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工程”,在1月12日举行的“2017中国水电发展论坛暨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上,这两个词频频出现在各位水电“大咖”的发言中。
“‘十三五’时期,水电行业要主动适应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不仅要更加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坚持生态优先,注重统筹流域干支流开发与生态保护,落实科学有序开发大型水电、严格控制中小水电、支持水电扶贫的要求,还要更加重视水电发展的协调性,统筹水电开发、电网建设和电力市场,加快调节性水库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优化电源建设结构。”出席本次会议的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换挡变速转型调整新特点凸显
“2016年,水电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和非化石能源的主力,继续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对于2016年水电的发展态势,中国水电学会理事长张野十分欣慰。
据初步统计,2016年全年水电新增装机规模约10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约3.3亿千瓦。
一系列重大水电项目取得可喜进展
“川电东送”骨干电源、深厚覆盖层上世界在建最高坝的长河坝水电站首台(4号机组)65万机组成功并网发电;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和施工难度系数最高的三峡升船机正式试通航,标志着又一项烙上“中国制造”印记的中国水电创新壮举国际领先;世界第一高拱坝锦屏一级水电站通过枢纽工程专项验收,进一步确立了其在世界坝工技术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地位;西藏首座超百万千瓦级的苏洼龙水电站全面开工建设;中国第二大的白鹤滩水电站通过可研审查、开工在即;第三大的乌东德水电站、藏区最大的两河口水电站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一批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发电,投产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金中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有助于缓解西南水电的弃水问题。
2016年,水电在平稳发展的同时,体现出换挡变速、转型调整的新特点,
首先,水电建设速度出现“拐点”,开工、投产规模开始下降,进入新通道;
其次,开发重点逐步转移,随着金沙江上游苏洼龙水电站的开工建设,以及叶巴滩水电站顺利获批,“西电东送”接续基地正式启动建设;
第三,水电开发的内部结构性优化调整趋势明显,重大项目、有调蓄作用电站建设加快推进,蓄能电站开工规模首次大于常规水电;
第四,发展思路逐步转变,更加重视和强调运行管理和流域管理,特别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流域水电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要转变以往重开发、轻管理的思想。
总体来看,我国水电开发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和新常态。
严守工程安全生态文明两条底线
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水电开发规模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开发程度持续上升,按发电量计算达到了40%左右,但与丰富的水能资源量相比,还有开发潜力,水电在非化石能源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2016年底结束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了2017年“着力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加快清洁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力争新开工水电装机规模2000万千瓦”的能源工作目标;《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明确了5年“新增投产水电6000万千瓦,新开工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各6000万千瓦左右,2020年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8亿千瓦”的发展任务。可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妥善安置移民的前提下,“十三五”期间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已可与常规水电平分天下,成为新的发力点。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后要开发的水电站,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深山峭壁、急流河谷、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高、社会和工程成本激增、开发的经济性不具有足够的竞争力、远距离输电的高寒高海拔地区条件的制约、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多种困难。”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菊根直言。
新常态下,面临诸多困境,我国水电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给出了答案:“从深度来讲,要画好两条线。一条线是底线,一定要保证工程安全,绝不能出事;另一条线是高线,把每一个水电工程、每一个水利工程都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工程。从广度来讲,要重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凡是有条件的大、中、小都要搞,还要大踏步地‘走出去’,走向世界,到世界各国去。”
“每一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都是改造山河、为民造福,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工程要绝对安全,最起码的底线就是能够符合生态的要求。”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姚振炎同样坚持。
“水电事业要始终坚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妥善安置移民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发展’的方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友好、人水和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的清洁能源保障。”张野说。
原标题:聚焦丨抽水蓄能成“十三五”水电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