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精品工程之托克托五期项目:迈向世界之最
(来源: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徐超雷)
2017年2月25日15时18分,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五期集控室内,一个刚强坚定的声音把所有在场人员带向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宣布,五期工程10号机组高质量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该公司总经理话音刚落,雷鸣般掌声立刻充斥着整个集控室,久久不能平息。
10号机组的投产,标志着该公司五期扩建工程全部投产,总装机达到672万千瓦,其中包括8台60万千瓦机组、2台66万千瓦机组、2台30万千瓦机组,成为世界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这是中国火电事业的一个丰碑,这是大唐筑梦蒙古高原值得铭记的时刻,更是托克托发电公司站在世界之巅迎接挑战的新起点。
建设五期工程,是几代托电人的梦想,不仅为了成为世界最大,更为了把企业做强、做优,为首都北京输送更多的绿色电能,为地方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为了实现梦想,创业者们以现场为家,与风沙为伴,用行动谱写出了一部艰辛的创业史、奋斗史。创业者们誓把五期工程建设成绿色精品示范工程,所以从设计施工到投产都是高起点、高标准。
价值思维效益导向的完美体现
![](https://img.mybjx.net/theme/default/images/common/wuquanxian.jpg)
该公司五期工程远景
托电五期工程于2015年5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五期工程安装2台国产66万千瓦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燃煤、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在工程建设中,托电积极把握改革新机遇,牢固树立“价值思维,效益导向”核心理念,打造“工期短、造价低、质量优、效益好”的五期精品示范工程,为落实集团公司调整结构部署,实现托电提质增效发展再添新动力。
2016年10月13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陈进行来托电视察,在听取了五期工程施工进展情况之后,鼓励托克托发电公司和各参建单位继续努力,高品质做好相关工作,确保五期工程顺利移交。“托克托发电公司坚持‘价值思维,效益导向’的核心理念,克服了多种压力挑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虽然当前外部经营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但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6年12月19日,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陈飞虎来到这里,强调要紧紧聚焦发展、效益、安全工作重点,筑牢依法治企、从严治党两个根本保障,把复杂多变的形势把握好,把企业经营的局面驾驭好,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好,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面对期许,唯有履责前行。按照“工期短、造价低、质量优、效益好”的精品工程总要求,大唐托电依靠创新驱动,汇聚集体智慧,形成了攻坚合力。
优化设计技术创新的典范
“大唐托电五期工程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各项参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华北电科院锅炉所主任助理温志强评价道。
新机组在自身优势基础上,创新性开展优化设计,优化形成了送风机、一次风机、给水泵、空气预热器单列布置及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等“八大亮点”,共完成了57项重大优化项目,节省投资4430万元,五期工程全口径执行概算的动态投资单位千瓦造价处于国内同类型空冷机组先进水平。
在工程设计优化过程中,大唐托电建设者们更是苦心研究,通过对国内投产66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机组电厂、主机制造厂和设计院的学习调研及资料收集,吸取借鉴已投产工程项目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该公司八台60万千瓦机组和两台30万千瓦机组近年来成功的科研技改项目,发挥业主主导的优化设计理念,按照“经济适用、系统简单、备用减少、安全可靠、高效环保、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在设计阶段制定优化项目126项,其中包括主厂房采用侧煤仓布置,不设除氧间、空冷凝汽器散热面积优化、空冷系统设置尖峰冷却器、铁路专用线布置优化、回热系统采用八级回热、采用100%容量单台汽泵、四分仓单台空气预热器、引风机采用三合一风机、设烟气余热利用装置、锅炉启动系统不设启动循环泵、石子煤采用刮板式输送系统。电动机、变压器、灯具采用节能产品、电子间采用分散布置、阻塞滤波器保护装置及励磁系统采用国产化设备等重大项目。
安全与质量管控的精品
