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全球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进行了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战略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相关要求,全面提升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全国一流乃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信息技术发展高地,制定本行动计划。
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1年)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全球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进行了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战略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相关要求,全面提升全省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全国一流乃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信息技术发展高地,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部署,按照“需求牵引、应用驱动,以用带研、以研促用”原则,聚焦“十强”产业需求,通过“政产学研金服用”融通创新,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实现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创新发展。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1年,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物联网和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构建竞争力强的科技创新平台20家以上,取得重大科技成果50项以上以及核心自主知识产权500项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创新国际化、区域特色化、技术集成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态势基本形成,为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重点任务
始终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目标,围绕创新能力提升、平台建设、发展环境营造和产业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科学统筹、全面规划、抢抓机遇、强化发展,推动我省成为全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一)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源头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
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和5G等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发挥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自由探索、培养人才的作用,支持300项创新性强的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及前瞻性技术研究,实施30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跟踪国际前沿,鼓励开拓创新,扎实开展前沿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重点领域见附件1)
(二)实施技术创新能力增强行动计划,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落实省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规划,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核心技术,集成产学研优势资源,在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与网络等领域每年组织实施50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引领带动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创新发展。在云计算与大数据、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形成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和产品。(重点领域见附件2)
(三)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平台培育行动,打造产业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1.强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推动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型升级,在优势领域建设山东实验室,争创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到2021年,在全省建成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平台,突破一批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标准,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平台体系。
2.强化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建设一批技术转移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构筑专利池,开展技术研发、专利协同运用、行业标准制定等活动。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整合、集成和优化科技资源,完善基础条件建设,提升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领域公共技术服务能力。重点支持浪潮集团等龙头骨干企业建设基础计算架构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一批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3.强化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充分发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作用,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与团队,在大数据、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催生一批新兴产业。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立足区域发展基础,建设山东省5G高新视频创新创业共同体等一批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探索事业单位+公司制、理事会制、会员制等多种新型运行机制,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
4.强化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立足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引导国内外大院大所在我省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山东新松人工智能研究院、山东航天人工智能安全芯片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建设,吸纳国际国内一流创新成果在山东落地,加强新一代信息产业研发力量统筹布局。
(四)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1.积极推动孵化平台建设。鼓励科技园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方向,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化孵化平台,为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芯片等领域研发团队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市,特别是高新区,整合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高校建设特色化、专业化的大学科技园,促进大学综合智力资源与区域优势资源相结合,打造联合开展产业共建、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的高地。
2.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队伍。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普惠性政策实施力度,深入落实企业科技特派员“千人服务千企”计划,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到科创板上市发展,完善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到龙头骨干企业梯次发展的培育体系,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3.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人才团队和后备力量建设作为重点,充分发挥领军人才作用,加大培育和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融合所需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度,通过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等高层次人才计划加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高端人才的支持;加大对从事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的青年科技人员的支持,夯实后备研究力量。