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崔根良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首场报告会在吴江人民剧院举行,为我区庆祝建党95周年、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区委书记梁一波以《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为题讲述了崔根良同志的先进事迹,并期盼吴江出现更多像崔根良这样的民营企业家。区领导盛红明、沈金明、李斌、李铭、徐晓枫、周春良、周学林、范建坤、屠福其、王悦、于向军、吴卫中、沈向东、肖仲伟等出席了报告会。(文章后附有《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永不停歇 创业创新的脚步》、《创造中国光棒的日日夜夜》、《在亨通每个人都能出彩》、《有一种身份叫共产党员》全文内容)
报告会上,区委副书记盛红明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崔根良同志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决定》。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缪学为系统概括了崔根良同志先进事迹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实质,传达了中共苏州市委对深入开展向崔根良同志学习活动的要求。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春良主持报告会。
崔根良同志是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他30多年如一日,以爱党爱国为信念,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先后研发掌握了光纤光棒核心技术,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自主发展之路。他以守法取信市场,以关爱回报社会,赢得了尊重和声誉。他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非公经济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中国十大慈善家、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崔根良同志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并在全国广泛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要求全社会学习宣传崔根良同志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先进事迹,弘扬其“敢为人先、敢创大业、敢攀高峰、敢争一流”的精神。
报告会上,区委书记梁一波、亨通光电公司副总工程师肖华、亨通高压电缆公司总经理李自为、吴江电视台记者张萍分别以《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创造中国光棒的日日夜夜》、《在亨通每个人都能出彩》、《有一种身份叫共产党员》为题,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鲜活的事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讲述了崔根良同志的先进事迹,真实还原了崔根良与他的亨通集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切入点,以民营企业家的创业豪情,以实业巨子的创新激情,以党员带领群众的发展热情,创造了非凡业绩,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大家生动展示了崔根良艰苦创业,书写几度辉煌;热心公益,展现大爱之心;矢志不渝,扛起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的“时代楷模”形象。崔根良也以《永不停歇创业创新的脚步》为题,讲述了自己40多年来创新创业的心路历程和体会感悟。
梁一波在报告中指出,30多年来,崔根良同志从一家乡办小厂起步,依靠艰苦创业,全面创新,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之路,把企业带进世界同行的前列;他用爱党爱国的信念、产业报国的担当和奉献社会的情怀,为时代树立了榜样。作为一名党员,崔根良同志时刻以坦荡无私的胸怀回报着党委政府的支持;作为一名企业家,他坚守正道,洁身自好,始终做到政治清醒、经济清楚、生活清白。他是一面旗帜,披荆斩棘、永不停歇走在创业创新路上;他是一个标杆,心系祖国、回报人民,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使命;他是一面镜子,义利兼顾、诚实守信,映射出自己的清白人生。
梁一波强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区委、区政府一定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要求,靠前服务,积极作为,真心实意支持包括亨通集团在内的广大民营企业发展。同时,也期盼有更多像崔根良这样的民营企业家,用拼搏成就大业,用创新改变未来,用奉献承担责任,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谱写人生事业的华美乐章。
报告会生动感人、催人奋进,全场响起了32次掌声,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崔根良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民营企业家身上,有一股敢想敢干、追求卓越的激情,一种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一份实业报国、回馈社会的担当,这是时代的精神,更是楷模的力量,使聆听报告的每位同志深受教育、深受鼓舞。
报告会要求,全区各地各部门要把开展向崔根良同志学习活动与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95周年活动结合起来,迅速掀起向崔根良同志学习的热潮;进一步加强对崔根良同志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扩大报告会的影响力,以便更多的同志特别是广大企业家参与到向崔根良同志学习的活动中;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务必以实际行动落实好报告会精神,以崔根良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岗位,再创新的佳绩,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吴江作出更大的贡献。
