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标杆+联动如期谢幕,基准+浮动登上舞台。9 月 26 日国常会后,10 月 21 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关于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已经沿用了十六年的煤电标杆电价+联动机制如期谢幕,2020 年起“基准+浮动”机制登场,开启电价新时代。
悲与喜:短期电价承压,长期空间打开。虽然市场对于 2020 年只降不升的政策压制持悲观态度,但我们认为浮动机制有望逐步理顺上、中、下游的价格传导机制和利益分配格局,打开电价的想象空间。
沉与浮:2020 年让利可控,2020 后改善可期。与之前两年相比,2020年并没有明确的降价幅度,压制力度边际趋缓。让利的方式是扩大市场交易规模,空间则来自于电煤价格的下行。电作为必选消费,短期内需求仍将保持增长;煤电供给侧改革并未结束,产能调整精细化。随着过剩产能出清、新增装机下滑、用电需求增长,电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在 2019年终于出现了转变,7 年后重现缺电力局面。供需的变化在市场化交易制度下的电价中必然会得到体现。
观样本:长协占比提升,稳定价格、控制让利。从粤、苏、皖、桂、闽、辽 6 省目前的电力市场化交易情况及变化可以发现,长协电量占比高有利于稳定电价、控制让利。部分省份的 2020 年度长协签约结果陆续出炉,价差稳定。12 月 21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 2020 年电力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的通知》,要求实现电力中长期合同高比例签约,未来长协电量的占比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控制交易风险。随着长协交易规模的扩大和占比的提升,长协电价可能会取代原燃煤标杆电价、现基准价,成为市场化交易中新的标杆参照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