深入实施“外专双百计划”、“离岸创新人才”引进使用政策等,实现引才用才方式多元化,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支持鼓励高等学校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兴领域学科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产教融合,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产业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4.积极推动科技金融结合。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相关产业创新支持力度,健全省、市两级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支持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抵押、低息贷款。加大对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人工智能领域胜出企业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增强投资跟进、贷款贴息等支持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5.充分发挥产业联盟作用。鼓励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龙头领军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牵头,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国内相关领域优势高校、科研机构等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联盟、协会等行业组织,组织论坛、大赛等活动,促进上下游合作。支持联盟各成员单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聚创新要素,并积极开展技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和行业标准制定等工作。
(五)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行动,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1.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示范。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率先在城市管理、医疗、海洋、家居、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规模化应用示范。(重点领域见附件3)
2.以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带动作用,重点围绕石化、轻工、钢铁、机械、纺织和建材等领域需求,推动虚拟现实、生成式设计等技术的应用,提升材料、造型、功能、结构、工艺等研发设计水平和效率。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在智能装备、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中的应用,提高生产决策和管控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能力。以智慧化工园区、深地开采、隧道掘进等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强化智能化控制技术、地质超前感知与预报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提升相关产业的智能化水平。(重点领域见附件4)
3.推动信息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深度融合。立足国际国内学术前沿,把握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下文化艺术领域研究的特点与规律,鼓励基于虚拟/增强现实、互动影视、智能语音等新技术、新装设备的创作文化作品创作和产品推广,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数字电视、高端音视频、数字艺术展、智慧印刷等方面技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支持省社科院等单位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承担重点科技社科创新项目,积极支持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增强我省文化人文社科领域的科技应用和自主创新能力。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统筹。强化厅市联动,建立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统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各项工作。支持各市制定符合区域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项扶持政策,协调解决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智库建设,支持智库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充分发挥智库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指挥和引领作用,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重大决策提供咨询评估。
2.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础好、数据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的地区组织创新试点工作,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转化、重大产品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支持济南、青岛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集创新孵化、资源聚合、产学研转化功能于一体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环境,带动全省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化发展。支持有条件的高新区实施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示范项目。通过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总结推广可复制的好经验和好做法,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有序发展,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型产业集群。
3.扩大科技交流与合作。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大战略,鼓励我省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率先“走出去”,发展离岸创新基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平台,整合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强与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的合作交流;在区块链领域,加强与北美地区高校院所的合作,引进吸收先进技术成果,推动我省相关领域科技研发水平的快速提升。充分发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作用,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高水平创新团队,推动人工智能、5G等技术在数字政府等方面应用。
附件1
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与应用基础理论重点领域
1.人工智能领域。在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人机混合智能、群体智能、自主协同与决策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实现重点突破。推动高级机器学习、类脑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等跨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在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基础学科的交叉融合方面进行探索,打造我省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
2.区块链领域。从提高性能、增强安全性、强化可用性以及可扩展性四个方面对区块链基础架构和许可链动态安全管理模型进行研究。重点推进新型区块链结构和相应的共识机制、区块链运行的激励机制研究,保证区块链的运行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研究适度隐私保护技术以及保护隐私下的数据查询、处理技术,使链上数据实现有效利用。
3.云计算领域。构建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协同联动框架,研究云边缘计算系统架构,支撑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场景下的协同应用创新。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研究面向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计算、大数据计算、云计算等异构计算架构下资源调度和性能优化模型,为行业云应用提供多样化基础设施支撑环境。
4.大数据领域。研究融合业务机理的数据认知方法与建模理论,包括数据特征定义、数据表示模型、和数据有效度量与统一表示等;研究多源异构数据治理、融合和质量强化理论与方法,包括数据质量管理、数据权属、数据隐私保护、数据融合等。
5.边缘计算。研究面向边缘计算的网络与通信协议设计基础理论、异质资源调度策略以及云边融合与协同机制;研究边缘侧的数据隐私保护技术以及海量异构设备容错机制,构建安全、可靠、可信的边缘计算系统框架;研究面向边缘计算的分布式机器学习基础理论,提高边缘侧感知、通信、数据处理、资源调度等方面的智慧化水平。
6.物联网领域。研究动态复杂网络系统、边-云-端协同的通信网络架构;研究基于数据的新一代通信理论,通信计算融合以及分布式自适应资源(包括通信、计算、存储等资源)分配与编排方法,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7.芯片领域。开展先进半导体材料生长机理、杂质缺陷控制等基础研究,开发晶体生长新方法、新工艺和新装备,批量制备国际前沿水平衬底材料;开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功率器件、智能传感器件、微波射频器件、多色LED芯片技术及超小间距芯片海量转移工艺等设计制备研究,以满足信息、能源和交通等领域技术应用需求。
8.高性能计算领域。结合E级计算复杂异构体系结构,研究新型多维度混合并行计算模型、跨平台统一编程模型和多级混合运行模型和面向E级重大数值模拟应用的核心共性算法研究;面向多超算中心协同计算和大数据传输需求,研究低延迟通讯协议、超算互联网拓扑和路由优化方法。