昨天下午,全区党员干部、企业家参加或通过各种形式收听收看了报告会。
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
报告人: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梁一波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梁一波,是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书记。
今天,我向大家报告的是全国“时代楷模”、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崔根良同志的先进事迹。
根良同志是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30多年来,他从一家乡办小厂起步,依靠艰苦创业,全面创新,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之路,把企业带进世界同行的前列;他用爱党爱国的信念、产业报国的担当和奉献社会的情怀,为时代树立了榜样。
根良同志身上最鲜明的特质就是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他早年从部队退伍返乡后,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先后担任过多家乡镇企业负责人,带领企业一次次走出困境。1991年创办亨通集团后,他就瞄准光纤通信领域的最前沿,不断攀高比强,把企业做到了全国领先。在此基础上,他从2004年开始凭借过人的胆识、意志和魄力,冒着失败风险,率领200多人的研发团队,花费6亿多元,历时3年多,完成国内20多年都没有实现的技术创新,生产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棒,为中国光通信产业赢得了世界话语权。
记得第一次见根良同志,是在2011年10月亨通集团20周年的庆典上,那时我刚到吴江工作不久。谈到研发光棒这件事,我问他:“冒这么大风险搞研发,有没有想过失败?”他认真地说:“确实想过。失败了就由我个人来承担吧,大不了从头再来;而成功了则于国于民于企都有利。我们国家太需要光棒了。冒这个风险,值!”这就是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胸襟和担当!
那次活动期间,根良同志跟我介绍亨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有三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是争取进入全球光纤通信行业前三强,二是转型成为国内领先的系统运营商,三是销售翻一番。去年底,根良同志告诉我这三个目标全都实现了。
如今,根良同志制定的“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国际化战略,已让亨通在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产业基地、30多个国家设立了分公司,业务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光通信全产业链的行业领军企业,实现了从乡镇小企业到国际化上市大公司的凤凰涅槃!
在充满艰辛的创业历程中,根良同志身上时刻体现着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党员意识。他很看重自己的党员身份,主动把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职位让给别人,却始终担任着集团党委书记,展现出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度自觉。正是在根良同志的重视和推动下,吴江民营企业中第一个党委建在亨通,第一个纪委设在亨通,第一个党校办在亨通,党建工作在亨通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
这些年来,根良同志把党建工作融入到生产经营、人才培养、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和谐共建之中,以党委聚人心,以党员带队伍,以党建促生产,摸索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双轮驱动”新模式,为民营企业加强党建工作创出了一条新路。
2012年10月,《人民日报》在头版以“党旗在非公企业高高飘扬”为题,专门报道了亨通党建工作的做法。中央组织部专门总结推广亨通党建工作经验。省委组织部还把亨通列为全省首批20家大型民企双重管理党组织,作为教育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全省党员干部来这里学习观摩。
2013年,我到亨通走访时,在公示栏里面看到一张特殊的公告,上面不但公示着入党积极分子名单,还对他们的优缺点进行了剖析。根良同志解释说:“只有接受员工的监督,才能把那些真正优秀的员工吸收进企业党组织,党组织才能更加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企业也才能更加具有战斗力、创造力、生产力。”根良同志用他的实践探索证明,有了一支合格的党员队伍,企业发展就有了主心骨,就有了不竭的动力和蓬勃的力量!
作为党员企业家,根良同志抓党的建设是一着不让,对待党委、政府则是既“亲”又“清”。他认为,要做受人尊敬的企业,不能光喊口号,更不能只依赖政府扶持。党委、政府的同志和根良同志打交道,都有相同的感受:一是放心,根良同志做事从来都是摆在台面上,历来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二是舒心,根良同志从来不提无原则要求,既考虑自身情况,更看重对地方的贡献;三是安心,根良同志严守做人做事的底线,守法纪,走正道,光明正大谋发展。
1992年,根良同志的企业刚有起色时,镇上一家纺织厂倒闭了,上百名工人失业,纷纷拥到镇政府门口求助,一时间成了党委、政府的心头难事。根良同志得知后,主动邀请这些工人到他的企业上班,解决了上百户家庭的生计问题。有人问他,“自身企业也不大,为什么还要揽这事”,根良同志回答道:“党委、政府一直关心着我们企业的发展,为他们分忧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在吴江,亨通集团是依法纳税的典范,纳税一直名列全区前茅。2015年,公司目标成为吴江第一,可公司财务部门汇报说没能排上第一,根良同志一听就急了,马上要求查明情况,并严肃地说:“亨通怎么能落后呢?咱们该交的钱一分都不能少!纳税越多越光荣!”事后查明,是公司统计时出现了遗漏,亨通纳税是第一,根良同志这才放下心来。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吹尽黄沙,始见赤诚真心。作为一名党员,根良同志时刻以坦荡无私的胸怀回报着党委、政府的支持!作为一名企业家,他坚守正道,洁身自好,始终做到政治清醒、经济清楚、生活清白!
