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头不高,一头束在脑后的天然卷发,轻声细语的大型吊车司机李红岩作为西北电建三公司广西华磊机具站FZQ1650附着式起重机操作工,成百上千吨的锅炉、汽机等大件设备就是在她的纤细的手指驾驭下,吊臂优美舞动,起钩,提升,移动,归位,动作干脆利落,设备安然无恙,电厂的汽轮机、除氧器、大板梁等诸

首页 > 企业 > 正文

云端的红颜“舞者”--记西北电建三公司广西华磊工程大型吊车司机李红岩

2017-08-17 16:19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罗西京

个头不高,一头束在脑后的天然卷发,轻声细语的大型吊车司机李红岩作为西北电建三公司广西华磊机具站FZQ1650附着式起重机操作工,成百上千吨的锅炉、汽机等大件设备就是在她的纤细的手指驾驭下,吊臂优美“舞动”,起钩,提升,移动,归位,动作干脆利落,设备安然无恙,电厂的汽轮机、除氧器、大板梁等诸多“宝贝”都乖乖安了家、就了位。

我最喜欢没有风也没有雨的日子

然而,想要抵达红岩的“宝座”,1650吊车司机室,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乘坐电梯大约5分钟,之后徒步绕行空中一圈“栈道”,再徒手攀登几米悬崖般的90度直梯,还要拐道弯才能抵达平台,步入驾驶室。90米高空,初次登临者往往心跳加速,脸色惨白、腿部不住颤抖,也许这就是登天的感觉,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可谓寸步难行,更多的人会瘫软在地,遑论正常工作。红岩也是这样,从最初的惊恐万分过渡为自如行走,期间经历了一次次痛苦的心理折磨,谈起最初的窘态,红岩却是一笑而过。

上电梯时就调整好了工作状态

出了电梯要上一段陡峭的台阶

一路攀爬一鼓作气。

再向上垂直攀爬,跟拓展训练一样。

加油,快到了!

无论天气如何变幻,下阶梯一步一个脚印儿。

朝下看汽车跟玩具一样

父母又稳定收入又好的供电局上班,可李红岩却不听话,逃离了生活了十几年的故乡,来到三公司这种流动性很强的施工单位工作。也许是为了摆脱人生的另一种束缚。不知经过多少回历练,高空中的她才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攀爬直梯如履平地。只要就坐于“宝座”,精神转瞬切换到高度集中的状态,没有高超的心理素质怎能在此稳坐泰山。

每天要仔细查看机械设备状况。

李红岩笑着说:我最喜欢没有风也没有雨的日子。看着在广西华磊现场直入云天的1650吊车司机驾驶室里聚精会神工作的她,谁能想到,居然已经44岁了,现场同龄女工早已退居二线。一想到公司缺乏吊车司机,她似乎无法拒绝领导期待的眼神。

只要地面上的起重工熟悉的声音响起,再打起一个漂亮的手势,她便心领神会,娴熟地操作手柄,那些伸展的吊臂似乎与她融为一体,电厂吨位最重、价值不菲的“宝贝”就这样交付给了她,借助一个柔弱的女子的手从地面起钩、提升、移位,最终稳妥到位。玻璃窗外,广西特有的秀丽风光历历在目,她却无暇欣赏,全心全意编织着一个美好的“梦想”,那就是让这些电厂的看家“宝贝”一个个都安全、优质、高效就位。

那一年与死神擦肩而过

平时见了人也只是笑笑,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语。1993年刚参加工作的她,其实是个带着面罩、手持焊把连通钢铁的焊工。衣服上布满焊花击穿的大小不一的洞洞,那闪闪的弧光陪伴着她,耀亮了平凡而美丽的青春岁月。记得2005年的一天,领导告诉她,三公司大吊车司机最为紧缺,让她撂下焊枪转岗时,她内心是极为抵触的,这个危险的岗位意味着不能发生任何失误,一旦疏忽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件。然而,红岩身上的品质——认真、细致、踏实,还有那股永远不愿服输的劲头让领导青睐有加。于是,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李红岩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龙门吊、门座吊、塔吊都是她最为亲密的“伙伴”,在夜与昼的交替中,勇敢迎接来自风霜雨雪的严峻挑战。

时时刻刻高度紧张,确保每一步操作准确无误。

工程高峰期争分夺秒,24小时倒班,吊车连轴转,3人倒班干,最忙的时候没空下车就餐,更不敢喝水,一忙就到了夜里12点。整箱康师傅方便面就成了必备品,顿顿吃、天天吃、月月吃,哪怕吃了差点呕吐还要硬着头皮咽下去。常年程序化的动作,职业病找上了门,胃口不好,膝盖、肩膀、颈椎疼痛,磨出老茧的手腕、手指都有些变形。然而,为了让领导放心、业主满意,哪怕再苦再累都要坚持下去。记得那年在广西热火朝天的百色百矿现场施工时,她居然半年都没回家,进入癫狂的工作状态。和地面的起重工配合总是十分默契,工作起来不急不躁,和善解人意、技术高超的李红岩成为搭档,总是让人又安心又舒坦。