9.高性能计算领域。研究兼容国产多核/众核处理器、通用处理器和加速卡等异构混合资源的统一调度框架技术;研发友好易用的并行软件开发及调试环境、高性能并行计算函数库和算法库;研发大规模并行应用运行管理平台,高速通讯协议转换技术等。
10.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围绕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应用场景开展新型防护技术研究;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大规模异构网络空间中的可信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数字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以及网络空间安全测评分析技术。
附件2
新一代信息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重点领域
1.人工智能领域。研究跨媒体统一表征、关联理解与知识挖掘、知识图谱构建与学习、智能描述与生成等技术;开展群体智能的主动感知与发现、协同与共享、自我维持与安全交互等关键技术研发;研究跨语言文本挖掘技术和面向机器认知智能的语义理解技术,多媒体信息理解的人机对话系统;研究混合异构计算资源的超融合体系结构,突破多源架构互斥的关键性问题,构建人工智能异构计算基础平台。
2.区块链领域。研发区块链高效共识机制、大规模区块链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打造构建新型区块链的底层框架;研究区块链与各类业务系统的融合技术和监管技术,建设基于区块链的现代化社会服务体系。
3.云计算领域。围绕混合云、5G、物联网应用场景下的云-端协同联动框架,在计算资源协同调度、数据高性能存储和低延迟数据安全可靠传输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研究兼容国产CPU/GPU芯片的虚拟化技术和统一调度框架,推进相关技术在自主可控云平台建设、典型计算场景云服务化等方面的落地,为我省云计算应用向更高更广层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大数据领域。重点研究海量网络数据精准感知与分布式协同调度获取方法和技术;研究稀疏边缘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和模式识别的数据挖掘与可视化等核心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大规模知识图谱自动构建与迭代进化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异构混合体系结构的大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优化技术以及容器化管理和调度技术。
5.边缘计算领域。研究面向边缘计算的低延迟网络通信技术,降低边缘侧人机物通信延迟,提高云边协同通信效率;研究智能边缘计算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边缘计算技术的融合,支撑边缘侧的泛在智能计算;研究边缘侧海量异构设备访问控制技术和异质多模数据隐私保护技术,增强边缘计算系统的安全可信性;研究边缘基础设施架构设计和资源管理技术,推动边缘计算平台架构标准化,构建大规模、分布式的边缘计算平台。
6.物联网领域。发展无线传输与组网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海量数据智能分析处理技术等,推进5G移动通信、窄带物联网(NB-IoT)在智慧城市、智能车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形成行业上层业务解决方案,推动我省智慧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7.新一代通信领域。开展先进编码、调制和检测技术,毫米波大规模天线技术,基于AI/ML的无线传输技术研发;推进基于数据预测的5G网络优化、强化动态认知频谱接入技术、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机器类通信用户聚类与数据压缩技术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8.芯片领域。开展高功率的模块化宽禁带半导体分立器件外延、封装材料和制备等技术研究;研发神经网络处理器以及高能效、可重构类脑计算芯片等;重点突破大功率开关器件、模数数模转换器件、电源管理器、大功率射频模块、AI芯片、BMC芯片等核心关键技术。
9.高性能计算领域。研究兼容国产多核/众核处理器、通用处理器和加速卡等异构混合资源的统一调度框架技术;研发友好易用的并行软件开发及调试环境、高性能的函数库和算法库;研发大规模并行应用运行管理平台,高速通讯协议转换技术。
10.网络空间安全领域。围绕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开展新型防护技术研究;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大规模异构网络空间中的可信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数字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以及网络空间安全测评分析技术。
附件3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示范重点领域
1.智慧城市方面。面向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数字惠民和数字政务等方面的需求,采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及物联网等创新技术,开展城市智能监测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智慧社区和智慧政务平台等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应用示范项目。
2.智慧交通方面。针对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智能化和“两客一危”智能监管与安全营运方面的需求,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及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济青中线智慧高速建设应用示范和“两客一危”车辆智能监管与安全营运应用示范。
3.智慧医疗方面。发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的优势,将区块链技术与医疗数据系统有机融合,解决医疗隐私数据的共享管理及应用监管问题,打通各医疗单位数据壁垒,为智慧医疗奠定技术基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常见疾病的智能诊断和辅助诊疗关键技术,并开展应用示范。
4.智慧海洋方面。针对海洋数据有效性不足、深度利用程度低等问题,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建海洋大数据试验场,重点研发高通量海洋数据智能质控系统、基于图像的海洋资源/生物智能监测技术与成套监测设备、海洋智能认知系统等,面向海洋生态保护、海洋资源开发、海洋防灾减灾等开展应用示范。
5.智慧家居方面。重点研发微内核操作系统、智能感知与交互技术、智能家居专用芯片,提出面向家庭的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形成智慧家庭行业标准等,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家电和建筑企业的广泛应用,打造智能家居运营平台。
6.工业互联网方面。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充分发挥海尔、浪潮等龙头骨干企业作用,通过典型示范和行业推广,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依托互联工厂和协同制造网络的连接能力和依托数据驱动的柔性制造和智能决策能力。
7.智能车联网方面。面向异构车联网中超高容量、超低时延以及高速移动接入等服务质量需求,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技术,刻画车辆行为空时分布特性,建立车辆行为预测模型,进行智能化网络部署与多网接入、动态资源优化管理,实现高容量、高效率、高安全的智能车联网通信,并开展应用示范。
附件4
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点领域
1.化工领域。针对化工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生产需求,重点研究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网络大数据技术在化工生产流程中的应用;研究化工过程中压力、温度、液位、气体等传感器制备与应用,物料的精确计量与控制,反应过程控制,产物分离与储存等技术,化工车间的突发安全事故控制与处理技术等;建立化学品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系统及优化系统,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化工生产风险。
2.钢铁领域。针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信息化管理需求,围绕多源实时数据采集与融合技术、能效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及能效模型、能源调度优化、高效存储技术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综合利用互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云平台技术、智能传感技术,建设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形成科学用能决策能力。
3.纺织领域。面向纺织工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的需求,重点突破绿色制造技术、先进纺织装备及运维技术和纺织智能制造技术,开展纺纱、服装、家纺等典型纺织工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应用示范。
4.建材领域。针对建材行业智能化和绿色化生产的需求,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异构数据采集、传输与融合方法,构建复杂工况下全流程协同关系动态模型,设计全流程智能协同控制及优化控制器,建设建材行业全流程智能协同控制及优化运行系统平台,并开展应用示范。
5.农业领域。针对乡村振兴和数字农业建设的迫切需求,研究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生产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和应用,突破智慧农机、智慧灌溉、智慧渔业、智慧种业、智慧畜牧等关键集成技术并进行示范应用。
6.铝行业领域。面向铝行业实现节能降耗、绿色生产的需求,利用工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工业互联网技术,研究铝生产各环节的智能感知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铝生产各层次系统的互联互通集成技术、智能预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驱动实现铝生产过程的全流程优化,开发铝业智能化生产集成平台并进行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