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开始了,考生们马上也要面临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人生岔路口。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可以从事电力行业工作,那么,电气工程学科便成为了学生们报考的首选专业。随着2017年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名单由教育部正式公布,以及电气工程学科排名的重新洗牌,如何择校便成为了考生和家长们的最大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评论 > 正文

收藏 | 为你奉上一份电气工程学科报志愿指南

2018-06-07 11:30 来源:电联新媒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开始了,考生们马上也要面临选择学校和专业的人生“岔路口”。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可以从事电力行业工作,那么,电气工程学科便成为了学生们报考的首选专业。随着2017年“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名单由教育部正式公布,以及电气工程学科排名的重新洗牌,如何择校便成为了考生和家长们的最大困惑。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这些“双一流”高校在电气工程学科上各自的实力。

“双一流”大学建设,是继“985”“211”工程之后,国家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又一项重点建设工程。可以说,入选一流大学建设的42所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95所高校,都称得上国内高等教育界的“实力担当”。此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特别强调,“双一流”不是“985”“211”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这意味着,“双一流”大学建设有新内涵,有新标准。

以下8所大学的电气工程学科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除了“双一流”大学的评定,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还于2017年底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第四轮评估于2016年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评估结果按照“精准计算、分档呈现”的原则,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为9档(A+、A、A-、B+、B、B-、C+、C、C-)公布。

一级学科电气工程(代码0808)共有60家高校和科研单位出现在最终的评估结果中,其中58家为高校,2家为科研单位。上面8所大学的评估结果分别为:

序号学校名称评估结果

1清华大学A+

2西安交通大学A+

3华北电力大学A

4华中科技大学A

5浙江大学A-

6重庆大学A-

7上海交通大学B+

8河北工业大学B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即原电机工程系,创建于1932年。大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的毕业生已成为我国各条战线上科技和管理方面的栋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该系早已突破了传统的学科范围,在电气工程的基础上,扩展到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工程、信息科学等新科技领域,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

该系在科研方面不仅重视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并且重视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横向科技协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资料显示,该系具有国家级的“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重点实验室(与热能系联合建立)和教育部批准的“清华大学电力电子工程研究中心”。此外,该系还与多个国内外著名企业建立了联合研究所和研究开发联合体。

适应着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形势需要,该系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从国情出发,密切与企业合作,用新的科技改造传统的产生,为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全系其承担“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4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9项,其中重点基金3项,各部委科学基金60多项,横向科技合作项目数百项,其中经费在100万元以上的有17项。截至2010年,全系共获得国家级科技三大奖24项,省部委级科技奖96项,国家专利55项。全系获得的科研经费逐年增长。

电机系拥有中科院院士1位(卢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韩英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位(宋永华)。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08年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的电机专科,是我国高等教育创办最早的电工学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二级学科设置最为齐全。百年沧桑,春华秋实,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今天已成为我国电气工程领域人才培养和研究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

学院目前主体学科为电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并涵盖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拥有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特种电气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智能电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先进电网与装备可靠性及寿命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智能电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智能电网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高压放电与等离子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 高电压大电流测试技术及装备工程实验室、平高集团-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装备技术研究院、西电-交大电气技术研究院、大全集团-西安交通大学先进电气技术研究院等。学院现有教职工203人,其中院士2名、“千人计划”学者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陕西省教学名师3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3名;教授55名,研究员2名、副教授57人、高级工程师16名;另有双聘院士3名、海外兼职教授6名。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2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全国处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学院坚持“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优良传统,努力建立专业知识和技能完善的国际一流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在校本科生1788名,各类研究生2060名,其中博士生385名、全日制工学硕士与工程硕士911人、工程硕士824人、外国留学生58名。以江泽民、蒋正华、郑南宁、雷清泉、程时杰、邱爱慈、王锡凡等为代表的万余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为学校、学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历届毕业生中有30位成为两院院士,特别是迁校以来,已有8名毕业生成为两院院士。

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等5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电气工程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力工程与管理、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8个本科专业,形成了电气与信息相融合的学科体系。

学院本部现有教职工18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百万千人才计划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博士生导师23人、教授47人。

学院拥有“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电压技术与电磁兼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电磁场分析测试与电磁兼容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保护与安全战略防御教育部创新团队、大电网保护与安全防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创新引智基地)、电磁场、电机学和继电保护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创新研究队伍和基地,为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提供了一流的研究条件和平台。

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国家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高科技研究“863计划”项目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项目和其他省部级重点项目1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16000余万元;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获发明专利14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奖励7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200余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收录1500余篇。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国内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实力最雄厚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其历史渊源于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南方主要大学的电机学科,于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合并组成华中工学院电机系,1988年改称华中理工大学电力工程系,2001年建制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2007年,学院获得人事部、教育部授予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本学院在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二。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院士3人,多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形成了一支学术研究方向明确、各方向研究力量均衡的高水平学术队伍。学院设有电机及控制工程系、电力工程系、高电压工程系、应用电子工程系、电工理论与电磁新技术系、聚变与等离子体研究所、应用电磁工程研究所和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国家电工电子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电工)。学院拥有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的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已经成为世界四大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之一。 学院还拥有国内高校唯一的托卡马克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J-TEXT,拥有国内高校唯一的新型电机国家专业实验室,建设有包含电力安全、新型电机、脉冲功率、舰船电力等方面的多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覆盖了电能生产、传输、应用、变换、检测、控制和调度、管理等的全过程。

