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原董事长陈进行在2019年智慧电厂论坛(第一期)上分享关于智能发电、智慧电厂建设的一些体会。北极星电力网、电力头条APP将对大会进行全程直播。
直播地址:2019年智慧电厂论坛(第一期)
陈进行:尊敬的张广军校长、各位专家、代表,大家上午好!
仲春的南京,繁花似锦,青山可望,六朝古都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风景旧曾谙,41年前的阳春三月,作为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我跨进这座古典而青春的校园。从那时起,四牌楼里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一人一物便永久地在我心中刻下忘不了的青春记忆和珍贵情谊。
岁月如梭,时代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没有改变的是母校“东南学府第一流”的精神气质。而当年老师板书中“实现祖国电力现代化”的期许,都已变革为今日论坛的主题——“建设世界领先的智慧电厂”。
首先,我要感谢中国能源研究会举办这样一个论坛,为我这个在电力系统工作了40多年,离开母校37年,这样一个“回家”的机会。更要感谢母校为我这名老同学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舞台,可以与我国电力领域的各位专家、朋友们共叙情谊、共谋发展、共话未来。在此,我谨代表中国能源研究会,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专家和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刚才广军校长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本次论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革命战略思想,为开拓新时代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前景描绘了宏伟的蓝图,形成了化解世界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的“中国方案”,展现了一个发展中大国促进全球和平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要推动互联网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提高能源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水平,为我国加快建立新一代电力系统指明了发展路径。
2016年底,我国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促进能源和信息深度融合,实现智能发电是发电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培育市场竞争优势的创新举措和有效途径。至此,智慧能源从理论到行动、从规划到实施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推动能源领域高质量变革的重要方向。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当前,世界能源行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信息、传感、智能控制等技术与能源、电力技术深度融合。新技术推动新变革、新发展,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革命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领域发生了别开生面、焕然一新的系列变化。其中,产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科学家、企业家发挥各自特点,在智能发电和智慧电厂建设方面积极尝试、勇于革新,做出了宝贵的探索和实践。一些燃煤电厂、燃气电厂、核电、水电、以及风能和太阳能电站智能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电站安全、高效、低碳、清洁管理领域不断取得新成绩,为未来能源行业应对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挑战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新的可能。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应广大电力企业的要求,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减排中心联合有关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发起举办智慧电厂论坛,旨在引领推动智能发电和智慧电厂建设高质量发展,深入理解和把握有关概念、框架以及建设途径,对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VR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建设智能电厂中的应用开展深入交流。
截至目前,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三期,我国电力企业、科研院所、科技公司1500多人参加,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认可。通过智慧电厂论坛,大家不仅深入交流了智能发电的理念和技术,还探讨了能源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等广泛的话题,引领和促进广大电力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智能发电的基础上,通过与上下游产业深度延伸,形成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承担更多保护环境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不断满足新时代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本次论坛有700左右来自发电企业、高等学府、科研机构的专家代表共聚一堂,互学互鉴,明天还要分别实地考察大唐南京、国信扬州智慧电厂建设的经验。其中,大唐南京电厂和东南大学,是我国校企合作探索和实践智慧电厂的代表,相信会给大家带来新的感受和特别的收获。
借此机会,我想与各位代表、各位专家分享关于智能发电、智慧电厂建设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关于智能发电。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电力系统的建设,《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的发展指导意见》中,均对发展智能发电技术进行了专项阐述,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又首次提出“智能+”的概念。
智能发电的本质就是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在发电领域的高度发展与深度融合,主要体现在以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为基础,综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资源,充分发挥系统强大的分析处理能力,规范生产管理流程、提升生产管理水平、把握生产管理趋势,形成一系列智能化的生产管理模式,为用户提供安全、优质、可靠的电源。这不仅有利于集团化集控管理,有利于电网稳定和优化运行,同时也为发电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发电企业担负着生产电能,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责任,提供安全、优质、可靠的电源是应尽之责。2014年至2015年,我国大部地区雾霾频发,燃煤电厂曾备受舆论的非议。
我在当年的政协提案中便提出: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为基础的能源结构近期不会改变,煤电机组保供、托底、让路的独特作用不可替代。但同时,应该加快推进煤炭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新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下,积极探索和应用智能发电将是发电企业的必然选择。
但也应看到,很多发电厂智能化技术的系统性研究和应用方面,国内外还处于起步阶段,离真正的智能发电还有差距。目前,电力企业的探索主要侧重于生产经营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化的集成展示,是机械电气设备向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管理的纵向拓展,在智能生产和优化控制领域的应用还比较少。对单一设备和局部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升级比较多,考虑系统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去解决发电过程的智能化还不够。近年来,大唐南京电厂和国信扬州电厂在发电企业中先行了一步,他们的实践可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于智慧电厂建设。实现了智能发电,还不能说就是智慧电厂。智慧电厂是指通过智能化生产和管理运营,增强发电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助力发电企业提升适应行业发展新常态的能力。在提高发电企业改革和效率的同时,培育发电企业与社会、环境形成相互依赖的可持续发展关系。
当前,很多发电企业对智慧电厂的认知还停留在智能发电的层面上,甚至把数字电厂等同于智慧电厂,实际中无论从效率,还是效益上,离智慧电厂都相差甚远。我国纯凝燃煤电厂平均效率只有34%,目前效率最高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发电机组效率也只有45%左右,超过一半的能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有效利用,就效率而言,这不是智慧电厂。再看效益,为了支持新能源发展,我国燃煤电厂频繁参与调峰,再加上负荷率低、发电小时数低,煤价无法预测和控制等因素,燃煤电厂效益空间也越来越小。这说明,在我国,燃煤发电企业仅仅实现智能发电是远远不够的。
2017年,在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口、资源、环境专业委员会履职的过程当中,我曾提交了《加快提高发电智能化水平 推动智慧能源体系建设》的提案中,提出了通过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专业化、商业化信息和技术服务市场推动智慧能源体系建设的提案,得到了国家能源局及有关专家的高度认可。提案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在提升发电环节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电厂与其他环节、其他行业之间的信息、行政、商务、思维壁垒。智慧电厂一定是在智能发电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延伸、耦合,构筑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更以特有的消纳能力,承担更多保护生态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具体说,在实现智能发电的基础上,我们有潜力做到最大限度地向社会供热,形成热电联产;或与其他耗能产业相组合,形成循环经济;或利用低谷电集中制氧、制氢、制压缩空气为其他工业企业提供服务;或利用燃煤电厂特有的耦合燃烧能力,消纳更多的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和城市污泥;发电企业污染物零排放和废弃物再进行充分的利用等等。
智慧电厂也绝不会是一个固定模式。未来,我国电力行业的同志们还是要脚踏实地地去研究、实践、创造,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环境、市场需求,从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充分发挥我们的才智,探索和建设真正意义上的智慧电厂。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当今之世,科技浪潮汹涌,技术更新加速迭代,智能发电和智慧电厂建设顺应了新一代产业革命的大势,承载着新时代我们电力行业应对能源、资源、环境挑战的希望和建设美好生活的重任。真诚希望在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我们中国的电力同仁能够共同拼搏、携手并进,下好先手棋,占据全球电力工业变革升级的制高点,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肩负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能源保障的历史使命!
最后,预祝2019年智慧电厂论坛圆满成功!祝愿我的母校桃李芬芳永续华章,最后预祝各位同志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