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在一带一路战略及海外远距离输电需求下,有望借鉴高铁、核电模式,成为下一张国家名片。行业维持增持通过对国家名片高铁与核电的研究,我们认为我国特高压输变电设备与之类似,我国电网寡头垄断的高效率、强大的EPC能力、整体规划效应是走出去的充分条件,国内市场瓶颈与海外较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评论 > 正文

深度分析!一带一路国家名片特高压、核电与高铁

2017-05-19 10:12 来源:电新深度观察 

中国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在“一带一路”战略及海外远距离输电需求下,有望借鉴高铁、核电模式,成为下一张国家名片。

行业维持增持

通过对国家名片高铁与核电的研究,我们认为我国特高压输变电设备与之类似,我国电网寡头垄断的高效率、强大的EPC能力、整体规划效应是走出去的充分条件,国内市场瓶颈与海外较大市场空间成为走出去的必要条件,推荐输变电设备“一带一路”标的特变电工、中国西电、平高电气、许继电气。

“垄断属性+EPC能力突出+整体规划效应”使中国高铁有能力打开国际市场

①中国铁路总公司自上而下的统领规划强化了中国铁路的垄断属性;②铁路设计院的设计能力、中车车辆等设备的供给能力以及中铁铁建的施工能力形成较强高铁建设EPC能力;③我国高铁及铁路建设的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整体规划效应显著;④我国铁路8000亿元市场空间天花板瓶颈凸显,行业增速放缓,同时带路沿线国家刚性需求为高铁提供增量,世界铁路设备万亿元空间容量较大。

我国核电设备从无到有成为走出的国家名片

①中广核、中核、国电投平分中国核电运营市场,寡头垄断提升了我国核电建设运营效率;②从核电设计院到核岛设备产业链再到核电站建设的EPC能力凸显;③在我国行业核电装机空间瓶颈凸显、增速趋缓、装备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向带路沿线核电建设落后的国家走出去成为必然选择。

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有望复制高铁核电模式成为国家名片

①我国电网寡头垄断属性驱使我国电网世界领先,国家电网公司位列世界500强第二位;②我国电网EPC强大能力凸显,多项特高压线路均为世界首创,晋东南-南阳-荆门是我国第一条特高压输电线路,也是世界上目前运行电压最高、技术水平最为先进的交流输变电工程;③装备制造方面,特变/西电/保变/山东电力为主的变压器制造能力世界领先,许继/南瑞为主的控保系统实现自主研发、进口替代,西电/平高为主的开关GIS等成套装备制造能力成为国际一线;④我国特高压历经“十二五三横三纵一环”规划、大气污染防治“四交五直”规划以及“十三五五交八直”规划,整体规划效应及效率凸显。⑤我国电网投资市场空间约5000亿元,近年国家电网投资额增速放缓明显,输变电设备走出去成为必然,海外带路沿线及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均有远距离输变电需求,海外市场有望打开我国输变电设备成长空间。

风险提示。

“一带一路”市场开拓低于预期风险,海外工程项目回款风险。

1.中国高铁建设经验打开国际市场

1.1.充分性:中国高铁建设经验

1.1.1.垄断属性

中国铁路总公司“集中力量干大事”。2013年3月14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挂牌,承担了铁道部的企业职责。中国铁路总公司机关设置21个内设机构,下设18个铁路局(公司)、3个专业运输公司等企业,铁总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实施铁路行业发展战略,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负责铁路建设等。铁总的自上而下集中统领规划强化了中国铁路的垄断属性。

我国高铁最重要的“车辆设备”制造端集中度高。为了避免南北车海外恶性竞争,让中国高铁更有利走出去,中国南车、北车于2014年12月30日进行合并重组。重组后,中国中车世界车辆设备市场份额占30%,领先庞巴迪,世界份额占比第一。根据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发布的招中标信息统计,中车控股公司四方股份、长客股份、中车唐山高铁车辆设备市场份额合计占中国市场的97%。

