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约束的日益加剧,如何有效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成为摆在能源消费大省之一的山东面前的一道必解题。近日,山东省发布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规划》),为该省未来能源发展定下了主基调。

首页 > 风电 > 风电产业 > 市场 > 正文

2020年山东风电装机将达1400万

2017-06-01 14:12 来源:国家能源报道 作者: 张栋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约束的日益加剧,如何有效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成为摆在能源消费大省之一的山东面前的一道必解题。

近日,山东省发布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6~2030)》(以下简称《规划》),为该省未来能源发展定下了主基调。 根据《规划》,该省将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力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具体到风电未来发展上,该省将计划打造陆上、海上“双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东部风电大省。力争到2020年,全省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400万千瓦。

今年风电开发项目多达57个

“十二五”以来,在《可再生能源法》及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下,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显著。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该省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837万千瓦,累计达到1115.1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达到11.5%,比“十一五”末提高7.1个百分点。

具体到风电发展来说,自1986年我国第一个风电场在威海荣成建立以来,风电已经成为该省发展最快的新兴可再生能源。

根据国家能源局早前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山东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871万千瓦,上网电量达到40亿千瓦时,居于国内前列。

风电发展速度之快,与其具备的良好发展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料显示,山东沿海陆域、内陆地区和海上风能资源均十分丰富。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初步测算,全省风能资源可开发规模超过3000万千瓦,具备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同时,该省受台风和热带气旋影响较小,地质构造稳定,风电开发建设条件优良,适宜风电规模化发展。 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之滨、莱州湾畔的昌邑,陆地及海上交通便利,电网发达,周围配套设施完善,为渤海湾风力资源最丰富区域之一,风电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正是由于得天独厚的风资源优势,目前包括华电、大唐和三峡集团在内的一批优秀能源集团纷纷进驻该地。

去年,山东省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落地昌邑。据悉,该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开工建设,由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180亿元,开发建设100万千瓦海上风电、12万千瓦陆上风电等新能源项目。目前,该项目海上测风塔已经正式测风,这也标志着山东海上风电建设序幕正式拉开。

在风电发展驶入快车道的同时,山东还致力于推进风电配套产业发展,通过招商引项目、出台综合扶持政策、筑巢引凤,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目前,江苏海装、江苏明阳等一批行业领先的装备企业,先后落户山东各地市,并建成投产。

记者了解到,蓬莱市就围绕海上风电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等产业,规划了风电 产业聚集区,洽谈引进了海上风电检测研发中心和相关风电装备产业园项目。

由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中国电科院、鲁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总投资海上风电研发检测中心也落户于此。据悉,该项目已经被列入今年山东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包含海上风电研发中心和国家海上风电重点实验室等项目,未来建成后将对推动我国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产生积极作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山东省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山东省2017年度风电开发建设方案》,方案涉及57个项目共369.96万千瓦(其中备选项目5个20万千瓦)。可以预见,随着新一批风电项目陆续上马,山东风电将继续御风猛进。

拟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山东风电装机将达到1400万千瓦,为了更好地完成上述目标,该省未来将坚持统筹规划、陆海并举,统筹风能资源分布、电力输送和市场消纳,加强风电布局与主体功能区划、产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的衔接协调,积极打造陆上、海上 “双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东部风电大省。

具体到陆上风电未来发展来说,该省将加强陆地风能资源管理,围绕山东半岛东部、北部沿海陆域风电带以及鲁中、鲁西南内陆山区风电带,以烟台、青岛、潍坊、东营、滨州等市沿海陆域和淄博、泰安、济宁、临沂、枣庄等市山区为重点,以德州、菏泽等平原地区低风速风电发展为补充,积极建设陆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与分散式、小型风电开发建设并举,探索风电与其他分布式能源融合发展。

海上风电发展方面,将围绕山东半岛东部、北部沿海及海上风电带,加强海上风电开发与海洋功能区划、海岸线开发利用规划、重点海域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沿岸经济建设、产业布局等统筹协调,以鲁北、莱州湾、渤中、长岛、半岛 北、半岛南6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为重点,积极推进潮间带及近海风电项目建设,打造海上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不仅如此,为了发挥该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既有技术和产业优势,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山东计划以先进核电、风电等10个方向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技创新重点领域,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专项、能源自主创新和科技装备项目以及各级科技创新类项目为支撑,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与此同时,该省还明确将支持和鼓励省内企业和研究机构重点加强核电设备制造、低成本风机、大功率风机、海上风电机组、中高温高效太阳能集热、高效率光伏组件、光伏系统集成、高效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潮流能发电、能源互联网等技术攻关,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预计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从业人数可达50~60万人;到2030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从业人数超过100万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