设备吊装安全高效。

工期这么紧张,漫长的雨季真让人头疼。根据几十年积累的丰富经验,红岩配合起重工的指令迅速做出判断,不敢有丝毫差池。正是她,用自己真诚的话语、精湛的操作技能、优质的服务态度和宽广的胸怀给施工一线提供最满意的吊装服务,完美兑现了机械专业公司“每次操作都安全,每次服务都优质”的铮铮诺言。

尤其是雨雪天气,风大的时候,要随时监测风速仪,和地面的起重工及时沟通,并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迅速判断是否出现异常情况。作为特殊岗位人员,她认真倾听技术交底的每一个细节,每次都提前做好功课,对吊装的设备、重量和位置了然于胸。冬季的李红岩必须全副武装,驾驶室里小太阳、电暖气全用上,还是冷得要命,她说自己跟伊拉克人一样,只露出两个眼睛,捂得严严实实。大冬天吊大件,干完一天活,不知不觉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再从车上下来时,腿打不了弯,路都走不动了。

每个行业、每个岗位都有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2008年汶川大地震,红岩就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为痛苦的抉择。在那个性命攸关的瞬间,她正在陕西渭河电厂90米高空的1650吊车上吊装汽机房,高空中的吊臂和车体晃动之剧烈令人晕眩想吐,地面大部分人撒腿四处奔逃,怎么办?这一时刻,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她毅然选择了为公家的设备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让路。在晃动的司机驾驶室里,她做出了一生中最为完美的落钩动作,直到设备安全着陆,才起身一步一步从90米的梯子上爬下来,这10几分钟对于李红岩来说,无疑是惊心动魄的漫长,至今回想来起仍心惊肉跳。这一壮举感动了在场的须眉男儿,从上到下都不由得钦佩她的过人的胆识和精湛的技艺。

每一次离别都是锥心的煎熬

作为电建人,她无疑是光彩夺目的;作为一个母亲、女儿,她只能给人生的成绩单上打个不及格。思念如同藤蔓般不断生长,缠绕在她和亲人的心灵深处。说到女儿,她便垂下眼帘,不一会儿眼睛就红了。女儿才一岁刚断了奶,她就因为工作的原因离开了。小时候,女儿想妈妈想得难受,总是说:妈妈,你别上班了!陪我!而每次离开时,都不忍对女儿当面说出来,理由总是一样的笨拙:“妈妈要买东西去了。”“18岁的女儿上了大学,长大了就说妈妈不需要你陪我了。每次给女儿买东西,她也不要,还说你把钱给我,我自己买。”红岩有些无奈的说。的确,在女儿最需要的时候,却不能陪伴她长大,在母亲已有70岁高龄时,却不能在老人身边尽孝,这些都是红岩终生的遗憾。

心里珍藏着一个乌托邦

这不,一晃二十四年过去了,算下来她跑过的工程还真不少。无论是南国的广州恒运、广西的百色、华磊,还是中原的河南驻马店,陕西的蒲城、渭河、宝鸡、新元,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都流下了她的闪亮的足迹。

工余爱好读书,喜欢听音乐、玩微信、拍美图……

这么多年,她心底里喜欢工地的那种氛围,和现场的兄弟姐妹们在一起无拘无束无话不谈。今年三八节那天,机具站为了让女工过好节日,买了纪念品,还让女工参加项目部组织的娱乐活动,工地主任主动接替女工的岗位。不管谁有病了,领导都会看望。感冒了,同事之间会互相问候。

偶有闲暇,红岩便手不释卷,躺在宿舍的床上,翻阅《读者》里的精美散文。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许地山先生的著作亦是她的最爱。这个时候,她似乎忘记了高空的紧张忙碌,生活中的悲欢离合,进入民国时期作家的心灵世界。《危巢坠简》、《空山灵雨》、《落花生》等著述就这样走进她的视野,丰盈了一个工地女工的精神世界,那里珍藏着她精神的乌托邦。

对新人进行手把手的业务指导

从来不怨天尤人,在生活中事事为他人着想,在细节上处处关心别人,这是同事对李红岩的评价。现场三班倒,夜班最为难熬,也最危险,她总是把夜班留给自己,从未因此而多要报酬。新人到岗,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并示范操作流程、工作要领以及应急的处理办法,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的操作经验、心得体会传授给大家。

这些年,巾帼英雄、先进个人等荣誉证拿了不少,每一次评先进,为了激励年轻人上进,她又一次次把名额让了出去……

(西北电建三公司 文/罗西京 图/杨高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