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背景下,智慧城市发展对电缆工程的建设需求日益增多。依托倾斜测量、激光点云等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及三维设计技术,可以将工程区域内现有供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污水、雨水、照明等地下管线模型及地上三维街景结合,构建真实的三维设计场景,设计人员基于地下三维综合管线调用电力井、通道、电气设备等工程数据库模型,开展三维设计,优化电缆路径,从而实现减少拆迁量,保障设计精确性,提升设计效率,降低建设成本等目标。
依托输变电设计产品良好的市场应用基础,北京道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恒华科技全资子公司,简称“道亨时代”)集中优势研发输变电工程数字化设计平台。该平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BIM+GIS理念建设,集成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三维建模技术、数字化协同设计技术,拥有全专业输变电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可满足电网规划、设计等阶段应用场景可视化、智能化建设需求。
电缆三维设计平台简介
道亨时代电缆三维设计平台是目前国内电缆工程设计领域内领先的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渲染引擎研发,采用正向三维设计理念,实现电缆工程主要构筑物的参数化建模、数字化设计、全方位可视化展示。平台集成电缆三维设计系统、电缆计算系统、电缆土建设计程序,实现了各专业协同配合,专业间数据实时共享,可广泛应用于电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阶段,平台研发遵守相关三维设计建模规范,便于设计成果的数字化移交,从而实现电缆工程全设计周期的三维化,进而支撑数字化电网的建设。
平台应用
下面我们结合工程实例,向大家介绍一下道亨时代电缆三维设计平台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01、项目概况
某架空线入地工程二期,长约1380米。工程规模新建12+2热浸塑钢管共1140米、新建12+2M-PP拉管共240米、新建双层直通井8座、新建直通井10座、新建三通井6座、现状四通井4座,终端上塔架。工程任务以居民用电为主,兼顾城市照明。由于地下管线纵横交错,民用建筑较多,工程设计难度较高。
架空入地电缆工程路径图
架空入地电缆工程三维场景
02、项目应用环节
设计
路径规划、模型构建、电气计算、电缆敷设、土建设计
交底
设计成果展示、场景及模型展示、检索查询
施工
模拟施工、场景及模型浏览、属性查询
运维
数字化移交、隐蔽工程管理、辅助故障分析、快速导航定位
03、技术应用
构建地下管线
通过CAD图形或测绘数据还原地下管线的三维场景。
参数化建模
建立电力井、电缆沟、埋管、箱变等三维模型。
土建设计
生成土建路径、配筋计算、地基承载力、结构抗浮力的计算。
交叉碰撞检测
各建筑物构筑物间的交叉碰撞间距检测。
三维漫游展示
通过俯视、鸟瞰、穿越等漫游方式展示工程现状。
移动端应用
现场直观获得工程的地上、地下三维空间数据。
04、成果及效益
(1)对比传统测绘作业模式,使用三维电缆设计平台后,可使电缆工程线路规划设计更为合理,利用三维技术,技术人员可以随时查看地下电缆工程及周边管线敷设情况,同时开展了电磁环境、结构荷载、安全距离等计算分析工作,实现地下空间安全、有效、合理利用。
(2)通过碰撞检查,有效的避免了各类交叉碰撞,路径得到优化,电缆长度得到有效减少,避免了在危险区域建立工井,有效降低了本体投资。
(3)纵断面自动生成,结束了手工制作施工图的历史,出图效率得到大幅度改善。
(4)通过平台自带的大型场景模型应用,轻松实现了电缆上下塔设计,大幅提高了复杂环节的设计效率。
(5)基于同一地下电缆信息模型开展三维可视化讨论,满足了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维、管理等多部门的协同作业需求,实现跨部门、跨专业数据共享和协同办公,减少沟通成本,为电缆工程的建设和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6)通过三维场景进行施工规划,施工现场采用移动端进行精准指导,使施工过程更加简洁高效,降低施工风险,经应用工程结果表明能够大幅提高施工效率,显著节约了施工成本,大幅提升了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
依托道亨时代电缆三维设计平台,数字化设计成果将深度应用于电缆工程全生命周期,对智慧城市背景下工程施工及管网运营阶段的效率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是当前电力勘测设计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除了设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技术的创新应用将进一步带动行业企业的管理创新、业务创新、模式创新。下一篇我们将为大家带来《“新基建”背景下基于BIM的输变电工程数字化设计平台应用案例——配网工程》,敬请期待。
咨询道亨时代输变电工程数字化设计平台,请咨询:40068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