学院是国内首批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所属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为国家首批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学院以“一流教学、一流本科”为目标,坚持把人才培养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尽可能好的教育,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意识的国际型人才。本科生招生和培养专业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按照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进行。学院拥有多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了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由原浙江大学电机工程学系(科)发展而来,始建于1920年,时称电机工程科,是我国创建最早的电机系(科)之一。

学院位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由电机工程学系、系统科学与工程学系、应用电子学系和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组成。学院涵盖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其中电气工程为主学科,是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先后被列入国家“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并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院共有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共享)等2个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3个本科专业。

学院英才辈出、桃李满园。截至2017年底,授予学士学位19313人,授予硕士学位5219人,授予博士学位870人,出站博士后156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457名,硕士研究生1259名(其中工程硕士研究生645名),博士研究生367名,在站博士后40 名。曾在学院学习或工作过的两院院士共计22名。

学院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发展迅速,既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汪槱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浙江大学校长韩祯祥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Philip Krein教授,也有原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现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诸自强教授,双聘院士夏长亮教授等一大批朝气蓬勃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同时优秀青年教师队伍增长迅猛,“青年973首席”、“青年千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数量显著上升。学院现有教职工176名,其中正高级职称49人,百人计划研究员6人,教师中博士学位人员占比86%。学院还聘请了三十余位院士、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讲座教授、客座教授,充实师资队伍。

学院面向教学、科研的机构和设施日臻完善,下设8个研究所,建有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机电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爱迪生实验班”、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国家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浙江省海洋可再生能源电气装备与系统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平台与基地。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原电机系、电气工程系)创立于1935年,是重庆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办学80多年来,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秉承“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和“耐劳苦、尚俭朴、勤学业、爱国家”的校训,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以国家需求和行业目标为导向,坚持人才培养为根本,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中心,以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为己任,努力提升综合实力。

80多年来,学院已发展成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具备培养工学学士、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拥有“电气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2006年和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5;该学科涵盖5个完整的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及1个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电工学科”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电压输配电装备安全理论与技术”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11”国家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电工电子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电路原理”和“高电压技术”国家精品课程、“电工学”和“高电压技术”重庆市优质资源共享课程等。电气工程本科专业2007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以上高水平的研究平台,为学生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学院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国家能源重大需求和电气工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结合学科特色与优势,鼓励交叉,服务于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国防事业。学院逐步走向国际化,建成了以“输变电设备与系统安全”国家“111”创新引智基地为代表的国际交流基地。

此外,学院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杜伦大学、华威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威斯康辛大学、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相关学科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和常态化的学术科研交流机制,并建成了高压外绝缘与覆冰现场试验基地、大电网可靠性评估、可再生能源转换系统可靠性、智能信息处理等4个国际合作研究平台,为学院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重点学科打造了良好的国际合作环境。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12月,其前身可溯源至百年前的电机专科,具有中国电气工程师“摇篮”之美称。学院目前下设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仪器科学与工程系、微纳电子学系、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研究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电工与电子技术中心和先进电子材料与器件校级平台。

学院建设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和网络空间安全八个一级学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培育)学科3个。学院共有国家级研究基地9个,省部级研究基地14个,以及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各1个。学院瞄准国际前沿科技,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年度科研经费持续快速增长,高水平论文和发明专利稳步增长,近十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

在学院百年发展过程中,培养了诸如江泽民、王安、杨嘉墀、张钟俊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实业家、科学家、教育家和十余万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学院现有博士生1247名,全日制硕士生2601名,本科生3890名。近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国家精品课程5门,全国优秀博士论文5篇。学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竞赛最高奖。2011年-2015年,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连续三届获得“挑战杯”特等奖的学院,为我校永久保留一座“挑战杯”做出突出贡献。2016年“创青春杯”获得一金一银的好成绩,是学校参加此项赛事多年后取得的又一次突破。学院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人才,赴海外游学学生及来学院留学学生数量逐年上升。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河北省属骨干大学。学校坐落在天津市,并在河北省廊坊市设有分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建校110年来,学校秉承“勤慎公忠”的校训精神,逐步形成了“工学并举”的鲜明办学特色与“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

电气工程学院是学校成立最早、具有一支高素质教职工队伍及教学科研实力的学院。现有教职工117人,其中教授35人。目前,学院具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多名。学院主要学科和研究领域涵盖新型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电气设备智能化和生物电工。电气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和省强势特色学科;具有电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良好科学研究条件和环境。

学院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服务社会。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973”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百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河北省省长特别奖1项、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0多项。

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学科实力的体现,是顶尖的科研平台。根据中国科技部网站近日发布的《2016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电气领域(高校)共有五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气工程领域五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如下: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中科技大学: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五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共获得6项国家三大奖,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

通过对这些“双一流”院校的进一步了解,相信各位考生和家长们已经心中有数,但小编也提醒大家,填报志愿时切勿盲目参照高校排名,不同高校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色不同。对于考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才是最好的大学。

原标题:高考必胜!为你奉上一份电气工程学科报志愿指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