1.1.2.EPC能力

中国铁路设计院设计能力领先大多数国家。中国目前共有12家铁路设计院,其中,有7家为综合性设计院,5家为专业性设计院。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中国铁路设计院能在6-12个月内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而在其他国家重大铁路建设项目要花上2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可行性研究任务,中国铁路设计院的设计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铁路总公司采购效率高,中车设备供给能力强。我国铁路总公司车辆设备从招标到中标时间在一个月左右,整个合同招标签订的过程不到三个月就能完成。据世界银行报告,国际上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采购时间一般在12-18个月。中国高铁车辆设备主要依靠中国中车供给,中车控股公司长客股份具备年产1500辆动车组、2000辆城市轨道车辆、500辆普通铁路客车的能力。据中国中车2016年度年报,铁路装备业务营收1069亿元,占总收入的46.54%,各类车辆销售均超千辆,车辆设备供给能力强。

中国中铁、中国铁建铁路建设能力较强。据世界银行,中国高铁项目从政府批准到竣工大约需要5-6年时间,在国际上,这个过程需要7-15年时间。中国铁路建设主要由中国中铁、中国铁建施工,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各控制15至20家专业铁路建设子公司,子公司间彼此存在竞争关系。2016年中国中铁、中国铁建新签订单额均超过万亿元,增速逼近30%,年末在手订单额近2万亿元,增速近10%。

1.1.3.整体规划效应

中国铁路整体计划效应显著。中国高铁的建设和运营经验丰富,目前,我国铁路在运营里程12.4万公里,其中高铁在运里程超过2.2万公里,处于世界第一。根据《铁路“十一五”规划》、《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左右,铁路建设规划均完成规划目标。中国铁路计划效应显著,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20年我国高速铁路将达到3万公里。

1.2.必要性:国内市场空间瓶颈

1.2.1.国内:市场空间天花板

国内铁路市场空间8000亿元天花板。据《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三五”期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3.5至3.8万亿元,年均投资规模在7000-7600亿元,2016年铁路投资额完成8015亿元,2017年预计投资8000亿元,均超过“十三五”年均投资规模,国内市场空间趋于饱和。

高铁国内增速放缓明显。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后,高铁建设大面积停工,产能累积,投运里程及装机容量增长停滞。重启高铁建设计划后,部分累积产能得到消化,2014年高铁投运里程增速超过了200%。2014年后,高铁国内行业增长下降,产能开始出现过剩。

南北车国内市场见顶,新增订单额增速下滑。2011-2014年南北车订单总额平分秋色,订单总额占铁路总投资额的份额从18.5%快速增长至46%,2013-2015年南北车订单总额在2700亿左右,增速呈下滑趋势,2015年南北车合并后,增速降至-7%,国内市场份额见顶,过剩产能在高层借助“一带一路”推动下,通过“走出去”出清,并成为国家名片。

1.2.2.国外:高铁成长空间打开

带路沿线国家刚性需求为高铁提供市场空间。据《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2.1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2016年底高速铁路投运里程超过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据国家铁路局,目前世界上已有16个国家和地区建成运营高速铁路,中国高铁运营里程数占世界总里程数60%以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土耳其外,其余均未开通高铁,比如非洲土地面积大,人口众多,对高铁的需求弹性大,高铁“走出去”战略迎合了带路沿线国家的刚性需求。

世界铁路设备行业空间超万亿元。根据德国SCIVerkehr铁路工业信息咨询公司统计,2008年全球铁路市场空间为1265亿欧元,2015年达1542亿欧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左右。

高铁项目出口价值较大。中国高铁项目出海较早,2006年中标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这是中国高铁出海的第一个项目,对推动高铁走出去有重要的意义。出海的高铁项目合同金额平均在10亿美元以上,高铁走出去价值较大。

