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E20平台的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12月2日到11日,10天时间里就接连迎来了13个垃圾焚烧项目动态,预计投资总额达84亿元,新增规模超过15000吨/日。
其中更有3个超10亿元项目,包括辽宁营口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一期)(11.27亿元)、江苏无锡锡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提标扩容项目(14.8亿元)、河南周口市商水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10亿元)。
火热态势可管中窥豹,这也是为什么投资者对垃圾焚烧行业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从垃圾焚烧发电的发展历程来看,政策落地的支持是风向标一样的存在。近年来,各个层面的法规、标准层出不穷,更经历了2017年的“装树联”,2019年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标记规则》“双标”同时落地,市场管理更趋向于规范化。
不同于“无序”竞争下的野蛮生长,垃圾焚烧发电产业想要获得可持续活力和进步就必须迈过这个坎儿。
当然,技术发展和创新也是不可忽视的缘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海云还曾表示,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进步,也归功于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立足实践、有效的经济政策(垃圾焚烧发电补贴)。
对于目前引起热议的垃圾焚烧发电补贴问题,徐海云一方面肯定了这种电价补贴方式对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徐海云也表示补贴资金确实存在缺口,有效的办法是在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建立退出机制,优先保障经济不发达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厂的补贴。
与西方国家垃圾焚烧发电厂收入的8成左右都来自垃圾处理费收益不同,我国短期内无法实现这个盈利比例的大幅提升。所以,一方面要政策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作为主体,创新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促进投资效益的多元化。
这是根本,也是趋势。同时,业界也普遍认为,垃圾焚烧发电未来会向着大型化、国产化、专业化和投资形式多元化转型升级。
毫无疑问,这有利于控制成本,增加收入来源,平衡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根据业界的预测,2020年和2021年将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产大年,市场规模自然会跟着水涨船高。
自然而然的,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高峰预计将让位给运营,且目前形势火热的东部地区也会逐步将主导位置让给中西部。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垃圾焚烧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县区级别的下沉已经露出了端倪。
在竞争格局的变化下,新一轮博弈各企业都应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