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称,中国内地未来10年拟建逾60座核能发电厂。内地多名学者15日称,目前核废料处理工艺、设备、质控都未能达标,核废料处理将不堪负荷。
据香港《东方日报》网站10月17日报道,内地多名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界学者1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中科院院士朱永濬指出,多年来内地对核燃料循环的后段处理缺乏系统研究,研究力量分散,基础研究缺乏支持,势必影响核电站的可持续发展,“在核燃料后处理上我们是一个后进的国家”。
中科院院士柴之芳指出,早于2004年已有报告指出中国乏燃料处理“比印度还落后”。印度在十几年前已兴建了三个百吨级的处理厂,中国仅在甘肃有一个50吨级的处理厂,而且在工艺、设备、质控方面亦无法满足核电“商业化”的需求。
报道称,由于严重缺乏处理厂,中国商业核电站的乏燃料只能存在水池中,一般核电站水池设计容量仅能满足其15至20年的乏燃料总量,但自1991年秦山核电站启用,目前已有多个核电站的水池存满。核电站不得不扩建水池或寻求干式储存,但这些仅是权宜之计。
北京清华大学陈靖教授表示,官方于2010年设立“乏燃料后处理子项”,预算经费近68.95亿元(人民币,下同),但目前只下拨2.6亿元,没有持续性投入、缺少“国家顶层设计”是导致核电产业发展不平衡的根源。
报道称,乏燃料是指燃烧过的核燃料,仍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当中95%的铀没有燃烧。早前中国国家核电副总经理郑明光曾透露,未来10年将兴建60座核电厂计划。而到2020年,乏燃料累计总量约1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