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数企业做预测预警更多是站在企业自身的层面。从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角度来讲,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整体体系。全国性预警体系构建应该有怎样的指标,以及各部门在里面起到什么作用,目前都还没有明确。

首页 > 火电 > 煤气能源 > 评论 > 正文

天然气预警体系亟需完善

2021-05-12 08:55 来源: 中国能源报 作者: 李玲

核心阅读:目前多数企业做预测预警更多是站在企业自身的层面。从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角度来讲,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整体体系。全国性预警体系构建应该有怎样的指标,以及各部门在里面起到什么作用,目前都还没有明确。

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为做好2021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作了相关部署。具体到天然气领域,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强能源预测预警,加强天然气供需走势分析研判,针对可能出现较突出时段性、区域性供需矛盾的地区,从资源供应、基础设施布局、需求侧管理等方面,提前谋划应对举措。

近几年,我国天然气市场“大起大落”时有发生。无论是2017年的严重“气荒”,还是LNG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均对我国天然气行业造成了较大影响。在业内人士看来,加强天然气预测预警是保障市场供需平衡、保障能源安全的方向盘,意义重大。

弥补储气设施不足

“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主要呈现三个特点。第一,天然气消费量总体波动较大,‘十三五’期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经历了增速放缓、加快、又放缓的过程;第二,季节性波动非常大,每年供暖季用气量陡增;第三,居民用气占比很大,达35%-40%,造成了每天的峰谷差波动大。加上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40%,受国际天然气价格影响较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指出。

“这就带来局部地区供应紧张、民生保障不足以及进口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基于以上现实情况,加强天然气预测预警,把握国内外天然气供需规律,对于更好应对面临的挑战,意义很大。”郭焦锋补充说。

事实上,2017年“气荒”发生后,相关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天然气的冬季保供。2018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文件加大储气能力建设,对供气企业、城燃企业、地方政府分别提出了销售量10%、用气量5%、3天需求量的储气能力要求,但由于建设成本、选址等问题,目前储气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在卓创资讯高级分析师国建看来,在当前储气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天然气预测预警是保障供需平衡的有效手段。“未来天然气市场供需平衡是主基调,要做到这个,需要大量储气调峰项目,以保证有能力应对突发情况。但是我国储气能力不足,加之我国天然气消费体量还很大,增速很快,要想保证天然气供应稳定,在大力推进储气调峰建设的同时,最迫切的是要建立预测预警机制,提前做好资源调配,以弥补储气设施不足。”

预警体系分散“失焦”

对于天然气行业的预测预警、市场的供需走势分析,目前包括国家专业智库、企业智库、分析机构、咨询公司等在内的多种机构都会进行相关分析和研究。

“从中长期研究到年度研究、月度研究,国内研究机构都已经形成体系,相关主管部门与这些机构的合作也比较密切,现在对天然气的预测预警水平还是比较高的。”郭焦锋表示,“另外很多城燃公司也会做相关预测。因为天然气价格波动大,在保供压力下,若预测不准的话,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压力会比较大。”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也指出:“目前无论是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都会做天然气供需的分析,只是用的工具、方法不一样。最简单的就是加减乘除,有的会用到一些预测模型,还有的会依靠权威机构出的报告做预判,大致是这三种。”

不过,在多位受访者看来,目前天然气行业的预测预警体系较分散,并未形成一套完善的预警机制。

“目前多数企业做预测预警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层面。从我国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角度来讲,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整体体系。预警体系构建应该有怎样的指标,以及各部门在里面起到什么作用,都还没有明确。”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国建对此也表达了相同看法:“目前对天然气的预测预警还比较分散,没有那么系统,各主体都在做各自的研究,做的程度不一样、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样。整体来讲,并没有形成一个确定、完善的预警机制,比如说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触发预警机制,预警的频率和时间也没有一些具体的制度,没有完整的流程体系。”

政府部门要牵头

随着国家管网集团正式运营,油气行业市场化改革走向纵深,参与主体也逐渐多元化,对天然气的预测预警带来了新挑战。

“这就需要更多地参考不同主体掌握的数据,听取他们对市场的反馈,这样才能够补充到对整体市场的研判上。”上述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

国建也指出:“需要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构建完整的分析预测体系。政府主管部门可能掌握更全的宏观数据,市场分析机构则更多地接触一线,了解动态的市场数据。政府部门的宏观数据加上机构的市场数据,以及气象部门的天气数据,这三方面结合起来,可能会比较全面。”

在郭焦锋看来:“还需要建立一套具有预测引导作用的推进机制,让各主体的研究成果发挥常态化引导作用和集中应用。比如相关主管部门跟一些机构合作,或让某些权威的机构在特定平台上发布预警预测信息,引导供需双方以及整个天然气运营,助力防范出现较大波动。”

“基础设施与供需之间如何匹配,可能还得一定的时间,相关规则也不完善,这也是造成预警预测困难的原因之一。将来还要考虑进一步落实到某些时段、某些局部区域、某些管网系统,以及怎么注意到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需要防范的风险。目前还做不到这么精细的地步。”郭焦锋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