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29“我们这五年”2016-9-29与您共成长!

在集团成立的5年里,全体干部员工与集团共同成长,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了或正在上演精彩的故事。小编邀请了10名青年员工,讲述他们与集团共同成长的故事。
1葛洲坝˙王泽光
2011年,我刚担任锦屏二级厂房项目部常务副经理,第一次全面负责项目部施工生产工作。
5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

面对压力,我们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在参建各单位中展现了葛洲坝人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我本人也由此获得了四川省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
2013年,我们转战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我一个人全面负责开挖工程II标及泄水标两个项目部的工作。精心准备、科学规划,我们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在业主单位进行的参建单位季度综合评比中均名列前茅。在两河口水电站期间我本人也年年被业主单位被评为优秀项目经理。
自己成长的同时,我强烈感受到公司蓬勃旺盛的发展势头,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期待公司改革创新更上一步台阶,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和发展新跨越,相信公司的明天更美好!
2葛洲坝˙张博潇
我来葛洲坝易普力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已有6年有余。
5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

犹记得刚工作那会,我被分配到内蒙古锡林浩特分公司。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刮不停的风沙、下不完的雪,以及那日复一日漫长无比的空寂,似乎曾经的理想与抱负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被埋葬了。
直到无意中看到了,企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杰出青年才幡然醒悟。没有信号与网络,我可以看书、练字、打篮球;可以与师傅探讨爆破施工中的技术难题;可以参加学习考试以获得各项专业证书。久而久之,我的身心更加的宽广与沉着,我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也逐渐丰富,为领导出谋划策,解决各种工作难题.......
如今,我已成为项目部经理班子一员,我深感责任深重,并将继续前行。蓦然回首,中国能建成立已5周年了。5年里,尽管开疆扩土的犁铧如此沉重,但您仍以非凡的毅力,慷锵有力地走过来了!
3中电工程˙李红星
2011年,也是我在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工作第二个五年的发端之年。
5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

五年来有幸参与了一些大型复杂项目的研究和设计。
在2012年前后,开展了汽轮发电机高位布置相关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目前这种布置方式将在国华锦界电厂三期工程中得到应用。
光热发电是新能源的重要发电形式,尤其是塔式光热发电有较多新出现的结构问题,我和我们的团队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不懈努力,完成了世界单塔容量最大的塔式太阳能电站摩洛哥NOORIII的土建结构设计。
这五年的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大型央企深厚的底蕴,在中国电力行业发展进程中的担当和责任。祝愿中国能建快速健康成长,并相信在这一进程中能够实现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双赢。
4中电工程˙张玮
2011年金秋,我国迎来了一艘能源与电力航母——中国能建的诞生。作为其下属骨干企业——华北院的一名青年员工,五年来,我从一名电力行业普通设计人员迅速成长为集团新能源发电业务领域的骨干力量。
5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

五年前,我奋战在各类新能源发电工程设计领域一线,从风力发电到光伏发电再到光热发电和多能互补项目,我先后承担了多个新能源项目的主设人及项目经理工作,参与了我国光热发电国标编制,申请并获得了多项专利授权,参与的多个项目获得各种奖项,并有3项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银奖。
同时我自己也由一名普通设计人员成长为华北院新能源工程事业部的一名基层管理者,带领的工程设计一室团队获得了能建集团“标杆班组”称号,我本人也获得了“标杆班组长”称号。
跟随中国能建一路前行,我将永不停步。祝愿中国能建这艘能源与电力行业的重型航母,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永铸辉煌!
5电规总院˙贺瑞
2011年7月,我从清华大学土木系博士后出站后进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工作。五年匆匆而过,我成长为初具技术和管理技能的业务骨干。
5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

五年里,我累计参与国网、南网、内蒙公司的输变电工程咨询评审110余项,特高压交直流工程牵头设计3项、咨询评审近20项;参与国家能源局投资成效监管、限额设计编制,科研课题3项;获得电力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作为电力规划设计“国家队”中的一员,我深感骄傲。
2015年11月,我受中组部、团中央的选派,加入第16批“博士服务团”到四川省甘孜藏区援助。在藏区,我在做好繁杂的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负责了稻城亚丁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大部分设计管理工作。
此外,在电规总院支持下,我和管理局的同志们协助国家级贫困村拉木格村建设了松茸加工合作社,使全村人均产值由2000元增至近万元,并组织电规总院和博士团的爱心人士对该地区近30名贫困学生进行捐资助学,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们顺利完成学业。这些工作使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尽管山高路险,条件艰苦,我的意志和信念却愈发坚定、成熟。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团公司和电规总院的培养和支持,对此,我常怀自豪和感激之情。在集团公司5周岁生日来临之际,我衷心祝愿集团公司事业蒸蒸日上、越来越好,向着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公司”的宏伟目标大步前进,我愿与集团同奋斗、共成长。
6中能装备˙朱耀华
我叫朱耀华,是江苏电力装备有限公司一名焊工班长,先后被中国能建评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标杆班组长。我长期工作在一线,用手中的焊枪不断挑战自我,与集团共成长。
5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

