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5米作为技术开发指标来测算,湖南具可开发的风电资源达2800万千瓦,目前开发了1/10,湖南低风速仍大有可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中国企业家年会湖南风电产业高峰论坛上说道。
文 朱泉生/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注:本文为北极星风力发电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一语道破风电企业纷纷涌入湖南的缘由。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
2007年,湖南首台兆瓦级风电机组由株洲所在湖南省郴州江华安装。湖南风电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湖南是典型的低风速区域,拥有如此大市场空间,自然引得风电企业闻风而动。然而湖南风电的魅力远不止如此。
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刘年来在会上表示,湖南省将按照“科学规划、有序开发、严格环评、规范管理”的指导思想,在确保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按照国家要求合理有序开发风电项目;鼓励开发企业、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风电开发和生产中灵活运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充分发挥和利用湖南风力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风电开发,带动湖南风电产业链发展,鼓励风电开发企业优先委托省内咨询设计单位、优先使用省内风电装备和配套设备。

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刘年来
湖南省产业集群效应。以中车风电、湘电风能、三一重能为代表的风电整机厂商,以中南勘测设计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为代表的风电咨询设计机构,以湖南火电、湖南建工为代表的风电施工企业,以华电、华能等五大发电集团为代表的投资商,以株洲电机、时代新材为代表的风电零部件企业都集聚湖南,形成良好的产业集群效应。
风电技术研发不断突破。中车株洲所把轨道交通方面积累的成熟研发经验移植到风电机组产品中,在高海拔和低风速市场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是行业标准《高海拔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导则》《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导则》的唯一整机商参编单位;湘电风能具有领先的5MW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在直驱型永磁风电组领域具有先进水平;三一重能利用长叶技术、超高塔筒技术和叶片防、除冰技术等,提出低风速大叶片智能控制解决方案,为山地风电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株洲时代新材是我国南方最大的风电叶片研发生产企业,在叶片设计、成型工艺、工艺装备,以及材料技术研发等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两大设计院在南方陆上超低速山地风电项目规划设计、总承包及建设运营等方面建树颇多;中南大学、湘南大学等先后承担了一批风电产学研项目,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已运用于风电设备,并有风电场升压站“T”字形结构、无功自动补偿风电互补发电系统、塔筒基础加固装置等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
湖南风电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风电企业将怎么看待湖南风电发展呢?北极星风力发电网采访了风电产业链上的重要企业代表。
神华新能源华中区域筹建处主任龙云汉表示,神华十分看好中南部低风速风电市场,未来3年将和拥有地域优势和技术优势的中车株洲所携手开发30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
中南院新能源院院长刘小松表示,湖南风电以山地为主,这对风电场及整机设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长叶片、大功率、高塔筒是提升低风速风场发电量相对简单的途径,更重要的是提升风机自学习能力、优化风机智能控制系统。

中车株洲所副总经理范宝林
中车株洲所副总经理范宝林表示,根据中车的十三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风电整机年销售收入要突破100亿元。随着中车株洲所新机组的发布,将实现低风速风电场的有效开发,目前开发的最低风速为5m/s,很快4.8m/s的风速也将进入可开发的领域。同时,中车株洲所正在全力打造智能风场、智能风机和智能运维,为开发商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
三湘有鹿,天下共逐之。“十三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完善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能资源规模化开发,规划新增装机4200万千瓦以上,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湖南省所开发的风能资源达到2000万千瓦,而目前投产的风电225万千瓦,尚有88.75%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随着风电技术创新的深入,经济开发储量的增加,湖南山地风电场的开发建设必将一片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