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重磅交易折射出协鑫集团的财务窘境,同时也暴露华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扩张野心。
(来源:微信公众号“角马能源” ID:JM_energy 作者:师雨菲)
6月3日,作为SNEC全球光伏展(2019)大会主席,朱共山发表了题为《能源变革正当时,全球光伏再出发》的演讲。
在演讲中,这位“亚洲硅王”豪迈地称,“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甚至将突破我们想象力的边界”。
但仅仅一天后,在一场资产腾挪大戏中,协鑫集团却在“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时自断臂膀,拟将旗下光伏电站上市平台协鑫新能源(00451.HK)51%的股权出让给电力央企华能集团。
这起重磅交易折射出协鑫集团的财务窘境,同时也暴露华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扩张野心。
自去年11月舒印彪调任华能集团以来,这家老牌电力央企开始发力新能源。
在2019年华能集团工作会议上,这位华能新掌门提出要“实现两个突破”。其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被提至战略高度。
协鑫新能源是中国最大民营发电企业。此次若能顺利将其拿下,华能的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从2017年第七位的尴尬位置,跃升至第二。
不过,出售光伏电站资产或许是朱共山的无奈之举。过去十年,这位“民营电王”在光伏领域大肆扩张,迅速缔造出一个贯穿产业链上下游的庞大帝国。
但如今,在资管趋紧,光伏补贴严重拖欠,以及“531新政”等一系列重拳下,协鑫集团不得不“断臂求生”。
协鑫“断臂”
6月4日晚间,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及协鑫新能源联合发布公告,保利协鑫全资子公司杰泰环球与华能集团香港公司订立合作意向协议。
根据协议,杰泰环球可能向后者出售协鑫新能源约97.27亿股,相当于协鑫新能源全部已发行股本的51%左右。
协鑫新能源或将易主华能集团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
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光伏电站运营商是协鑫集团旗下以主营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运营的平台。2014年,该公司通过并购实现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在民企中,协鑫新能源持有最多光伏电站资产。截至2018年底,该公司国内外总装机容量约7.3吉瓦,在全球持有211座电站。
但这份靓丽的成绩单背后,是债台高筑的现实。2018年年报显示,协鑫新能源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39%至4.7亿元,期内融资开支大幅增加59%。
截至去年底,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84.1%,净负债率为384%,在手现金加上融资额度为128亿元,一年内到期债务高达95亿元。
债务压顶之下,协鑫新能源不得不从去年开始出售电站资产。
去年10月,协鑫新能源决定向央企中广核太阳能出售160兆瓦光伏电站,所得3.06亿元资金用作偿还债务。两个月后,该公司又向三峡新能源出售140兆瓦电站项目的所有股权。
今年以来,“甩卖”仍在继续。三个月前,该公司又向五凌电力出售28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的55%股权。
最大一笔发生在两周前。5月23日,协鑫新能源向上海榕耀新能源有限公司出售旗下苏州协鑫新能源70%股权,连同70%的股东贷款,现金代价总额为17.4亿元。
该交易共出售19座光伏电站,装机容量共达0.977吉瓦,涉及资金20.62亿元。朱共山也将因此减少约58亿元负债。
据「角马能源」不完全统计,过去8个月,协鑫新能源通过抛售光伏电站资产,将总计回收约28亿元现金流。
在协鑫集团的官方诠释中,这些资产出售举措被冠以“向轻资产模式转型”。
但协鑫的转型之路,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朱共山原计划在去年出售2吉瓦,但实际仅完成0.3吉瓦的光伏电站项目转让。
今年,他更是将出售电站计划提升至3吉瓦,这意味着协鑫新能源的电站持有规模将几近减半。
事实上,除了协鑫,其他光伏企业也在脱手电站资产,以求轻装转型。
据「智汇光伏」统计,今年3月底以来,短短两个月间,上市公司公告的光伏电站交易规模就高达1717兆瓦。
热闹的电站交易背后,折射出光伏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巨大的应收款压力已笼罩整个光伏圈,下游运营商则面临国家补贴严重拖欠的困境。
“目前,整个新能源行业补贴拖欠总金额高达几千亿元,装机容量过千万千瓦的单一企业被拖欠的补贴资金超百亿元。补贴拖欠导致企业现金流为零甚至为负,资金断链严重影响企业生产与行业健康发展。”中广核新能源党委书记、总裁李亦伦说。
当朱共山急于纾解财务困境时,华能集团及时出现。
华能“接盘”
目前,这起交易尚存变数,但它折射出华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扩张野心。
这家电力央企曾长期占据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首。其发电装机1.78亿千瓦,年发电量超过7000亿千瓦时,全国占比超10%。
但过去20年来,华能的发电资产仍以煤电为主,清洁能源比重较小。
