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汉印发《武汉市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2017-2022年)》,期望通过六大工程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武汉版低碳生活生产模式。《计划》中的六大工程包括产业、能源、生活、生态、基建、示范工程六个方面。明确武汉市碳排放峰值目标,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到2022年,全市碳排放量基本达到峰值,碳排放量控制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报道 > 正文

武汉低碳计划出炉!全面禁止新建高污染项目

2018-01-04 09:15 来源:项乾 

日前,武汉印发《武汉市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2017-2022年)》,期望通过六大工程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武汉版低碳生活生产模式。

《计划》中的六大工程包括产业、能源、生活、生态、基建、示范工程六个方面。明确武汉市碳排放峰值目标,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到2022年,全市碳排放量基本达到峰值,碳排放量控制在1.73亿吨。

《计划》以天然气、电力替换煤炭消费。到2022年,武汉将建成高压管道700公里以上,各类天然气场站270座以上,建成白浒山大型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一期项目。

新能源汽车也是下一步低碳发展的重点。《计划》提出到2022年,武汉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量达到4万辆,在配套设施上建成150个以上集中式充换电站、7万根以上充电桩。

全面禁止新建高污染项目

《计划》从产业低碳工程、能源低碳工程、生活低碳工程、生态降碳工程、低碳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山体修复及山体公园建设工程六个方面(即六大工程)明确了实现达峰目标的具体措施。

《计划》提到,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提高农业低碳化水平,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全市产业结构的低碳化。全面禁止新建钢铁、水泥、平板破璃、焦化、有色金属等行业高污染项目。严禁在长江、汉江武汉段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布局重化工园区。

同时,将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在煤炭消费源头进行控制,对于新建项目原则上不批准新建燃煤锅炉;到2022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力争控制在1600万吨标准煤以内。

实现供热面积4200万平方米

未来5年,武汉将布局一批光伏发电项目,新建装机容量达到25万KW以上,建成天然气高压管道700公里以上,中压干管3200公里以上,各类天然气场站270座以上。

此外,还将推进集中供热(冷),以热电联产为主,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和工业余热为辅,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和生物质燃料锅炉为补充,到2022年,实现全市主城区和各开发区生产生活供热配套。

2022年建成7万根以上充电桩

此外,还将优化发展绿色公共交通,打造“地铁城市”。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三镇”、通达“新城”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400公里,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重达到50%以上。建设以国铁枢纽为节点、城市轨道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轮渡等为补充、慢行交通相衔接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

预计到2022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超过60%,适时增加公交专用道。到2022年,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量达到4万辆,建成150个以上集中式充换电站、7万根以上充电桩。

新建23个公园、续建7个公园

优化城市生态格局,以山脉、水系为骨干,形成“一心两轴 五环,六楔多廊,一网多点”的绿色骨架初现雏形。

到2022年,将建成百里东湖绿道,打造世界级城中湖典范。同时,完成山水十字轴绿化建设,围绕主城区长江段,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建成“纵轴”谌家矶、流通巷等地区全长15.4公里长江江滩公园,以及“横轴”汉江湾地区5公里汉江江滩公园,延伸“两江四岸”绿化岸线至三环线城市生态带。

到2022年,新增林地12万亩,确保全市公益林面积稳定在90万亩左右。新建23个公园, 续建7个公园,增加公园绿地面积810公顷。推进200个街心公园建设。实施空中花园、立交桥、人行天桥特殊空间绿化、屋顶绿化等工程。

新建20公里以上沿江江滩生态绿洲

对于一些遗留的湖泊、绿地也将进行修复工程。

到2022年,完成20个以上湖泊公园或者湖泊绿地建设,新建20公里以上沿江江滩生态绿洲。推进沉湖、上涉湖、涨渡湖、武湖、草湖等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保护恢复,建成国际重要湿地1处、省级及以上保护区3个、市级保护区2个。加快蔡甸区后官湖,江夏区安山、藏龙岛,东西湖区杜公湖等国家湿地公园以及蔡甸区索子长河、桐湖,江夏区潴洋海,黄陂区木兰花溪等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推进湿地生态功能修复,建成国家湿地公园5个、省级湿地公园4个。

一些山体、山体公园修复也纳入在内。将推进外环线以内黄陂区露甲山、蔡甸区横山、青山区叽头山等12座共3980亩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建成汤家山、锅顶山、仙女山、硃山、将军山、叽头山等山体公园。

建5个低碳示范城(园)区

低碳发展示范工程方面,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花山生态新城等为载体,以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低碳服务为主要内容,开展国家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生态链,形成可复制的样板工程。

同时,开展低碳企业、低碳机关、低碳校园、低碳医院等低碳单位试点,建立低碳单位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到2022年,在全市创建5个低碳示范城(园)区、10个低碳示范社区、100家以上低碳示范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项乾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原标题:武汉低碳计划出炉!建7万根以上充电桩 推进集中供热……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