这五年,我的焊接技术走向成熟,为钻研焊接技术,飞溅的火花多次烧穿衣服,烫得我胸部经常起泡,经不断实践,我全面掌握了新钢种、多口径、全方位的焊接技能。特别是借鉴国外先进焊接技术,自创了一套“摇摆滚动焊”的焊接方法,被公司命名“朱耀华焊接法”,解决了小口径薄壁管焊接质量难题,在全公司焊工中得到推广。
这五年,我的工作任务最饱满。我带出一批技术过硬的徒弟,我利用各种场合做好“传、帮、带”,手把手传授焊接技术,近年徒弟们技能水平得到了长足进步,并在各类大赛中逐渐崭露头角。
作为一名一线员工,我祝愿中国能建通过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实现企业、员工共赢,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7中能装备˙李福生
这五年,于南线、于我,是最浓墨重彩的追梦五年。
5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

“进”的势头更加强劲。这五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在保持销售、利润稳步增长的同时,积极实施异地迁建、转型升级项目。而今,搬迁后的公司生产布局更加合理,工艺流程全面优化,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企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绿色发展通道。
“改”的步伐更加有力这五年,我们以深化改革为抓手,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建立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了机构更精简、管理更高效和资源配置更优化的目标,改革举措激发新动力。
“创”的效果更加凸显。这五年,我们以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不仅取得了“地线融冰装置”、“压接质量检测仪”等多项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更让科技成果的“落地开花”,实现了竞争能力与盈利能力的双丰收。
面向远方,我们将继续在打造“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能源装备企业集团”征途中勇担当、乐奉献,顺应中国能建航母的破浪之势,以“工匠精神”开创一条腾飞之路。
8广东院˙吴海波
我从事火电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已经五年有余。2011年,我递交了项目经理竞聘申请书,从那之后的项目经理经历给我带来了,与自己10年水电工程建设经历、6年火电设计经历、2年多海外市场开发经历不一样的精彩。
5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

我在投入项目管理工作后,赶上广东院对海外“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的战略转型,有幸作为项目副经理全程参与了越南沿海一期火力发电厂项目的EPC总承包建设,也有幸参与了海外多个大型EPC项目的市场开发工作。穿越于市场火拼的枪林弹雨,品尝过项目执行的酸甜苦辣,努力借用市场经营的思维执行项目、从项目执行的角度去经营市场,力争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实现多方共赢,是这些年的工作心得。
职业道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在五年前的十字路口,很幸运我做出了适合自己的选择,并且坚信自己能在这条通道上一路走下去。身为企业的螺丝钉,衷心期望和祝愿中国能建这艘航母驰骋全球,也希望自己能在这个舰队里面做一名合格的水手,迎风飘扬,沐浴阳光。
9安徽院˙汪志涛
我叫汪志涛, 2009年入职安徽院以来长期从事岩土工程勘测工作,平均每年出差累计200多天。选择了岩土勘测,就意味着无论寒冬酷暑,高山大海,只要是项目需要,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作为勘测设计的先锋队,奔赴一线,用坚实的脚步前进。
5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

北到内蒙古,南到广西,西到西藏,东到秦皇岛......回首这5年,我在甘肃当金山上背着氧气袋定过位,在寒风凌冽的陕北黄土高原上艰难行走,在波澜壮阔的印度洋钻机平台上长时间留守。5年来我所完成的岩土工程勘测项目已不下100个,其中特高压类工程达7项,发表论文4篇,获得专有技术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硕果累累,看着自己做过的项目一个个的建成,那种喜悦是无法比拟的。中国能建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我坚信随着集团的发展,我们行走的脚步将会更远,更加坚定。最后祝愿集团公司齐心协力再创造新的辉煌!
10江苏电建一公司˙吴德胜
我叫吴德胜,现任江苏电建一公司副总工程师、新能源公司党支部书记兼常务副经理,自1995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21年,先后参与了江苏徐塘、华润常熟、国电泰州(一期)等火力发电厂建设,是3个“鲁班奖”工程的亲历者。
5年前的照片和现在的照片:

2011年9月29日,当时我正在中电国际首台百万千瓦机组工程中担任项目副经理,和同事们满怀着“集而成团”、“一家人一家亲”的喜悦与期待,创造了5号机组投产后连续运行409天的优异成绩。
五年来,我充分发挥自己作为电力高级工程师、首批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以及知名发电集团聘用专家的专业特长,先后负责5个风电项目、2个光伏项目的前期策划与工程管理,参与组建了新能源公司,并积极推动项目管理模式由施工承包向EPC总承包“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