事实上,早在2010年,华能集团曾启动了《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10-2020)》,计划到2020年,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到35%左右。
此后,华能逐渐加大了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每年约70%的投资额砸向这个新的领域。
不过,这家老牌电力央企在清洁能源的投资颇为保守,仍以水电投资为主,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过于谨慎。
相比而言,国电投在光伏领域摧城拔寨。2017年,该公司以11.66吉瓦的装机量位列世界第一。
而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则在风电领域大力布局,并很快成为全球风电装机规模最大的电力公司之一。
数据显示,2018年,华能集团以1185兆瓦的风电装机规模位居第四。2017年,该公司的光伏发电装机量位列第七,仅2.43吉瓦。
华能在新能源领域的扩张在舒印彪到来后开始提速。去年11月,舒印彪从国家电网董事长、党组书记任上空降华能集团,担任“一把手”。
这位新任掌门人的“施政纲领”是,在优化发展煤电基础上,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大对新能源投资。
此后,舒印彪带领华能开启了一轮令人眼花缭乱的扩张布局。据他透露,2018年,华能集团78%左右的投资在新能源领域。
这位电力大佬率先盯上的新能源领域是海上风电。今年两会期间,舒印彪表示,将在东部沿海地区打造海上风电。
“华能集团未来将不断加快绿色转型升级步伐,坚持东西部开发相结合,在北线地区以特高压输出为布局,建设风、光、煤电输送一体化大型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舒印彪说。
在东线,华能则“主要围绕东部沿海地区,着力打造有质量、有效益、基地型、规模化、投资、建设、运维一体化的海上风电发展带”。
今年3月,华能迅速填充弹药,将枪口瞄准海上风电。华能国际发布的公告显示,2019年,该公司计划斥资239.54亿元用于风电投资,相比2018年的70.37亿元,同比增长2.4倍。
两个月后,华能集团与江苏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投资1600亿元打造基地型、规模化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不过,相比在风电领域的高调布局,华能在光伏市场则略显平静。
如今,收购协鑫新能源或将让这家亟需转型的传统电力公司在光伏电站投资领域“一劳永逸”。
国资“凶猛”
事实上,协鑫新能源卖身国资并非个案。
在光伏圈之前,资本市场早已掀起国资“收编”环保上市公司热潮。
去年9月,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召开。东方园林(002310.SZ)董事长何巧女公开喊话央行行长易纲,引爆舆论。
她说:“现在民营企业太难了,如果易行长给我批准一个银行,我一定拯救那些企业于血泊之中,一个一个地救。”
彼时,她最想拯救的恐怕还是深陷资金漩涡的东方园林。
这位中国最富女富豪之一,因负债累累而沦为“女负豪”。她所执掌的东方园林市值蒸发数百亿,公司深陷资金链断裂,拖欠工资、大裁员等泥潭。
危机可以追溯到当年4月。彼时,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后,信贷收紧让此前快速扩张的民企很快陷入流动性危机。
寒冬中,此前一直被资本市场看好的环保宠儿遭受重创。其中东方园林、盛运环保(300090.SZ)、*ST凯迪(000939.SZ)等多家环保上市企业业绩增速放缓,出现资金紧张状况,甚至部分债务逾期。
债务危机中,寻求国资帮助成为环保企业的优先选择。
去年11月,何巧女夫妇迎来北京朝阳区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作为战略投资者。后者旗下盈润汇民基金将受让东方园林不超过5%的股份。
同时,东方园林旗下控股孙公司东方园林环保集团还引入农银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农银投资的进入为何巧女带来数以十亿的增资资金。
据「角马能源」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上市公司层面,国资入股环保民企案例至少有13个。除上述3家外,神雾环保(300156.SZ)、永清环保(300187.SZ)、碧水源(300070.SZ)等均位列其中。
在融资收紧的背景下,国资在项目拿单、市场开拓、资金成本上优势较为突出。这与环保民企的技术、项目管理优势形成互补。
牵手国资的环保企业正在等待新生。
这场席卷环保行业的浪潮,也蔓延到能源行业。
去年7月,A股唯一一家煤炭企业永泰能源(600157.SH)陷入债务危机。这家负债总额近800亿元的民营煤炭巨头,被迫抛出238亿优质资产出售计划。
但断臂仍未能挽救垂死中的永泰能源。为了续命,其多年隐居幕后的实际控制人王广西,不得不出面向国资求援。
王广西请来的接盘者,是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双方签署的《战略重组合作意向协议》规定,后者将通过股权转让、资产重组、资产注入等形式,实现对永泰集团的绝对控股。
如今,朱共山也向国资抛出橄榄枝。这位曾经的中国新能源首富,不得不将全球第二大光伏电站运营商之位,拱手让给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能集团。
但在断臂求生之后,协鑫能否重新焕发活力,有待时间的考验。
相关阅读:华能集团拟收购协鑫新能源51%股权 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光伏投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