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起,煤电行业刮起了一阵超低排放之风。目前我国规定燃煤机组烟气污染物的最高排放限值为世界最严标准,并要求东、中、西部地区有条件的燃煤电厂须分别在2017年底、2018年底、2020年底前实现超低排放,达到燃机排放标准。近两年实现超低排放的过程中,行业都经历了哪些演变?超低排放未来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如何?在完成超低排放的同时,还有哪些环保任务要完成?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北京北科欧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远科技”)董事长刘现卓与北极星电力网记者进行了深度交流。
欧远科技董事长刘现卓(左)
超低排放在争议中前行 技术升级衍生新问题
2014年9月1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关于印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中要求,稳步推进东部地区现役30万千瓦及以上公用燃煤发电机组和有条件的30万千瓦以下公用燃煤发电机组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的环保改造。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针对“行动计划”,国内火力发电集团提出了“超净排放”、“近零排放”、“超低排放”、“绿色发电”等类似的口号。其中,关于超低排放的话题热度有增无减,支持与反对并存,支持者认为,超低排放技术彻底打破燃煤电厂的环境瓶颈,反对者通过经济性等对比认为超低排放并不值得推广。
对于超低排放,刘现卓表示,由于我国浙江沿海经济较发达,对于燃煤电厂的环保要求较高,因此超低排放最早始于浙江省嘉兴市。最初的超低排放标准是针对燃气电厂提出的,但就排放气体的含氧量标准来说,燃气电厂与燃煤电厂有很大差异。燃煤电厂的烟气排放量已达到国家要求的最低标准,在此基础上再达到超低,那么,对于整个燃煤电厂的运行和经济投入方面会有一定压力。目前从我国能源结构上来看,煤炭仍为主要能源,被广泛应用于燃煤电厂,由于消费总量庞大,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为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对燃煤电厂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势在必行。
自超低排放实施以来,超低排放技术也在升级演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刘现卓说:“我认为,超低排放技术中争议较大的是粉尘治理。使用较多的是湿式电除尘以及一些以机械原理为主导的主流除尘技术,这些技术和监测手段具有一定关联性。目前对于粉尘的监测手段还在使用老旧标准,正负偏差在15毫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监测手段存在一定问题。相信今后还将发布一些新的监测标准,这对于监测数据会有更加精确的要求,很多已经进行超低排放的燃煤电厂将会面临二次粉尘改造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对于粉尘处理工艺的选择要综合考虑。”
刘现卓与北极星电力网记者交流
超低排放是燃煤电厂的挑战和契机 不要为了达标而达标
2015年是超低排放的“全面启动”时期,国家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实行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电价支持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不仅明确了超低排放改造的时间表,也对超低排放和节能减排加大了政策激励。作为能源领域的国家专项行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这不仅给环保产业带来了一次从理念到技术的全面升级,也给燃煤电厂带来更多的挑战和发展契机。
刘现卓表示,虽然就目前全国超低排放的进度来看,不久的将来就会改造完成,但超低排放对于燃煤电厂的影响却是长远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一种发展契机,因为只有保证燃煤电厂长期的生命力和合格的环保指标,才会使其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有机会从众多燃煤电厂中脱颖而出。他还提到,超低排放并不是“一窝蜂式”的完成就无后顾之忧了,环保的问题是随着社会和工业的发展而层出不穷的,我们在积极面对的同时还要达到每一项的环保指标。
目前燃煤发电厂主要的设备是以锅炉为主,但是在电厂锅炉发电过程中,存在着大量能源没有得到高效利用,过度剩余造成资源浪费,造成严重污染的现象。实现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将会给环境大气污染治理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但就目前我国燃煤机组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条件,若实现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必然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然而现实条件给燃煤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带来了诸多困惑与障碍。而节能改造又涉及到有关技术的成熟性、改造周期长风险大,以及节能改造投资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采取成熟、科学、优化、经现场检验的改造技术对于燃煤电厂的安全和经济运行至关重要。
刘现卓对此表示,我们不能单纯的为了达到超低排放的指标而去做超低排放这件事,一定要考虑到我们在达到超低排放的同时还会带来哪些负面影响,尤其是能耗方面,这需要有一个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另外,目前燃煤电厂的环保改造中还是缺乏很多前沿技术,作为环保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力度,真正的从燃煤电厂的需要出发,研发出更多好的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低价中标现象严重 “超低排放技术+”成发展新思路
当前偏离项目成本价格的恶性竞标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若环保行业低价抢夺市场的策略成风,一旦某些中小企业以降低环保标准要求为代价跟风降价,不仅挫伤了多数以高标准运营维护环境设施的环保企业自身的积极性,压制了环保企业创新环境技术的内生动力,而且也增加了未来5~10年内环保设施成为环境污染源的风险。
