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从2007年选址规划,到2014年9月全面复工,7年之内多次成为法庭焦点的郑州220千伏红旗变电站,可谓命运多舛,不过最终还是建成了。昨日下午,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在红旗变电站向媒体记者发布消息:自6月30日红旗变电站进入试运行阶段后,随着负荷的稳定增加,昨日正式投入运行。该站是郑州电网的

首页 > 输配电 > 输变电工程 > 项目 > 正文

9年磨一“电”!河南郑州220千伏红旗输变电工程投运

2016-07-22 08:44 来源:大河报 

核心提示|从2007年选址规划,到2014年9月全面复工,7年之内多次成为法庭“焦点”的郑州220千伏红旗变电站,可谓“命运多舛”,不过最终还是建成了。昨日下午,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在红旗变电站向媒体记者发布消息:自6月30日红旗变电站进入试运行阶段后,随着负荷的稳定增加,昨日正式投入运行。

该站是郑州电网的重要一环,供电范围涵盖北三环以南、京广铁路以东、金水路以北、中州大道以西约42平方公里区域,建成投运后,将极大缓解周边供电压力。有关人员称,“郑州不缺电,只缺变电站”,该站能否成为破解市区变电站“落地难”的范本?

探访

“红房”内的变电站内部结构“高大上”

红旗变电站位于金水区文博西路与农科路交叉口东北角,昨天下午,大河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该站“隐身”于一栋红色站房内,内部很“高大上”。

三层楼高的建筑内,包括有变压器室、220千伏设备室、110千伏设备室、10千伏设备室,以及继电器室。

在二楼220千伏设备室内,每个控制柜上方都有储能指示、分闸指示、合闸指示、远方/就地转换开关等标志,“这些设备,就相当于变电站的一个个开关。”工作人员说,比如,一处控制柜上张贴有“红旗26板”“文博配线”字样,意味着已经开始对该线路供电。

在三楼的110千伏GIS室,在二楼看到的红、绿、黄超粗导线,被纳入一个直径七八十厘米的管子,管道内被充入绝缘气体保证安全。

在一楼的变压器室,打开隔音门,站在门口,听到的噪音很低,不及路边过往车辆的声音,这是因为采用了油浸自冷低噪声变压器,噪音比一般的主变压器小,而且,主变压器室内装了吸音板、隔音门,进一步降低噪声。“投运后我们进行了专门的噪声监测,所有数据均显示合格。”国网郑州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有关人员还介绍,该变电站的智能化程度也是郑州市现有变电站中最高的,“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变电站的正常运行信息、电量、异常情况等全部数据,都可以传到绿城广场附近的调度室”。

数据

供电区域42平方公里给市区东北部打了“强心剂”

该站将为郑州带来什么?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孙岿说,不仅极大缓解周边供电压力,还是市区东北部的“强心剂”。

孙岿说,红旗变电站供电范围约42平方公里,能满足周边金水万达、蓝堡湾、英地天骄华庭(资料图库)、建业凯旋广场等众多客户的接入需求。据介绍,目前,已有24个用电大户通过该变电站解决用电需求,相当于可以保障2.1万户普通居民家庭所有家用电器等全负荷运转的供电需求。当然,远期规划,该站将有3台240兆伏安主变压器,届时,从理论上讲,可同时满足七八万户市民家庭全负荷运转的用电需求。

此前,郑州城区用电紧张问题日益凸显——北三环以南、京广铁路以东、金水路以北、中州大道以西约42平方公里区域,供电能力已达极限。红旗变电站投运后,能有效缓解220千伏柳林、凤凰和大桥变电站供电压力,同时为丰庆、丰产等众多110千伏变电站提供电源支撑,极大改善郑州电网网架结构。

回顾

虽是“民生工程”历时9年方建成

●多方反映

2012年,建站公示出来后,施工区域围挡、机械进场,一些附近居民心存顾虑,开始到规划、环保等部门提意见,使红旗变电站陷入舆论漩涡,大河报曾关注。

该站被抵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离多所中学、幼儿园太近,周围还有金水区委家属院、数码公寓等,居民近万户。居民们担心会有电磁辐射,虽然电力、规划等部门多次作出解释,大家的顾虑依然无法消除。

2013年2月至10月,周边部分居民,分别向省、市政府提起两次行政复议。对此,郑州市规划局称,郑州供电公司向省环保厅提交的材料手续齐全,省环保厅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省政府下达了维持原批复的行政裁决。

