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我国华东地区用电负荷多次创历史新高,以向家坝—上海、溪洛渡—浙西、锦屏—苏南为代表的三大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从外省“借电”输送给华东地区。特高压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还为未来的能源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日前,本报记者分别前往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了解特高压给三省1.6亿人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一幢高楼
上海的快速发展让世界瞩目,新地标上海中心大厦,试用期间每天用电量8~10万度。在上海迪斯尼乐园,园区每天用电超过10万度,上海这种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能得到满足吗?以绿色方式满足是个好答案。
8月4日,闷热的上海迎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骤雨。
站在浦东陆家嘴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厦119层的观景台向外望去,浓稠的雨幕将远处的城市景观遮得严严实实,耸入云霄的上海中心大厦则宛如一座空中之城。
这个上海的新地标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一座小型城市,它的建筑主体为118层,项目面积达433954平方米,整座大厦内的电梯多达154部,日均办公、观光、购物、酒店住客人群达3~4万人次。
驱动这个“城市”正常运转,需要强劲的动力。大厦电力系统运维人员路蔚告诉记者:“现在大厦是试运行,每日的用电量8万到10万度左右,正式开业以后用电会更多。”
国网上海电力调控中心副主任陈明是看着这座大厦建起来的。如今,面对这些大型商业用电项目带来的巨大电力需求,负责调度整个上海电力的陈明已不再捉襟见肘,因为他的手里有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这张“王牌”。
“从特高压投运的那一刻起,上海电力就不再紧缺了,现在是丰水期,复奉线可以满负荷给上海送来四川水电640万千瓦,再加上原有的几条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上海的外来电可以达到1600万千瓦,再加上本地200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上海的供电能力达到3600万千瓦,而今年夏天上海的用电负荷最高是3138万千瓦。”
上海中心大厦用的电超过一半来自外来水电等清洁能源。
长三角地区雾霾严重,作为“绿电城市”,上海市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新能源发电比例,这里有国内首个商业运作的兆瓦级太阳能光伏电站和亚洲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跻身世界前列,加大特高压输送跨区清洁能源的力度“绿电”对环境改善作用逐步显现。
“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因为外来的主要是水电,具有清洁低碳的优势,上海尽量更多地使用外来电,当上海本地负荷较低,不能足额消纳外来水电时,上海甚至会和周边地区进行电力交易,让周边地区帮助其消纳水电。7月份,上海的外来电电量占总额的一半以上。这减少了很多本地燃煤发电厂发电带来的污染排放。自向上特高压2010年投运以来,这条线路每年可节省原煤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000万吨。“上海本地就没有新建过燃煤发电厂,因为夏季外来水电充裕,本地燃煤电厂从以前的迎峰度夏变成了‘迎峰度假’”陈明说。
一张电网
在浙江,三条特高压投入运行,一条特高压正在建设,浙江电网也因此成为我国首个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省级电网。抛开这些专业名词,特高压给浙江人究竟带来了什么?
8月3日,气温33摄氏度,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竹马乡。
在南方尖峰水泥有限公司厂区,一进控制室,清凉的空调风让人暑意全消。工人方龙山正熟练地操控着车间里的水泥球磨机。“这台机器每小时生产110吨水泥,是我们厂子的‘劳动模范’,它用的电也特别多,开到功率2500千瓦,每小时要用掉几千度电。”方龙山说。
该公司副总经理周晓平解释道:“水泥生产行业对电的需求非常大,我们每生产1吨水泥,20%的成本是用电,每个月用电量300多万度。”
过去,周晓平最不喜欢夏天。“我们怕夏天,气温升高后,居民都把空调打开了,全省电不够用的时候,我们这些高耗能企业就会减少用电负荷,有时一限就是好几天。”周晓平回忆起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限电:“2012年夏天,持续的高温天气导致一连十几天的限电,厂子里生产不能照常进行,上门催货的客户挤满了办公室,拉货的卡车也在厂子门口排成了长队。”
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浙江经济发展带来的是电力负荷的攀升。据资料显示,在周晓平至今难忘的2012年,浙江全省统调最高负荷为5750万千瓦,电力供应缺口巨大,供电公司只能从高耗能企业开始,逐级控制用电量,保证普通居民用户用电。而即使这样,居民用电也十分紧张。
金华供电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室技术管控组组长章文告诉记者,面对限电,供电公司会密切关注电力调控信息,第一时间通知企业恢复用电,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损失。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周晓平从章文口中听说了特高压:“再过几个月,一条到金华的特高压工程就要投产运行了,到时候整个浙江省的企业都不用担心用电了!”
“特高压工程”是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14年7月,溪浙特高压正式投运,1600多公里的特高压线路途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浙江5省,每年可将西南地区约400亿度的清洁水电输送至浙江。
此外,浙江省范围内还运行着浙北—福州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二者同溪浙特高压一起,组成了向浙江电网输送外来电的“主力部队”。
7月27日13时12分,浙江电网用电负荷达6912万千瓦,今年第6次创下历史新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浙江电网保持正常运转,全省并没有任何限电。据记者了解,在负荷创下历史新高的7月27日,溪浙、淮上、浙福特高压输送浙江电网的负荷分别达到800万千瓦、394万千瓦及113万千瓦,这相当于浙江向外省“借”了1307万千瓦的电,占到浙江电网负荷总量的1/6以上。
受端省份的经济发展得到保障,对送端来说,意义同样巨大。
7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浙创业园,了解创业园规划建设及浙江对口支援情况。他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加快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进程、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的重大举措,
宁夏能源方面的优势明显。2012年9月,浙江百亿能源项目落地宁夏,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能宁夏能源有限公司签约,三大集团共同投资开发总装机容量为332万千瓦的火电厂项目。此次落地的能源项目是宁东—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电源项目。 2014年11月,这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建设,宁夏经济也将随着工程投运迸发新的活力。
一座城市
苏州由于工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是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核心示范区。7月27日,苏州用电负荷高峰达到2226万千瓦,甚至超过一些省份的用电负荷。
今年5月17日,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与苏州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建设苏州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的合作协议》。国网江苏电力与苏州市政府将加快苏州能源供应清洁发展,积极引入区外清洁电力,至2020年,力争苏州清洁电力占比由2015年的33%提升至50%,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苏州的能源变革离不开以四川锦屏—江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为代表的特高压支撑。
“锦苏直流特高压为苏州带来了四川的清洁水电,有效解决了苏州电网的负荷缺口,为苏州推进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提供了坚强支撑。”苏州市发改委能源处处长王松崧这样评价特高压。
不仅如此,特高压还为苏州建设国际能源变革发展典范城市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为了特高压的安全稳定运行,我们建成了大规模的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如果特高压发生故障,可以在毫秒之内切掉非必要负荷,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除此之外,与特高压相关的电网统一潮流控制器、世界首条特高压交流气体绝缘输电管囊等电网高精尖技术都将在苏州示范应用,成为苏州引领未来能源技术发展的标志。
特高压提供了充足能源供应,苏州有能力推进配网管理的变革——单元制供电模式,这对消纳分布式新能源意义重大。“如果供电单元内有分布式光伏发电,我们直接就可以在这个供电单元内消纳。”丁丹军认为这种模式既促进了分布式新能源的消纳,也有助于大电网的安全。
原标题:它为1.6亿人送来远方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