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销售额接近15亿元,接手破产企业后已累计赢利3个亿。
仅有600名员工、至今已有65年历史的国有股份制电缆行业企业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的业绩令人感叹。
曾几何时,这家公司的前身——湘潭电缆厂还是资不抵债、负债累累。
因为扩张太快、加之管理不善,1951年成立的湘潭电缆厂陷入绝境。尽管政府竭力挽救,但一直没有任何进展,2000年终于宣告破产。
上万名失去了工作的员工不停申诉,成为当地政府的一大心病。
四年后,丁伟平临危受命,带领当时湘潭钢铁集团5名同事进入工厂,一起肩负重组这家企业的重任。
他们以为对将要承担的坎坷与挑战已经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现实中,上万名员工的安置,无数资产的盘活,9000多家同行的竞争……压力大大超出了想象;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走错一步,便是万丈深渊。
“当时众多国企的日子都不好过,破产企业比比皆是。相比之下,我们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活的很好,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华菱线缆党委书记兼总经理丁伟平平静地告诉记者:“这里面的甜酸苦辣,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到的。”
是的,这家企业不仅起死回生,而且赢利丰厚。
图片1华菱线缆股份有限公司。昔日破产企业,如今绿荫成行。
那么,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起步:了解市场,整合企业,赢得信赖
在湘钢担任自动化部部长的丁伟平并不懂电缆,他一进厂,就按照现代企业、上市公司标准,在人员选聘、机构设置、体制建设等各个方面从严管理。
回顾接受任务的原因时,丁伟平告诉记者,他得到了两点承诺:一是新的领导班子由他亲自挑选,二是新企业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均与湘钢、华菱没有任何关系。
丁伟平自嘲是“好事轮不到我,危难的时候却让我上”。国有企业人才济济,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丁伟平心态倒是很坦然。
尽管压力很大,但作为无人区,丁伟平有信心带好新公司:“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就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
华菱线缆党委书记兼总经理丁伟平。
通过调研,丁伟平对当时电线电缆行业市场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是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同时竞争也最不规范。大部分企业从事非标产品生产,往往是低价中标,但质量和服务都得不到保障,整体行业利润微薄而且恶性循环;
二是大多粗放式管理,因为无法准确计算成本和效益,很多企业盲目接单、生产,从采购环节就开始亏损,生产过程中的用料与浪费,交货周期都无法精准管理,产量越多、亏损越大;
三是高端电缆供应商在全国为数不多,且以民营企业为主,他们的生产方式、经营理念更为灵活,国企面临的压力更大。
一番大刀阔斧的整合之后,一家机构扁平(臃肿重复的组织机构层级优化)、精干高效(员工从1万人精简至600人,一个岗位从三四个人变成一个人,一线岗位工人都要熟练操作电脑)的新型国有企业亮相在众人面前,一整套的管理措施也得以制定、完善。
然而,国有企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改革的实属罕见,因此受到很多员工的抵制就不难理解了,一部分员工有人指责丁伟平是“没有人性的资本家”,更有甚者,一些员工竟然越级到北京上访。
2004年7月8日,丁伟平一行被迫暂时离开了工厂。
但是,厂里更多的人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他们渴望和相信新的班子可以新的转变,在各方面给予支持;而丁伟平团队所做的一切,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在平息风波后,很快丁伟平又重返了工作岗位。
落实:明确方向,制定政策,严格管理
组织机构建立、管理制度敲定之后,剩下的就是落实的问题。
丁伟平决定从多方面下手。
首先是优化计量工作。
这是他在自动化部工作期间最擅长的一项成功应用。
对于传统企业,计量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处理过程很复杂,例如,火车、汽车得开到地磅上,人工操作的方式把数据记录下来,误差大、漏洞多、时效差,而且容易被篡改。
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来尝试进行改变呢?
