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渝、陕、鄂三省交汇之处的山巅,其山岭雄浑,状如鸡心,被称为中国雄鸡版图的“鸡心岭”。这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浓雾缭绕,施工条件十分恶劣。

(图片来自网络)
11月25日,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的两组银线已然横卧山巅,飞跨山涧,越过“鸡心岭”,在中国版图上由北向南延伸。全线途径6省(市)的18个标段,重庆段率先贯通。
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重庆段是目前经过无人区最长、山势最险峻、施工最困难的“硬骨头”工程。“在巫溪县境内,要找一基完整组塔的平地都没有。”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重庆段项目负责人杨雪松介绍说。
线路工程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但就在这高山大岭间,在万丈沟壑上,重庆段项目部精心组织,精准管控,科学把握工程进度,抒写了酒湖线建设的传奇。
高山大岭艰苦作业
重庆段分为渝1、渝2标段,位于巫溪县境内的渝1标段,因为山高,施工作业异常艰苦。N5209号塔地处重冰区,塔重225吨,大档距,地形处于山岭背脊上,塔脚找不到一处可堆放材料的地方,单程步行约5小时,施工位置极其狭窄。
重庆送变电公司调来有经验的施工班组,使用两台全新重型启动、受力设备,在塔脚单独搭设材料堆放平台,单片运输组塔,采用无人机对施工过程全程监督,仅用40天就完成高塔组立。“攻克了这道难关,其他组立工作就不在话下了!”项目执行经理林松说。
因山岭高峻,地势起伏大,放线时的张力、安全风险、质量控制等难度系数增大,这对架线是一项挑战。据统计,渝1标段110基塔中,39基是转角塔。重庆送变电公司采用压线措施,用人字抱杆,使导线保持在一定角度仰角内,耐张塔过线时,人员由两人增加到4人,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最恼火的是遇到高露腿铁塔,方量大不说,承台高得吓人。”林松介绍,N5206号塔坡陡约80度,难以站稳施工,浇筑基础时作业面受限,材料无法堆放,承建单位便分层浇筑,先浇立柱,再浇平台,后浇塔腿,在塔基上浇筑了12米才露出地面,与其他塔腿持平,加上地下的15米基础,算起来相当于9层楼高。在这样的山脊上浇筑,难度、艰苦度可想而知。
要说艰苦,项目部还忘不了动工之初的那次夜宿。2015年6月,项目部派人与设计人员一道对N5279号塔定桩确位,那天,10多名设计、施工人员步行2小时实地勘测,待要下山时,天色已晚,塔位定在三面临崖的悬崖边,这时大家才发现原路返回的时间已不允许,就找来藤蔓,试图往山崖下吊,但不成功。不得已,10多人只好夜宿山野,他们在缺水断粮的山上忍受蚊虫叮咬,边烤火御寒边数星星度夜,挨到第二天天亮才安全下山。
延伸阅读:酒湖特高压直流配套工程-甘肃桥湾输变电工程投运
索道运输降低风险
在重庆段,山高落差大、风险大,有很多塔位从公路边走去,单程就需好几个小时。在陡峭的山巅组塔架线,没有索道运输根本无法进行。
重庆段总长度约102千米,209基塔全靠架设的140多千米索道,运输施工所需的材料、工机具等,架设索道比线路长度还长。
“大量采用索道,降低风险、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和造价,是确保工期的得力保障。”渝1标段项目部经理龚信举介绍说,在架设N5207-5209号塔之间的索道时,颇费周折。
N5209号塔处于“鸡心岭”对面山腰,该塔基础方量达442立方米,与N5207号、N5208号塔遥遥相望,两塔间深达千米的山涧,从公路边到该塔位要走5个小时,工人上去只能搭帐篷住,一般20天才下来一趟。受地形限制,塔脚不能堆放材料,只能边运输边作业。为抢工期,大家动脑筋、想办法,项目部与设计单位反复论证,在原有索道基础上,再从对面山腰架设另一条索道连到N5209号位上,采用双索道运输,控制作业风险,巧解了这一难题。
创新施工提高效率
在酒湖线重庆段,坚持样板引路,典型示范,成为按期转序的有力“推进器”,实现了工程建设创新管理。
塔脚水泥墩边缘直角倒磨成圆弧形,避免施工二次损坏;中心桩保护设计成凸出地面的小方块,便于数据复测、工程验收时更方便、更精准;安全围栏、施工措施一切就绪,采用专用夹具吊装组立铁塔……2016年9月18日,32名施工队、业主单位、监理单位负责人齐聚N5218号塔,龚信举指着作业现场大声说:“都这么做,就这样干,这就是样板!”随后,以样板引路、典型示范的作业热潮,在全标段铺开,推动多项工艺不断创新。
创新无处不在。因为创新,工期迅速推进。N5216号塔落差300多米,放线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往通常采取打地锚的方法,把导线固定、压制在滑车线槽内,但这样多一道工序,施工不便,安全风险大。在酒湖线放线时,重庆送变电公司大胆创新,使用滑车倒挂法,将滑轮外侧上扬安装,变换受力角度,轻松解决了难题,这一方法在20多基高落差塔上创新应用,提高了效率,工期提前近10天。
人员有二维码标识、工具有二维码信息、日常管理有微信平台……先进技术运用在酒湖线现场,促进管理日益创新。“我们发通知在微信群里,很快就传递了信息,拿手机扫描某人的二维码工作牌,就晓得他的年龄、身体状况、安规考试成绩等,很方便!”林松说起创新管理,心里美滋滋的。

(图片来自网络)
攻坚克难党员冲在前
抢修时冲在前面,带头大家共同完成任务;施工时蹲守现场,哪里有问题就出现在哪里;技术比武时,担任总教头,悉心传授技术要领……在酒湖线现场,这群“能人”有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据悉,重庆段现场成立两个临时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员工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7月18日,N5218号附近下垮的10千伏保高线停电放线,负荷转移在保高支线上,当晚,由于天气热,用电负荷大,保高支线突然停电,200多户居民降温用电受到影响。“走,跟我过去看看!”晚上9点过,收工往回走的林松接到电话,赶紧调转车头,带领党员郑仕龙、何晓辉、胡潇潇直奔现场。他们先对跨越挡线路距离进行检查,在塔端采用两道保护措施,确认安全距离足够,才带着随后赶来的班组员工搭接引流线,将保高线恢复送电,解决居民用电问题。当他们身疲力尽回到项目部,已是深夜12点,匆匆扒几口饭,回房间休息。
“有问题,找蒋斌。”在渝2标段,这句话成了江西送变电施工人员的口头禅。有次,组立铁塔的工作人员怎么也对不上螺栓孔。最后,大家找来蒋斌,他拿着经纬仪对高差进行复测,没有问题,再用图纸比对塔材,也没问题,然后,他跑到山对面,整体测量塔身,发现倾斜度很大。他让工人配合把紧固的那边松掉,平衡整体后,四边对称紧固,塔身正了,问题得到解决。“好厉害,我为他点赞!”江西送变电项目总工余军说。
巍巍高塔耸立云端,闪闪银线跨越峻岭,酒湖线建设竣工在即,现场所有的故事都将成为往事,但建设者们“鸡心岭”抒写的传奇,都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延伸阅读:酒湖特高压直流配套工程-甘肃桥湾输变电工程投运

原标题:银线飞过“鸡心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