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9日,在第六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做了“双碳”战略目标下的海上风电主旨演讲。

首页 > 风电 > 海上风电 > 报道 > 正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双碳”战略目标下的海上风电

2021-07-14 13:44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7月8-9日,以“深化创新,多能融合——海上风电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为主题的第六届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在广西南宁举办。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电网公司、开发商、整机商、部件厂商、运维服务商、金融保险服务商以及研究咨询机构等的800名代表参会。

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作了《“双碳”战略目标下的海上风电》主旨演讲。

微信图片_20210714134112.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

能源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同时能源链也排放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其碳排放量占到全部碳排放的50%以上。因此,要减少碳排放,能源链的减排是至关重要的。电力系统是能源链的枢纽,面对“双碳”目标,电力系统应该主动担当,协调好能源、经济、环境等的安全,优化达标的路径。在中国发展面临严格的碳约束之下,能源领域首当其冲:可再生能源将大规模替代火电,电力系统的枢纽角色会更为突出;伴随大规模交直流线路及电力电子装备入网,动态行为将愈加复杂;在大规模新型负荷涌现的情况下,辅助服务与需求侧参与问题会变得更为迫切。在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国的“双碳”目标后,以前长期存在的争议已经不复存在。但要通过什么样的路径达到这个目标,其中仍有大量不确定性。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自然会影响到能源、经济、环境的安全。为此,需要去考虑各方面的物理元素、信息元素和社会元素。

广西的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后发优势明显。海上风电的开发不但是广西以风电开发和配套产业链建设为重点的海洋经济关键战略,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举措。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远远超过了物理、工程、技术层面,需要在能源的信息-物理-社会系统(CPSSE)框架之下,考虑环境、技术、经济、社会、行为等的影响。因为每个人都身处自己的领域中,是从不同的视角去看一个问题,从问题自身来讲,是没有问题的,但前提是在一个给定的边界条件下看这些问题。然而,实际上这个边界条件会受到外部不同领域、不同系统的影响。如果没有能够考虑这些影响的话,得到的结论就不够准确,发展的路径可能会相差得很远。因此,在进行顶层设计时,必须进行严密、广泛的讨论。只有这样,才能针对不同的决策方法去做仿真,改变了参数,就再做一遍仿真;如果模型不对,可以改进模型。这样就能将各说各话的讨论,上升到一个比较科学的层面去开展讨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