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是非洲自身发展的基础,互联互通是非洲与中国、非洲与世界建立合作的前提。央企在半个世纪前就踏上了非洲大地,带着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情谊,扎根深耕,克服重重困难,在这里留下了一座座桥梁、一条条铁路、一个个港口,众多的学校、医院、福利机构,还有一座座中国工程师和工人的丰碑……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附近,列车在亚吉铁路上行驶。记者 孙瑞博 摄
2016年10月5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拉布车站,中方司机刘继(左)和埃塞方司机盖图在亚吉铁路通车典礼前握手预祝通车成功。记者 李百顺 摄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再一次将中非合作推进新的征程。围绕未来三年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实施“八大行动”的目标,央企将再次发挥重要的作用,助力中非合作共赢,共筑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数十年扎根 助力非洲基础设施建设
1967年9月,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这也标志着坦赞铁路项目正式启动。
坦赞铁路全长1860.5公里,穿越高山峡谷、河流密林,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在坦桑尼亚中国援坦专家公墓,共安葬着69位中国专家、技术人员和工人,他们永卧他乡,用鲜血铸就了这条中非友谊之路。
50余年来,一个又一个央企的基建项目在非洲落地、开花、结果,为非洲社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中国铁建从修建坦赞铁路开始,一直在非洲从事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一大批著名工程,比如坦赞铁路、亚吉铁路、安哥拉本格拉铁路、尼日利亚的阿卡铁路、阿布贾城轨以及阿尔及利亚的东西高速公路,这些项目都创造了非洲各个项目的第一。”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建”)总裁庄尚标日前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上表示,目前中国铁建在非洲累计修建的铁路达到1.1万公里,公路达到4800公里以上,还有其他的房建、市政、港口、医院等,中国铁建的工程遍布整个非洲大地。
庄尚标介绍,中国铁建在非洲耕耘发展50余年,先后建成了非洲第一条现代化铁路——尼日利亚阿卡铁路,非洲一次性建成的最长铁路——安哥拉本格拉铁路,非洲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铁路,西非第一条城铁——尼日利亚阿布贾城铁,非洲施工难度最高的高速公路——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等一大批帮助非洲经济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像中国铁建一样,扎根非洲,数十年如一日为非洲发展修建基础设施的,还有很多央企的身影。
连接肯尼亚港口蒙巴萨和首都内罗毕的蒙内铁路,全长472公里。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中车”),在蒙内铁路上实现了从“产品制造”到“健康管理”的转变;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下称“中国通号”)承建了该线的通信、信号、信息工程;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交建”)作为承建方,提供运营及维护服务。央企把中国的资金、技术、标准、装备制造和管理经验带入了非洲。去年5月通车以来,蒙内铁路旅客上座率高达97.1%,周末节假日上座率更是达到了100%。
2016年10月5日,首条全产业链实施中国标准的跨国电气化铁路、非洲首条电气化铁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的亚吉铁路通车。全长约760公里的亚吉铁路是央企从投融资到运营的全产业链跨国电气化铁路项目,是中国海外第一个集投融资、设计、施工、主要装备材料、监理、机车、运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全流程中国化的跨国电气化铁路项目,对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中国有句俗话:要想富,先修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中铁”)总裁张宗言表示,“中国中铁目前在非洲修建的铁路超过9万公里。通过合作,加快非洲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合作共赢 致力非洲全面发展
基础设施修到哪儿,当地的经济就活跃起来,增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了非洲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亚吉铁路开辟了埃塞俄比亚乃至东非腹地物资出口的通道。由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组织施工,中国中车、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兵器工业集团”)制造生产机车车辆的亚吉铁路,实现了央企从“交钥匙工程”向“投建营一体化”的重大转变,并由此开创了“亚吉模式”,由建设一条铁路带动产生一条经济带。
庄尚标表示,中国企业十分重视雇佣当地员工。在非洲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中国员工与当地员工的比例基本维持在1:10左右,累计雇佣非洲员工超过45万人次,仅中国铁建所属的中土集团在尼日利亚的当地雇员就多达2万人,占员工总数的91%以上。
除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央企还参与建设非洲多地的风电场、水电站、光热电站等,把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经验带到非洲,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解决了用电问题。
