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铁建、中电建争先拿下非洲铁路项目尼日利亚铁路项目的巨型蛋糕,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国承包商。而中国公司里,拿到LionsShare的,当属中国铁建与中国电建。而这两家中国承包商在最近一个月内,分别签署了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伊巴丹--卡杜纳段(简称ldquo;伊卡铁路rdquo;)补充协议,和尼日利亚西线铁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企业 > 正文

680亿美元的非洲承包市场 看中国电建&中国铁建怎么做?

2018-05-24 10:19 来源:走出去情报 

1  中铁建、中电建

争先拿下非洲铁路项目

尼日利亚铁路项目的巨型蛋糕,最大的受益者是中国承包商。

而中国公司里,拿到 Lion's Share 的,当属中国铁建与中国电建。

而这两家中国承包商在最近一个月内,分别签署了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伊巴丹--卡杜纳段(简称“伊卡铁路”)补充协议,和尼日利亚西线铁路修复项目协议。

前者主线全长616公里,是全长1315公里的尼铁现代化项目的最后一段;而后者则要作为联合体修复与运营贯穿尼日利亚南北经济走廊的东线主线1353公里和西线主线1356公里的线路(过渡期只修复西线)。

两条线路对尼日利亚的均意义重大,而且竞争激烈;中国铁建与中国电建能够脱颖而出的将项目收入囊中,说明了这两家公司对这个非洲 Top 3 承包市场的布局和把控能力,更能在某种意义上折射出中国铁建和中国电建在非洲市场的的整体表现。

2  中铁建、中电建

在非洲业绩如何?

一、中国铁建非洲承包市场业绩:

非洲作为中国铁建最大的海外市场,在非洲的投资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1970年,当时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中国铁建承建总长1860公里的东非交通动脉坦赞铁路,成为援非的典范项目。

2015年,中国铁建在非洲签下价值55亿美元(约合近350亿元)的合同,其中包括在尼日利亚建设一条价值35亿美元的城际铁路线,以及在津巴布韦建设造价19亿美元的住宅地产项目。

目前,国铁建国际业务遍及78个国家和地区。在非洲项目主要分布在东非、中非和西非,使得中铁建一跃成为非洲最大的轨道交通承包商。

仅2017年,中铁建在非洲承建项目多达487个,总金额达586亿美元。

承建的主要项目包括:

二、中国电建非洲承包市场业绩:

深耕深挖非洲市场,中国电建比中国铁建提前了近10年。

1964年,中国水利水电工程总公司承建几内亚金康水电站,该水电站位于库克罗河上,总装机3200千瓦,是中国早期几内亚的援建项目。

2002年,中国电建签署首个在非洲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水电项目——埃塞尔比亚泰克泽水电站,该项目最大坝高185米,是非洲最高对的混凝土双曲拱坝,电站发电量相当于埃塞尔比亚全国总法案量40%。

2013年,中国电建中标埃塞尔比亚阿达玛二期风电EPC项目,这是第一个采用中国标准和中国技术施工的国外风电项目,成功带动中国风电技术和成套设备走出国门,对中国标准和中国技术走向国际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中国电建与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总价值近16亿美元。

此外,中国电建还与津巴布韦签署近12亿美元的旺吉电站扩机项目,这是津巴布韦30年来最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去年中国电建在非洲主要地区承建的项目近520个,总金额380亿美元。

主要承建的项目包括:

3  非洲工程承包市场发展趋势

为什么非洲市场值得我们如此重视?

非洲作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第二大市场,占海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近50%。在我国新签合同额位居前10名的国家中,非洲国家占了7席。

在非盟2012-2020年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计划中,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能源、交通运输、水资源、通信等,预计总投资达680亿美元,其中能源和交通运输的投资规模分别为400亿美元、250亿美元。

能源方面,水电站和火电站是建设的重点,例如安哥拉整个电力电源结构中水电占据70%。

地区方面,东非与中非两个地区预计投资规模分别为230亿美元和220亿美元,占非洲大陆总预计投资规模的比重分别为35%、30%,为非洲大陆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地区。

预计到2025年,非洲道路(包括桥梁和隧道)预期支出2000亿美元,支出最大的国家分别是:

铁路(包括车站)预期支出78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8%,支出最大的国家分别:

港口预期支出25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 7.8%,支出最大的国家分别是:

机场预期支出为7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 7%,支出最大的国家是:

3  中国企业走出去

如何布局非洲承包市场

近年来,中国对非洲承包工程业务持续增长,面对非洲承包市场未来的多样化,中国承包商尤其是以中国电建、中铁建等为首的第一梯队央企,是如何布局未来10年的非洲承包市场的?