多年来,他在抗震救灾、扶老助残、爱心助学、扶贫济困等方面,一直都慷慨解囊,担负起企业家应尽的社会责任。每年,区里组织的慈善募捐活动,根良同志总是带头捐款,带动广大企业家和全社会踊跃参与慈善事业。在他的推动下,亨通还成立了江苏省民营企业第一家非公募慈善基金会。
这些年来,亨通慈善基金会已累计捐资超过5亿元。根良同志本人也先后获得“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捐赠个人”“中国十大慈善家”“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这就是一位党员企业家的故事。他是一面旗帜,披荆斩棘、永不停歇走在创业创新路上;他是一个标杆,心系祖国、回报人民,始终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使命;他是一面镜子,义利兼顾、诚实守信,映射出自己的清白人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吴江区委、区政府一定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要求,靠前服务,积极作为,真心实意支持包括亨通集团在内的广大民营企业发展。同时,我们也期盼有更多像崔根良这样的民营企业家,用拼搏成就大业,用创新改变未来,用奉献承担责任,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谱写人生事业的华美乐章!
谢谢大家!
永不停歇 创业创新的脚步
报告人: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崔根良,是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只不过是做了一个民营企业应该做的事,其实做得比我好的民营企业还有很多。中宣部授予我“时代楷模”的荣誉,这是党和人民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更是对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充分肯定和巨大鼓舞!借此机会,我汇报一下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和感想。
1958年,我出生在苏州吴江区七都镇。改革开放前,七都是个穷地方,条件最好的人家,也只有几间旧瓦房。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学个手艺,好养家糊口。
初中毕业后,我学做了木匠,每天走乡串户,我看到了农民与市民、农村与城市的差距。那时,农村青年要改变命运,参军是一条好途径。
1978年,正好碰上农村征兵,我如愿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农村兵,苦不怕,累不怕,怕的是自己文化程度低!刚到新兵连,我一看,大都是高中生,我一个初中生,深感自己学历低。我暗下决心,要奋发努力,不能落后。
我让家里寄来了全套初高中数理课本。白天训练再苦,晚上也要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学习。连长发现了一个这么刻苦爱学习的新兵,就破例把我分到通信营,我当上了一名无线通信兵。
到了新岗位,我更加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我要对得起部队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期望!