张宗言介绍,这几年,中国中铁和非洲国家进行了包括铁路、公路、轨道交通、市政道路以及水利水电、矿产资源等全方位的合作。给非洲国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南非,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家能源集团”)旗下龙源电力的德阿风项目,是目前那里规模最大的风力发电场,项目分两期同步建设,一、二期工程装机容量分别为10.05万千瓦和14.4万千瓦,总投资约为25亿元,满足当地8.5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
在安哥拉,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能建”)旗下葛洲坝集团承建的卡古路˙卡巴萨水电站,规划装机容量217.2万千瓦,建成后将满足安哥拉50%以上供电需求。
在摩洛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电建”)承建的努奥光热电站是世界上在建单机容量最大的光热电站工程。待项目完全建成后,努奥光热电站将为超过100万的摩洛哥家庭提供清洁能源,还可以把富余的电能出口到欧洲。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下称“国家电网”)董事长舒印彪在中非企业家大会上说:“这些年国家电网在非洲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按照真、实、亲、诚的合作理念,坚持正确的义利观,累计开展项目120个,在25个非洲国家进行了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总合同额超过45亿美元。同时坚持本地化经营,90%以上的项目建设者都是当地人,培养了3000名以上的当地工程技术人员。我们还注意履行社会责任,为当地人民谋福利。”
中国企业所做的努力,也得到了非洲国家的认可。就在中非合作论坛前夕,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会见了赞比亚总统伦古。伦古总统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了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为赞比亚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希望赞方企业与中国企业密切交流、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肖亚庆对伦古总统及赞比亚政府和企业长期以来对央企在赞投资经营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央企按照市场化原则,致力于双赢多赢,在多个领域与赞方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建立了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等经贸合作“孵化器”,创造了税收,带动了就业,促进了当地发展,尽到了社会责任。
立足长远 共赢之路渐行渐宽
“数十年来,央企业务在非洲实现了较好发展,也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企业研究处处长刘兴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央企在非洲的业务收入不断增长,成为当地GDP与国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央企在非洲的业务范围持续拓展,从最初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拓展到能源、工业制造、交通运输服务、金融等众多领域,不仅丰富了当地的产品供应,完善了区域产业结构,而且为当地培养了相应产业工人,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中非之间的共赢合作之路渐行渐宽,本次中非合作论坛上双方的合作热情便是最好的明证。
2407公里,中国铁建签下贯穿非洲的光荣之路;埃及总统见证下,中国建筑签下埃及96亿美元建设合同;招商局与吉布提港口公司签署吉布提老港改造项目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东方 电气签订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项目总承包合同……
在中非合作论坛期间,央企与非洲国家达成多个重磅大单,在“八大行动”的指导下,中非合作再加速。
值得注意的是,中非合作不仅体现在订单金额和数量上,还体现在立足长远,共谋可持续发展上。
“我们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秉承‘建设一座电站、造福一方百姓、改善一方环境、传承一方文化、培养一批新人’的理念,在工程建设中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同时,注重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当地社会民生,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所在地社会公益事业。”中国电建总经理孙洪水表示,在非洲地区,中国电建大力推行资源配置属地化和项目用工本土化,为当地民众提供培训、就业机会,提升当地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同时,通过属地化发展战略,实现深耕细作,扎根非洲,长远发展。
国家电网也提出发展新能源建议。“非洲是一片非常美丽的土地,现在新能源技术发展很快,非洲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资源,这些资源充分开发之后,经过电网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可以实现非洲的共享,以清洁、低碳的方式,满足非洲电力供应。”舒印彪表示。
对于这一趋势,刘兴国认为,早期央企在非洲的业务,主要是无偿提供或是垫资代建基础设施项目,目的是为非洲羸弱的经济输入发展所需血液。随着非洲经济的持续发展,非洲经济基础与技术实力明显改善,对单纯输血式投资需求日益减少,更多的是希望央企在非投资能够在当地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造血”功能,能够有助于当地经济实现自我良性循环。因此,央企在非投资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是非洲经济自我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当然,也是央企在非投资自我转型升级的需要。
刘兴国指出,未来在非洲的投资合作,央企不应再停留在简单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而是在此基础上,帮助非洲人民高效运营与维护管理好基础设施,真正发挥基础设施效用,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