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网技术的发展,交直流混联、大规模跨区输配电、柔性输配电、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等已成为我国电网的典型特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副秘书长兼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许松林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工作会议中指出,围绕继电保护等关键技术领域制定的相应技术标准,为我国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规范智能变电站继保装置
继电保护领域技术进步对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中国电力标准化年度发展报告(2018)》中指出,随着国内柔性直流输配电、交直流特高压、智能变电站、新能源发电建设的蓬勃发展,继电保护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显著,提出了适应复杂电网的控制保护理论,研制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特高压电网、交直流混联电网、柔性交直流输配电、核电以及抽水蓄能电站、新能源发电等控制保护设备并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智能变电站在我国大电网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保障智能变电站安全高效运行,中电联制定了一系列相应标准。其中GB/T34121—2017《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工具技术规范》规定了应用DL860标准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相关配置工具的技术要求和一致性测试内容,适用于所有采用DL860标准的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及其配置工具的开发、检测和自动化系统工程应用。该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不同厂家的实现方式和原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电联还制定了GB/T34126—2017《站域保护控制装置技术导则》以规范智能变电站站域保护装置的配置原则、技术原则、功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的问题,此《导则》适用于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中110千伏及以下站域层中的保护控制装置。
另外,中电联制定的GB/T34132—2017《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装置通用技术条件》规定了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装置的技术要求、安全要求、检验和试验,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对于规范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装置,指导该类装置的科研、设计、制造、试验、检验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智能变电站继电检验检测方法有待规范的情况,中电联制定了GB/T34871—2017《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检验测试规范》以规定智能变电站中采用模拟量采样、数字量直接采样、数字量网络采样方式,经GOOSE跳闸的继电保护装置及相关设备检验测试的条件、项目、方法及结果的判定方法,该标准的实施为智能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各项功能指标是否能满足系统运行要求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数据。
为“大电网”提供安全保障
许松林表示,根据2017年度“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的申报要求,中电联还组织申报了《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大电网运行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并成功立项,课题成果将为我国大电网安全运行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坚强基础。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前副院长曾庆禹曾经在《高压/特高压直流与特高压交流输电的经济性比较》一文中表示:“目前,我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规划建设大量的大容量点对点或点对网的架空线路直流输电工程。在这种情形下,研究和分析特高压架空线路直流输电的经济性、可靠性和灵活性尤有必要。”继电保护装置作为维持特高压直流输配电经济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一环,相关标准的制定尤为重要。
在特高压交、直流输配电领域,GB/T25841—2017《1000千伏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导则》规定了交流1000千伏系统及1000千伏变电站相关电压等级具有特别要求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准则,对推进特高压电网保护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提高其运行水平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DL/T1780—2017《超(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检验规范》规范了我国特高压直流输配电保护系统检验作业,对提高特高压直流保护系统的运行维护水平,促进特高压直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也有指导作用。
此外,中电联还在2017年申请成立了全国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致力于对特高压交流输电领域标准体系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许松林介绍,针对柔性交、直流输配电技术的新应用,中电联在2017年完成了柔性直流输电等标准体系和关键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如在柔性直流输配电领域,DL/T1778—2017《柔性直流保护和控制设备技术条件》规定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保护和控制设备的功能、接口、试验方法,适用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保护和控制设备的设计、制造、厂内测试和使用的依据,有利于规范已投运和在建的柔性直流输配电工程保护和控制功能的配置、技术参数,提高柔性直流输配电系统的保护和控制水平。
“在回顾过去成绩的同时,其实电力标准化工作与国外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它还不能满足电力生产建设需要,不能反映日新月异的电力科技进步,与电力发展需求存在脱节现象。这些都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许松林表示,标准化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应当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推动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