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13日山东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半岛南3号开工建设,到4月2日半岛南4号成功打下全省海上风电第一根钢管桩,历时不足1月,海阳拿下两项“第一”。
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标志着海阳市已按下海上风电建设“快进键”,用“风驰电掣”的“海阳速度”进军海洋、向海“揽”风,赋能海阳市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 全面开工 海风吹来“第一度电”
在波澜壮阔的碧海深处,一根根钢管桩井然有序地高耸屹立;在距海不远的陆地上,集控中心建筑主体已基本完工,设备安装正热火朝天、紧锣密鼓地进行……这是海阳市两个海上风电项目—国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项目和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项目开工建设的一个掠影。
国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两个项目,均属山东省首批七个海上风电示范工程之一,总投资约110亿元,总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今年年底前将实现116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超16亿千瓦时,年可稳定上缴税金1.5亿元,年可节约标煤约50.4万吨。
届时,海阳将成为全省海上风电项目第一个投产发电、第一个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城市。
· 吹响“冲锋号”凝聚合力闯深海
2020年12月25日,远景海阳海上智慧风电装备制造中心生产的全省首台EN-161/5.2MW海上智能风机下线,吹响了海阳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冲锋号”,意味着海阳风电产业发展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目前,海阳市已初步形成集科研、制造、运维等于一体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已落户远景能源、上海电气、核电设备、中集来福士、丰汇重工、中核控制、陆上运维中心、临港通用和重件码头等十余个上下游装备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能够为海上风电产业提供制造主机、塔筒、导管架、升压站等上下游链条的配套产品。
其中,远景能源年可量产EN-171/5.5MW伽利略超感知海上风机300台套,可满足山东海上风电的市场需求;核电设备制造厂、丰汇重工、中集来福士年可分别达到生产塔筒5万吨、2万吨和生产导管架2万吨的能力。
下一步,上海电气年底内也可建成达到年产200台套主机能力,核电设备厂可具备生产5万吨法兰能力。力争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基本形成千万级制造能力和销售规模,形成立足山东、面向全国的海上风电聚集区。
· 为了“归零”掀开绿色发展新篇章
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大目标,必须尽快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为了这个“归零”,海阳市努力探索实践,奋勇拼搏。
目前,可再生能源正由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力军加速成长为“碳达峰、碳中和”的主力军。海阳市依托海阳核电站,实现核电、风电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已在全国率先实现核能供热,实现清洁供暖。
下一步,海阳市将努力探索在风电设备制造、海洋牧场、海水淡化、风电制氢、海洋能综合利用、工业旅游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投资合作,加快形成海洋与陆地、海面与海底、发电与储能、制造与运维等多层次、立体化整合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格局,打响“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品牌。
原标题:向海“揽”风 | 海阳市海上风电建设突飞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