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努力,从连队到团部,每次军事技术考核竞赛中,我连夺第一。到了年底,我作为机场团部唯一代表,参加了福州军区大比武,获得了第三名。
军区首长在宣读比武结果时,看到一个入伍才9个月的新兵获得了第三名,大吃一惊,不敢相信!首长跟带队领导确认我的入伍年月后,当场宣布:“这样的新兵,要给他立功!”部队给我立了三等功,在我的立功事迹上这样写道:“入伍不到一年,达到三年兵以上军事技术水平”。我创下了当年入伍、当年立功、当年入党的好成绩。
部队经历让我得到了锤炼,增长了知识,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坚忍不拔的毅力。更让我坚定了人生的信念:一个人只要肯学习,就不会落后!只要肯付出,就会有收获!只要自强不息,就一定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1982年,我退伍回到了家乡,进了一家丝织厂做了一名机修工。
从那时起,勤学不辍,干事创业成了我人生的追求。哪样不懂学哪样。财务不懂,我自学了财务;销售不懂,我就主动要求去做市场销售。三年间,先后从机修工到财务出纳统计再到销售员,最后担任副厂长,我在学中干、干中学,积累了经营企业的基本经验。
1985年,不安于现状的我,毅然辞去乡管干部下商海,只身一人到了浙江承包办厂,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
正当我干得浑身起劲、尝到创业甜头的时候,老家新上任的乡党委书记,第一次动员我回家乡办厂,我拒绝了,说实在的,我那时在浙江办厂创业,一年可以赚二十几万,让我回去,我真不乐意。第二次,书记又来了,他的诚意让我深受触动。但由于承包合同期还未到,我再次婉拒了他的邀请。
没想到,就在承包合同期满的前一天,书记第三次出现在我面前。他的一番话,感动了我,“谁不希望家乡好?你在部队立过功,又是党员,更有办厂经验,现在正是家乡最需要你的时候,我代表乡党委请你回去,就是要你改变家乡面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人总是有家乡情结的。当时我在浙江办厂赚钱可以,但毕竟一个人力量有限,成不了大事。回家乡有政府组织支持撑腰,能成就我的理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来!怀着这样的想法,我就答应书记重返家乡创业。
1988年,我回到了家乡,乡里把我派到一个亏损多年的丝织服装厂任厂长。我带领大家夜以继日地苦干,不到一年,就实现了当年接手工厂、当年扭亏为盈。后来,乡里又安排我去接管一个负债180多万、停产多年的农机厂。我一看,继续做农机,老产品没有希望,只能转产!但要找到好的产品转产比较难。因为我当过通信兵,对通信行业比较熟悉:“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要发展,通信是基础。”我暗下决心,要抢占先机,在通信行业里闯出一番天地。
1990年,经乡党委同意,由我组织转产筹建吴江七都通信电缆厂。创业之初,无资金、无技术、无人才,更不知市场在哪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我们克服困难重重,仅用5个月,就创造了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佳话。我带领整个班子队伍只有大年初一歇一天。我们很多员工,全年出勤了361天。就这样,仅用了4年时间,我们的通信电缆产销规模就做到了全国第一。
当时,国内正处于通信产业大发展时期。当过通信兵的我,敏锐意识到,电波通信必将被光波通信取代,铜线电缆必将被光纤光缆替代。那时,光缆厂都是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但我们认准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说干就干,在1992年就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乡办光纤光缆厂。
随着光纤网络市场的快速增长,我们抢抓机遇,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先后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和光棒,并在光纤互联网、智能电网、航空航天、高铁轻轨、海洋通信工程等领域填补国内空白,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并被评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等。如今,亨通已成为中国光纤通信行业领军企业,跻身全球光纤行业前三强,为国家信息产业、互联网发展做出了贡献。
创办亨通26年来,我深深体会到,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要全面创新,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后天就要被淘汰!不仅技术上要创新,机制、制度、管理都得全面创新。我们始终认为:企业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创新永无止境!
当前,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化成为打造百年亨通的必由之路。我们提出,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如今,亨通业务已经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立技术营销分公司,在南美、南非、欧洲等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生产基地,实现了从一家乡镇民营企业到国际化公司的华丽转身。
我们亨通能够发展到今天,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大好时代,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饮水思源、知恩图报,亨通要用敢创新业、敢创大业的成绩来报效国家、回馈社会。
今年在全国“两会”上,习总书记对非公经济发展再次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强调“三个没有变”,提出“五个着力”,给广大非公企业极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我们亨通将始终坚持、永不停歇创业创新的脚步,十三五将实现千亿级科技企业的跨越,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谢谢大家!
创造中国光棒的日日夜夜
报告人:亨通光电公司副总工程师肖华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肖华,是亨通光电公司副总工程师。
2004年,我加入亨通科技研发团队。12年来,最让我难忘的,是创造中国光棒的那1200多个日日夜夜!
