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青藏高原,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雨雪交加。有这样一支电网“特种部队”,他们克服高寒缺氧带来的高原反应,积极应对环境恶劣、气候多变等困难。每当朝阳升起,他们就像雄鹰一样健翮高飞,盘旋回转在铁塔银线之间,在线路航检、应急特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就是航巡青藏联网±400千伏柴拉线的国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SG1111机组,这也是该公司机组首次在藏北高原巡视线路。中秋假期,笔者跟随该机组长途跋涉,深入生命禁区,切身感受他们在建设准军事化企业中的努力和拼搏,在全面服务电网中的忠诚与担当。
雪域高原砺尖兵
9月15日,中秋佳节。8时30分,抵达SG1111机组在青海格尔木的集结地后,笔者随着该机组的3辆保障车26名成员向西藏安多转场。这段行程地处高海拔地区,途径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在700千米的路途中,空气稀薄、气候寒冷,一路还遇到了6场雨雪冰雹,原本14个小时的车程竟然延长至17个小时。
“主要是微气象明显,局部性天气比较多,特别是下冰雹后地湿路滑,必须等冰雹停了再走。”保障人员周立存说,“你看,整个可可西里只有几个加油站,特别是五道梁地区,路途崎岖难行,物资补给困难。我们必须做好充足准备,确保机组安全到达目的地。”
±400千伏柴拉线是国家西部经济发展大动脉,也是国网青海电力公司、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的重要输电线路。线路全长1038千米,沿线平均海拔4500米,最高海拔5300米,其中900千米长的线路在海拔4000米以上。因此,让机组感到压力的不是一次漫长的行程,而是可能出现的高原反应。尽管所有人员都经过了严格挑选,并在格尔木集体习服,但还是有3人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
16日深夜1时30分,到达安多的机组成员大多疲惫倦怠,国网通航公司飞行大队副大队长、机长邹海滨安排机组保障人员给所有成员配置氧气瓶、应急药品,并安排专人照应出现高原反应的人员。邹海滨说:“本次应巡线路南起西藏林周线,北至唐古拉山口,里程为422千米,海拔大多在3900~5300米之间,与其他机组相比,巡视青藏联网难度相对大一些。但是比起人工巡视,我们能充分发挥直升机灵活高效、不受地形限制的优势,为服务电网运检信息化、可视化、立体化、智能化发展提质增效。”
“这是我最难忘的中秋节。”25岁的袁嘉彬是去年刚参加工作的安全员,他说,“一场风雪过后,我们还看到了彩虹。虽然挺辛苦的,但大家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担当’的‘特种部队’精神,互相帮助、紧密协作、任劳任怨,在艰苦的环境里磨砺自己,让我非常感动。我也要做一个合格的‘电网尖兵’。”
电力天路铸忠诚
16日上午,邹海滨机长似乎更忙了一些。一方面,他要协调安排直升机组装、适航和试飞,另一方面,还要安排有严重高原反应的人员休息、治疗和返程等。同时,他还联系到武警某中队医疗小组,为工作人员轮流测量血压、心电图,确保机组飞行安全和生产安全。
一个机组就是一个整体。近年来,国网通航公司大力建设“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现代化公司,以电网需求为使命,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不等不靠,积极作为,不断推动机组标准化建设,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高,工作干劲大。在起降场,每次起飞前,安全员都认真地安全督导。机务维修中心副主任彭彤带领机务人员给直升机安装氧气设备时,要求工作人员反复测试,确保任何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他说:“我们还采取了双重放行机制,这不仅是对机组成员的安全负责,更是对企业、对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候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为做好本次航巡工作,今年年初,国网通航公司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充分考虑西藏地形、天气特点、直升机性能及以往经验,将作业安排在最适宜飞行的9月。同时,明确高海拔运行资质、航空器氧气设备改装、现场勘察等各项工作,调配执勤机和航空器B-7963,在当雄、那曲、安多设立3个补油点,唐古拉、林周2个备用补油点,调整机组人员配置,抽调技术骨干,选派有高海拔作业经验、专业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执行本次任务,并与空军拉萨指挥所、民航西藏局积极协调,为本次航巡做好准备。
8月30日,该机组保障人员提前进入西藏,完成线路周边环境信息收集、补油点选址和复勘、食宿保障、医疗卫生、氧气补给、航空燃油和车辆油补给等工作。“我们分析了作业区域同期历史气象和线路海拔高度,并实施载重平航计算,制定各类条件下直升机起飞限制表。针对作业区域保障条件,我们还制定了用氧、医疗救护、油料补给等保障措施及飞行计划等应急预案,加强天气研判,保证高效安全完成任务。”邹海滨说。
16日下午,机组顺利试飞,正式拉开了柴拉线直升机航巡的帷幕。
青藏联网保畅通
本次航巡由安多开始,依次经那曲、当雄开展。
17日8时,机组特巡柴拉线1480~1593号杆塔,首个架次历时1小时32分,巡视线路50.8千米。“我们主要观察线路走廊内的地理环境和交叉跨越情况。由于该区域刚刚下过雪,空气湿度比较大,线路有轻微发热现象,但都属于正常范围。”航检员苏家伟说。
本次巡视的青藏联网柴拉线区段1395~2361号杆塔位于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北高原,气温寒冷,人工、无人机巡视都十分困难,而利用直升机航巡,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还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在高原巡视,最主要的问题是天气多变。过来一大块云朵,就有可能是一场冰雹,我们需要随时关注微气象,避开带雨或冰雹的云层。”放行师段学广说。
15时30分,SG1111机组B-7963航空器开展第二架次的飞行,常规巡视1647~1697杆塔。本次巡视运用望远镜、照相机跟踪记录导地线、杆塔、金具、绝缘子等部件的运行状态,检查塔身有无风闪放电痕迹、导地线绝缘子是否异常、导地线及其连接金具是否挂有异物、线路走廊内是否有与导线电气间隙小的物体导致放电的现象等。
“今天发现了销子脱落等细小金具缺陷,利用直升机巡线还可以发现其他隐蔽性缺陷,比如引流金具发热、导地线断股散股等,能解决山区、无人区等人工巡检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问题。”苏家伟说,“发现故障时,飞机要在故障点侧上方悬停,还要提醒飞行员与线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当日,该机组共起降3个架次,巡视里程76.9千米,发现缺陷7处。巡视结束后,该机组将转场至那曲,继续开展对柴拉线的巡视工作,本次任务预计将于9月底完成。
中秋期间,国网通航公司还制定了应急工作方案,成立应急抢险指挥部,设置需求对接、现场抢险、安全监察、后勤保障、信息报告等5个专项小组,保证机组人员、设备、物资、油料、车辆等随时处于“临战状态”。该公司强化各专业协同机制,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顶得住。SG1119、SG1110机组同时也在福建开展了台风“莫兰蒂”的灾后应急特巡,有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原标题:在藏北高原健翮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