工程建设时期是人身事故的高发时期,五期工程施工现场人数最多时可达六千多人,施工车辆及机械达五百多辆,施工现场人员多,并且人员分布分散,施工人员来自不同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设施设备多,人员交叉作业多,这就为现场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安全管理重在“严、细、实”,突出事前防范、强化过程管控。五期工程建设坚持人身安全是安全管理不可逾越的底线原则,切实落实业主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在基建工程中首次建立“大安全”管理体系,抽调各施工标段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实施“一体化”合署办公,充实业主安全管理力量,将27项“红线“内容印制在《安全文明施工手册》和相应作业人员胸卡上,时刻警醒施工人员规范作业行为;制订了五期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策划》,细化梳理标准化达标和样板工地查评标准,将标准化达标和样板工地建设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同时多措并举开展安全管理,在主厂房、锅炉房、侧煤仓、空冷岛等高危作业区域安装18台动态、静态摄像装置,通过安全监控室设专人对作业现场实现24小时无盲区监控,对违章行为进行追责考核,有效遏制了现场习惯性违章作业;每周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安全联合大检查,每月开展专项安全风险提示工作,安全管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建设期未发生人身伤亡及机械设备损坏事故,项目获得2015年集团公司样板工地称号。
托电坚持从源头把控,强化从设备选型、监造、安装、调试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把建筑原材料入厂关和设备材料出厂关,在合同约定中明确建筑主材水泥、钢筋的供货商必须是行业内的知名品牌,坚决杜绝不合格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加强主辅设备厂内监造和动态试验跟踪,把设备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质量管理日常巡检与联合大检查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严格审批施工组织方案、开工报告及专家论证方案,坚持事前检查和过程控制,严格工序交接管理,上道工序不合格绝不允许开展下道工序开工;两台机组锅炉八万三千四百八十道安装焊口无一渗漏,真空严密性分别为每分钟28帕和12帕,远远低于每分钟200帕的设计值。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十六载的忘我拼搏,终成伟业,火电三峡实至名归。托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倾注了几代托电人的心血。站在世界最大火力发电厂的新起点,托电又踏上了创建“最大、最强、最优、区域位置最重要”“四最”企业的新征程,精品工程的创建,为托电实现“四最”企业奠定了必要基础,托电将为集团公司建设“国际一流能源集团公司”贡献更大力量。
大唐精品工程之格尔木光伏电站:匠心缔造精品
(来源:大唐青海能源开发公司 作者:马茜)
从荒漠之城到“太阳之城”,从黄沙遍野到“蓝色海洋”,是黛蓝色的光伏板点亮了昔日荒无人烟的青海省格尔木。在这个全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大唐人开疆拓土、艰苦奋斗,建成了集团公司最大的光伏企业,成功缔造了集团公司首个光伏精品工程——格尔木五期光伏项目。
1月15日,集团公司印发《关于授予集团公司2017年度“精品工程”和“单项精品工程”称号的通知》,格尔木光伏电站五期项目获集团公司2017年度“精品工程”殊荣。
格尔木五期光伏项目装机容量10兆瓦,总用地面积约17.8公倾,2017年5月18日开工建设,于2017年6月30日顺利按期建成投产,开工至投产仅用了42天。
42天,格尔木五期光伏项目在同期、同区域单位造价最低,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光伏组件完好率、运行率达100%,设计值100%达标,取得了投资收益率远高于设计值的成就……一串串数字、一个个亮点的背后,饱含了大唐人持续发展清洁能源的艰辛付出,凝结了大唐人在开工前多少个日夜追光逐日的成果,更彰显了大唐人在青藏高原戮力同心,奋发图强的决心。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在青奋斗的这些年,大唐人紧紧围绕“价值思维,效益导向”核心理念,大力弘扬“务实,奉献,创新,奋进”的大唐精神,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部署,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实现了光伏项目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工程管理规范,安全生产稳定,项目发展全面盈利的良性循环。
大唐在青企业以科学发展、清洁发展、效益发展为指导,紧密结合青海省省情,根据地方政府发展要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同步优化升级,着力规划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光热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将青藏高原的地域环境转化为发展优势。
几年来,大唐清洁绿色的光伏项目逐渐遍布青海大地。从2011年最初的光伏项目落地,到如今分布在德令哈、格尔木、共和的七家光伏电站,大唐在青企业所有光伏项目均以“工期短、造价低、质量优、效益好”的精品工程建设标准按期投产并网,在集团公司制定首个光伏精品工程策划书和管理办法,完成单、多晶组件发电量对比分析等12个专题报告,主设备参数均达国家领跑者计划水平的优秀成绩。
着眼高原生态科学环保施工
在青奋斗的这些年,很多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大唐人脸上印上了淡淡的高原红,也渐渐习惯了缺氧的环境,克服了最初到来的不适应……然而没有改变的,是坚守好、保护好三江源地区的坚定信念,是将“加快建设清洁能源比重领先,助力建设美丽中国‘绿色大唐’”的相关要求切切实实贯彻落实到青海地区的决心。