光棒是生产光纤光缆的核心原料,光棒生产技术是光通信领域中最尖端的核心技术,可以说,谁拥有了光棒,谁就拥有了世界光通信产业的话语权。在亨通自主生产光棒之前,全世界的光棒技术控制在4个西方发达国家手中,14亿人的中国,光纤需求量占全球50%,却被一根小小的光棒卡住了“脖子”,在市场、价格上都没有发言权。
2004年,崔总有了生产光棒产品,突破产业“瓶颈”的想法。当年,他就带着我们几个技术骨干到日本考察。没想到,第一家企业不断推迟考察日期,最后取消了我们的行程;第二家企业总算接待了我们,但不允许技术人员参观他们的光棒生产车间,只让崔总一个人在50米外隔着玻璃看了一眼生产线;第三家企业直接拿出合同书,要求购买他们的光棒产品,合作的事闭口不谈。
崔总并不气馁,又带着我们到其他国家寻求合作。两年里,我们绕着地球飞了一圈又一圈,先后与国外企业进行了50多场谈判,还是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也让我们明白,核心技术在别人手里,求是求不来的,买也买不到!亨通要想站在世界光通信产业的前沿,就一定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用自己制造的高科技产品,为企业争光,为中国人争气!
2006年的一天,崔总召开集团战略研讨会,他提出亨通集团要自己投资、自主研制光棒,并实现产业化。话音刚落,就引来了一片担忧之声,有的专家讲,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研制了20多年都没成功,难度太大!也有人算起了账,研制光棒需要投入几亿元,产业化后还要再投入20多亿元进行生产,对亨通这个民营企业来讲,资金负担太重、投资风险更大!
那天,崔总沉思了很久。会议结束时,他站起来,语气坚定地说:“大家的担心,我都能理解!但对国家来说,实力落后就要挨打;对企业来说,技术落后就会受制于人!做人,要有骨气;做企业,要有志气!我们总不能永远看着别人脸色、被别人压着搞发展。光棒这个项目,亨通砸锅卖铁也要上!”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2007年,崔总带着我们开始了中国光棒的研发之路。没有理论,没有装备,没有工艺,没有原料,创新的路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艰难。
那些日子里,我们研发队伍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研发人员高安敏、江平等都因劳累过度,生了病,得到了崔总无微不至的关怀。连续加了几个夜班的研发工程师钱亮,急着去看望发高烧住院的女儿,边骑车边想着实验参数,撞在了卡车上。崔总闻讯后,立即赶到医院看护照料。他还让后勤部门安排我们定期体检、定期休假,再三叮嘱,要派专人护送下夜班的技术人员回家。我们从内心感激他。他总是说,你们在研发一线冲锋陷阵,我能做的就是搞好后勤保障,让你们安心,让你们的家人放心!
为了不给我们压力,崔总从不到试验车间里来。但许多夜晚,试验车间对面,他办公室的灯都一直亮着,有时凌晨我们下班了,那灯光依然闪亮。一天深夜,我实在理不出头绪,就走出试验车间,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刚出门,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试验车间外来回地走着,定睛一看是崔总。他看到我,笑笑说:“我散散步,顺道经过这里,不打搅你们,不打搅你们!”说完,就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望着他疲惫的背影,我眼眶发热,心里清楚,其实崔总心里比谁都着急,他比谁都渴望实验成功!因为那根光棒,寄托的是他创百年亨通的雄心壮志,承载的是一个民营企业家产业报国的责任担当!
在崔总的领导和激励下,我们改造装备,更新材料,调整试制参数,反复进行试验。1200多天过去了,6个亿的研发资金投入了,2010年8月,我们终于成功研制出符合国际标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棒!这一天注定要在亨通发展史上,在中国光通信产业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听到喜讯,崔总第一次走进研发车间,跟每个研发人员拥抱,使劲握手。他抚摸着光棒,连声说:“亨通有自己的光棒了,中国能生产光棒了!我们终于在世界光通信领域有了发言权,有了中国人的地位!”
