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发展,企业退城入园成为大势所趋。搬迁之后,工业遗址如何处置?简单地一拆了之显然不是上策。很多工业遗址承载着人们珍贵的记忆,也是城市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如何挖掘工业遗产价值,让老房子焕发新活力值得许多城市研究。
消费者在商场挑选心仪商品,运动爱好者在健身中心挥汗如雨,食客们在饭店品尝美食……记者在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泡崖小区看到,居民们不出小区就能享受购物、运动、美食等诸多体验,而这些场所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由废弃的锅炉房“华丽变身”而成的。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泡崖小区陆续建成9个区域,每建成一个区域就配套建设3~4台燃煤锅炉。那时,人们的环境意识不强,只要能够满足供热需求就行,导致后来整个小区共有37台大小不一、型号各异的锅炉。这些锅炉以10蒸吨以下居多,吨位小、热效率低,烟气排放难以满足新排放标准要求,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也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今年大连锅炉燃煤整治工作启动后,国华供热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拆小并大,完善管网,彻底解决了小区锅炉的历史遗留问题。公司累计投资8000余万元,先后拆除34台锅炉,保留和新建各3台大蒸吨锅炉进行供暖,原本的9座锅炉房仅剩下两座,新建换热站13座,使小区供热设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锅炉拆掉了,烟囱推倒了,新的问题出现了:废弃的锅炉房该怎么处置?国华公司通过调研论证发现,小区远离市内各大商圈,居民出行不便,对购物、运动、美食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锅炉数量减少了,环境效益要增加,群众的口碑也要增加。”国华公司不等不靠,积极寻求承租人,通过承租人把其中一座废弃锅炉房作为改造“试点”。他们充分利用锅炉房举架高、通透性好的特点,将原来仅有一层的锅炉房改造成四层的购物商场。
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请城建、消防等部门现场勘测,共同制定改造方案。很快,废弃锅炉房改头换面,一座崭新的购物商场出现在小区居民面前。
有了“试点”的成功经验,国华公司又以这种方式陆续将废弃锅炉房改造成健身中心、饭店等,让小区居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去处。
“以前如果想购物、健身或者吃饭,还需要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去市内,现在好了,在小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不输市中心各商圈的休闲消费体验,既方便又暖心。”住在这个小区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
泡崖小区外有一座山叫北山,站在北山上远眺,整个小区尽收眼底。几年前,小区内林立的大大小小11根锅炉房烟囱,如今只剩下两根,而7座废弃的锅炉房也纷纷被商场、健身中心和饭店取代。国华公司进行的锅炉整治,既减少了锅炉数量,增加了环境效益,也方便了市民生活,形成共赢局面。
■专家观点
工业遗产不必一拆了之
北京798一度成为工业遗产利用的典范。那些宽大的厂房、斑驳的设备不仅留下了曾经工业化的记忆,也给后来者带来灵感。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和产业结构调整,如何避免有价值的工业遗产被一拆了之,也引起了专家关注。
“工业遗产是城市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在实际规划工作中也面临一些困惑。”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王国庆说,一是工业遗产法定地位不清晰,相关法规文件中找不到明确表述;二是功能定位不明确,许多城市还未将工业遗产工作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三是安全问题,一些重化工厂区存在土地污染,需要治理,会增加投资。
“只有较好地利用,才能达到保护目的,而不是任其闲置荒废。”设计专家李涛建议,合理融入多种功能元素,或许可以提高保护积极性。
一些专家表示,把看似破旧的工业厂房和街区当作城市负资产,其实是种短视行为,深入挖掘工业遗产文化,大有文章可作。
规划是城市的灵魂,寄托了城市的初心,描绘了城市的未来。规划专家们表示,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为城市留存特有的地域环境、街区风貌、建筑风格等基因,实现从历史保护到文化认同。
正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所言,针对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的规划改革,是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要求,要把粗放扩张性的规划转变为提高城市内涵质量的规划,以此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功能,促进城市与自然有机融合。
原标题:锅炉房变身商场健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