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将于10月14日-16日举行,东方风电携最新科技成果和产品亮相本次展会,欢迎莅临东方风电展位(E3-A19)参观交流。[$NewPage$]主要机型陆上机组2.0SMW系列:G2000-127、G2200-1352.5MW系列:D2500-103、D2500-110、D2500-121、D2500-131、D2500-1413.2SMW系列:D3000-155

首页 > 风电 > 风电产业 > 企业 > 正文

CWP2020 | 东方风电与你相约

2020-10-13 09:17 来源:东方风电 

2020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将于10月14日-16日举行,东方风电携最新科技成果和产品亮相本次展会,欢迎莅临东方风电展位(E3-A19)参观交流。

主要机型

陆上机组

2.0SMW系列:G2000-127、G2200-135

2.5 MW 系列:D2500-103、D2500-110、D2500-121、D2500-131、D2500-141

3.2SMW系列:D3000-155、D3200-155

4.0SMW系列:D3500-148、D3800-148、D4000-148

4.5SMW系列:D4200-155、D4500-155

5.5SMW系列:D5500-172、D6000-164

海上机组

5.0 MW系列:G5000-140

7.0S MW 系列:D7000-186、D7500-186

10.0 MW系列:D10000-185

重磅产品推荐

3.2SMW

陆上大功率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

为陆上5.0—7.5m/s的中低风速区域量身定制,可搭配120—140米柔性高塔,满足中低风速区域“平价上网”要求。

具有以下技术亮点

☑ 安全可靠性高

采用直驱技术路线,传动链短且无高速旋转部件,可靠性高;

无高速传动润滑油系统和发电机集电环,减少火灾隐患,安全性高;

基于专利技术的双安全链设计,杜绝飞车事故,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自研电控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3000小时以上;

磁钢盒防护专利技术,防止磁钢退磁和脱落。

☑ 发电性能卓越

叶轮直径155米,单机容量3.0—3.2MW可调,在5m/s的平均风速下年利用小时数超过2100小时;

基于六十余年大型发电设备研发制造经验,发电机效率高;

高效率叶片设计,采用锯齿尾缘、涡流发生器等先进技术,风能利用率达0.49以上;

自研电控系统与自研叶片完美匹配,风机在控制载荷的同时最大限度捕获能量。

☑ 工程造价低

与2.0/2.5MW机组相比,可减少机位数量17%—34%,大幅降低征地、道路、安装、集电线路等工程成本。

☑ 运维成本低

采用直驱技术路线,省去齿轮油、滤芯和发电机碳刷的定期更换,运维时间短;

机组部件少,故障率低,定检停机时间短,发电量损失少;

机组运维耗材少,运维成本低。

4.0SMW

陆上大功率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

为陆上7.5—8.5m/s的中高风速区域量身定制,重点面向海外高端市场和国内“三北区域”,满足中高风速区域“平价上网”要求。

具有以下技术亮点

☑ 安全可靠性高

采用直驱技术路线,传动链短且无高速旋转部件,可靠性高;

无高速传动润滑油系统和发电机集电环,减少火灾隐患,安全性高;

基于专利技术的双安全链设计,杜绝飞车事故,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自研电控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3000小时以上;

磁钢盒防护专利技术,防止磁钢退磁和脱落。

☑ 发电性能卓越

叶轮直径148米,单机容量4.0MW,可低温超发,在7.5m/s平均风速下年利用小时数超过3400小时;

基于六十余年大型发电设备研发制造经验,发电机效率高;

高效率叶片设计,采用锯齿尾缘、涡流发生器等先进技术,风能利用率达0.49以上;

自研电控系统与叶片完美匹配,风机在控制载荷的同时最大限度捕获能量。

☑ 工程造价低

与3.0MW机组相比,可减少机位数量25%,大幅降低征地、道路、安装、集电线路等工程成本。

☑ 运维成本低

采用直驱技术路线,省去齿轮油、滤芯和发电机碳刷的定期更换,运维时间短;

机组部件少,故障率低,定检停机时间短,发电量损失少;

机组运维耗材少,运维成本低。

4.5SMW

陆上大功率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

为陆上7.5—8.5m/s的中高风速区域量身定制,重点面向海外高端市场和国内“三北区域”,满足中高风速区域“平价上网”要求。

具有以下技术亮点

☑ 安全可靠性高

采用直驱技术路线,传动链短且无高速旋转部件,可靠性高;

无高速传动润滑油系统和发电机集电环,减少火灾隐患,安全性高;

基于专利技术的双安全链设计,杜绝飞车事故,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自研电控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到3000小时以上;

磁钢盒防护专利技术,防止磁钢退磁和脱落;

电压等级提升至1140V,提升扭缆系统安全性。

☑ 发电性能卓越

叶轮直径155米,单机容量4.2—4.5MW可调,在7.5m/s的平均风速下年利用小时数超过3500小时;

基于六十余年大型发电设备研发制造经验,发电机效率高;

高效率叶片设计,采用锯齿尾缘、涡流发生器等先进技术,风能利用率达0.49以上;

自研电控系统与叶片完美匹配,风机在控制载荷的同时最大限度捕获能量;

1140V三电平技术带来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好的电能质量,发电效率进一步提升。

