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德江县共和镇,就走进了乌江。旖旎多姿的江水从千仞削壁中奔涌而至。在古老悠扬的船工号子里,一叶轻舟,几顶蓝帽,德江供电局共和供电所弟兄们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渡船上。来来回回,几度春秋,他们和供电相伴,与群众结缘,用心点亮了乌江两岸。
跨越乌江50米
55岁的杨成轩早年在乌江边的竹叶溪渡口当渡船工,为了营生,他索性就在渡口边安了家。后来,出于安全考虑,政府取缔了这个渡口,头脑灵活的老杨又临江办起了养殖场。江岸上养山羊,江里养鱼,每天辛勤劳作,小日子也算过得可以。
去年4月,老杨想扩大养殖规模,饲料粉碎机和通风机成了购置的重要设备。但一想到用电问题,老杨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原来,在渡口上居住的只有老杨一家,过去,他家的电线都是几公里外的地方拉过来的,加上这些年的日晒雨淋,线路也开始老化,每到刮风下雨,停电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正在老杨一筹莫展之际,共和供电所所长张明到他家来进行用电检查。“张所,你可是不请自来哟。你看嘛,我想扩大网箱,但设备需要电了嘛,你看能不能帮忙解决哈。”老杨一把拉着张明的手,指了指用一根竹杆撑起的皮线说道。了解情况后,张明进行了现场查看。
没过两天,共和供电所就组织人员对老杨家的入户线进行了更换。这一次,线路不再转弯转水,直接飞越乌江50米,就进了家里。
看见供电所这么快就把电送进了家,老杨忙把才打上的鱼拿了两条给所里的员工:“为了我们一家人拉一条线,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看来我扩大规模有希望了。”所里的员工连忙摆手说道:“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没得啷个得噻。”
沿江巡视10公里
作为德江县重点打造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乌江白果坨湿地公园位于德江县共和镇独鱼溪至思南县交界处的乌江主河道及印江河道,总面积1652.69公顷,湿地率为51.18%。主要由河流、库塘、森林等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是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乌江流域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的典型代表。
听说要建湿地公园,用电肯定是少不了的,张明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他主动找到共和镇分管建设的副镇长吴华,“吴镇长,建湿地公园这么大的事,没得电恐怕不得行哟!”“我正要找你,你就来了,湿地公园在我们共和境内的有17公里,你们需要拉一条10kV的电线和安装几台变压器哟。”吴镇长随后说到,“这可是一个赔钱的买卖哟,我们这个用电量不是很大,只是一些观光亭上才用得上,你没得什么意见得噻。”张明听说后,随口说到,“这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事,有啷个意见哟。”
没过几天,张明就组织人开始安装线路和配变。目前,已经安装10kV线路1.2公里,容量200kVA配变1台,规划中的3台配变和10公里10kV线路已正在安装中了。除此之后,副所长文学美总要不定期的进行线路巡视,他说,“湿地公园的用电看起来没有什么大不了,但它是我们德江的脸面,也是我们共和的脸面,所以,一定不能出差错。”
听说共和供电所这样认真负责,吴镇长也深受感动:“如果我们每一个部门都能像供电所一样精干高效的做事,我们的工作就很好开展了。”
安装表计千余户
沙沱水电站是“西电东送”第二批开工的“四水”工程之一,是乌江流域梯级开发、贵州省境内最后一座大型水电站,被誉为贵州乌江水电梯级开发的“圆梦工程”。工程于2005年11月开始筹建,2006年5月正式开工,2007年12月,实现工程一期截流,于2013年5月11日首台机组发电至2013年6月13日四台机组相继全部投产发电,创造了34天内完成四台机组调试任务的国内水电建设新纪录,同时比原计划提前了212天实现“一年四投”,标志着贵州境内贵州境内乌江干流水电资源开发圆满收官,提前十二年完成国家规划的乌江干流开发任务。
这样的建设速度背后,也离不开供电部门的支持。沙坨电站开始截流以后,由于水位抬高,共和境内的1000多户居民也要易地搬迁,这也就意味着每家每户的户表也要随之跟着搬。
“太散了,走了几公里,也就只有两三家用户,但也要整好噻,要不然,老百姓的意见大得很呀。”营销专职田丰说。“有时间为了给他们搬迁表计,还要作思想工作才行哟。”
35岁的邓旭勇也是这次搬迁的住户,他家地理位置好,靠水吃水,一年也有好几万块钱的收入。搬迁以后,没有了经济来源,他也就有些情绪。眼看就要到搬迁的最后时限了,他也没有动。这天,田丰到他家来搬迁表计,他死活都不让。看到没有办法了,田丰就坐下来和他拉起了家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家家都搬了,你一家不搬,到时吃亏的还是你自己呀。况且那边的新房子也漂亮,政府也解决了就业,想一想,也还是可以的了。”听了田丰一番话,邓旭勇也渐渐的软了下来:“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一下子走还是有点舍不得呀。”没有多久,像邓旭勇这样的“钉子户”也陆续的搬迁完成,1000余户表计也顺利落户到新房子里了。
上善若水,至美共和。共和供电所这一帮渡船上的巡线工,用水一样的情怀,或激情奔涌,或润物无声,用心照亮乌江两岸的发展,他们认真践行南网价值观,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供电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