从那以后,亨通先后完成了光棒产业化流程装备、制造工艺、软件控制的自主研发,成为中国唯一掌握光棒尖端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为中国大力发展光纤通讯奠定了雄厚的技术基础。如今,我们生产的光棒占据了全球市场的13%,中国每4公里光纤中,就有1公里是亨通制造,中国家庭上网资费在这6年里下降了50%,每一位网民都得到了实惠。
研发光棒的日日夜夜,只是亨通坚持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战略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来,崔总带领我们在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奋力拼搏,一次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掌握了一项项核心技术,创造出一个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产品,神舟飞船、天宫一号、辽宁号航母,都用上了亨通自主开发的光纤光缆;亨通还承担了863、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190多项,拥有2000多项专利,主持或参与了150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在电力通讯、高压传输、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光纤制导等领域,亨通脱颖而出,勇立潮头,成为全球光纤行业的领跑者!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使命。学习崔总,就要像他那样,胸怀一颗坚强的“中国心”,担当创新创造的时代重任,敢为人先、敢争一流,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的征程中,书写出亨通人科技创新、产业报国的崭新篇章!
谢谢大家!
在亨通每个人都能出彩
报告人:亨通高压电缆公司总经理李自为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李自为,是亨通高压电缆公司的总经理。
1994年,我从华中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来到了亨通。在欢迎会上,崔总诚恳地说:“你们是亨通引进的第一批大学生,都是亨通的宝贝。我们会提供一个很好的舞台,希望你们好好工作,在亨通一定大有作为。”
第二天,我被分配到公司最好的全自动生产线上。崔总告诉我,这是公司的命根子,价值600多万美金,刚刚调试好,专家组马上来验收。刚参加工作,就能受到如此重用,我很兴奋,决心管好这条生产线,别出什么故障。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在验收的前一天,生产线突然出了故障,我一直维修到凌晨4点多,又困又累,一不小心把24伏线路错接到220伏电源上,只听“啪”的一声,生产线的控制器当场烧掉了。顿时,我整个人都懵了,大脑一片空白!
不知过了多久,崔总陪同专家组来到车间验收。了解情况后,他一边向专家组致歉,一边拍着我肩膀说:“小伙子,别怕!做工作哪有不犯错的,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样才能尽快成长进步!”
望着崔总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半天没有缓过神来,崔总没有开除我,没有处罚我,甚至没有一句责备的话!崔总对我说:有了错误就开除,谁还敢干事创业?我感到心里热乎乎的,刚参加工作就遇到这么宽容大度的老总,这辈子我跟定了!
20多年来,崔总多次为我创造机会,让我接受全面锻炼。在他的指导下,我先后参与了电力电缆、汽车电线、特种电缆、高压电缆、海底电缆等多个重大项目,为亨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从一名技术员,到车间主管、子公司负责人,如今成为一名亨通高管,活出了一个更加自信的人生。
在亨通,受到崔总关怀的大学生,并非我一人,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受到过崔总的关爱和关心。
施娟是亨通力缆公司的员工,1998年她和大学同学刚来亨通时,一无所有。许多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都因为买不起住房而无法结婚。崔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说:“要想留住这些大学生,首先要留住他们的心。”于是果断决策,建造了人才公寓,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大家,还借钱给他们垫付首付。最终,施娟自己几乎没怎么花钱,便住进了90多平方米的人才公寓。现在一想起这件事,施娟就说:“在亨通工作,环境好、待遇高、人情味浓,总感觉不是我们为崔总打工,而是崔总在为我们打工。”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崔总始终将招贤纳士、引进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根基。在亨通,至今还流传着崔总侯马求贤的故事。
1998年初春的一天晚上,崔总接到朋友电话,说山西侯马有位国内知名的光纤光缆专家吴重阳,正办理退休手续。放下电话,崔总连夜从吴江出发,飞到太原,又租车赶往侯马。傍晚时,崔总终于敲开了吴重阳家的大门,刚说明来意,却被对方一口回绝了。
虽然吃了闭门羹,崔总却丝毫没有动摇。他一连几天都找机会登门拜访。一周过去了,崔总天天跟吴重阳谈企业发展规划,谈市场发展形势,谈光通信科技研发。吴重阳渐渐改变了对崔总的看法,他感到崔总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是位踏实肯干、值得信赖的企业家。
十几天过去了,吴重阳憋不住了,便问崔总,你怎么还不回亨通?崔总说,“我这次来,就是一定要请您到亨通,您什么时候答应,我就什么时候离开侯马。”吴重阳深受感动,他当即打点行装跟崔总下了江南。
吴重阳来到亨通,一待就是15年,长期担任亨通首席技术专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主任,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亨通,成为亨通实现跨越发展的杰出功臣。他常常讲,很庆幸来到吴江,很感激崔总的邀请,让他在古稀之年实现了人生的第二次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崔总用他的实际行动贯彻了这一要求。在亨通,人人都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
计巧法,是最早进入亨通的残疾人员工,双腿行动不便,公司为了照顾他,让他做起门卫。一天深夜,崔总出差回来,看见老计还端坐在传达室内,一丝不苟地守卫着,便和老计聊了起来。当得知,老计一个人承担门卫工作,已经三个月没回家时,崔总十分感动地握着老计的手说:“老计,有你这样认真负责的员工,是亨通的福啊!”