格尔木五期光伏项目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戈壁荒滩广布,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项目工程处在这样一个水土流失省级重点防治区,大唐人面临的不仅仅是困难和挑战,更是一次对建设施工工艺的严峻考验。
面对开工建设易造成水土流失,引起生态恶化的情况,大唐人根据同地区已建成光伏项目的成功经验,在开工前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生产区域,避免工程对周边区域的干扰;采取提高防护标准、优化施工工艺等措施,减少对原地貌水土的破坏;依据建设地周边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对开挖地进行恢复治理。同时,在整个工程建设期间开展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监测等工作,多方努力,多措并举,有效控制了施工区域发生水土流失情况。
苦战精装抢装夺取可观效益
![](https://img.mybjx.net/theme/default/images/common/wuquanxian.jpg)
建成后的格尔木五期光伏项目
在青奋斗的这些年,大唐人自始至终坚持提升效益不动摇,在格尔木五期光伏项目上,从整体设计、施工管理和缩短工期三方面围绕“效益”用真功、下苦工。
做足功夫优化设计。格尔木五期光伏项目对光伏组件的布置进行优化,由竖向布置改为横向布置,增加并网时间和推迟退网时间;将逆变器和箱变设在道路两旁,35千伏电缆沿着检修道路安放,这样既不增加投资,又便于施工和后期的故障查找和检修;选用转换效率高的340瓦单晶硅、50千瓦组串式逆变器,并在总价不变的情况下选用了20%的目前较为先进、可靠性较高的平单轴支架,发电量提高约10%至15%。
精心开展施工管理。利用“工程质量阶段归零,问题定期清零”的管理方式,聘请第三方技术质量检测机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设备到货验收、安装质量进行检测,确保质量管理全员参与,并覆盖全过程,实现达标投产的目标管理。成立质量攻关小组,对桩基础施工、支架安装、组件安装各阶段进行质量检查,切实提高施工合格率。
全力夺取抢装胜利。在高原荒漠地区的施工,需要想方设法在驻扎现场解决沙漠地区道路难行、场区周边无供水点等问题,要与高原强辐射、随时而来的沙尘暴和暴雨等恶劣条件打一场场防备攻坚战,更要面对抢装潮到货困难,甚至无法到货的难题……尽管问题重重,路途坎坷,大唐人仍头顶烈日加紧施工作业,伴随戈壁狂风挑灯夜战,竭力与厂家协调到货时间,利用优化设计的集装箱式装置,最终缩短工期10天,确保格尔木五期光伏项目在42天之内顺利完工,成功在6月30日前并网,获得竞标电价。
创新管理方式远程监控运维
![](https://img.mybjx.net/theme/default/images/common/wuquanxian.jpg)
青海公司远程监控运维
大唐人在青奋斗的这几年,在广阔的青海大地上,管理着地理位置偏远、相对分散的众多光伏电站,且电站厂区多处于戈壁荒漠,人烟罕至,高原低压缺氧、空气稀薄,冬天严寒、干燥、漫长,夏季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极快……气候条件恶劣,极端天气多发的现实条件对常年驻扎此地的大唐人来说是一种别样的“磨炼”。
随着集团公司与青海省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在青将加快发展步伐,更多光伏、风电、光热等清洁能源将逐渐在青海落地。为了切实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大唐人利用集控中心这种管理模式,将格尔木五期光伏项目接入集控中心的控制系统,此举不仅大大提高了电站运维效率,快速、有效地利用科技手段发现隐患、排查隐患,减少了工作量,而且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生产现场运维人员数量,进一步减少运维成本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成本。
目前,大唐青海能源开发公司已完成110兆瓦光伏电站的接入工作,同时作为首家大数据创新平台接入企业,全面参与平台建设前期调研、数据核对、系统试运行等工作,实现了理念、模式和技术三方面的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在国家能源领域的具体落实,将有力推动我国能源结构清洁转型和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下一步,该公司将继续扩大集控中心接入范围,实现所有的新能源新建项目即投产、即接入、即稳定,实现集中监控、集约管理、集中预测、高效利用,为新能源电站“无人值守,少人值班”运营模式打下坚实基础,为集团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项目规模化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在新的征程路上,青海公司将持续规划发展清洁能源,以创新、实干兼得“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不断践行“提供清洁电力,点亮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围绕提高发展质量,扎扎实实开展精品工程建设,着力打造“项目规模集团公司系统内最大、盈利能力最强、转换效率最优、智慧水平最高”的“四最”光伏企业,为集团公司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探索青海经验、贡献青海力量。
大唐精品工程之红寺堡风电:深挖降造 打磨精品
(来源: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 作者:白杰徐玉慧)
