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仲颖出席2020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0)并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中国的能源发展趋势与结构决定了我们要改变现状必须“老路新走”,即仿照OECD成员国发达国家的路,将能源结构由煤炭、石油、天然气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而电力绿色化是建立现代能源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利器,因此要想寻求突破口,就要做好绿色电力的大文章。
以下为发言实录:
王仲颖: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建设现代能源体系》,从四方面内容汇报,一是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的必要性,二是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的内含,三是现在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最后是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十四五”到底应该做什么。
到底现在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困境,就是中国的能源发展趋势与结构决定了我们现在的结果,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改革开放的初期,一次能源总量供给不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到今天为止高碳能源结构已经成为了主要矛盾。要改变现状走老路肯定不行了,要老路新走。老路新走是怎么回事?在我看来,就是仿照着OECD成员国发达国家的路去走,即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始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如果我们也走这条路,用一个假设仿真分析,到2050年可以实现三分架构,也是从煤炭、石油、天然气到可再生能源各占三分之一,在这样的架构下,是老路新走,但此路不通。首先在去年的太原国际论坛上,韩正副总理在致辞里明确的给出了一个总书记四个革命和一个合作的定义,2014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创造性的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为中国新时代能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内涵是什么?总书记在给太原论坛的贺信中,给出了非常清晰的定义,而且把能源低碳发展提高到历史上从没有的高度,总书记说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中国高度重视能源低碳发展,积极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改革,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全方位加强能源合作,维护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把现在的经济环境、能源体系比作一个倒立的三角形,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支撑着经济和生态环境,这是不可持续的一条路,我们说风光无限好,大家看着右边这两张照片美不美,就要把这个倒立的三角形颠倒过来,两脚落地,它是一个非常稳固的形态,稳定的一个形态,现代能源体系和现代经济体系来支撑生态文明社会。
我所理解现代能源体系的内涵,还要从总书记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总方针说起,右下角这个图,我刚才说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也就是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回到能源领域,就要通过能源的体制革命来支撑能源供给革命和能源消费革命让它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前面几位领导和企业老总都提到了,供给侧的革命、绿色革命、绿色供应,消费端呢?靠什么来让生产和消费、供给和消费形成良性循环,这要靠能源的体制革命。这三个革命都离不开能源技术革命的支撑,同样这四个革命尽管是在中国的革命,它也不能脱离世界这个大的经济体,能源的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只有坚持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总方针,建设现代能源体系,才能够实现能源供给安全、能源环境安全、能源气候安全。
具体的路径怎么走?怎么去探索,以前听过我演讲的人可能都见过这张PPT,高碳能源不能支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个煤炭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个石油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大家可以看到GDP曲线和煤炭消费曲线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电力与经济、与GDP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可以发现,同前面两张图像相比,这两条曲线几乎是一条曲线,所以电力绿色化是建立现代能源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利器,我们要找突破口,就要做好绿色电力的大文章。
怎么来做好绿色的大文章?这里提出了一个倡导三化论,做好绿色电力大文章,产业电气化、行业智能化、电力绿色化,产业电气化是方向,行业智能化是加速器,电力绿色化是基础,只有同步的实现这种三化,才可以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大系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现在面临国际形势是什么,可再生能源竞争力大幅提升,国内的形势,能源消费总量将保持中低速增长,电力和天然气需求将持续较快增长,东西部地区能源供需衔接匹配难度加大,等等,这是我们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的形势。
“十四五”能源发展的工作重点是什么?第一总结能源发展基础和分析内外形势,明确发展定位,第二梳理能源发展问题明确主要思路,第三预测能源供需结构构建指标体系,第四研判能源脾肿发展阶段,提出发展目标,第五坚持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目前在两个背景下有三大挑战,第一个背景是总书记已经为中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明确了目标,第二个背景无论是技术还是成本,即技术经济性,都没有障碍。但我们还面临三大挑战,第一个挑战是能源消费领域的革命需要机制创新;第二个挑战是需要打破利益集团的壁垒;第三个挑战是需要全社会参与。
(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相关阅读:
李俊峰:2060年碳中和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每个省甚至每个企业都要制定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