2.中国核电“走出去”成为国家名片

2.1.充分性:中国核电建设经验

2.1.1.中国核电运营三分天下

中广核、中核、国电投平分中国核电运营市场。据IAEA数据,2015年底中国核电在运机组数量进入世界前五,在建机组24台,位居世界第一。据公司官网,截止2017年2月底,中广核在运机组共19台,在建机组9台,装机容量分别为2038万千瓦和1136万千瓦。截止2016年底,中核控股在运机组共14台,装机容量1151.2万千瓦,控股在建机组11台,装机容量1211.6万千瓦。国电投2016年底核电装机容量447.52万千瓦。中广核、中核、国电投是我国三大核电开发建设运营商。

2.1.2.核电站EPC能力凸显

核电设计院助力中国核电跨入第三代核电建设前列。中国核电设计院承担着中国核电工程的设计任务。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承担了我国20台机组的核电工程设计任务,设计范围从反应堆及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相关仪控系统扩展到核蒸汽供应系统(NSSS)。近年,国家核电自主开发的CAP1400,国产化率超过80%,中核和中广核联合开发的“华龙一号”,国产化率已达86.42%,中国核电技术已跨入世界核电技术的前列。

中国核电设备产业链完备。我国在建或拟建的核电厂主要为采用在设计上做了较大的改进的压水堆技术。核电压水堆由核岛(一回路)与常规岛(二回路)构成,国内核电设备产业链较为成熟,上电、东方 电气、哈尔滨电气为国内主要的核电主设备制造商。

中国核建是全球核电建设的主要力量。据中国核建2016年半年报披露,截止2016年6月底,全球在建核电机组数量为63台,中国核建承担了其中27台核电机组的建设,占全球核电建设的43%左右,是全球核电建设的主要力量。

2.1.3.核电装机目标清晰

核电跨越式发展依赖于国家强有力的规划。2007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文件确定了我国核电发展的目标,并合理安排核电项目的建设。据《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GW,较2016年底33.6GW还有70%以上的空间,CAGR将达到14.6%。

2.2.必要性:行业增速下行+产能过剩

2.2.1.国内:核电增速下行、产能过剩

国内装机增速下行倒逼核电走出去。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后,核电建设大面积停工,产能累积,装机容量增长停滞。重启核电建设计划后,部分累积产能得到消化,2014年核电装机增速达到峰值。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开拓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国际市场,整合行业资源,实现全产业链“走出去”。中国核电处于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第一大阵营。据《新华社》报道,“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建福清5、6号两台机组,其设备费用合计约168亿元,直接拉动经济总量达380亿元,将有5400多家制造企业参与其中而获益。如果从核电站60年全寿期的燃料、备件、技术服务等测算,将带动超过1200亿元的产值。

国内核电设备产能过剩。上电、东电作为核岛、常规岛主设备的生产商,近年营收呈现出低增长趋势,营收增速降为负数。据人民日报,我国核电年产能达到10~20套,但国内核电建设每年只能消化5~6套,产能严重过剩,核电需加快“走出去”步伐。

2.2.2.国外:带路沿线核电建设潜力巨大

带路沿线国家核电建设落后。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数据,目前在运核电机组超过10组的国家共11个,大部分均为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在运核电机组接近100组,占世界在运机组的近1/4。东亚地区仅中国、日本、韩国拥有核电机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核电基本均未开始建设。

带路沿线核电市场近万亿。据中核集团,“一带一路”及其周边有60多个国家已经和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到2030年新建机组将达到200多台。如果我国能够获得“一带一路”沿线20%的市场份额,即约30台海外市场机组。单台机组投资约300亿元,30台机组将直接产生近1万亿产值。

华龙一号海外核电市场仍有较大需求。巴基斯坦作为中国三代核电技术“走出去”的第一站,标志着中国高端装备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明显。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曾这样形容:“出口一个核电站,相当于出口100万辆桑塔纳轿车。”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未来10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70台10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建设,海外核电市场空间将达万亿元。