- ➊ -

非洲承包市场4个要点

一、政治方面

政治风险是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最大、最不可预期的风险。

二、金融方面

1. 金融首先是国家债务危机风险。发展中国家外债负担沉重一旦工程所在国发生债务危机,海外业务的收入就难以汇回国内。

2. 金融投机风险。金融全球化大大增加了交易品种,各种投机、套利资金经常冲击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中国家经常发生“资本外逃”。

3. 汇率风险。汇率变动给对外承包工程带来相当的风险,特别是BOT、BOOT项目,由于投资回收期很长,汇率风险相对更高。

4.汇兑限制风险。有些非洲国家,因采取汇兑限制政策,即使承包商有幸得到一张暂借外汇的期票,其规定的利率也很低,而且要多年以后才归还本金。

5.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在某些发展中国家相当严重,年通货膨胀率高达百分之数百,给对外承包工程带来了很高的风险。

三、 市场与人文方面

1. 对东道国就业本土化及物价上涨等因素认识不够。多数中资公司逐步在海外采取工程总承包模式,自己负责购买建材,涨价成本完全由自己承担。

2. 对所在国法律法规及代理制度等相关规定认识不够。由于受语言能力和英语水平的限制,一些项目经理疏于对项目合同的管理,埋下了隐患。

3. 对当地风俗和习惯做法认识不够。我国企业对当地的民俗习惯、宗教禁忌以及工程量变动情况、建材供应情况不熟悉、不适应,都会给项目施工带来不利影响。

四、企业自身方面

1. 投标工作不严谨。由于投标询价不准确,对当地市场、项目现场缺乏实地调查,对施工现场勘查不深不细,一些中资企业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2. 发展定位极需落到实处。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海外单位缺乏背水一战、长期扎根海外的意识和行动,这无疑是海外经营的大忌。

3. 项目管理模式不够高效。在与国际先进建筑商相关,我国企业在管理方法、发展理念等方面还有明显差距,主要表现为决策效率不高,资金到位迟缓,物资设备保障问题突出,劳务管理、施工组织不尽合理,施工现场责权利不明确。

4. 海外经营人才匮乏。相对于企业海外经营发展规模与速度,我国企业在人才的深度和厚度上还远远不够。

5. 海外项目监管乏力。海外项目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反映不及时、沟通联系困难等情况。

- ❷ -

七项应对策略

一、把握进入非洲市场的基本原则

1. 坚持所在国支付能力强,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的原则。

2. 市场壁垒、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的原则。

3. 投资拉动特点明显,经济增长速度快并适合进入我国劳务的原则。

4. 人身安全性原则。

二、要进行观念的彻底转变

置身国际建筑市场,最重要的是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条条框框。

我国企业需要进一步强化国际化经营的理念,用国际化的视野审视自身优势和劣势,摒弃在国内市场的种种不规范做法,全方位地对项目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及内部功能进行调整和再造,加速与国际通行模式的接轨,不断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认真筛选评估项目

1. 我国企业必须做好国际建筑市场信息资料的收集工作,包括项目所在国的关税政策、外汇管制、政府投资方向等宏观市场信息。

2. 在正式投标时,报价人员必须在对当地市场价格、气候地质条件及项目本身详细调查之后,利用国内定额中的可参考数据,做出较为准确的估价。

3. 必须通过对项目支付条件及金融情况的分析研究,采取应对措施,从项目合同的源头规避经营风险。

四、资金的风险管理

1. 在保证项目正常施工的前提下,要尽量少留当地货币,把当货地币兑换成美元等国际硬通货币,降低汇兑风险。

2. 对长期拖欠工程款的项目要适当放慢工程进度,并及时致函业主和监理,以备今后索赔和处理工期纠纷。

五、全面强化项目成本控制

1. 海外项目的成本控制,重在加强对材料物资、机械设备采购,物资材料消耗,人工费用和质量工期五个方面的控制,这其中以物资设备的影响最为关键。

2. 由于国际承包工程项目周期较长,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比较大,这就需要我国承包商对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工程所在国的经济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3. 作为国际承包商,往往还要从其他国家进口某些当地短缺的材料和设备,因此,承包商不仅要注意工程所在国的经济形势,还必须掌握国际市场的各种物价浮动趋势,未雨绸缪,超前应对。

六 、创新运行机制

1. 进行海外项目经营者持股、承包经营、期权运作和属地化管理等改革试点。

2.  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业绩为核心、考核为依据的一企两制、特岗特薪等酬薪制度。

七、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1. 讲求效益,不图虚名。

2. 对企业自身资金、人才、专业特长等优劣势的比较,制定出所在国市场的经营方针和具体策略,由小到大,逐步展开。

3.可以采用EPC、PMC(项目管理总承包)等一揽子式的交钥匙工程模式,以及BOT、PPP等带资承包方式,适时进入高端市场,减少低端市场恶性竞争带来的风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