欧远科技作为致力于大气污染治理与污水综合处理的环保企业,对于低价中标问题刘现卓表示,目前行业内低价中标现象严重,部分像欧远科技这样的环保企业接到项目后都会按时保质完成,但完成后整体结算会发现整个项目都处于亏损状态。另外,低价中标对于燃煤电厂的未来发展也会产生恶性影响,建成的很多项目并不一定会按照原要求顺利完成,因此就不能保证该项目长期稳定的运行。
目前,欧远科技针对市场现状创新发展新思路,提出“超低排放技术+”的发展理念。这是欧远科技在全面引进和掌握三菱日立电力系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多方位环保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地区实际所研发出来的新一代环保技术。据刘现卓介绍,“超低排放技术+”是技术的延伸,也是商业模式的改变。欧远科技依托中信产业基金发挥金融优势,为了技术保密、保证质量,推出“金融+技术”和“金融+产品”模式,给业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金融+技术”现主应用于污排水技术上,“金融+产品”现主应用于脱硫脱硝催化剂上。如果原来超低排放是为了达到50、35、5的排放指标,现在则是更为精细的管理阶级了,在脱硫废水、脱硝的同时进行脱汞,延长催化剂寿命,并且最终进行再生、无害化处置。
刘现卓还提到,尽管优质产品和技术的成本会相对较高,且在低价中标现象严重的市场环境中并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但优质产品使用寿命相对较长,综合计算起来成本并不高。欧远科技会一直坚持做BOT项目,为火电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他强调,“超低排放技术+”绝不是一个噱头,也不是一种概念的炒作。目前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追求“50355”的环保指标,而是在达到这个指标的基础上达到更精细化的问题。
目前,“超低排放技术+”技术已开始在全国推广。2016年7月21日,同煤电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度燃煤发电企业“超低排放技术+”发布会在太原召开。会上,有关专家对“超低排放技术+”进行了介绍。该技术已得到了山西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拟由山西省省属环保龙头企业——同煤电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初期地域性推广。9月8日,2016年度“超低排放技术+”交流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圆满召开,全国60余家大中型燃煤发电企业及钢铁企业参会,并对“超低排放技术+”理念进行认真的讨论和了解。
“我们希望‘超低排放技术+’新理念的提出为行业发展开辟新思路,同时,对于从事超低排放的环保企业以及接受超低排放的燃煤电厂,起到双向促进作用。燃煤电厂要考虑项目今后的低成本稳定运行,环保企业则要考虑到对燃煤电厂有更深远的优质服务。”刘现卓说。与此同时,他还呼吁,环保服务是一种社会服务,希望行业内的环保企业心存更多的社会良知,不要单一复制盗版技术和低价竞争,行业未来发展需要用心去维护。
打铁还需自身硬 努力健全环保产业链
据了解,欧远科技员工整体偏年轻化。与其他企业不同,尽管欧远科技主推的BOT模式需要大量运维人员,但欧远科技并没有采取外包公司派遣劳务的形式,所有工作人员皆来自企业内部。刘现卓说,欧远科技对于工程技术团队的布局一直非常重视,目前在北京、武汉、太原及上海等地都有工程技术团队,技术人员累计200余人。研发合作也是欧远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与日本三菱日立电力系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三菱日立)的合作就是一个突出案例。另外,欧远科技还积极与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中国科学院进行技术合作,每年技术研发的投入资金就2000多万。
欧远科技自2008年成立以来,核心业务主要为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设备、装置和设施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运营管理以及相关服务,是一家集科研、设计、生产、施工和工程管理和运营维护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随着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日益重视以及市场格局不断变化,欧远科技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健全环保产业链。
刘现卓介绍说,欧远科技沿着两条线路发展,一个是“重资产”,一个是“全产业链”,首先,欧远科技是大型央企中信集团旗下中心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我们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这也是“超低排放技术+”里面的“金融+技术”和“金融+产品”的思路所在。其次,“全产业链”包括燃煤电厂及工业环境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治理,还包括第三方检测服务,目前欧远科技有独立的检测公司。环保产业链前端的延伸就是给污染企业提供环境评价和咨询服务,努力把欧远科技打造成环保问题解决商、环保系统集成商以及环保设施运营服务商。欧远科技的发展理念就是做环保行业的第三产业——环保服务业。
2016年两会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将其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据统计,目前全国有53000多家环保公司,但其中大部分为小企业。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从事大气、固废、水务及环境监测、检测等业务的环保企业共计59家,粗略估算仅占环保公司数量的千分之一。而从收入水平上来看,59家上市公司2015年的销售收入中位数仅为11.6亿元。
“从行业发展来看,环保行业的确是一个新兴行业,但从行业本身来看,环保行业内还存在诸多问题,大部分环保企业小而散,大而不专。”刘现卓说,“虽然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大家都对环保产业非常看好,可对于一些环保企业来说,想长久存活并不简单,当直面激烈的竞争时,实力不济者有两个下场,一个是被市场吃掉,另一个是被企业吞并。欧远科技将保持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环保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