●对簿公堂

2014年下半年,周边小区多名业主,先后与相关部门对簿公堂,第一次是与郑州市城乡规划局、郑州供电公司对簿公堂,业主请求法院撤销该局核发的红旗变电站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第二次是对红旗变电站的环评报告批复提出质疑,认为环评报告混淆事实,存在造假现象,并将省环保厅告上法庭。

据了解,两次对簿公堂,都是业主败诉。

国网郑州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称,2014年,在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下,工程得以顺利复工。

共融

从设计到施工小心翼翼争取理解认同

该变电站占地面积7.2亩,全在户内,布置紧凑,占地面积是其他同类型变电站的一半。

“从设计到施工,为了让大家能够接受该变电站顺利落地,可以说是处处小心。”孙岿感慨。在设计阶段,将减少环境影响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设计要求,大到请盾构机助阵电缆隧道施工,小到想方设法降扬尘、降灯光干扰等。

红旗变电站的电缆隧道,是我省第一次使用盾构法施工的电缆隧道,该工程的隧道部分是郑州电网建设史上距离最长的电缆隧道,多次穿越地铁主体线路,为躲避地铁4号线,隧道最深处达23米。电缆隧道长度7.02千米(其中盾构施工部分长度为6.8千米),110千伏送出工程电缆隧道2.13千米(其中盾构施工部分长度为1.7千米)。

施工中,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盾构掘进施工技术,成本很高。国网郑州供电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电缆隧道工程总投资约6.8亿元,“不惜代价,除了最小限度占用道路资源外,还能最大限度控制地面沉降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据介绍,随着红旗变电站投运,首次施工影响的农科路、文劳路、丰庆路、文博东路等小范围受影响区域,也将于8月底9月初恢复正常通行。

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建设部相关负责人管晓峰清楚地记得,2014年底的一天,一封写在小黑板上的感谢信被送到施工现场,落款为“南邻老人们”,这群住在工地南侧家属院的老人感谢他们文明施工。

文明施工,除了注意降低噪音、降灯光照射干扰,通过尘土覆盖、进出口冲洗、安装喷淋设施等规定动作之外,赶上周末或节假日学校放假,还及时停工方便通行;夜间停工时间,总比政府要求的提前一到两个小时,“我们没有把工期放到第一位。”管晓峰说。

此外,面对部分周边居民的担忧和不解,相关人员耐心解释,邀请专家解释,并通过现场测量电场、磁场等环评检测数据等,打消人们顾虑……“看到有居民认可,我觉得我们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值得。”管晓峰说。

渐渐地,周边居民中,不再阻挠施工,支持、理解的人越来越多。

焦点

多方努力落地红旗变电站的“范例”意义

“我们常说,郑州不缺电,就缺变电站,在城市建成区建设变电站难度大,成本高。”孙岿说。不仅在郑州,这也是我国城市发展中一个普遍难点。

究其原因,除了选址的产权纠纷之外,居民出于对“电磁辐射”等的恐惧,是反对变电站落地的首要因素。

红旗变电站投运后,有周边小区物业人员感叹:“太及时了!小区居民用电更有保障了。”不过,时至今日,部分居民仍心有顾虑。“虽然我们和专家一再解释,一些人对此仍有认识误区。”孙岿说,为此,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曾派出了两名专家,带着价值数十万的电场、磁场测试设备,对位于郑州市管城区管城街的变电站进行现场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距离变电站外墙1米处为工频电场强度0.18伏/米,工频磁感应强度0.146微特。

专家

一个变电站磁场强度不及一个电吹风

参与实测的工程师张远表示,即使在变电站内,其电场强度也远低于国家规定的4千伏每米。“电磁场强度会随着距离的扩大而大幅减弱,直至忽略不计。”

张远说,地球本身就是个大磁场。电吹风通电后近0.5米外测的电场为16.5伏每米,电吹风距离很小的时候磁场可以高达将近4微特,这意味着220千伏变电站的工频磁场强度,远低于电吹风。

此前,世卫组织及其60多个成员国也曾开展了全球的国际电磁场计划,历时10年、于2007年发表正式评估报告,报告认为,公众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低频电场和磁场环境,不会对实际健康造成问题。“其实,最有说服力的是我们变电站一线的工作人员,站长谷飞等人一直在变电站工作,大家并没有感受到在变电站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蔡君彦文许俊文)

原标题:郑州220千伏红旗输变电工程投运 9年磨一“电”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