后来,在崔总的推荐下,计巧法竞争上岗,当上公司总务部主任。有人提醒崔总,老计连走路都不方便,能胜任管理岗位吗?崔总回答:“身体残疾不要紧,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和上进心。”果然,计巧法不仅在总务主任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最后还当上了亨通集团后勤部经理,把一支200多人的后勤队伍管理得井井有条。
计巧法的故事只是亨通集团一万多名员工的缩影,还有无数的感人故事无法在此一一列举。这么多年来,从培养普通职工,到引进第一位大学生,第一位研究生、博士生,第一位总工,第一位教授级高工,第一位海归,以及行业内诸多的顶尖级专家院士,崔总为所有亨通人都搭建了一个自我提升、实现价值的舞台,让人们各得其位、各展其能、各尽其才。
惜才爱才、育才用才的背后,是崔总一颗公正的心!有一次,集团下属分公司要提拔1名副总,有3个人参加竞聘,其中有一个崔总的亲戚。大家纷纷猜测,那个职位肯定非那位亲戚莫属了。不料公布结果时,胜出的却是一名外地大学生。
面对身边人的不解,崔总说,企业发展靠的是全体员工的同甘共苦,公司首先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如果不能“一碗水端平”,搞家族企业任人唯亲那一套,就会挫伤那些真正认真做事的员工,从根本上阻碍公司发展。
感谢崔总,让我从一个毛头小伙成长为事业有成的企业管理人员;感谢亨通,让我们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团结在一起,用自己的拼搏和奋斗,享受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崔总,带领各行各业的人们,奋进在创业创新的道路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早日实现每个人都能出彩的“中国梦”!
谢谢大家!
有一种身份叫共产党员
报告人:吴江电视台记者张萍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张萍,是苏州市吴江电视台记者。
因为工作关系,我已经跟踪采访崔根良10个年头,撰写报道30多篇。记得第一次采访,我走进亨通的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来来往往的员工都亲切地喊他“崔书记”,我有点好奇,就问他,“为什么这么重视党员,党建对民营企业能有多大作用呢?”崔根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给我做了个比喻:“坚固的混凝土,是由黄沙、石子、水泥组成的。如果没有水,就黏合不到一块去,只能是一盘散沙。民营企业也是小社会,党员就是钢筋,党建就是水,能够把来自各地的员工团结成‘混凝土’,转变成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
陪同采访的同志向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春节期间,公司接下了一个出口的大订单,项目组人员面临着工艺、质量、按时交货的多重挑战。海外客户也十分担心能否按时交货的时候,这时候公司里的几十名党员挺身而出,组成了临时突击队,带领项目组全体人员日夜奋战,按合同要求圆满完成了任务。海外客户表示十分满意,发来专函致谢,还询问崔根良有什么法宝?崔根良笑着说,“我的法宝,就是有一支铁一般的党员先锋队”!
