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电开发布局日渐优化的背景下,我国风电开发重心向中东南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2019年中东南部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占比超过一半,为持续调整产业布局、加快区域能源转型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在近日于河南郑州召开的中东南部风电开发研讨会上,与会人士认为,中东南部风电开发大有可为,但仍然面临着商业模式较为单一、生态环境保护遭遇“一刀切”、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等难题,需要产业链各方形成合力,共谋突破。
低风速风电开启高速发展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研究员朱蓉表示,中东南部地区以低风速风能资源为主,河南、山东、江苏和安徽的风速随高度增加较快,但仍属于低风速资源。据测算,中国陆上80m高度低风速风能资源技术待开发量为4.9亿千瓦,100m高度为5亿千瓦,120m高度为4.6亿千瓦,140m高度为4.1亿千瓦。
最近两年,伴随分布式能源兴起,低风速风电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业内认为,中东南部的低风速资源若高效利用,足以支撑风电“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能源局副局长李勇刚指出,河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已经突破20%,风电累计装机达到835万千瓦。“十四五”期间,风电产业如何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为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提供强大动力,值得风电行业认真思考。
据介绍,中东南部地区的风电开发目前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是生态环保问题,这是阻碍中东南部风电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商业模式如何创新的问题。
低风速平价更需针对性技术方案
中东南部地区的风速低、地形复杂,因而对风能资源评估、开发设计、机组选型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类创新技术和应用的支撑,更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当前,陆上低风速风场造价约为6500元/kW,年等效利用小时2000-2500时,度电成本约为0.29元/度。根据业内预测,未来,采用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风场造价将逐步降低到4500元/kW,度电成本有望降至0.17元/度。
与会人士判断,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单机容量3.xMW将是未来低风速区域的主要机型,与此同时,4.xMW机型也将迅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三一集团高级副总经理、三一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强表示,随着平价时代的到来,风电整机制造商会面临更大挑战。需要从产品质量、技术服务、交付保障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风电业务能力,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资产可视、收益可视、过程可视,发挥出智慧风能资源、智慧设计、智慧建设、智慧运维、智慧共享平台的特色,实现降本增效。
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大峪镇的朝村-神仙洞分散式风电项目,由三一新能源投资建设,共采用20台三一重能风机,使可开发资源风速下探到创纪录的4.5m/s。该项目于2019年7月开始吊装,2019年12月全容量并网,协同三一工程机械资源优势,实现了风场建设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其年满发小时数超过2000,度电成本比同行低5%-10%。
据三一集团副总裁、三一重能总工程师李强介绍,通过产品平台化、设计轻量化、运维智慧化,三一为低风速风电开发寻找创新解决方案,一方面提升了项目经济性,以适应平价需要,另一方面,提高了安全性和生态友好性,使风电项目得以融入村落。
开发模式商业模式有待创新
在中东南部地区风电开发中,分散式风电是主力军,但受商业模式单一等因素的制约,分散式风电的价值在我国一直未能得到充分释放,影响到了中东南部地区的风电发展速度。
金风科技总工程师翟恩地表示,相比补贴时代,在平价时代,项目容错空间更小,需要在各环节提高质量,保障“高质量”收益资产。
而要实现低风速风电的高质量发展,商业模式的创新必不可少。
华能天成风电金融业务负责人闫春涛表示,通过村村通、厂厂通、路路通的“三通”模式,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可以将分散式风电项目整合成集中式风电项目。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项目的经济性;便于为项目寻找融资机构;便于项目开发、建设、后续运维管理以及交易转让。
业内人士表示,只有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良性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二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撬动平价时代的低风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