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由央视重磅打造的《创新中国》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聚焦中国科技创新,用故事了讲述中国创新背后的个体与群像。1月23日,《创新中国》第二集以“能源”为主题的剧集着重讲述了目前国内几大主流能源的应用方式,而水电在其中则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片中,有世界上第一例水光互补项目,同属于黄河公司的龙羊峡水电站和共和光伏园区。
好了,闲话少说,接下来大家就静静的欣赏由水光互补带来的震撼吧!
水光互补项目
黄河流经青海大草原后,迎来上游第一座梯级电站——龙羊峡水电站。
龙羊峡河道天然落差将近240米,最窄处仅有30米,是建设水电站的绝佳地形。龙羊峡水电站坝高178米,坝长1226米,被称为黄河头电站。1986年正式下闸蓄水,在黄河上拦出一座383平方千米,库容247亿立方米的人工水库。电站装备四台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可以24小时不间断发电。
康祥明:我参加工作后到龙羊电站已经20年了,20年一直从事运行工作,熬夜是已经习惯了。
龙羊峡水电站实行6小时轮值班制,每班3到4人,康祥明是值长,半夜一点半的班。龙羊峡电站需要在共和光伏夜间无法发电的情况下承担起发电任务,值长的工作是随时保持跟电网的联系,康祥明身边的这部电话必须保持24小时有人接听,在楼下运营间,两台机组正在满负荷工作,因为不需要为光伏实时调节,康祥明身边的电话一直没有响。
日出后,共和光伏园区开始了一天的发电,龙羊峡水电站也同时开始了调峰工作,接替康祥明的郭艳敏面对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同属于黄河公司的龙羊峡水电站和共和光伏园区,是世界上第一例水光互补项目,光伏作为水电的虚拟机组一同并网。
.
郭艳敏:我觉得就像是阴阳互补一样,它最终达到的是一个平衡,光伏是白天发电,我们是晚上发电,刚好就是阴阳互补的。
水和光在地球上携手创造了生命,而阴阳调和是中国最古老的智慧,中国人利用一条大河,一片戈壁,克服了光伏的局限,创新性地实现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有效协调运行。
在当下的中国,光伏正在不断地适应着各种地貌特征,在以丘陵为主的福建省,光伏沿着山势覆盖出一座梯田,现在技术融入到自然中,成为一道别有趣味的景观。
在水系发达的浙江,面积4498亩的鱼塘中,水下可以养鱼,水上可以通过光伏发电。
巡视电站是工程师李鹏福的日常工作,他负责的光伏电站位于青海省的共和县,海拔3000米以上的人戈壁上。
光伏是如今最普遍的绿色能源之一,光伏上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利用阳光里的光子运动直接产生电压,制造电力。因为光伏的架设,减少了地表水分的蒸发,戈壁上的植被正在迅速恢复,这项意外的收获,却给李鹏福带来了烦恼。
李鹏福:这些草有的时候对我们光伏板,影响发电量,而且冬季防火这方面比较严重。
除掉一片杂草不难,但清理世界山最大的光伏电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李鹏福工作的共和光伏园区,单体电站装机量达到850兆瓦,占地面积54平方公里,可以修建5160个标准操场。在正式入冬前,李鹏福每年都要组织工人割草。
李鹏福:仅仅我们割草的费用,一年将近在180万以上。
李鹏福很快意识到,当地并不缺除草的“义工”。2016年底,周边牧民率领第一批2000只藏羊,住进了光伏园区。
这些羊每300只被分为一组,分区域作业,它们可以吃掉大部分杂草,一只40公斤的成年藏羊,一天可以吃掉5公斤草料,2000只羊可以包干10平方公里。这些羊可以说是真正的“生物清洁”技术了。
李鹏福:这个园区里面对我们来说,养上一万只以上的羊应该是没有问题。
除草只是个小的麻烦,全世界光伏电站面临的真正难题,是不能够持续发电,在夜晚和阴雨天,光伏的发电几乎为零,甚至晴天的一片云彩,也会使光伏的发电量产生大的波动。
但我们的电网,需要稳定的电力输入,才能保证安全的运营。四十公里外,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站,找到了一个同样强劲的搭档,它只需几毫秒的时间,就可以补充光伏缺失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