3.“特高压”与国家名片高铁、核电类似

3.1.充分性:国家电网位列世界500强第二

3.1.1.我国电网寡头垄断属性

国网、南网垄断我国输变电建设及运营。据公司官网,截止2016年底,国家电网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93.8万千米,110KV及以上变电容量36.12亿千伏安,分别占我国输电线路长度的76%,占我国变电容量总量的66%。中国南方电网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21万千米,占输电线路总长度17%,110KV及以上变电容量8.9亿千伏安,占变电容量总量的16%。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5.92万亿千瓦时,国家电网公司披露2016年售电量3.61万亿千瓦时,中国南方电网披露2016年售电量8297亿千瓦时,国网、南网售电量合计占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的74.9%。

特高压强化国网、南网垄断地位。国网、南网建设特高压从技术上形成了壁垒,目前,中国已投运的特高压线路共13条,其中国家电网已投运的特高压线路超过10条,南网投运2条。通过特高压建设将使中国电网连成“一张网”,国家电网将形成全国性的绝对垄断。

国网营收领先世界各国电网公司。据《财富》杂志,2016年度世界500强,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以3296亿美元营收排名第二,领先世界各国电网,是唯一一个营收超过千亿美元的电网公司。

3.1.2.电网建设EPC能力突出

六大电力设计院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电力设计院在国家电力建设中承担了电源建设、电网建设及配电建设的设计、咨询、总承包及技术服务等作用。华东电力设计院参与了世界上首个1000千伏GIL管廊工程以及±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六大电力设计院为我国电网建设提供了一流的设计技术。

国网产业链向上游延伸,统一输变电设备生产、供销。国网2009年成功将电力设备巨头许继电气、平高电气收购,国网旗下南瑞集团、许继集团、平高电气以及山东电工电气主要为国网提供输变电设备,国网物资有限公司为国网招中标代理平台。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17年度总部采购计划预安排,国网的发布公告时间与拟定开标时间在一个月左右,设备采购效率较高。

国家电网公司是推动电网建设的主要力量。智能电网建设于2010年、2011年相继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智能电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据国家电网报,中国电网企业积极与国际相关政府、企业、研究结构合作,开展智能电网的技术交流合作,在吸取国际上技术和建设经验同时,也将中国的技术先进成果和成功经验进行分享。

3.1.3.特高压整体规划及全球能源互联

我国特高压历经“十二五三横三纵一环”规划、大气污染防治“四交五直”规划以及“十三五五交八直”规划。据《国家电网报》,舒印彪强调在电网发展方面建议尽快核准“西纵”、“中纵”工程,将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主网架建设重点工程纳入“十三五”电力规划;上半年核准陕北—湖北和四川外送第4回特高压直流,尽早明确白鹤滩水电、金沙江上游、青海清洁能源外送方案。我国较为清晰的阶段性电网规划凸显整体规划效应与效率。

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及全球能源互联规划离不开特高压。在2009年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正式发布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研究报告。据国家电网,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分三个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战略构想,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将以“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划分为洲内互联、跨洲互联和全球互联三个发展阶段。至2050年,全球清洁能源发电量达到66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球总发电量的90%。

3.2.必要性:带路沿线国家输变电需求旺盛

3.2.1.国内:特高压增速瓶颈

我国电网投资市场空间在5000亿元左右。国家电网投资额从2008年2500亿元增长至2016年近5000亿元,8年时间投资额增长一倍,年均复合增速达到9%,近年国家电网投资额保持在4500亿元以上,投资额增速逐年下降,市场空间保持在5000亿元左右。

特高压投资额增速瓶颈凸显。特高压累计投资额在2012年之前年均复合增速在20%左右,2014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2015年增速超过50%,增速见顶,2016年特高压累计投资额增速同比下降超过20个百分点。特高压累计投资额增速与高铁、核电行业增速相似。

2015年是特高压开工大年。核电停工后,行业欠账较大,2015年重启开工机组达到6条,增速为100%,2016年核电开工机组下降至2条,增速降至-67%。特高压从2013年开工1条到2015年开工6条,迎来特高压建设大年,开工路线增速却触顶反弹,2015-2016年年均下降幅度超过100%。

