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涨价、雾霾……当这些热点问题都指向煤电时,煤电过剩就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今年两会的热议话题!
3月6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在“两会”发布会上表示,要像钢铁煤炭行业一样,把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下去。并且,中国目前整个电力装机已达到16亿千瓦,从目前发展水平上看相对产能富余,特别是小煤电会带来污染,这就成为了去产能的新领域。
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今年要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同时,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
按照规划,2020年煤电装机规模要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2016年,煤炭去产能超过2.5亿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7年将会进一步增加煤电产能的削减目标。如何淘汰煤电产能?煤电企业的利益如何兼顾到?过剩问题如何才能治标又治本?
华夏能源网特别选取、编辑了国家能源局长努尔˙白克力、前工信部长李毅中、大唐集团董事长陈进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出的观点和意见,汇集成大佬话两会(“大”话两会),内容很有含金量,诸位不容错过!
国家能源局长:今年淘汰、停建、缓建煤电5000万千瓦以上
去产能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头戏。要继续淘汰一批落后煤矿,依法依规处置一批违规建设的煤矿,有序发展先进产能。同时,要加大防范和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力度。
2016年,我国超额完成了2.5亿吨的煤炭去产能任务,同时超前谋划,停建、缓建了一批煤电项目,坚决把2020年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不过,如果实现不了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便无从谈起。
其一,我国很大一部分煤炭被粗放地散烧掉了,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比重仅在50%左右。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快散煤治理,大力推进天然气、电力、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替代民用散煤,实施工业燃煤锅炉和窑炉改造,大量压减散煤利用,大幅度提高电煤比重,争取到2020年达到55%以上。
其二,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自2014年启动以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累计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4.5亿千瓦、节能改造4.6亿千瓦,对有效降低煤电机组主要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力争提前完成剩余3亿千瓦的改造任务。其中,超低排放改造1.3亿千瓦,节能改造1.7亿千瓦。
其三, “十三五”期间,要在节能环保、水源有保障的前提下,稳步推进示范工程建设,继续强化技术创新,不断扩大我国在煤炭加工转化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
当然,在做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的同时,当前更重要、更紧迫的任务是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2016年,按照取消一批、缓核一批、缓建一批的工作思路,淘汰落后煤电机组500万千瓦,取消了1240万千瓦不具备建设条件的煤电项目,暂缓核准了部分省区除民生热电外的自用煤电项目。2016年实际投产煤电装机4300万千瓦,比2015年减少了1600万千瓦。
下一步,要把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作为能源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效推动火电行业健康发展。2017年争取淘汰、停建、缓建煤电5000万千瓦以上,其中淘汰落后机组500万千瓦,停建违规项目3800万千瓦,缓建700万千瓦以上。
相关阅读:2017清洁燃煤发电中国国际论坛开幕在即
大唐董事长陈进行:煤电产能不能肯定地讲“过剩”
我国原来的电力结构是以火电、水电和少量核电构成,现在随着新能源的加入及大力发展,使得我国电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深刻认识这种结构变化对能源电力行业带来的影响。
现有电力结构与原来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开发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属性与火电、水电大为不同。新能源具有间歇性、季节性,而且与需求侧不对称,这意味着火电需要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
一方面,火电要给新能源“让路”,即新能源能发电时,火电要让位于新能源优先发电。另一方面,火电还要发挥“兜底”作用,新能源不发电时,如果有需求,火电就要顶起来。
在这过程中,火电发挥了比原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原来火电仅是保供应,现在还要承担“让路”和“兜底”的双重责任。这就需要火电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更安全、更可靠,而且要更清洁、更高效、更灵活。
不过,现在煤电产能还不能肯定地讲“过剩”,只是存在过剩的风险,需要化解这种过剩风险。
因此下一步要做到有序发展煤电,不能片面追求规模、盲目发展,而是有组织的统筹协调好各种电源比例。
另一方面要科学发展,推动高科技含量装备的发展,比如在提案中说到的,要压掉小的、陈旧的、排放高的、能效低的机组,也要推动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低排放的机组发展,这对提高我国电力科技水平、节能减排水平大有好处,而且可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
对电力行业而言,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清洁高效能源,另一方面火电要注重科技含量的提升,发展一批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清洁高效机组。
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东南沿海不能再建火电厂了
在去产能方面,我们国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甚至严重过剩,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去年抓钢铁、煤炭两个重点行业的产能过剩,但是,并不是没有提到的行业就没有产能过剩的问题,关键是抓住重点,抓住对国民经济影响大的行业,其他的行业更多是要依靠市场机制优胜劣汰,靠行业自律,政府并没有过多地去干预,而是靠市场淘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说了电力行业,实际上过去一直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十几年来一直在做关闭小火电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经济上行的时候发展火电,矛盾不是太突出,甚至因为缺电的问题,电力项目上了不少。
但是,现在经济下行,电力过剩的状况显得比较明显,最典型的就是开工小时数,火电机组一年正常开工5000小时,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时候都是满负荷或者是超负荷运行,后来降到了4500小时,现在连4000小时都不到。这说明火电行业是明显产能过剩,不仅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进一步造成了环境污染。
另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去煤电产能,而且有具体的数据:5000万千瓦以上,包括已建的、在建的、拟建的煤电产能。我国整个火电装机容量接近10亿千瓦,5000万千瓦大概占到5%,但是,这是一个很积极的信号。
当前的火电行业,除了总量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外,布局、结构也存在问题,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包括长三角、珠三角,未来不能再建火电厂,现在的火电厂该关的要关,该停的要停。
这些地区的电力供应保障的话,可以通过超高压输送,把内陆过剩电力送到较缺电的东部地区,实现全国范围的合理布局,也可以减少中西部的弃风、弃水、弃光、限电的现象。
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布局上,把削减火电产能过剩提到议程上,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是非常及时的。

原标题:两会委员都在热议煤电过剩要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