☑ 工程造价低

与3.0MW机组相比,可减少机位数量34%,大幅降低征地、道路、安装、集电线路等工程成本。

☑ 运维成本低

采用直驱技术路线,省去齿轮油、滤芯和发电机碳刷的定期更换,运维时间短;

机组部件少,故障率低,定检停机时间短,发电量损失少;

机组运维耗材少,运维成本低。

5.5SMW

陆上大功率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

针对陆上8.0-8.5m/s中高风速区域研发,单机容量5.5-6.0MW可调,是目前国内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陆上风电机组。

具有以下技术亮点

☑ 安全可靠性高

采用直驱技术路线,传动链简单、无高速旋转部件、可靠性高;

发电机采用双轴承支撑结构,承载能力高;同时应用磁钢盒防护专利技术,防止磁钢退磁和脱落;

基于专利技术的双安全链设计,杜绝飞车事故,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电气双回路设计方案,可实现单回路独立运行,提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无高速传动润滑油系统和发电机集电环,减少火灾隐患,安全性高;

机组采用直接空冷技术,冷却效率高,有效提升发电机性能;

自研电控系统,基于多重冗余设计理念,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3000小时以上。

☑ 发电性能卓越

在8米每秒年平均风速下等效利用小时数超过3600小时;

凭借六十余年大型发电设备设计、制造及运行经验,发电机效率高于国内同行1~3%;

高效率柔性叶片设计,采用涡流发生器、襟翼和锯齿尾缘等先进技术,有效提升叶片气动性能和降低叶片噪音;

采用三电平1140伏电压等级,带来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好的电能质量,发电效率提升1%至1.5%。

☑ 工程造价低

与3MW至4.5MW机组相比,可减少机位数量18%以上,大幅降低征地、道路、安装、集电线路等工程成本。

7.0SMW

海上抗台风型大功率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

为海上7.0—8.5m/s的中低风速区域量身定制,针对中国大部分海域平均风速低、盐雾腐蚀强、台风强等特点定制化开发,是目前国内中低风速区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

具有以下技术亮点

☑ 安全可靠性高

采用直驱技术路线,传动链短且无高速旋转部件,可靠性高;

无高速传动润滑油系统和发电机集电环,减少火灾隐患,安全性高;

基于专利技术的双安全链设计,杜绝飞车事故,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自研电控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3000小时以上;

磁钢盒防护专利技术,防止磁钢退磁和脱落;

机组全密封结构防止盐雾腐蚀,内部强制对流和外部空空冷交换系统确保机组散热;

双重抗台策略,提升台风期间机组的安全可靠性;

双回路电气系统,电控系统多重冗余设计,电气单回路可独立运行。

☑ 发电性能卓越

单机容量7.0/7.5MW可调,叶轮直径186米,在7.5m/s的平均风速下年利用小时数超过3400小时;

基于六十余年大型发电设备设计制造经验,发电机效率高;

高效率叶片设计,采用锯齿尾缘、涡流发生器等先进技术,风能利用率达0.49以上;

叶片-整机-控制-一体化耦合设计,有效提升机组的发电性能;

1140V三电平技术带来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好的电能质量,发电效率进一步提升。

☑ 工程造价低

与5—6MW机组相比,可减少机位数量14%至29%,工程造价可降低600至1200元每千瓦。

☑ 运维成本低

采用直驱技术路线,省去齿轮油、滤芯和发电机碳刷的定期更换,运维时间短;

机组运维耗材少,运维成本低;

电气部件布置在塔基,运维方便;

机组部件少,故障率低,定检间隔周期提高至1年,定检工作量更少,发电损失更小。

10MW

海上抗台风型大功率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

为海上8.5—10m/s的高风速区域量身定制,是目前国内高风速区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

具有以下技术亮点

☑ 安全可靠性高

采用直驱技术路线,传动链短且无高速旋转部件,可靠性高;

无高速传动润滑油系统和发电机集电环,减少火灾隐患,安全性高;

基于专利技术的双安全链设计,杜绝飞车事故,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自研电控系统,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到3000小时以上;

磁钢盒防护专利技术,防止磁钢退磁和脱落;

机组全密封结构防止盐雾腐蚀,内部强制对流和外部空空冷交换系统确保机组散热;

主动抗台风策略,后备电源方案;

双回路电气系统,电控系统多重冗余设计,电气单回路可独立运行;

双驱电动变桨技术,减少变桨轴承齿面磨损,延长变桨轴承寿命;

电压等级提升至3150V,提升扭缆系统安全性。

☑ 发电性能卓越

叶轮直径185米,搭配10MW单机容量,相同功率等级风轮直径最大;

基于六十余年大型发电设备研发制造经验,发电机效率高;

高效率叶片设计,采用锯齿尾缘、涡流发生器等先进技术,风能利用率达0.49以上;

自研电控系统与叶片完美匹配,使风机在控制载荷的同时最大限度捕获能量;

中压IGCT方案,发电效率高。

☑ 工程造价低

与7—8MW机组相比,可减少机位数量25%至30%,工程造价可降低800至1400元每千瓦。

☑ 运维成本低

采用直驱技术路线,省去齿轮油、滤芯和发电机碳刷的定期更换,运维时间短;

机组部件少,故障率低,定检停机时间短,发电量损失少;

机组运维耗材少,运维成本低;

电气部件布置在塔基,运维方便;

定检间隔周期提高至1年,定检工作量更少,发电损失更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