特高压设备龙头订单增速下降,国内瓶颈难突破。2010-2015年特变电工历年新增订单额在200亿元上下波动,中国西电新增订单额在160亿附近徘徊,2012年新增订单额均达到最高。总的来看,特高压设备龙头历年订单额基本保持稳定,2015年增速降至5%以下,国内订单额天花板难以突破。

3.2.2.国外:远距离输电需求

美国西部太阳能资源丰富,输电线路集中在东部。美国幅员面积辽阔,从西部到东部距离超过4000公里,太阳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用电高峰集中在东部地区,远距离输电为特高压提供空间。

大停电事故后,美国将电网分为稳定的区域小电网,现有电网以区域超高压高压线路为主。①美国现有输变电线路以超高压为主:美国电力公司(AEP)是美国最大的电力公司之一,其服务区覆盖从德克萨斯州至弗吉尼亚州的11个州,为五百万用户提供了大约36000MWH电力。AEP的输电主干线是一条超过3000公里的765kV线路(1条765kV线路输送的电力相当于5条345kV线路输送的电力,或30条138kV电线输送的电力)。②美国曾尝试特高压建设:1974年,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开始建设1000~1500千伏三相试验特高压线路并投入运行。③2003年美加大停电事故经验是任一处故障都影响整个交流同步网,同步网愈大,线路愈长,电压崩溃和稳定破坏愈严重,更易连锁反应造成整个电网大停电。④美国将各大电网分为区域小电网:美国能源部对美国的电网规划是,建立由东岸到西岸、北到加拿大、南到墨西哥的跨越全国的主要采用超导体技术和直流输电骨干网架,特别是对东、西各个特大网区,采用直流隔离变成更多的“分区”,缩小每区的范围。

美国区域性电网问题将通过建立全国性电网解决。美国电力系统在过去100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互相隔离的区域性电网,设备老旧,技术陈旧。从最高层面来说,美国本土的电力系统由三个独立的同步电网组成:东部联网、西部联网和得克萨斯州电力可靠性委员会(ERCOT),它们之间仅靠几条小容量的直流线路相连,分别占美国电力销售量的73%、19%和8%。2003年,美国能源部输配电办公室提出“美国电网2030”计划,该计划指出:建设国家电力主干网,通过高容量的输电通道将东西海岸及加拿大墨西哥连在一起,在全国范围内平衡供需。美国电力设备更换及高容量输电通道的建设将带动输变电设备的需求。

欧洲可再生能源分布不均,远距离输电将实现能源传输。欧洲各国能源分布不同,形成资源互补。英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风力、波浪和潮汐资源,太阳能主要集中在欧洲南部,欧洲北部水电较发达。2010年,欧洲北海沿岸9个国家共同发布欧洲超级电网计划,将海上风电、北部的抽水蓄能电站、南部的太阳能电站与欧洲的负荷中心(如英国、德国、法国等)连接起来。

俄罗斯能源远距离输送需求为特高压提供空间。俄罗斯幅员辽阔,东西跨域近万公里,从地理上可划分为三个区域:欧洲区、西伯利亚区、远东区。俄罗斯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负荷中心在西部东欧地区,能源资源逆向分布特点显著,远距离送电、大范围配置资源是俄罗斯破解困境的必然之选。俄罗斯是世界首个建成特高压线路并运行的国家,现已建成4条特高压线路。

俄罗斯电网设备老化,亟待改造升级。俄罗斯电力设施老化状况严重,一半以上的发电设备运行超过30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平均达7100小时,输电网中约60%-80%的输电线路处于严重老化状态。根据《俄罗斯2020年前电力现代化纲要方案》规划,到2020年电网投资的总规模将达到6645亿元。其中新建电网工程为3842亿元,现有电网的改造和技术升级为2803亿元。

