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家沟矿到陕北魏墙煤矿创业已扎下根,共安置职工287人,王石凹矿赴府谷新元电厂创业的61名矿工受到对方好评,铁运分公司赴榆横铁路、渭河电厂劳务输出171名职工。
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可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其发展历程是辉煌而又艰辛的。在煤炭黄金十年结束后,由于国家能源结构调整,铜川矿务局,这个具有61年建局历史、拥有21万职工家属,累计生产原煤3.7亿吨、上缴税费135亿元的老牌煤企,去年以来,5对下属矿井关闭或正在关闭,44%的产能将被压减,近9000人需要安置分流,转型发展成为摆在曾经的陕西乃至西北规模最大国有煤炭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有着光荣传统的铜煤人,在巨大压力面前,不仅确保了企业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转,还确保了职工家属的基本生活安宁。让我们沿着一个老煤企的坚韧步痕,一起感受铜川矿业转型发展的生命脉动。
产能核减了555万吨,企业怎样转型?
面对国家调结构去产能的大趋势,铜川矿业积极践行陕煤化集团十项改革举措,2015年公司已关闭铜川东部矿区的王石凹、鸭口、徐家沟三对矿井,压缩产能300万吨,今年到年底再关闭东坡、金华山两对生产矿井,压缩产能255万吨。两年关闭5对生产矿井,核减产能555万吨,意味着全公司将失去44%的产量,这样的冲击对一个老煤企而言,其压力是巨大的。
怨天尤人和“等靠要熬”解决不了眼下的问题,铜川矿业果断确定了“收缩东区、扩大北区,盘活存量资产,做强非煤产业,重点向陕北转移”的新的发展战略,“转型发展、二次创业”成为他们的新目标。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公司上下呈现出戮力同心、攻坚克难的高昂斗志和必胜信心。
正是诸多外出创业的铜煤人经受住了来自观念、情感和生活上的挑战和考验,才最终有了与陕西益秦集团、陕西延长石油矿业公司、陕西铁路投资公司、陕西煤层气开发公司等多家省内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才有了与府谷新元洁能公司、渭河电厂、户县电厂等单位进行的劳务输出、托管运营、承揽工程、技术服务等外出创业合作项目的落地生根,并在创业的磨砺中干出了样子、赢得了口碑。
同时,公司还以“分分钱也要看得上”的经营思维,为铜川周边单位修理设备配件、加工相关产品、开展物流贸易、拓展非煤产品销售市场等,开辟了对外创效增收的新通道。去年,全公司走出去发展创收达到2.1亿元,2016年走出去发展项目创效增收继续推进,预计全年走出去发展创收可达到2.35亿元,创效7500万元。
为了积极顺应国家新能源发展大势,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该公司对矿井的采空区、采动区、未采区瓦斯“三区联动”综合治理及利用项目日前与陕西煤层气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近年将在铜川北区矿井建成24个抽采井,项目建成后日产气可达7.22万立方米,并通过配套建设的1.68万KW低浓度瓦斯发电站,为企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节约企业生产电力成本,项目也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可谓一举三得。
与此同时,投资3.38亿元将要建立的王石凹矿工业遗址公园项目已经通过了省市专家组的评审并进入省市ppp项目库。抢抓国家电网改革机遇,争取售电资质,成立售电公司,有望为企业转型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矿区农场实施千亩现代生态农业项目、在老矿区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以及推动企业后勤服务专业化、产业化运作等工作都取得了可喜进展,一条条为老煤企转型探寻的“发展通道”在这里一步步正在变为现实。
近9000名富余职工,如何端上“新饭碗”?
作为国有企业,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是最为重要的两个话题。61年的老牌煤炭企业,面对关井压产,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摆在铜煤人面前的只有单项选择。两年关闭5对矿井,将近9000名职工失去岗位,如何安置分流?怎样找到新饭碗?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大课题。
针对企业转型中关闭矿井人员安置这一突出难题,铜川矿业按照陕煤化集团公司的总体部署,一方面,积极实施特殊工种退休、病退、退职和离岗退养、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以及内部待岗、自谋职业等,做到“煤空城不空”,人员“转岗不下岗”,已安置4200余人。同时公司对机关29个部室精简至18个,全公司在岗管理人员由2394人精简为1141人。在压缩一线员工的情况下,实现了吨煤工效比上年同期提高1.006吨。目前,公司已有5440人进入富余人员管理中心享受政策,离岗退养4131人,内部待岗1054人,自谋职业255人。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将关闭矿井富余人员在公司下属正常生产单位进行内部调整安置。
与此同时,多方联系公司外合作方,利用老国企具备的管理、技术、人才、文化等独特优势,组织了外出创业团队,设置专业化的掘进、采煤、机电运输、设备安装和维修服务队伍,承接各项相关业务,不断扩大辐射面。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间接拥有了生产资源和创业平台,转移安置了大批富余职工,既与合作单位实现了互惠共赢,同时走出了“划转分流、减荷卸载”的一步关键棋。
作为陕煤化集团走出去发展的第一个重大项目,在省市领导的关怀下,托管运营了陕西益秦集团崔家沟煤矿井下生产系统,铜川矿务局崔家沟分公司目前已安置关闭矿职工796人。徐家沟矿到陕北魏墙煤矿创业已扎下根,共安置职工287人,王石凹矿赴府谷新元电厂创业的61名矿工受到对方好评,铁运分公司赴榆横铁路、渭河电厂劳务输出171名职工。迄今全公司共有职工1400余人迈上了走出去创业发展的新征程。
今年以来,该公司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制约,通过实施一系列治亏创效举措,原煤产销稳步推进,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持续改善,较同期减亏1.3亿元。其中,矿业公司实现累计盈利2126万。老煤企再出发,用什么来引领?
一个优秀的企业给社会的贡献,除了优质的产品、良好的社会责任,还应该包括优秀的企业文化。铜川矿业公司作为文化底蕴厚重的老牌煤炭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作为承载铜川煤城城市记忆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铜煤文化展览馆”开馆以来,已有25000多人参观学习,展馆被命名为铜川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后,近日又被命名为第一批铜川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
铜川矿区这方热土,是茅盾文学奖作品《平凡的世界》和唱遍大江南北的经典红歌《唱支山歌给党听》的诞生地。涌现出了受到毛主席、刘少奇等国家领导13次亲切接见的张金聚等6位全国劳动模范,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的救火女英雄冯玉萍等115位省部级劳模以及全国党代会和全国人大代表15人次,成为激励一代代矿工职工家属克难制胜的精神动力。矿工精神和铜煤文化已经成为铜川精神和铜川文化的“根和魂”。近日,由铜川市委宣传部与铜川矿业公司共同策划并制作完成的纪念建党95周年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唱支山歌给党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景俊海观看该片后给予了高度认可,指出要更好地弘扬矿工精神,讲好铜川故事,在更大范围内传递爱党爱国的正能量。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铜川矿业公司将进一步继承和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一不等、二不叫、三不埋怨、埋头苦干往上搞”和“平凡成就非凡、创新成就未来”等几十年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展示发挥“陕煤的‘黄埔军校’和‘陕北的大后方’”的作用,高举铜煤文化大旗,坚定文化强企之路,在国有煤企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上,展现管理、技术、人才、文化的巨大优势,重铸国有老煤企的新辉煌。
原标题:看国有老煤企如何重整旗鼓再出发——陕煤化集团铜川矿业公司转型发展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