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523亿度,同比增长8.2%,一产、二产、三产、居民生活用电同比增长1.9%、6.9%、15.3%、9.6%。其中7月份气温偏高导致三产和居民用电增速明显,拉动用电增速1.9和1.2个百分点。而二产用电增幅达6.9%,主要原因是线路损失电量大幅增加。7月份,线路损失电量达5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
真是不查不知道,原来线损率将近10%了,尤其是在特别炎热的用电高峰月份,线损绝对是电网企业重点防范内容。怪不得最近新闻上经常能看到“某某电力公司开展多种措施,显著降低线损”,“XX供电公司顺利完成沙坡头城网负荷实测、理论线损计算及结果分析工作”,那么今天小编主要跟大家聊聊计量因素是如何影响线损的。
首先大家需要明确一点,统计线损是根据电能表读数计算出来的,是供电量与售电量的差值。其线损率计算公式为[(供电量-售电量)/供电量]×100%。因此除了从发电机到电网中的线路、变压器、无功设备、调相及调压设备、绝缘介质、测量、计量设备、保护装置等输送和变换元件消耗的电能外,计量的准确性也是影响线损率的一个因素。
目前在电力企业供电过程中,由于计量因素产生线损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计量装置安装不规范所引起的计量损失
2.计量装置质量问题所引起的误差损失
3.工作人员抄表与数据核算时出现的失误与差错所引起的损失
4.计量设备本身局限性所引起的损失
5.窃电现象
6.计量装置本身的消耗
7.在电量的供售过程中存在的时间差而引起的损失
那么大家可以看出,在电量的供售过程中存在的时间差而引起的损失这部分其实可以忽略不计,要想实际的减少线损,从计量方面出力就需从上面六个点入手。
1计量装置安装不规范
这部分,主要还是选表和安装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电表安装时,应该根据客户实际用电负荷情况,合理配置电能表。小容量计量装置带大负荷用户,表计长期超负荷运行和计量设备容量大,用电负荷小,表计长期轻载或空载计量,都是使计量误差增大的常见的原因。因此这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当然也不排除后期运行中,个别用户负荷量远超/远小预期的情况,因此除了根据当地的平均水平选择电表功率外,还需根据个别特殊用户实际的电力消费情况,针对性的替换电表。
2计量装置质量问题
记得在环球表计举办的“2016智能电表及配用电互动新技术应用大会”上,宁波三星医疗电气电表开发部总监何昂提到,近三年,国网表计累计发货约1500w,售后维修故障退表数量2.16w,占比0.15%。0.15%如果换到其他领域,也许根本不值一提,但是作为电网企业收费的直接依据,电表计费准不准确,无疑是最根本的问题,同时也是电力用户最关注的问题。任何一个表计出现计量误差都不是小事情。但是小到任何一个电表部件,大到电表系统运行,非常多的原因可能造成电表计量出现误差,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防范和改进最容易出故障的因素。
在何总监的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到,电表故障占比超95%的最主要的十五种原因:电池欠压、电源故障、误差超差、485不通、时钟异常、载波不通、显示异常、烧表、拉合闸异常、插卡失败、液晶破、无脉冲、红外不通、案件异常、事件异常。针对出现最多的电池欠压、电源故障,小编之前微信“电表故障分析之电池欠压、电源故障分析”做了学习后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工作人员抄表与数据核算的失误
针对这方面,就要求在抄表过程中,抄表人员不仅按时抄录数据,而且在抄表的同时严格检查表的接线是否正确、电表走字是否正常,电量是否有猛增和猛减现象,电表封印是否有人动过的痕迹等,保证了计量的准确度。抄表员的创新也很重要,例如80后抄表员韩英杰发明“燃气抄表九宫格”,提升抄表效能和抄表总体质量这样的行业先锋。加上智能电表安装工作的持续推进,远传抄表的覆盖范围持续增加,科技+创新的方式必定可以极大的减少这部分线损。
4计量设备本身局限性
对于一些特殊负荷,现有的计量装置无法精确计量,比如直流分量大的,谐波含量高的。这种就是由于计量设备本身局限性造成的计量误差,电表的生产,也应不断的适应新的技术需求,不能故步自封。
5窃电现象
这其实也是所有国家的电力公司都在不断治理,但是又一直发愁的点。同样的需要抄表人员不仅按时抄录数据,而且在抄表的同时严格检查表的接线是否正确、电表走字是否正常,电量是否有猛增和猛减现象,电表封印是否有人动过的痕迹等。同时随着能源大数据平台的开发,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的增强,期待管控效果也有大的提升。
6计量装置本身的消耗
从智能电表安装,有居民怀疑新表多走字时,计量装置本身的消耗这个词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是的,支持电表运行的电力消耗不计入居民的用电量,也就是说这也属于线损的一部分。随着智能电表的功能越来越多,通信频率增加,传输的信息量增多,智能电表耗电量也有所增长。因此在设备选择上,部分应用场景可以选用智能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替代电能表。一方面采用数字电能光纤传输比模拟要损耗小,另一个新型传感器大部分都不用铁心,所以电能消耗较少。
上面是从七个角度给大家分析了计量因素产生的线损,可以看出几乎所有方面的改进都离不开对供电区域的定期检查、维护。电力设备的检修计划缺乏相应的科学性,容易造成电力设备长期的超负荷运行,对其寿命造成严重的影响,而没有定期的清理线路附属设备,会使得漏电造成的电能消耗只增不减。这时候对于供电区域较大的电力公司,有工程师这样支招,如何快速的锁定重点维护区域:
1.依据台区集表箱布置图,按A、B、C三相,分相计算出各相线损率,如各相计算出的线损数据基本相等,此时要考虑线损升高是否由动力用户引起;如计算出的线损数据集中于一相或两相上,此时查找目标除动力用户外,就要扩展到该范围的居民用户上。
2.依据台区月用电情况明细表,查看用户电量是否存在突增、突减问题;是否存在提码、压码、估抄、漏抄、错抄现象。
那么,计量方面引起线损的原因就介绍到这里了,引起线损的还有很多其它的原因,计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各级的供电公司是有线损指标的,是指根据电力网实际线损,结合下一考核期内电网结构,负荷潮流情况以及降损措施安排情况,经过测算,上级批准的线损指标。这时候相对的就显现了高损台区,针对高损台区的重点排查和强化无疑是减少线损的直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