巍巍黄沙似黄河,尘沙捶打十年磨。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内,50台风机挺立戈壁, 西起莫其子、东至李寨科,北起下庄子、南至马段头,在戈壁荒滩上形成了一道靓丽、壮观的风景线。
这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宁夏分公司在红寺堡100兆瓦风电场工程,从项目开工建设到投产,宁夏分公司在这个“春风不度”、漫山黄土的地方,克服设备供货困难、环境气候恶劣、吊装施工难度大等困难,用行稳走远的底气,开拓创新的锐气,深挖降造,全力打磨大唐在宁“风电精品工程”,顺利完成了50台风力发电机组的建设任务,减少执行概算3千余万元,总投资结余率4.78%,各项指标均优于集团公司一流标杆水平,被集团公司授予2017年度“风电精品工程”称号。
周密部署筑牢精品根基
![](https://img.mybjx.net/theme/default/images/common/wuquanxian.jpg)
风机轮毂及叶片吊装
自红寺堡风电项目获批施工以来,宁夏分公司通过宣贯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向施工单位、工程建设相关生产人员大力宣传陈进行董事长关于“优化设计、创建精品工程活动,按照全过程、高标准、全覆盖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深化,使每一个工程都成为精品工程”的批示精神,以设计更优化、技术更完善、系统功能更齐备为重点,着力提高技术指标和工艺质量,以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立足点,注重机组质量、造价管控、移交水平、投产后的稳定运行、盈利能力、基建管理水平一体化、全方位部署,加大生产参与基建的深度,真正做到动态零缺陷,移交无尾工。
该公司认真梳理,从工程策划、施工组织设计、精品工程策划、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工期管理、造价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监督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完善了《宁夏大唐国际红寺堡100兆瓦风电项目精品工程规划》《宁夏大唐国际红寺堡风电工程隐蔽工程质量验收办法》《宁夏大唐国际红寺堡风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宁夏大唐国际红寺堡100兆瓦风电项目工程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办法》等制度,用制度监督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过程管理无遗漏、无死角,为红寺堡风电项目筑起了安全、质量、造价、工期等全方位全覆盖式的精品保障。
优化设计打磨精品工程
该公司从风机选型、微观选址、风机基础、主要电气设备选型、风场道路、集电线路及升压站布置等方面优化设计,形成5项优化专题成果,在建设中逐项落实到位,较可研相比大幅节约了投资资金。
该公司经过多次现场微观选址,排除场区部分机位存在限制性因素的影响,联合设计单位对部分机位进行合理调整,对主机进一步优化及差别化选型,采用低风速加长型叶片,风电场年利用小时达到1982小时,较初设的年利用1952小时提高了30小时;通过开展专题论证,结合地勘成果,发现50个风机位地质均为中度或重度湿陷性,,原方案将不能满足承载要求,经分析研究,采用了 P&H 无张力灌注桩基础,相比桩基础节约工程造价500余万元,并缩短了施工工期;集电线路采用了杆塔组合的架空线路方式,线路长度缩短至43.1 千米,较可研阶段集电线路长度缩短3千米;对原升压站布置方案进行优化,将升压站电气设备由敞开式改为GIS,场区由坐北朝南改为坐西朝东布置,方便了电气进出线布置,减少了35千伏集电线路的转角塔布置,35千伏开关柜由原来的19面减少到11面,接地变及电阻柜节省了1套,减少场区占地面积了9375 平方米,减少地基处理和建筑费用500余万元;结合实际重新修建部分检修道路,通过改建原道路,缩短新建道路8千米,节约造价630万元;借鉴同类地区电网公司输电线路施工工艺,在满足规范、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对179基集电线路杆塔基础二次优化,除确实需要进行换填的15基基础外,取消其余全部164集电线路杆塔基础“三七灰土”换填做法,仅此一项,节约工程造价约230余万元。
精心调试保证精品无后顾之忧
![](https://img.mybjx.net/theme/default/images/common/wuquanxian.jpg)
生产人员升压站GIS传动试验
该公司组织5个风机调试并网小组,全力投入,加班加点,在保证工期的同时,严把质量关,仅用4天就完成了50台风机的动态调试及并网发电任务,各风机均一次性通过240小时试运行,试运期间平均可利用率98.71%,自动及保护投入率100%,完成全部静调试验、限负荷试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宁夏分公司把打造风电“精品工程”,作为时代赋予大唐风电人的使命,秉承“价值思维,效益导向”核心理念,践行“务实,奉献,创新,奋进”的大唐精神,深挖项目潜力,向设计要效益,向优化要工期,攻克基建道路上的一个个困难,向“精品工程”发起一次次冲锋。自投产以来,红寺堡风电项目未发生非计划停运,该项目全年利用小时高于电网平均513小时,全投资内部收益率较开工承诺高3.84%,项目工程质量优良、经济效益良好,全面实现了项目建设精品工程的目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打造风电精品工程的道路上,宁夏分公司将依靠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励精图治、迎难而上,追逐“风”的脚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激情,谱写宁夏分公司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