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配电网企业市场化定员和人工成本测算模型研究
摘要:增量配电网业务对社会资本放开后,全国有望出现上千家独立于传统电网企业的区域配售电公司,也就是第二类售电公司。对于增量配电网运营者而言,“增量配电区域的配电价格”成了影响他们投资回报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作为成本核算中的人工成本,又是关键的成本科目,同时,增量配电网投资运营公司属于市场化的电力配售企业,在定员、薪酬等方面既要考虑实际运营需要,又要考虑市场竞争力,因此,科学合理测算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定员、薪酬等人工成本,成了增量配电网运营者不得不提前考虑的问题。
一、政策背景和形势
(一)中央“9号文”提出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逐步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为社会资本进入配售电市场打开了大门,同时,国家能源局《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明确了增量配电网业务投资建设运营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
(二)8月底,国家能源局紧急发文要求各省报送3-5个增量配电业务试点项目,被外界普遍认为电改提速的标志。据相关研究调查,全国几千个工业园区或将成为投资者关注的对象,据此推断,全国有望出现上千家第二类售电公司,催生上万亿的社会投资规模。
二、收益决定因素
(一)作为配电网投资运营者而言,投资收益就是来自于区域内客户的电费,所以,投资回报的关键就是区域内用户的用电价格。
(二)《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对配电区域内的各类用户确定了用电价格标准: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等用电,继续执行所在省(区、市)的目录销售电价,其他市场化用户则的用电价格由市场交易价格+输配电价(含线损和政策性交叉补贴)+配电网的配电价格+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组成,对于该价格项目而言,除“配电网的配电价格”以外,其他都是国家和地方已经明确核定的价格,而“配电网的配电价格”则由所在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依据国家输配电价改革有关规定制定,很有可能出现“一网一个价”的局面,所以,“配电网的配电价格”成了配电网投资收益的决定因素。
三、成本考虑因素
(一)对于配电网运营投资者而言,从感性上已经预见了这个市场带来的巨大效益,但是,如何科学合理测算投资收益,目前暂没有统一的标准,特别是对于配电网业务的运营成本,由于电网企业的长期垄断,社会投资者无法科学合理核定。
(二)根据相关经验判断,配电网运营中的人工成本将是较大的一块成本,而人工成本又取决于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定员和薪酬水平等。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都有自己的定员测算标准,工资总额则由国资管理部门核定下达,作为市场化的配售电企业,更应该从投资回报和企业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设计科学合理的定员测算和人工成本测算标准,在保持薪酬竞争力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人工成本开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因此,怎样测算增量配电网业务的定员和人工成本,成了配电网运营投资者不得不提前考虑的问题。
四、定员测算模型
(一)定员测算是根据企业所开展的业务实际情况,用科学的测算方法和数学模型,合理测算企业所需的各类员工人数,由于各类企业开展的业务不尽相同,尚没有统一的测算方法。对于电力行业而言,也没有统一的测算标准,两大电网公司虽然有测算标准,但是由于背负了很多的历史遗留问题,测算标准尚没有完全作为人力资源配置的依据,并且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所以国家对电网企业输配电价核定的过程中,最终放弃了采用定员人数和当地水电气行业的平均工资作为工资总额的核定依据,而是按照国资部门的工资管理办法核定。
(二)对于大部分增量配电网运营公司,多数属于混合所有制企业或者民营企业,不受国资部门的直接管理,所以在核定其“配电网的配电价格”时,人工成本的核定不可能按照国资部门的工资管理办法执行,那么,与人工成本息息相关的定员就显得十分重要,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定员测算标准,准确测算到底需要多少人,需要些什么人,进而为测算人工成本、做好企业人力资源体系设计打下基础。
(三)增量配电网运营公司的定员测算以设备台账为基础,分专业、分类别,量化到具体的数值,并综合考虑地域条件、业务复杂度、技术升级等因素。各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进行动态测算和调整,本文基于增量配电网业务的资产情况,提出了一套定员测算的方法,仅供参考。
1.输电业务的定员测算
配电网运营企业的输电业务较少,输电线路以10kV和35kV线路为主(在两大电网公司业务体系里,10kV线路作为配电线路),输电业务分电压等级,从220kV线路到10kV,不同电压等级按照线路长度,并区分平原和山区两种类型确定定员标准,建议如下:

2.变电业务定员的定员测算
配电网运营企业的变电站以35kV站为主,按照变电站的电压等级,从220kV变电站到35kV变电站,每个变电站确定相应的定员标准。建议如下:

3.配电业务的定员测算
配电网运营企业的配电业务分为配电站和配电电缆,分别按照配电站的数量和配电电缆的长度,确定相应的定员标准,建议如下:

延伸阅读:
上海石化入围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
首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项目:湖南资兴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

4.电力营销业务的定员测算
配电网运营企业的电力营销业务包括本区域内的营销业务和市场化的营销业务,本区域内的营销业务包含营业厅、装表接电、抄表核收等业务,市场化的营销业务包括市场开拓、交易管理等业务,分别确定定员标准,建议如下:

5.管理及支撑业务的定员
配电网运营企业的职能管理和支撑业务按照组织价格设计,可以设置综合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计划投资部、信息业务部等,本着精简高校的原则,合理确定定员标准,建议如下:

以上为增量配电网企业定员测算模型的初步设计内容,具体的测算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全面理清设备台账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战略、管理风格等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测算。
五、人工成本测算模型
(一)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支付给员工的直接和间接报酬,称为人工成本,对企业而言是一种成本支出,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从企业获得的直接和间接报酬,称为薪酬,对员工而言是一种获得回报。因此,增量配电网运营企业在测算人工成本时,应该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经营的承受能力,二是员工的获得感受。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于企业而言,应该尽可能减少人工成本开支,对于员工而言,又希望尽可能增加薪酬回报,为此,应该寻找二者的一个结合点,在保证企业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让员工更多地感受到企业的回报。
(二)增量配电网运营企业在前期做投资预算和后期做运营管理时,不可避免地要考虑人工成本问题,人工成本标准过高,企业承受不了,过低,员工接受不了。特别是在申报核定其“配电网的配电价格”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和个人的关系,参照行业水平,用科学合理的测算模型,得到准确的测算数据,以获得价格主管部门的认可。
(三)《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对于人工成本(职工薪酬)的核定标准是:两大电网企业工资总额按照参照监审时前一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国有企业工资管理办法核定,其他电网企业参考国有电网企业工资水平合理核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分别按计入定价成本的工资总额和电网企业所在地省级政府规定的提取比例核定,职工福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最高不得超过计入定价成本的工资总额的14%、12%、2.5%和2%,职工薪酬中的其他费用按电网企业实际水平并剔除不合理因素后核定。
(四)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参照《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综合考虑增量配电网运营企业的实际,人工成本的项目可以设置成如下项目: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劳动保护费、其他等,建议如下:

以上为增量配电网企业人工成本测算模型的初步设计内容,具体的测算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行业调研分析,并且综合考虑企业战略、管理风格等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测算。
增量配电网业务对社会资本放开,可以说是电力体制改革跨出的一大步,拥有配电网经营权的第二类售电公司,是传统电网企业经营区域内的“国中国”,价格机制也将按市场化+成本核定的方式建立,而这一切的关键,都需要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来支撑,解决了要多少人、要些什么人、付出多少成本的问题,将为第二类售电公司的经营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
2.《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
(作者单位: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延伸阅读:
【解析】售电改革新办法是让“国企进民企退”?

原标题:【增量配电专题之一】增量配电网企业市场化定员和人工成本测算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