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几个,这天又闷又热,多喝水,小心中暑!国网天津宁河供电公司一汽大众电网建设项目负责人赵振伟大声嘱咐。位于宁河境内的一汽大众华北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在即,临时供电的重担落到了国网天津宁河供电公司身上,项目要求必须在一个月内送电,但体量又非常大,高温酷暑、加班加点情况下,做好防暑降温工

首页 > 输配电 > 配电自动化 > 报道 > 正文

天津宁河供电侧记:服务创新 “亮”在百姓需要处

2016-08-19 14:00 来源:天津北方网 作者: 孙志福

“哥几个,这天又闷又热,多喝水,小心中暑!”国网天津宁河供电公司一汽大众电网建设项目负责人赵振伟大声嘱咐。

位于宁河境内的一汽大众华北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在即,临时供电的重担落到了国网天津宁河供电公司身上,项目要求必须在一个月内送电,但体量又非常大,高温酷暑、加班加点情况下,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就成为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国网天津宁河供电公司主动服务宁河,全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积极对接大用户用电需求,解决区内11家重点企业用电问题,满意度达100%;实施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和抢修指挥业务联动机制,提升抢修效率;创造性地开展以“师带徒”为依托的“青蓝工程”,为人才培养储备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大力推行电话预约和上门服务,努力提升报装接电效率;多渠道宣传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购电新方式,同步安装自动缴费终端16台,极大方便了群众购电……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真正实现“亮”在百姓需要处。

贴心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一汽大众华北基地项目位于宁河区现代产业园区,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按照绿色环保理念建设,投产后年产轿车30万辆,可吸纳6000名员工就业,极大拉动宁河区经济增长。4月中旬,国网天津宁河供电公司接到任务,要求在5月中旬前,完成项目临时用电建设。

国网天津宁河供电公司多次实地调研,现场分析:如果通电,需要14台临时变压器,但至少需要3个月建设期,而一个月的时间太紧了,大伙在会上纷纷挠头。

为了确保工期,国网天津宁河供电公司迅速增派人手,施工人员比平时多出了一倍。一般架设变压器都用吊车,但一汽大众华北基地项目现场刚刚平整,土质松软,承受不住吊车,因此,只得临时调配挖掘机架设水泥杆。

“运输车陷进去了!”因为土质松软,运送材料的大卡车陷入了泥里,赵振伟赶紧找来挖掘机把运输车拖回马路。这边设备问题刚解决,那边工作人员又“出事”了。

“‘眼镜儿’,歇会儿,天太热了吧,喝口水,去阴凉地儿坐会儿。”赵振伟搀着中暑的“眼镜儿”走向阴凉处。

“眼镜儿”是电力工作人员,因为戴眼镜,斯斯文文的,所以大伙都这么亲切称呼他。因天气太热、太湿,地表温度达40多摄氏度,工作人员的衣服全都湿透了。

“在这儿,我们用得最多的就是矿泉水和藿香正气水。”赵振伟告诉记者,为了赶工期,大伙每天凌晨5点开工,中午1点多才吃饭,且吃饭时间只有20分钟,晚上要工作到8点多,那时,天就黑了。

一个月时间,顺利送电,国网天津宁河供电公司堪称创造了一个“奇迹”。

对待大项目如此,对待中小企业亦然。

中小企业资金相对较少,可是开工就要大量耗电,这是笔不小的费用。企业交电费方式一般有三种:预付费、电费保障金和第三方担保,其中,国网天津宁河供电公司推行的预付费方式深受广大中小企业青睐。

所谓预付费,简单说就是和普通居民用电一样,用多少提前买,不需要动辄十余万元的保障金,这给中小企业资金运转帮了大忙。

“我们都用预付费方式,不用扣押很多现金,而且快没钱时,还能及时提醒我们抓紧缴费,方便实用。”区集中供热工程公司办公室主任尹晓冬说。

配电网自动化保“迎峰度夏”

进入7月,随着一波波高温来袭,夏季用电高峰随之而来,电网用电负荷持续攀升,这为电力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每年6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各种空调、制冷设施的开启会增加用电消耗,是供电“迎峰度夏”期。高温、高湿天气,用电大负荷和风暴、雷雨天气都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供应带来一系列考验。

国网天津宁河供电公司为确保群众用电安全和需求,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电网运行管理,强化风险防控,扎实做好负荷预测、供需平衡、安全校核及应急准备,严防供电安全事故,千方百计保障“迎峰度夏”期电力有序供应。

7月20日,本市发生特大暴雨,宁河区雨情也相当严峻,由于雨势过猛,部分低洼地区积水过膝。城区内董庄扬水站对于排涝工程至关重要,但就在此时,却停电了。

“一听说扬水站停电了,我和李博马上就往现场赶!”配电抢修班班长郝仲良说。

原来,“迎峰度夏”期间,配电抢修班员工日夜坚守,遇到这样的特大暴雨更是严阵以待,配电抢修班的30人在这一天基本都被群众报修电话叫走了,可如果董庄扬水站出了问题,那城区内涝将出现大问题。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问题结结实实摆在了眼前。

