场站74个,员工3300余名。可以说,国家电投衡水新能源培训基地的成立,肩负起公司和集团新能源人才培养和人才输送输送重任,成为国内成立较早的新能源特色人才培训基地。

培训业务三大重点

公开资料显示,为了构建行业高速发展下的人才快速成长体系,解决现有新入职及转型员工实操培训不足,直接上岗困难的问题,衡水新能源培训基地持续完善新能源培训体系,为客户提供菜单式培训服务满足客户差异性培训需求、为员工提供软硬件配套的职业技能认定培训拓展职业通道、为公司提供理论+实操、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培养工匠人才,打造新能源培训高地。

在培训设施方面,基地建有仿真中心和实训基地两处培训场地(4200平米),建成国内领先的风电实训平台、登高实训平台、电气实训室及高压配电系统、调度数据网平台、光伏实训平台、6套新能源发电仿真系统和2套风电VR培训系统等,基地建设中获得国家版权局软著2个。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实训的载体,基地联合金风科技打造的风电实训平台是基于全真实2.0MW机组的整机平台,在增强学员实操能力、技能鉴定以及技能比武大赛等活动上提供了有效支撑。

在课程教材建设方面,目前已出版发行全国新能源发电系列丛书5本(项目开发、工程管理、风力发电运维、光伏发电运维、新能源变电站运维),全国新能源运维检系列丛书(新能源集控运行、风机维检、电气维检、登高逃生与救援)及配套课程将于年底上线。

在师资建设方面,在严格、正规的选聘机制下,目前基地共选聘专、兼职内训师120名余名(队伍仍在扩充中),外聘讲师30余名,基本建成了新能源技术培训体系。成立3年来,基地在完成日常新能源专业培训基础上,先后承办全国风电行赛国家电投集训选拔、国家电投建功创一流风电竞赛和新能源安全竞赛等赛事活动,为集团输送了一批高素质新能源人才。

“双碳”目标赋予培训新使命

“双碳”目标及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未来风电运维市场也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如风光储多电源品种综合建设、数字信息技术渗透、区域电网自治等发展模式,均向人才市场传导了更加专业、综合、高质量的培养需求。

“大兆瓦机组/半直驱技术方向、‘新能源+储能’调峰解决供电波动性、分散式风电+智能微网运行等等都成为未来风电产业发展的新趋势。”赵宗锋强调,“另外,风资源较好、享受补贴的旧风电机组改造等后市场服务值得期待,所有这些需求变化都对风电人提出新的挑战——微利时代需要高素质、技术全面的风电人才。”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在全球能源转型进程的加速下,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将是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这就决定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将是一项与技术创新、科技攻关具备同等重要性的长期工作。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在赵宗锋看来,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人才输送通道,需要从人才的培养、评价和使用三个层面持续推进,一是协调培训资源,规范化培育人才;二是聚力职业教育,标准化评价人才;三是建立人才库,市场化机制使用人才。

“一方面风电行业迅猛发展带来巨大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人才的使用存在条块分割、企业壁垒等情况。尤其是当前各发电集团、设备厂家、第三方培训机构之间的有限合作,加剧了这种壁垒。如何探索深入合作、优势共享、建立人才市场将是下一步行业人才培养的主题。”赵宗锋说。

人才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就在刚刚过去的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并优先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专业。

这意味着,在国家双碳目标以及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人才培育的重要性已经进入国家视线。政策上的拉动,再加上行业不懈地推动,必然会进一步打开新能源人才培育的创新通道,奠定国家能源转型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