作为一名党员企业家,崔根良不仅带出了一支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更带出了一支过硬的党员队伍。如今,亨通已从创建之初的3名党员,发展到1000多名党员,从1个支部发展成拥有30个支部的党委。在亨通,最敬业的团队来自“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每年先进获奖者中,党员占到2/3以上;集团各级管理岗位上,党员占比高达八成;技术核心团队里,党员职工已成为中流砥柱。
在崔根良的眼里,党建工作不仅要服务于生产经营,更要服务于基层职工。他探索创建了“党员干部结对联系职工制度”,使党委对每位员工的工作、思想和家庭生活状况了如指掌。
顾玉根是一名普通职工,早年患过精神性疾病,50多岁了还没成家,和年过八旬的老母亲住在一间随时可能倒塌的危房里,日日坐立不安,夜夜提心吊胆。通过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崔根良了解到这个情况,他马上组织党员捐款,并联系亨通慈善基金会捐助,很快帮顾玉根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我去采访这对母子时,老太太激动地拉着我说,“我信了一辈子的教,也没有盼来新房子。现在是崔书记帮我圆了新房梦,共产党好啊!”
企业抓党建,像是大树有了粗壮茂密的根。个人讲党性,人也有了向上向善的“魂”。作为一名党员,崔根良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企业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良知和责任!
亨通创办时曾是福利企业,招收了不少残疾人员工。那时崔根良天天看着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的残疾员工,他就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帮助残疾人群体。”迄今为止,亨通已累计解决了2700多名残疾人就业,目前还有500余名残疾员工在亨通工作。不仅如此,亨通还为吴江全区1100多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捐赠了液晶电视、洗衣机、冰箱三大件,让他们也过上现代人生活。
2012年,崔根良到江西出差时发现,革命老区很多敬老院的生活设施还很差,没有热水、没有卫生间、连个像样的厨房也没有,老人们出门看病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他连夜组织人员到赣南老区深入调研,制订详细扶贫方案。当年,亨通出资的“鹤轩安耆”江西革命老区敬老院改造工程启动,先后对井冈山、兴国、于都等革命老区25所敬老院进行改造,捐赠26辆多功能救护服务车,改善老人们的生活就医条件。4年多来,受益老人达到4000多人。
有人问他“为何要资助江西的敬老院”时,崔根良认真地回答,“江西老区,过去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这个能力,为老区人民尽点义务,还不是应该的么?”
这就是一位党员企业家的心声!富而思源,不忘为民本色;大爱无疆,恒念党恩于心!
对企业职工、对社会困难群众,崔根良总是慷慨大方,倾囊相助;但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他却严格要求、公私分明。
有一次,他的一个亲戚想做电缆盘生意,找到崔根良咨询。崔根良热情地帮他分析电缆生产形势,认为前景很好,鼓励他大胆去做。当亲戚表示想承接亨通的电缆盘业务时,却被崔根良一口回绝,他说,“你做生意我支持,但你不能做亨通的生意。”亲戚愤而离去。后来有人在背后议论崔根良,自己的亲戚都不帮,太不近人情了。崔根良却说,“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拒绝他们我也不好受。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上市企业,公司的利益是大家创造的、是公众的、是社会的,怎么能徇私流入我自家人的口袋呢?”
采访久了,我发现,崔根良这位企业家成功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是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党员身份”的深刻理解。他的驾驶员告诉我,每天,只要他在公司,大楼里最后熄灭的总是他办公室的那盏灯;每月,他几乎没有周末,有时一个月要飞20多趟航班。这样的状态,崔根良几十年如一日。崔根良对我说,“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多方面的。一个党员企业家,必须时时处处走在市场的前面,才能带领员工共同致富。市场竞争瞬息万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一天不努力,就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我只能把全部的精力投注到企业发展中去!”
这就是崔根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他从乡土中走来,把党员的身份刻在心上,用奉献诠释担当;他向国际化走去,把党员的使命挑在肩上,用奋斗永葆先进。向崔根良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事业多么成功,都要坚守住一名共产党员的根与魂!
谢谢大家!