“董庄扬水站停电这事,以前至少2—3个小时才能找到问题,可这次我们只用了半个小时!”郝仲良得意地说。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细问之下,才知道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宁河近年来的配电网自动化改造。

2014年,天津电力公司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城市供电网,宁河公司积极响应,以零停电为目标,开展包括配电网自动化改造在内的多项措施。

配电网自动化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新的高性能配电设备等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进行智能化监控管理,使配电网始终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高效的最优运行状态,简而言之,就是减少断电时间,甚至不断电。

在配电网自动化改造后,董庄扬水站的故障点被清晰地显示在国网天津宁河供电公司的监视器上,郝仲良和李博按系统指示,直接到达地点,关掉坏了的开关,同时,启用另一条备用线路,董庄扬水站又顺利工作了。

据悉,7月20日这天,芦台城区发生电路故障137起,国网天津宁河供电公司的工人们日夜兼程,一直奋战在一线,很多人拖着疲累的身体进入梦乡时,已是凌晨了。

国网天津宁河供电公司为群众办实事的事情还有很多,如,按照政策,他们积极推行“煤改电”工作,为董庄卫生院免去了10余万元的公建费;2015年投资2600多万元,安装9个充电桩;2016年投资3000多万元,安装17个充电桩,使群众使用环保节能车更加便捷。

青蓝工程传承老员工“绝技”

近几年,国网天津宁河供电公司发现内部技术人员“老龄化”问题严峻,很多具有一技之长、独当一面的老员工面临退休。

2015年4月,国网天津宁河供电公司以培养、储备人才为目标,以“师带徒”为依托,创造性地开展了“青蓝工程”。

“我们排查各岗位中即将退休人员情况,给优秀老员工配备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努力把老员工的‘绝技’传承下去。”人力资源管理部培训管理专责靳晶晶说。

“青蓝工程”中,师徒二人结对,约定师傅倾囊相授,徒弟悉心学习,在最终结成的7对师徒中,尹连忠和管延宝令人印象深刻。

师傅尹连忠,53岁,从事电力工作20余年,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数家珍,了然于胸,眼看自己就要退休,尹师傅也是着急。恰在这时,“青蓝工程”给他送来了28岁的大学生徒弟管延宝。

高兴之余,尹师傅也不免担忧:自己的工作枯燥、乏味、辛苦,吃饭都没准点,年轻人行吗?

这点担忧,还真让尹师傅猜对了。进入暑夏高温,每天巡塔任务中对电塔温度的检测尤为重要,一旦塔温过高就要及时处理。但因白天空气温度高的缘故,测的塔温会不准,这就要求测塔温的时间只能在温度相对稳定的凌晨12点到6点之间,这可苦了管延宝。

“走,咱测塔温去。”凌晨1点,尹师傅感觉室外温度差不多了,叫醒了正在熟睡的管延宝。管延宝心里不乐意,但还是去了。师傅在塔上演示,徒弟却打起了哈欠。

“你上来试试。”尹师傅朝徒弟一招手。本以为走走过场就过去了的管延宝傻眼了,他硬着头皮接过红外测温仪上了电塔,可刚才没认真学,真不会用啊,这让他很是尴尬。

回来后,管延宝很自责,自己潜心研究,又再次向师傅讨教,终于学会了红外测温仪的使用。

管延宝回忆,在和师傅学习这段时间,有一件事令他难忘。

春天伊始,庄稼地里小苗生出了新芽。师徒二人巡查农田中的电塔,而两人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徒弟径直穿过农田;师傅却绕了个大远,避开了庄稼地。

到了塔下,尹师傅问徒弟:“你刚刚发现了什么?”“我比您快啊。”管延宝一脸自得。师傅严肃地说:“虽然你走的快,但是很可能踩了地上的新苗,人家农民怎么想?走一遍就把人家地给毁了,以后人家还会支持咱们吗?”

虽是一件小事,但管延宝被师傅这份细心、认真的工作态度深深打动。尹连忠和管延宝虽是一对“签约”师徒,但用管延宝的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一年过去了,在“青蓝工程”汇报会上,尹连忠、管延宝师徒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

在开展“青蓝工程”基础上,国网天津宁河供电公司为促进青年员工岗位成才,全年开展自主培训13项,参培人数2449人次,53人通过专业技能鉴定,2名员工分获“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和“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2人入选“天津市会计领军人才”,其中,1人被评选为“天津市先进会计工作者”,人才当量密度同比增长4.27%。

原标题:宁河供电侧记:服务创新 “亮”在百姓需要处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