3.2.3.国外:国家电网打开海外市场

国网海外布局,境外资产超400亿美元,CAGR接近60%。国家电网自2007年中标菲律宾国家输电网项目后,开始布局海外市场,2014年底,国网境外资产总额为298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了近18倍,年投资回报率在12%以上。截止2016年底,国家电网境外投资总额超过100亿美元,境外资产总额达到403.8亿美元,约占国网资产总额的9%,CAGR为58.9%,增速超过国内,目前国网境外投资项目全部实现盈利。

国网借助特高压抢占海外市场。巴西美丽山水电特高压送出二期工程是我国特高压技术、装备和工程总承包整体走出国门的首个工程。《“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要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国网海外布局延伸至新兴经济体、发达国家。国家电网先后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香港、意大利等11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投资、运营骨干能源网公司,业务布局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经济体、发达国家的延伸。

4.投资建议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输变电总包工程带动下的电气设备出口有望加速。通过对国家名片高铁与核电的研究,我们认为我国特高压输变电设备与之类似,我国电网寡头垄断的高效率、强大的EPC能力、整体规划效应是走出去的充分条件,国内市场瓶颈与海外较大市场空间成为走出去的必要条件。

4.1.特变电工

特高压变压器份额稳定。特变电工变压器产能位居世界第一。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中标了一大批特高压交直流项目,2016年电网集中招标中标率排名行业第一,输变电产业国内市场签订订单金额约223亿元。在中国特高压交流工程领域,特变电工承担了30%的主设备供货任务;在中国特高压直流工程领域,特变电工承担了29%的主设备供货任务。

特变电工深耕海外市场,海外业务发展行业领先。特变电工海外业务发展迅速,行业内领先。近年围绕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公司加快“走出去”步伐,国际市场签约取得新突破,截至2016年末,公司国际成套系统集成业务正在执行尚未确认收入及待履行项目的合同金额超过50亿美元。

4.2.中国西电

西电开关、变压器产品销售量增幅较大。中国西电目前是国内最具规模、成套能力最强的高压、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配电设备和其他电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基地。据公司年报,2016年开关类产品生产量比上年增加5.19%,销售量比上年增加15.23%;变压器产品销售量13895万千伏安,销售量比上年增加17.91%,西电主要产品销售量增幅较大。

西电开拓“一带一路”特高压市场。2016年6月,中国西电中标印度国家电网公司8个断路器间隔800kVGIS和12个断路器间隔420kVGIS项目订单,是中国西电在海外市场的第一个800kVGIS项目,该订单奠定了西电高电压等级开关设备进入海外市场的基础。2016年10月,西电集团所属西电西变收到巴西美丽山水电±800kV特高压直流送出二期项目整个变压器包的中标通知,该标包括14台高端换流变压器和14台低端换流变压器。特高压及海外总包将成为电力设备“走出去”的新亮点。

4.3.平高电气

一带一路落地加速,国际工程业务有望培育为新的利润增长点。①2015年公司完成对集团资产上海天灵77.50%、平高威海100%、平高通用100%及国际工程100%股权收购(2016年并表),标的2016年业绩承诺2.1亿元,实际完成净利润2.3亿元;②国际工程2016年实现营收9.36亿元,净利润0.67亿元,在手订单超过60亿元,随着公司巩固波兰、印度等优势市场,开拓一带一路新市场,国际工程有望培育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4.4.许继电气

一带一路特高压有望接力国内特高压贡献增量市场。公司先后承担了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糯扎渡-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灵州-绍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三峡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淮南-南京-上海、锡盟-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等。2016年公司签订重大合同较多,合同金额共计40.27亿元,其中正在履行中的合同38.09亿元,未来有望承接一带一路特高压项目,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国君电力设备新能源团队

王浩(首席分析师)

徐云飞(首席分析师)

史鑫(分析师)

庞钧文(分析师)

邱子良(分析师)

胥本涛(分析师)

原标题:【行业深度】一带一路国家名片高铁、核电与特高压【国君电新 王浩/徐云飞 团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