基于用友财务软件在湘钢的成功应用,财务总监熊硕强烈建议选择与用友继续合作,适逢用友刚刚升级其ERP产品U8+,于是很多新功能在华菱线缆的制造领域进行了延伸。
这一合作就是10年。
计量工作实施了U8之后,相关数据自动、迅速、准确地进入系统中,并且不可篡改,此举很快就让员工们意识并体会到了信息化的价值,在厂内带来很大的反响。
已经退休的老职工王文辉在当时用手工绘图是远近闻名的一把好手,但他对计算机几乎一无所知。他自费买了台计算机,在女儿的帮教下一切从头开始,最终熟练操作各种绘图软件,成为转型成功的典范。
不是所有员工都有王文辉这样的认识和行动。作为一家老旧国企,员工年龄偏大的现象很普遍;很多人对计算机都不熟悉,更谈不上熟练操作和应用了。
丁伟平为此制定了考核制度:如果不能达标,第一个月扣减工资50元,第二个月扣100元,第三个月扣减150元,直到及格为止。
“达不到要求就要走人。”丁伟平说:“不过还好,没有人因此离开。大家都很努力,逐渐地向前推进,慢慢地就好了起来。”
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一把手工程”效果。
第二项措施是加强研发管理。
针对一个完全非理性的市场,丁伟平决定转型生产质量达到国标的特种电缆产品。通过与相关单位合作,华菱线缆加强并提升了产品研发和制造技术能力,使得产品在极端温度和压力环境下仍具备正常工作的能力,从而以一流的生产装备和制造技术占据国内高尖线缆领域,公司也一举成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风电光伏、海洋工程、核电军工等前沿高端领域线缆材料的生产基地,多次受到国家嘉奖和省、市政府的表彰。
第三则是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
在信息化的支持下,电缆生产过程变得简单起来。
例如,原材料性能否满足国标需求,只要将各种参数输入系统就可以得出结论,达不到要求必须淘汰;而材料的采用量、库存以及设备运行及维护的状况,也完全按照ERP的要求来把控,避免了浪费和设备超期工作现象。
除了排产,信息化覆盖了从财务、采购、设计、销售、生产、技术等完整的经营管理周期,所有操作都是在网上运行。
很多员工反映,实施了信息化以后,工作比以往更加轻松了。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信息系统,采购做到了与销售对接,原材料在采购之前,成本必须与计算后的销售价格持平或更低才能进入系统,华菱线缆逐步实现了按单生产、以销定产的模式;虽然订单量下降,但实现了零库存、零积压。
“企业的目标就是为了盈利,采购与销售一定要合理。”丁伟平说:“以销定产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必须遵循的规律。既然不是计划经济时代,就要及早脱离生产后再营销的传统方式。”
第四项是建立合理的奖惩体系。
从一开始,华菱线缆发生的任何问题和事故,既不像传统企业那样的“法不责众”,也不是简单地罚款了事,而是要把损失精确地计算出来,并且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的身上。
丁伟平还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他认为,员工有四条成长通道:一是从事销售工作,收入比管理层高的人为数不少;二是从事管理工作;三是从事技术开发,获批后的新项目除了按月享受津贴,研制成功后最高还可获得10万元奖金,并从第一年销售纯利润中得到高额回报;四是基层员工按照岗位、技术能力、产量等享受对应的奖励。
这些奖励政策都是公开透明的,而且完全做到了公正、公平。
显然,上述管理方式,极大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更能稳定队伍。
采用上述管理措施后,华菱线缆的状况如何?丁伟平介绍说,公司岗位没有增加,但是企业效益显著增加。
有这样一组数据:过去公司有6000多名员工,年产量为5000吨;如今人数是过去的1/10,工作量却是过去的3倍。
这一切,都不离开信息化的支持。
作为十多年的合作伙伴,用友不离不弃,即使企业最艰难的时候,用友也一直在参与和提供帮助。
与用友携手同行
“我要感谢用友。用友给我们大力支持,将信息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U8ERP平台覆盖了公司生产、技术、质量、设备、财务、采购等一切部门,全面提升了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水平,成为整个公司运作都离不开的工具。从用户提交订单到参加招标、中标、采购、生产、销售回款,全都在系统中实现,并且实现了日清日结。”丁伟平感慨地说:“用友ERP管理系统的支撑,使一家原本无法生存的公司活到了今天。”
对丁伟平这样的管理者来说,“日清日结”这样的结算方式在以前简直就是梦想。然而,U8帮助他梦想成真。
用友则把华菱线缆当成一个研究基地,在提供支持和应用的同时,不断地优化和提升产品性能,合作领域从财务拓展到全方位,最终实现双赢;双方携手,打造了一个国企行业两深度融合和转型升级的典范。
U8系统运行一直非常稳定,但华菱线缆信息化并非像其他企业那样“僵化”或者“固化”下来,而是一直在优化、在不断推进中。
每天一上班,头天的采购、生产、销售等数据就展现在管理者眼前,每月前两天,上个月的财务数据一览无遗;产品质量、成本控制、设备优化、采购销售等等都是经过信息系统总结、比较、分析后得出的。
每个月初,丁伟平都要召集业务部门主管讲评和分析上月的进步提升、出现的问题、未来的潜力,然后依据这些信息做分析和判断。
在回答信息化的最大帮助时,丁伟平表示,自己最关心的就是财务数据,考虑最多的是公司的决策、落实和未来的发展,而这些依靠的正是实时的数据。
丁伟平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高端线缆领域国内还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在基础材料方面。
“我们正在努力赶超。”丁伟平希望国内市场能多一些良性竞争、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国际信誉,增强竞争力。
与一般的企业相对比,华菱线缆的信息化与用友合作已经走得很远了,“很多的企业想做也不成。”丁伟平表示,下一步公司将与用友更深入地合作,分析、思考和解决公司的短板,比如将材料、采购、生产、渠道、销售和用户连接在同一个平台上,既展现自身的优势,又实时了解合作伙伴的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对策。
“这就是未来的企业互联网化,是后续要解决的问题。”丁伟平对用友抱有很大的期望。
实际上,如今的用友在企业互联网化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在“互联网+制造”领域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传统企业被认为是“傻大粗”行业,但细心的丁伟平对时下热门的互联网理念有理智的认识:“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关键还是实体,只有做大做强实体企业,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过分夸大互联网的价值是本末倒置的,也是完全错误的。”
华菱线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以及所达到的效果还有很多值得推崇之处。7月底,一个以“源自湘江岸边的智慧”的现场交流会在华菱线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各行业企业代表慕名而来,聆听信息化是如何创造实际效果的。
那么,华菱线缆信息化有哪些成功经验?
请继续关注《从破产重组到赢利3亿元,看华菱线缆如何与用友携手创造这个奇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